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重构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构,评价,航天器,时间,控制系统,可靠性,稳定性。
可重构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赫屿,王大轶,刘成瑞,李文博,符方舟[1](2019)在《深空探测器可重构性评价与自主重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空探测过程中资源严重受限(包括计算资源、硬件资源以及能量资源)和不可维修的特点,开展了深空探测器可重构性综合评价方法和自主重构的研究。通过在地面设计阶段考虑深空探测器控制系统的可重构性,定量地给出了系统可重构性综合评价指标,并基于该指标指导系统自主重构策略的设计,从设计角度提高了深空探测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实现了深空探测器的自主故障处理和自主运行。(本文来源于《深空探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屠园园,王大轶,李文博[2](2018)在《时间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影响的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诊断时间与控制重构延时对系统的实际重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可以从时间规划角度为重构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鉴于此,本文以执行器非完全失效故障为对象,结合故障引起的可靠性下降等实际问题,定量分析了诊断与重构延时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影响。首先,以经典的伪逆法为例,建立了重构系统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对象,设计了用于描述故障系统性能下降程度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同时考虑各向精度要求和可靠性影响,对指标中的权值矩阵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定量推导了该性能指标关于诊断与重构时刻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对重构方案进行了时间优化;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可重构度的概念,实现了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定量描述;最后,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期刊2018-07-25)
徐赫屿,王大轶,李文博[3](2018)在《航天器控制系统可重构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是指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在资源配置和运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系统通过改变空间构型或控制算法等方式,克服故障,恢复其全部或部分性能的能力。建立适用于控制系统的可重构性评价与设计体系,对提升整个航天器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给出了系统基于稳定性和能控性的可重构性指标,定量地评价了系统的可重构性,为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期刊2018-07-25)
黄成凯,杨浩,任文静,姜斌[4](2018)在《基于互联系统方法的一类元飞机可重构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线性互联系统,基于格莱姆可控矩阵和控制能耗方程,设计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容错控制律使得故障系统可由任意初始状态到原点,推导得出控制律所需的能量损耗并以此建立了系统可重构性的评价方案.元飞机模型是一种由多个独立飞行器通过特定耦合机制连接的模型,通常可以用互联系统模型来描述.最后将提出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元飞机控制系统,可以使得故障系统稳定并得到了系统可重构的条件.(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8年03期)
姚永婷[5](2018)在《软件克隆代码可重构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会通过拷贝粘贴来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导致软件中出现较多相同或者相似的代码,这些被重复使用的代码就称为克隆代码(Code Clone)。现有研究认为克隆代码对软件的可维护性和演化有着潜在的危害,但是目前通过重构来消除克隆代码的研究成果依然有限,因为克隆代码的重构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特别是克隆代码在初次引入后,经过多次修改,重构起来会更加的复杂。从研究目的来看,找到一种能够评估克隆代码是否可以在不改变程序行为的情况下进行重构的方法是本研究领域的关键所在。具有嵌套结构的克隆代码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克隆而言,更具有代表性,且对其进行重构能快速消除软件中的冗余代码。本文以具有嵌套结构的克隆代码为研究对象,开展克隆代码检测、克隆代码嵌套结构匹配、克隆代码映射以及克隆代码重构前提条件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NiCad、CCFinder、Deckard和CloneDR四种检测工具获取克隆代码检测结果。首先,利用AST构建算法将源代码表示为抽象语法树;其次,利用递归函数返回最优子树匹配算法,筛选出具有相同嵌套结构的克隆代码;然后,利用最优映射算法对具有相同嵌套结构的嵌套结构子树进行映射;最后,利用基于深度优先的树搜索算法,将子树映射组合起来,构成全局映射解决方案。2.在完成映射之后,需要通过参数化映射语句之间的差异来确定两个克隆代码片段是否可以安全的进行重构。本研究从方法提取、映射语句之间的差异和未映射语句3个角度设置了6个克隆重构前提条件对克隆代码的可重构性加以判断。如果违反任何一个前提条件,那么该克隆代码片段是不适合重构的,或者说重构有可能会导致源程序的行为发生改变。3.基于以上研究方法,本研究针对9款开源软件进行克隆代码重构识别,并与当前流行重构工具CeDAR进行比较,本方法识别出来的可重构克隆数量比CeDAR多4倍,可重构率从20%提升至37%。除此之外,本文又从克隆代码的可重构比例、时间性能、最优映射算法性能叁个方面对实验方法进行评估,最终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推荐出来的克隆代码可重构率为90%,且时间成本很小。证明了本研究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8)
屠园园,王大轶,李文博[6](2018)在《考虑时间特性影响的控制系统可重构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诊断时间和控制重构延时严重影响了控制系统的实际重构性能,然而目前缺乏相关研究.基于该现状,本文针对执行器快变偏差故障,重点考虑时间特性影响,结合能量与输入约束,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定量评价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以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算法和控制重构方案为例,建立了重构系统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对象,通过对重构过程中关键时刻的分析,深入研究了系统故障后的动态特性,并综合考虑故障引起的状态偏差、资源浪费以及诊断误差,设计了用于描述故障系统性能下降程度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其次,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定量求解了性能指标关于时间的一般表达式,进而求得该指标在整个时域中的最优解;最后,基于最优性能指标,引入了可重构度的概念,实现了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理论判定以及定量描述,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可重构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屠园园,王大轶,李文博[7](2017)在《考虑实际性能约束的控制可重构性量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可重构性评价方法指标不统一、未充分考虑实际限制约束、难以反映重构潜力分布的合理性以及缺乏可靠性分析等缺陷,设计了一种通用的可重构性评价指标,为可重构性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统一的评价思路。首先,综合控制偏差、资源消耗以及时间约束等影响因素,设计了可重构性评价指标,并通过指标中的权值矩阵,考虑了控制任务要求以及故障引起的可靠性下降影响;然后,将所提指标与传统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对受扰及时间受限系统进行了可重构性评价与设计。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7)暨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大会(CIMIC2017)论文集》期刊2017-10-20)
徐赫屿,王大轶,李文博[8](2017)在《一类带挠性附件卫星的控制系统可重构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性是卫星控制系统在轨发生故障时,评判其能否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功能和性能的重要指标;建立适用于控制系统的可重构性评价与设计体系,对提升整个卫星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挠性卫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性分析的可重构评价方法,该方法仅根据动力学/运动学模型和控制器,即可直接给出系统可重构的边界条件。首先,将挠性卫星的数学模型和故障模式进行统一的公式化描述;然后,从稳定性分析的角度,基于正规互质分解的方法,给出了挠性卫星控制系统最大可重构边界条件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流程;最后,以哈勃望远镜为数学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7)暨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大会(CIMIC2017)论文集》期刊2017-10-20)
许峰,汤新民,揭东,洪网君[9](2017)在《跑道入侵防御系统的可重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跑道入侵防御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跑道入侵防御系统的重构方法.对监视数据源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基于标准构建机场的矢量地图模型,再结合机场场面跑道结构建立跑道Petri网控制器模型,构建跑道状态灯模型,利用重构方法建立了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包括机场地图模型与Petri网控制器模型、Petri网控制器与跑道状态灯模型、车辆/航空器分布向量与Petri网控制器标识向量、可控变迁的使能状态向量与跑道状态灯状态向量,并通过案例说明了跑道入侵防御系统重构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7年05期)
王大轶,屠园园,刘成瑞,何英姿,李文博[10](2017)在《航天器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内涵与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性设计是提高航天器在轨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从系统层面克服航天器控制系统固有可靠性不足、星上资源受限以及在轨故障不可维修等缺陷,目前已引起控制理论和航天器控制工程等领域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结合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固有特点,具体介绍可重构性的研究意义与概念内涵.然后从评价与设计两方面,详细梳理航天器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最后对目前可重构性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可重构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故障诊断时间与控制重构延时对系统的实际重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可以从时间规划角度为重构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鉴于此,本文以执行器非完全失效故障为对象,结合故障引起的可靠性下降等实际问题,定量分析了诊断与重构延时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影响。首先,以经典的伪逆法为例,建立了重构系统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对象,设计了用于描述故障系统性能下降程度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同时考虑各向精度要求和可靠性影响,对指标中的权值矩阵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定量推导了该性能指标关于诊断与重构时刻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对重构方案进行了时间优化;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可重构度的概念,实现了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定量描述;最后,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重构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赫屿,王大轶,刘成瑞,李文博,符方舟.深空探测器可重构性评价与自主重构策略[J].深空探测学报.2019
[2].屠园园,王大轶,李文博.时间对控制系统可重构性影响的量化分析[C].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2018
[3].徐赫屿,王大轶,李文博.航天器控制系统可重构性评价[C].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8
[4].黄成凯,杨浩,任文静,姜斌.基于互联系统方法的一类元飞机可重构性分析[J].信息与控制.2018
[5].姚永婷.软件克隆代码可重构性分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6].屠园园,王大轶,李文博.考虑时间特性影响的控制系统可重构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自动化学报.2018
[7].屠园园,王大轶,李文博.考虑实际性能约束的控制可重构性量化评价[C].2017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7)暨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大会(CIMIC2017)论文集.2017
[8].徐赫屿,王大轶,李文博.一类带挠性附件卫星的控制系统可重构性评价方法[C].2017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7)暨国际智能制造创新大会(CIMIC2017)论文集.2017
[9].许峰,汤新民,揭东,洪网君.跑道入侵防御系统的可重构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
[10].王大轶,屠园园,刘成瑞,何英姿,李文博.航天器控制系统可重构性的内涵与研究综述[J].自动化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