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式抗滑桩论文_敖贵勇,张玉芳,赵尚毅,郑颖人,王永甫

导读:本文包含了埋入式抗滑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减法,滑坡,强度,推力,稳定性,模型,动力。

埋入式抗滑桩论文文献综述

敖贵勇,张玉芳,赵尚毅,郑颖人,王永甫[1](2019)在《埋入式抗滑桩承担的滑坡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埋入式抗滑桩加固滑坡的分析发现,对于设计工况某一给定的设计安全系数条件下,埋入式桩应承担的滑坡推力设计值等于全长桩承担的滑坡推力设计值。在极限破坏工况下,桩悬臂段越长,滑体越顶滑动破坏时对应的稳定安全系数也越大,桩承担的滑坡推力越大。由此提出埋入式抗滑桩加固滑坡设计时,埋入式桩的合理桩长可采用强度折减数值方法根据设计安全系数确定,埋入式桩应承担的滑坡推力设计值可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也可用传统极限平衡法按全长桩计算。。(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张海[2](2017)在《埋入式双排抗滑桩的模型试验及抗滑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建设,因此边坡治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抗滑桩作为一种有效的边坡支挡结构,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人们对于抗滑桩设计理论的研究并不完善,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对于抗滑桩的设计过于保守,造成工程浪费;二是设计强度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现如今对于单排桩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双排桩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相较于单排桩,双排桩的抗滑机理更为复杂,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不同排距下双排桩抗滑效果的差异,并以单排桩作为对比。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本文运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单排桩和叁种不同排距的双排桩进行研究。对比单排桩与双排桩之间、双排桩的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以及不同排距的双排桩之间,在桩顶位移、桩体前侧与桩体后侧土压力以及桩体弯矩上表现的差异,并得出存在前排桩辅助支挡的情况下,双排桩的支挡效果更好,并且双排桩抗滑效果的差异与桩排距的大小有关。(2)运用FLAC3D软件,以摩尔—库伦模型作为土体的本构模型,以桩单元(pile)来建立桩体模型,对单排桩以及叁种不同排距的双排抗滑桩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土体及桩顶位移、不同高度处的桩前后侧土压力以及桩体弯矩和水平方向应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3)对土拱的形成及工作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土拱受力进行分析,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土拱的形状只与跨度、土体的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有关,因此一旦桩排距与土体性质确定,土拱的形状就可以确定。对前排桩的土拱进行受力分析,并且在极限平衡条件下,结合前后排桩力的传递情况,推导出前排桩桩后土拱的曲线方程以及拱脚受力的表达式。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排桩的土拱进行研究,并分析当荷载、剖切高度、桩排距发生改变时土拱表现形式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郭泂斌[3](2016)在《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是山区的一大自然灾害。当滑坡发生时,滑坡伴随着巨大的运动能量和破坏力,不仅对当地的局部环境造成破坏,还会严重的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加速城乡建设,很多基础建设工程都受到了滑坡的危害。在我国西南部山区,存在着很多发育着的易滑地层,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时,该地区极有可能发生比较大规模、危害严重的各类滑坡。因此,我们应该对该区域内的滑坡预测和防治足够重视。作为目前滑坡治理工程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支档措施,抗滑桩是利用自身与锚固段周围岩、土体的相互嵌紧作用,把悬臂段受到的滑坡推力传递到锚固段的稳定地层当中,也就是抗滑桩是利用稳定地层对自身的锚固作用和被动抗力,来承担滑体作用在抗滑桩悬臂段的滑体剩余下滑力,来达到加固稳定滑坡目的的工程结构物。但是,目前埋入式抗滑桩设计水平还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研究理论没有充分认识到埋入式抗滑桩桩体与岩土体共同作用的过程。本文就埋入式抗滑桩和滑坡土体的相互作用和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1)建立埋入式抗滑桩的受力计算模型,推导出埋入式抗滑桩悬臂段长度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2)建立埋入式抗滑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出了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参数对其抗滑桩效果的影响的结论。(3)在充分分析埋入式抗滑桩和滑坡岩土体工作作用的过程的基础上,推导出埋入式抗滑桩的最大桩间距计算公式和最小桩间距计算公式。使得到的桩间距既能满足安全要求,即按照计算出的桩间距来进行埋入式抗滑桩布置时,埋入式抗滑桩能够达到治理滑坡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经济的要求,即按照此计算出的桩间距来布置埋入式抗滑桩时,用于埋入式抗滑桩的材料量要最合理。(4)在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埋入式抗滑桩的内力计算进行进一步的完善。(5)结合丰都罗家院子滑坡治理当中的埋入式抗滑桩的实际应用,和前面的理论分析作比较,检验了前面理论分析结果的合理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6)

张乾翼[4](2014)在《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山地面积数量较大,山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相继启动,这些都加剧了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受滑坡灾害的严重危害和潜在威胁。滑坡是斜坡破坏形式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受滑坡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部门对滑坡非常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治理措施。仅据不完全统计,叁峡库区存在地质灾害点共4429处,其中淹没和移民迁建区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体2490处,2002年至今两期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己投入120余亿元。因此,迫切需要对滑坡治理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抗滑桩作为整治滑坡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取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目前抗滑桩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突出表现在抗滑桩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参数确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合理的标准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其设计方案很难达到安全和经济的双重目的,过于保守的设计会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而反之则会造成工程隐患,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深入研究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机理是当前抗滑桩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应用课题之一。在滑坡治理中,抗滑桩是常用的一种抗滑结构物,近年来在一些大型复杂滑坡治理中,为减小桩长,节约工程造价等原因,出现了桩顶在地面以下较深部位的抗滑桩,对此类桩工程界有的叫“埋入式抗滑桩”、有的叫“掩埋式抗滑桩”。本文暂称其为埋入式抗滑桩。埋入式抗滑桩最明显的优点是桩身所受弯矩小,桩身内力分布合理,而且节省圬工量从而降低滑坡治理的工程造价。但埋入式抗滑桩的适用条件、受力特点等较之桩顶在地面的桩究竟有哪些不同,目前虽有研究,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使埋入式抗滑桩的推广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就其工作机理和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1)总结了目前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目前计算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2)利用理论分析方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埋入式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方法和思路。通过工程实例研究出了埋入式抗滑桩的内力分布和受力模式,获得了较为符合实际的设计计算方法;(3)对埋入式抗滑桩滑面以上悬臂段桩长控制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埋入式抗滑桩桩前抗力和桩后滑坡推力分布形式;(4)针对埋入式抗滑桩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抗滑桩位置布设、桩间距、桩的截面形状大小对滑坡加固效果进行了探讨,获得了较为实用的结论;(5)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分析出了埋入式抗滑桩的适用条件,主要从滑体土强度、滑面形状、设桩处滑体厚度和桩前滑体坡面形状对滑坡加固效果方面进行研究,获得了较为实用的结果;(6)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提取出了监测位置滑坡的变形数据,并且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埋入式抗滑桩在大坪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合理性,为后续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4-04-01)

赵尚毅,郑颖人,王永甫,唐晓松[5](2014)在《全长和埋入式组合抗滑桩在挖断村滑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市奉节县挖断村滑坡规模巨大,滑坡体长180~250m,滑坡体厚15~35m,剩余下滑力达5 337 kN/m,采用了前排全长后排埋入式的新型组合抗滑支挡技术,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介绍了这种新型组合抗滑结构的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桩的长度计算、各桩承担滑坡推力计算、治理后的监测数据。工程竣工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滑坡变形趋于稳定,说明采用全长和埋入式组合抗滑桩治理该滑坡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后勤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赖杰,郑颖人,刘云,方玉树,王永甫[6](2013)在《埋入式抗滑桩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静力作用下,已提出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支护中已经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但在地震作用下,如何计算还需要研究。为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试验时输入双向汶川卧龙(NE)波,通过不断加大输入地震波的幅值,监测桩前、后土压力、坡面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研究埋入式抗滑桩在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破坏机制,最后通过提出的完全动力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在地震动作用下,边坡破坏面是张拉–剪切复合破坏;有桩时比无桩时的边坡承载力大大提高,为埋入式抗滑桩抗震设计提供合理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S2期)

刘云[7](2013)在《埋入式抗滑桩动静力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重庆奉节至云阳段高速路的某隧道边坡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对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在动力、静力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结构受力特点进行研究;通过与全长式抗滑桩的比较,得到埋入式桩支护性能的优缺点;开展埋入式抗滑桩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通过现场土体及桩体位移及土压力监测数据对边坡支护后的稳定性及支护效果加以验证。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对静力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引入到埋入式抗滑桩的破坏机制、稳定性分析里,主要内容如下:①对现阶段边坡静力稳定性的常用分析方法进行阐述,重点论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及边坡失稳的判断论据,并引入到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②静力条件下,通过有限元折减法对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当桩身强度较高时,桩体本身不易发生剪切破坏;极限状态条件下,由于埋入式桩的支挡作用,滑体向下滑动时滑体最后的破坏并非整体破坏,而是越顶破坏。③研究埋入式抗滑桩的支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与全长桩在稳定系数和桩身受力(弯矩、剪力)的比较,初步得到前者支护优缺点。同时,探讨静力作用下影响埋入式桩支护性能的因素,包括桩身长度、不同刚度、泊松比、弹模等。其次,对动力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重点论述有限元强度折减完全动力分析法及判断动力破坏的依据,并将有限元强度折减完全动力分析法引入到埋入式抗滑桩的动力破坏机制、稳定性分析中,主要的成果如下:①在地震作用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在同一动力工况下通过与全长桩进行支护性能比较,研究埋入式抗滑桩的抗震性能。②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具有放大效应,坡面监测点位置越高,加速度及位移放大效应越明显;埋入式抗滑桩的抗震性能良好,结构动力受力及工程造价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全长式抗滑桩。③地震作用的不同时刻,埋入式抗滑桩桩身受力不断变化,剪力在滑带处呈叁角形分布,弯矩呈抛物线分布,剪力和弯矩在滑带与基岩的交界面附近处接近最大值。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对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的支护性能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监测结果表明:①采用埋入式抗滑桩支护的奉节至云阳段高速路的某隧道边坡工程,现场的水平位移、土压力监测数据表明边坡支护后一直稳定,监测数据验证了前面算例中埋入式抗滑桩这种支护形式的有效性。②现场监测数据也验同时证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的可信性,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支护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在岩土研究领域里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3-05-01)

许江波,郑颖人[8](2013)在《埋入式抗滑桩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埋入式抗滑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在边坡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边坡支护的一种主要支护方式。静力情况下,埋入式抗滑桩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动力作用下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设计完成了边坡振动台大型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埋入式抗滑桩模型边坡的动力特性与振动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然后对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能够更好地指导边坡抗震设计,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期刊2013-01-17)

许江波,郑颖人[9](2012)在《埋入式抗滑桩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埋入式抗滑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在边坡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边坡支护的一种主要支护方式。静力情况下,埋入式抗滑桩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动力作用下的研究目前还较少。设计完成了边坡振动台大型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埋入式抗滑桩模型边坡的动力特性与振动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然后对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能够更好地指导边坡抗震设计,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李世松,吴曙光,余东升[10](2012)在《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埋入式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适用性,总结前人经验并经大量现场调查研究,提出埋入式抗滑桩支护的3种失效模式,即桩后滑体整体失稳、桩顶滑体越顶失稳和桩前滑体滑移失稳;并从失效模式入手,简化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结合定点剪出的破坏假定,用传递系数法分别验算桩周3部分土体即桩后土体、桩顶土体和桩前土体的稳定性。最后在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围绕滑体几何形态、滑面倾角、滑带及滑体力学性质等关键因素,对埋入式抗滑桩的适用条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埋入式抗滑桩置于平缓段有利于其阻隔作用的发挥,保证桩前滑体的稳定性;置于滑体强度大于滑带强度的滑坡,有利于利用滑体较高的土工参数;置于坡面平缓的滑坡,有利于桩顶滑体的稳定。(本文来源于《后勤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埋入式抗滑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建设,因此边坡治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抗滑桩作为一种有效的边坡支挡结构,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人们对于抗滑桩设计理论的研究并不完善,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对于抗滑桩的设计过于保守,造成工程浪费;二是设计强度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现如今对于单排桩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双排桩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相较于单排桩,双排桩的抗滑机理更为复杂,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不同排距下双排桩抗滑效果的差异,并以单排桩作为对比。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本文运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单排桩和叁种不同排距的双排桩进行研究。对比单排桩与双排桩之间、双排桩的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以及不同排距的双排桩之间,在桩顶位移、桩体前侧与桩体后侧土压力以及桩体弯矩上表现的差异,并得出存在前排桩辅助支挡的情况下,双排桩的支挡效果更好,并且双排桩抗滑效果的差异与桩排距的大小有关。(2)运用FLAC3D软件,以摩尔—库伦模型作为土体的本构模型,以桩单元(pile)来建立桩体模型,对单排桩以及叁种不同排距的双排抗滑桩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土体及桩顶位移、不同高度处的桩前后侧土压力以及桩体弯矩和水平方向应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3)对土拱的形成及工作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土拱受力进行分析,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土拱的形状只与跨度、土体的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有关,因此一旦桩排距与土体性质确定,土拱的形状就可以确定。对前排桩的土拱进行受力分析,并且在极限平衡条件下,结合前后排桩力的传递情况,推导出前排桩桩后土拱的曲线方程以及拱脚受力的表达式。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排桩的土拱进行研究,并分析当荷载、剖切高度、桩排距发生改变时土拱表现形式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入式抗滑桩论文参考文献

[1].敖贵勇,张玉芳,赵尚毅,郑颖人,王永甫.埋入式抗滑桩承担的滑坡推力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2].张海.埋入式双排抗滑桩的模型试验及抗滑机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3].郭泂斌.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4].张乾翼.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5].赵尚毅,郑颖人,王永甫,唐晓松.全长和埋入式组合抗滑桩在挖断村滑坡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4

[6].赖杰,郑颖人,刘云,方玉树,王永甫.埋入式抗滑桩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

[7].刘云.埋入式抗滑桩动静力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

[8].许江波,郑颖人.埋入式抗滑桩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2013

[9].许江波,郑颖人.埋入式抗滑桩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

[10].李世松,吴曙光,余东升.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稳定性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武隆滑坡平面示意图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埋入式抗滑桩受力模型埋入式抗滑桩受力模型2 埋入式抗滑桩受力简化模型双排埋入式抗滑桩布置缩短锚固长度时埋入式抗滑桩的内...

标签:;  ;  ;  ;  ;  ;  ;  

埋入式抗滑桩论文_敖贵勇,张玉芳,赵尚毅,郑颖人,王永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