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氢容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容器,高压,在线,奥氏体,相控阵,超低温,丰田。
储氢容器论文文献综述
郭淑芬,岳也,刘长林,李建伟,龚正伟[1](2019)在《国内外站用钢质无缝储氢容器标准规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站用钢质无缝储氢容器的设计标准和材料选型方面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ISO设计标准的站用钢质无缝储氢容器壁厚最薄,当达到41MPa时,国内和美国的储氢容器除了常规的公式计算和疲劳影响分析外,还需按照临氢容器处理。(本文来源于《低温与特气》期刊2019年03期)
郑津洋,马凯,周伟明,胡军,顾超华[2](2018)在《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氢站用储氢容器的储存压力高,介质易燃易爆,且容器材料有可能发生氢脆,具有潜在的泄漏和爆炸危险。总结了加氢站用储氢容器的基本特点,介绍了铬钼钢的高压氢环境氢脆特性,以及美国、日本对储氢容器的安全技术要求,并针对我国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8年09期)
钟海见,何琦,缪存坚,郭伟灿[3](2018)在《全多层钢制高压储氢容器定期检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多层钢制高压储氢容器是高压氢气储存的重要装备,在加氢站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容器结构的特殊性,容器制造完成后难以进入容器内部进行检验,现成的检验方法和检测装置难以检测容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笔者在综合考虑全多层钢制高压储氢容器失效形式基础上,提出该类储氢容器定期检验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封头与单层接管连接的厚壁焊缝,提出了内置式曲面耦合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解决了定期检验关键技术难题。试验研究表明,笔者提出的定期检验方法,可有效检出容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保证容器的使用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期刊2018年06期)
王继红,廖建忠[4](2017)在《国内最高压力等级储氢容器巨化下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8月17日,由巨化装备制造公司生产的两台国内最高压力等级、98MPa高压贮罐顺利通过日方验收,发往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加氢示范站安装。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加氢示范站,是全球最高压力等级的加氢站,(本文来源于《衢州日报》期刊2017-09-01)
余王伟[5](2017)在《超低温储氢容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韧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B150-2011已将材料设计温度下限拓展至-253℃(液氢温度),这对超低温深冷容器用材料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不锈钢制超低温深冷容器冷成形塑性变形后再焊接的成形工艺,受制于当前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技术,-253℃环境下材料防脆断研究仍然较少,相关设计、制造和安全评估仍缺乏数据支撑。为此,本文选取储氢容器用S30408和S30403奥氏体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冷成形塑性变形后母材和焊接接头的超低温韧性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开展了S30408奥氏体不锈钢-253℃和-100℃环境下示波冲击试验以及-100℃环境下准静态断裂韧性试验,获得了材料-253℃和-100℃动态以及-100℃准静态断裂韧性数据。试验结果表明S30408奥氏体不锈钢在-253℃超低温环境下未出现韧脆转变现象。基于奥氏体不锈钢动态与静态加载阻力曲线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了S30408奥氏体不锈钢深冷低温环境下动态与静态裂纹扩展阻力曲线关系方程,估算了材料-253℃准静态断裂韧性。开展了-253℃环境下S30408和S30403奥氏体不锈钢2.5%~15%塑性变形后母材和焊接接头的示波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塑性变形率对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分析了成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断口形貌特征,探讨了冲击吸收能量与侧向膨胀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母材超低温韧性在15%塑性变形后没有发生明显下降;焊接接头的超低温韧性则由于塑性功和裂纹扩展功的降低,出现明显下降;S30408和S30403奥氏体不锈钢在15%塑性变形后,-253℃环境下未出现韧、脆转变的现象,仍是韧性断裂;冲击吸收能量和侧向膨胀量均可作为超低温容器的合格判定指标。本文较为系统地开展了S30408和S30403奥氏体不锈钢在冷成形塑性变形后母材和焊接接头超低温韧性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材料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和断裂特征,获得了-253℃材料准静态断裂韧性数据,评估了奥氏体不锈钢在冷成形塑性变形后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为超低温容器的设计、制造和安全评估方法探索和标准完善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王亮[6](2016)在《基于微观力学分析的复合材料储氢容器强度与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储氢气瓶是高压储氢技术的重要实现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倍受国内外青睐。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失效行为和极限强度等相关研究仍然是其优化设计的基础和关键性工作。然而,由于高压储氢气瓶快速充放氢过程会发生显着的温升效应,导致复合材料气瓶长期在高温、高压循环载荷下工作,使其力学行为和失效机理变得异常复杂。因此,研究复合材料气瓶在快充氢过程的温升效应和热力耦合行为,以及开展气瓶渐进失效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分析,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文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创新成果如下:(1)在70MPa快速充放氢疲劳试验系统上,开展了复合材料气瓶快充温升效应试验,详细分析了快充过程的温升变化机理;进而开展了气瓶快充氢疲劳循环试验,得到了气瓶氢环境下的疲劳寿命和失效机理。试验过程中采用了相应的监测手段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并实时监测受试气瓶的失效状态。(2)建立了快充过程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各个充装参数对快充温升过程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CFD计算模型,研究了各个充装因素对温升效应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可行的降低温升效应的控制策略和加氢方案。最后建立了气瓶FEA计算模型,基于ABAQUS顺序热力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气瓶快充过程的热力耦合行为,分析了温升效应对气瓶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3)基于微观力学失效理论(MMF),并结合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CDM),提出了复合材料气瓶渐进失效分析方法。通过微观力学分析,将复合材料层板结构分析从宏观尺度转换到微观尺度,进而引入基于组分失效的损伤变量,建立复合材料叁维损伤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模型,从而实现对复合材料气瓶复杂失效模式和最终强度的准确预测。整个渐进失效分析过程借助ABAQUS用户子程序(UMAT)编程实现。(4)提出了基于组分强度分析的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计算方法。通过微观力学失效理论(MMF),将复合材料加速测试方法(ATM)扩展到组分层面,建立了组分疲劳强度控制曲线;同时基于叁维弹性理论,建立了柱坐标系下复合材料气瓶筒体应力分析模型。最后基于宏-微观应力计算和组分疲劳强度曲线,建立了ATM/MMF气瓶疲劳分析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成功预测了复合材料气瓶在内压循环载荷和高温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01)
郑传祥,魏宗新,王亮,李蓉,魏双[7](2014)在《高压储氢容器失稳分析与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有限元方法对高压储氢容器进行分析计算,采用ANSYS软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内衬的各阶模态失稳进行研究,结合设定的预应力和安全余量,采用了4mm厚的内衬厚度。通过70MPa高压储氢容器快速充放氢系统进行氢环境的疲劳试验,同时进行耐压试验、耐冲击试验和爆破试验,且都得到了安全验证。(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4年05期)
孙晓燕,郑津洋,Dryver,R.Huston,秦权,王海龙[8](2014)在《损伤识别在车用储氢容器模态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用高压储氢容器的复合纤维缠绕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开展了体积为0.074m3车用纤维缠绕储氢容器的模态试验研究。根据完好容器、反复充装引起的桶身轻微损伤和疲劳破裂两种疲劳损伤状态容器的模态分析,探讨了基于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无论是轻微损伤还是疲劳破裂状态,局部的疲劳裂纹对损伤前后的频响函数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敏感,无法基于频率响应函数判定损伤是否发生并确定损伤位置,但基于损伤前后振型比较可以实现损伤判定并预测损伤位置。该研究为确定车用储氢结构的在线损伤识别奠定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4年03期)
沈海仁,郑传祥[9](2013)在《低应力内衬绕带式高压储氢容器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的安全储运是整个氢能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氢的储运目前仍然以高压储氢为主,高压储氢容器是氢的储运关键核心设备。文章从高压储氢容器的环向强度、轴向强度、筒体预应力控制、耐氢腐蚀性能等方面用工程实例加以分析,以供设计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柳爱群,杨中,杨烨[10](2013)在《储氢高压容器钢壁中氢的浓度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储氢高压容器中的氢通过渗透会进入容器钢壁并在钢壁中扩散,最终透过容器外表面进入容器存放环境中。在容器钢壁中的氢会引起材料力学性能变化,从而引起容器承载能力变化。要认识这些变化,首先就要了解氢在钢壁中的渗透、扩散规律和浓度的瞬态分布规律。针对球形高压容器外表面满足一般传质边界条件的情况,建立求解容器壁中氢浓度的解析理论模型,导出了容器壁中瞬态氢浓度和渗透到环境中的氢累积量的理论公式。通过解析计算,给出了器壁中氢浓度和氢在环境中的累积渗透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了相应的变化规律。这些公式和规律性认识为后续的容器壁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和容器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了前提。(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3年S1期)
储氢容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加氢站用储氢容器的储存压力高,介质易燃易爆,且容器材料有可能发生氢脆,具有潜在的泄漏和爆炸危险。总结了加氢站用储氢容器的基本特点,介绍了铬钼钢的高压氢环境氢脆特性,以及美国、日本对储氢容器的安全技术要求,并针对我国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氢容器论文参考文献
[1].郭淑芬,岳也,刘长林,李建伟,龚正伟.国内外站用钢质无缝储氢容器标准规范研究[J].低温与特气.2019
[2].郑津洋,马凯,周伟明,胡军,顾超华.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J].压力容器.2018
[3].钟海见,何琦,缪存坚,郭伟灿.全多层钢制高压储氢容器定期检验方法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8
[4].王继红,廖建忠.国内最高压力等级储氢容器巨化下线[N].衢州日报.2017
[5].余王伟.超低温储氢容器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韧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6].王亮.基于微观力学分析的复合材料储氢容器强度与寿命研究[D].浙江大学.2016
[7].郑传祥,魏宗新,王亮,李蓉,魏双.高压储氢容器失稳分析与研制[J].化工机械.2014
[8].孙晓燕,郑津洋,Dryver,R.Huston,秦权,王海龙.损伤识别在车用储氢容器模态试验中的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
[9].沈海仁,郑传祥.低应力内衬绕带式高压储氢容器研制[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3
[10].柳爱群,杨中,杨烨.储氢高压容器钢壁中氢的浓度分布规律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