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晶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合金,梯度,间距,自生,纳米,温度。
共晶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波,钟宏,刘振鹏,杨鲁岩,李双明[1](2019)在《纤维尺寸和界面形态对定向凝固NiAl-9Mo共晶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凝固组织对腐蚀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目地获取最优组织形态和电化学参数生产钼纳米丝。研究表明NiAl-Mo共晶合金定向凝固下,组织由基体NiA l相和纤维Mo相共生耦合生长。随着抽拉速率从10μm/s增大到40μm/s时,纤维尺寸从800 nm减小到300 nm,界面形态也从平界面变化成胞界面。同时在0.1 mol/L HCl电解液下测量其极化曲线,发现凝固速率为20μm/s时耐腐蚀性能最好。对于NiAl-Mo共晶合金,影响电化学腐蚀性能的不仅仅是纤维尺寸,还取决于界面形貌。为了更进一步研究界面形态对腐蚀的影响,设计了跃迁变速实验,实验表明定向凝固组织形貌会随着变速比的增大从平界面变成胞界面,最后变成枝界面,然而最后的纤维尺寸和变速比无关,和恒速抽拉相同。极化曲线表明平界面有着最好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协权,倪新华,马英忱,高克林[2](2009)在《含纳米纤维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局部应力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虑纳米纤维与共晶界面的相互作用,利用四相模型推导出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中叁相胞元内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体积平均应变,得到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有效柔度增量;由复合材料远场应力边界条件获得棒状共晶体内基体、界面和纳米纤维内的局部应力场。结果表明:棒状共晶体内的局部应力场与共晶体内各组分的刚度和体积含量以及夹杂和界面相的形状有关。由于共晶界面的强约束效应,基体分担的应力数值明显减小,所以共晶界面使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得到了强化。(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09年S1期)
倪新华,郑坚,韩保红,谷青华[3](2008)在《含纳米纤维的共晶陶瓷棒体的断裂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棒状共晶体内的局部应力场,应用位错塞积理论研究纳米纤维内的位错运动,通过两相界面处位错塞积产生的应力集中确定其在基体内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当基体内最大拉应力等于理论断裂强度时,(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08-09-21)
姚向东,胡壮麒,黄韬,周尧和[4](1996)在《纤维共晶生长界面前沿叁维扩散场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修正Jackson和Hunt关于在垂直生长方向截面上溶质扩散各向同性假设,求解叁维Laplace方程,获得纤维共晶生长界面前沿叁维稳态扩散场,并证明Jackson和Hunt的二维模型是实际生长的二维简化和一阶近似并用了二腈((SCN)-樟脑(CAM)纤维共晶系统计算生长界面前沿溶质分布(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陆利明,朱振华,柯绿[5](1995)在《Fe-C-Cr共晶合金自生增强纤维的生长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Fe-C-Cr共晶合金单向凝固过程中自生增强纤维的生长机理,并研究了纤维间距和形貌随凝固速度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1995年04期)
萧宜雍,李乔,王元玮[6](1986)在《InSb-NiSb共晶复合材料的生长带组织与纤维间距》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观察了掺碲6×10~(16)cm~3与不掺碲的InSb-NiSb共晶复合材料在温度梯度G=125±5℃/cm和不同凝固速度(R=0.041~1.0mm/min)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锭棒中间的大部分区域没有出现单相和稀疏二相生长带缺陷组织(机动下降速度很慢时例外)。经过测定,NiSb纤维间距(λ)和单向凝固速度(R)的关系符合Tiller-Jackson的关系式,即: G=125±5℃/cm,未掺碲的共晶:λ~2R=0.76×10~(-10)cm~3/s; G=125±5℃/cm,掺碲6×10~(16)/cm~3共晶:λ~2R=0.99×10~(-10)cm~3/s。 它们比G=35℃/cm,未掺碲共晶的λ~2R=1.56×10~(-10)cm~3/s小。(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1986年06期)
王元玮,肖宜雍[7](1985)在《大温度梯度下,InSb—NiSb共晶单向凝固速度与其NiSb纤维间距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垂直的Bridgman—Stockbarger方法,研究了在大温度梯度下,InSb-NiSb共晶单向凝固速度R与其NiSb纤维间距λ的关系,得出结果为λ~2R=0.76×10~(10)Cm~3sec。符合Tiller和Jackson λ~2R=C的关系式。与过去小温度梯度下(30℃/cm)的λ~2R=1.56×10~(10)cm~3/sec研究结果比较,发现温度梯度同样影响NiSb纤维间距,温度梯度大,间距则小,并由之得出,λ=AR~(1/2)G~(1/4)关系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期刊1985年05期)
共晶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考虑纳米纤维与共晶界面的相互作用,利用四相模型推导出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中叁相胞元内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体积平均应变,得到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有效柔度增量;由复合材料远场应力边界条件获得棒状共晶体内基体、界面和纳米纤维内的局部应力场。结果表明:棒状共晶体内的局部应力场与共晶体内各组分的刚度和体积含量以及夹杂和界面相的形状有关。由于共晶界面的强约束效应,基体分担的应力数值明显减小,所以共晶界面使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得到了强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晶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郭俊波,钟宏,刘振鹏,杨鲁岩,李双明.纤维尺寸和界面形态对定向凝固NiAl-9Mo共晶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刘协权,倪新华,马英忱,高克林.含纳米纤维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局部应力场[J].硅酸盐通报.2009
[3].倪新华,郑坚,韩保红,谷青华.含纳米纤维的共晶陶瓷棒体的断裂强度[C].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08
[4].姚向东,胡壮麒,黄韬,周尧和.纤维共晶生长界面前沿叁维扩散场解析[J].材料研究学报.1996
[5].陆利明,朱振华,柯绿.Fe-C-Cr共晶合金自生增强纤维的生长机理[J].铸造.1995
[6].萧宜雍,李乔,王元玮.InSb-NiSb共晶复合材料的生长带组织与纤维间距[J].稀有金属.1986
[7].王元玮,肖宜雍.大温度梯度下,InSb—NiSb共晶单向凝固速度与其NiSb纤维间距关系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