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医疗管理
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论文文献综述
宋书杰,郭长升,张立新[1](2012)在《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无过失行为,但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诊疗护理过程不满,认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处理不当,造成患者伤残或病死,或加重患者痛苦等,从而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与医院产生纠葛。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带来的法律环境的较大变化,使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增多,尤其是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迅速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原因1.1对治疗结果不满在医疗活动过程中,疾病的治疗情况和结果往往与患方具有更直接、更切身的利害关系。当患(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宋书杰,郭长升,张立新[2](2011)在《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种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尤其是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迅速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卢莉[3](2011)在《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引起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防范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方法:对某叁级甲等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记录并处理完毕的301例医疗纠纷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289起。分析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医、患方及社会原因并计算构成比分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叁年中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居前叁位的分别是:外科(住院部)占51.5%,内科(住院部)占31.6%,门、急诊占10.3%;在引发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医方原因中居前叁位的是:医疗意外及并发症占16.3%,医患沟通不良占13.3%,服务态度欠佳占8.3%;患方原因中,信息不对称占22.9%、无理取闹占18.6%;社会原因中,媒体不实的报道占6.7%,医疗政策原因占5.3%。结论:信息不对称、无理取闹、医疗意外及并发症以及医患沟通不良是导致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专科疾病宣教,缩小医患之间医学信息不对等的差距;维护患者的安全与尊严,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主选择权;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处理医疗纠纷,打消极少数患者及家属希望通过制造医疗纠纷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不良念头;建立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加大对卫生事业的宣传力度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1-05-01)
牛永祝[4](2011)在《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指数越来越高,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医院的非医疗过失医疗纠纷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引起了国家、社会和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遍关注。本课题通过对两所叁级甲等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不同视角成因方面的理论探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医方、患方和社会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从而减少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其调查对象为青岛市两所叁级甲等医院正常住院未产生纠纷的病人和与医院发生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病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正常住院病人和纠纷病人的一般情况以及经专家访谈法所得出的可能与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调查所得的问卷结果如下:正常住院未与医院产生纠纷的病人的有效问卷为110份,有效回收率为88%,与医院发生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病人的有效问卷为112份,有效回收率为89.6%。调查结束后将问卷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建立数据库,将222份调查问卷逐条输入SPSS17.0软件,应用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以下7个因素与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关:(1)患方对治疗结果的认可度;(2)医疗费用的高低;(3)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期望值;(4)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5)患者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程度;(6)患方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了解程度;(7)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负面报道。结论:根据结果对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理论分析与探讨,并基于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进而提出针对医方患方和社会减少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对策建议。对策建议内容如下:(1)针对医方提出:转变医疗服务意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患沟通,重建医患关系。(2)针对患方提出:增进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疗风险认识,降低过高医学期望。(3)针对社会提出: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强司法部门职能,维护医院合法权益;构建合理监督体制,打造责任新闻媒体。(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1-04-25)
牛永祝,苗志敏[5](2011)在《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心理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院的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对于社会、患方和医疗机构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引起了政府、社会、医疗机构的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1年11期)
卢莉,卢捷湘,彭伟莲[6](2011)在《某大型综合医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大幅上升,其中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所占比重明显大于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本文就某大型综合性医院2006-2008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了解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探讨防范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1年03期)
陈莉,李旭成[7](2010)在《急诊非医疗技术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急诊医疗过程中除外医疗技术不良及责任心不强的其它部分情形的分析,认为存在有沟通对象、方式不合适;抢救时人员不多,显得重视不够;现代化设备处置、运用不当;收费、不能正确认识与患者的关系及少数无可奈何的医疗纠纷等急诊非医疗技术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集全院之力抢救每一个患者、选择合适的告知对象、为患者服好务,坚持医疗原则、合理收费、社会保障及医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0年03期)
冯家琳,王宇红,周昌艳,林少晖,林武红[8](2008)在《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52例非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病人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涉及医疗费用的来源、治疗方式、病人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引起纠纷的原因。[结果]自费病人(77%)显着高于医保(13%)及公费病人(10%,P﹤0.01);术科病人(56%)显着高于非术科病人(40%,P﹤0.05);对医学知识有理性认识的患者比例(23.8%)显着少于医学知识贫乏的病人(69.5%,P﹤0.05);纠纷起因于治疗结果不满意者25例(49%),对服务态度不满意者11例(21%),对收费不满意者14例(26%)。[结论]针对上述原因,作者提出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以降低纠纷的防护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08年01期)
辛旻[9](2007)在《某公司总医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医疗服务现状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减少本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随机调查、定量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经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该医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患者对治疗结果的认可度有关;(2)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患者住院花费有关;(3)医务人员医德的好坏可以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4)医生对患者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5)患方对医疗水平的满意度也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6)对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了解与否可以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7)新闻媒体对医疗行业的负面报道会影响患方是否与医院发生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对策建议。建议内容包括:(1)对于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出: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尽力提高医疗质量,努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扩大服务外延,深化服务内涵,真正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强化法制教育,提高法律观念与意识,应对新条例带来的挑战;加强医疗风险宣教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增强承担风险的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共建和谐医患关系。(2)对于社会和患方提出:政府应改革医疗制度,提高医疗福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强司法部门职能,维护医院合法权益;提高对医疗风险的认识,降低对医学的过高期望;对监督权实行再监督,打造负责任的媒体;增进对医疗行业的理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饶黎[10](2005)在《某医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迅速增加,对于社会、患方和医疗机构均造成较大危害,引起了政府、社会、医疗机构的关注。本课题目的是探究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社会学、心理学成因方面的理论探讨,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社会和患方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减少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正常住院未产生纠纷病人和与医院发生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病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是关于两类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可能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因素。调查后得到正常住院患者有效问卷117份,有效回收率78.0%。发生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患者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75.7%。数据回收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并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220份问卷逐条输入,应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构成比分析、频数统计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逐步回归等统计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1)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主观感受有关;(2)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患者治疗花费有关;(3)对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了解与否可以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4)患方对疾病预后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引发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5)患方对医疗风险的认识与否可以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6)医生对患者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7)新闻媒体对医疗行业的负面报道会影响患方是否与医院发生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 依据调查结果,对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进行社会学、心理学成因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并基于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减少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发生的对策建议。建议内容包括:(1)对于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出: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尽力提高医疗质量,努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扩大服务外延,深化服务内涵,真正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强化法制教育,提高法律观念与意识,应对新条例带来的挑战;加强医疗风险宣教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增强承担风险的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共建和谐医患关系。(2)对于社会(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5-04-01)
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种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尤其是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迅速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对策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论文参考文献
[1].宋书杰,郭长升,张立新.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2
[2].宋书杰,郭长升,张立新.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
[3].卢莉.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11
[4].牛永祝.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
[5].牛永祝,苗志敏.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心理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1
[6].卢莉,卢捷湘,彭伟莲.某大型综合医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1
[7].陈莉,李旭成.急诊非医疗技术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医学信息.2010
[8].冯家琳,王宇红,周昌艳,林少晖,林武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8
[9].辛旻.某公司总医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
[10].饶黎.某医院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
标签: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 影响因素; 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