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脉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脉冲,电磁,时域,高空,过电压,天线,传感器。
电磁脉冲论文文献综述
齐欢,张俊楠,陈曦,龙梁,周春晓[1](2019)在《电子设备抗电磁脉冲性能验证流程制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高空电磁脉冲进入电子设备后,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甚至导致设备失效的问题,对电子系统的抗电磁脉冲性能可测试性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流程开展研究,并提出能表征电子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测试流程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应用样例介绍了提出方法的应用方式。提出的测试流程设计方法可操作性高,已应用到某样机的具体流程设计中。结果表明:该流程的提出对电子设备抗高空电磁脉冲性能验证方法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洁,张慧丽,王一妹,陈亚琨[2](2019)在《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防护效果差的问题,本文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进行设计。在分析电磁脉冲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换算公式,得到驻波比、反射系数与回波损耗系数间的换算,通过改变阻抗改变功率传输,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基础保护。并按照磁偶极子天线作近似分析对电磁脉冲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多级防护,以此完成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的防护。同时,为了保证此次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置实验环境,进行实验对比。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多级防护方法比传统的防护方法防护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秦锋,钟少武,崔志同,刘清,毛从光[3](2019)在《核安保典型系统电磁脉冲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空电磁脉冲(HEMP)是一种能够通过场线或孔缝耦合到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内部的暂态电磁波,该电磁能量会对正常工作的电子电气设备造成干扰甚至永久性损伤。为了确保关键部门的安保系统能够在电磁脉冲环境下正常工作,有必要针对安保系统进行电磁脉冲效应试验,分析该种类型系统在电磁脉冲环境下的薄弱环节和生存能力。针对核安保典型系统拓扑结构,搭建了电磁脉冲辐照试验和脉冲电流注入试验平台,并通过试验获取了报警分机、门禁主机、报警中心端等核安保典型系统关键部件的电磁脉冲效应阈值和效应现象。进一步结合各部件的电路原理分析了关键部件的失效机理,总结了核安保典型系统的薄弱环节,为后续安保系统的防护加固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1期)
徐福华,丁凤建,陈玲,刘麟,曹永盛[4](2019)在《高精度纳秒强电磁脉冲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铌酸锂(LiNbO3)结构研制了一种采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与领结天线的、可用于纳秒强电磁脉冲测量的高精度电场传感器。通过实验对传感器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对纳秒电磁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与脉冲宽度的测量中,最大误差分别仅为3.9%、4.3%与0.3%,测量数据线性度达到0.999 1,最小/最大可测电场强度分别达到3kV/m和50kV/m。(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6期)
刘俊兵[5](2019)在《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抗强电磁脉冲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天线抗强电磁脉冲毁伤的防护需求,分析了典型强电磁脉冲辐射特性,设计了一种安装于天线前端用于衰减强电磁脉冲的频率选择表面,提高了天线抑制工作频带外强电磁脉冲毁伤的能力,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频率选择表面对天线抗强电磁脉冲的可行性,为天线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翟守阳,金宇,刘晏平,王曙鸿,叶育林[6](2019)在《高空核电磁脉冲对变压器耦合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环境会在输电线路上产生电磁干扰,将影响与之相连的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研究高空核爆电磁脉冲对变压器的影响,避免绝缘损坏造成的事故,建立了核电站供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考察了高空核爆发生后在变压器首端绕组产生过电压的规律。建立变压器绕组多导体传输线模型,计算出绕组每匝的对地电压,并对过电压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防范措施。以母线上未安装避雷器的单线单变压器运行状态为例,当从架空线路传入10/100 ns的脉冲电流,变压器匝电压最大值出现在绕组靠首端的几匝/几饼,本案例中的电压最大值和匝绝缘电场强度均在500kV变压器耐受电压范围以内,满足关键设备的绝缘设计水平。目前,针对高空核电磁脉冲对变压器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可为核电站供电系统的设计与防护提供参考,提高供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5期)
秦风,蔡金良,曹学军,马弘舸[7](2019)在《车辆强电磁脉冲环境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大量用频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空间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不仅会影响车辆的运用效能,而且会威胁车辆的生存能力。电磁环境对车辆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强电磁脉冲,其破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的电子干扰,会引起车辆的电子、电气元件的失效或损伤,严重影响着车辆机动与安全性能的有效发挥。将以某车辆为对象,较为系统地介绍车辆可能遭遇的强电磁脉冲环境、强电磁脉冲防护思路、车辆电磁环境效应分析以及采取的具体防护加固措施,以期提升车辆强电磁环境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0期)
鲍献丰,李瀚宇,伍月千,周海京[8](2019)在《JEMS-FDTD软件在电磁脉冲区域传播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脉冲区域传播数值模拟是电磁环境效应分析的重要环节,面临空间尺度巨大、多辐射源、复杂地貌等技术挑战。本文介绍了叁维时域全波电磁模拟并行软件JEMS-FDTD的研制进展。在大规模并行计算FDTD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研制了一种适应于大区域电磁脉冲传播的高效时域全波计算方法。并基于该技术实现了千km~2级城市电磁脉冲区域传播的数值模拟,获取了全空间的时域电磁场信息,验证了软件在电磁脉冲区域传播仿真应用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0期)
蒋廷勇,燕有杰,刘小龙,孟萃,姜云升[9](2019)在《短电磁脉冲标准场装置实验室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基于单锥TEM室的短电磁脉冲标准场实验装置,并联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俄罗斯全俄光学与物理测量研究院,以D-dot传感器为传递标准,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开展了短电磁脉冲标准场实验装置的实验室联合比对。比对结果表明,在单锥TEM室内θ=70°、r=0. 6 m位置处,叁方实验室测量的D-dot传感器响应波形与激励波形基本一致,传感器等效面积差异小于2%。比对结果进一步检验了单锥TEM室作为短电磁脉冲标准场装置的有效性,并验证了其用于短脉冲测量天线参数时域标定的技术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志谦,孟萃,吴平,姜云升[10](2019)在《神光-Ⅲ装置腔体系统电磁脉冲的3维电磁粒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维电磁粒子模拟方法,在常规的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和粒子模拟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电荷分配方法避免了繁琐的泊松修正过程,引入时偏算法滤除了迭代过程中的高频噪声,结合共形网格技术对曲线边界进行建模,对神光-Ⅲ装置靶室环境内的腔体系统电磁脉冲进行了仿真,在距离电子发射端面9 cm的平面上获取了3个对称位置取样点的电场时域波形及其变化规律,得到电场强度峰值约为55 kV·m~(-1)。通过与2维仿真和常规FDTD 3维仿真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电磁场的环向对称性和3维电磁粒子模拟方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应用物理》期刊2019年03期)
电磁脉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的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防护效果差的问题,本文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进行设计。在分析电磁脉冲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换算公式,得到驻波比、反射系数与回波损耗系数间的换算,通过改变阻抗改变功率传输,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基础保护。并按照磁偶极子天线作近似分析对电磁脉冲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多级防护,以此完成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的防护。同时,为了保证此次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置实验环境,进行实验对比。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对短波通信设备端口进行多级防护方法比传统的防护方法防护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脉冲论文参考文献
[1].齐欢,张俊楠,陈曦,龙梁,周春晓.电子设备抗电磁脉冲性能验证流程制定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2].李晓洁,张慧丽,王一妹,陈亚琨.短波通信设备端口电磁脉冲防护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3].秦锋,钟少武,崔志同,刘清,毛从光.核安保典型系统电磁脉冲效应试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4].徐福华,丁凤建,陈玲,刘麟,曹永盛.高精度纳秒强电磁脉冲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性能分析[J].半导体光电.2019
[5].刘俊兵.频率选择表面在天线抗强电磁脉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机械.2019
[6].翟守阳,金宇,刘晏平,王曙鸿,叶育林.高空核电磁脉冲对变压器耦合效应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9
[7].秦风,蔡金良,曹学军,马弘舸.车辆强电磁脉冲环境适应性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8].鲍献丰,李瀚宇,伍月千,周海京.JEMS-FDTD软件在电磁脉冲区域传播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9].蒋廷勇,燕有杰,刘小龙,孟萃,姜云升.短电磁脉冲标准场装置实验室比对[J].计量学报.2019
[10].徐志谦,孟萃,吴平,姜云升.神光-Ⅲ装置腔体系统电磁脉冲的3维电磁粒子模拟[J].现代应用物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