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会压力波论文_梅元贵,李绵辉,郭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会压力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压力,列车,车组,隧道,明线,高速铁路,间距。

交会压力波论文文献综述

梅元贵,李绵辉,郭瑞[1](2019)在《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交会压力波气动载荷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 km·h~(-1)速度通过隧道,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在验证源代码程序合理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中央测点的压力变化、隧道空间和全时间区域内的压力场分布图、列车离开隧道后压力波传播规律,并获得洞内各测点的最大正负压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对隧道内压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交会压力波与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反射及迭加密切相关,且隧道交会压力波随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2列车等速隧道中央交会处的压力最值明显大于隧道内其他位置,是洞口附近位置的2.0~2.7倍;隧道长度为1.0,2.5,5.0和10.0 km时,列车速度为400 km·h~(-1)时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是其为250和350 km·h~(-1)时的2.7~4.1倍和1.3~1.5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安芳源[2](2018)在《货运动车组隧道内交会时压力波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货运动车组应运而生,由此引发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也需引起重视并进行研究分析。货运动车组进入隧道过程中,由于隧道壁面的限制,产生进口波、隧道压力波等现象。因此,关于货运动车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论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重迭网格法,选用目前应用广泛、求解精度高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结合SST k-?高雷诺数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将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究货运动车组隧道内交会压力分布特性。隧道内交会引起的压力波动是入口效应压力波与会车过程压力波的迭加,压缩波和膨胀波在隧道内反射迭加的作用,这些波在隧道内传播重迭形成了随时间变化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压力波特性。(2)分析隧道进口波的形成及分布特性。隧道进口波由列车头部和尾部驶入隧道时产生的负、正压力脉冲波构成。本文分析了货运动车组进隧道诱发进口波的产生机理及传播特性,以及其空间分布特性并得到其随径向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的结论。(3)研究得到不同车速对隧道内压力波、列车表面压力波、隧道进口波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车速下,隧道内压力波、列车表面压力波、隧道进口波的波形一致,但是车速越大,产生峰值的时间越早,且峰值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4)分析隧道长度不同时,对货运动车组产生的隧道内压力波、列车表面压力波和进口波的影响。隧道长度的改变导致货运动车组隧道内运行时间不同,通过对比压力峰值产生的时间和大小得出,隧道长度较短时隧道内压力波和车身表面压力波压力极值较大。由于进口波是货运动车组驶入隧道时产生的,故隧道长度不同对进口波无影响。以上研究内容与结论,丰富了目前我国对于高铁发展货运的探讨。可作为货运动车组产生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陈敬旭[3](2018)在《明线上高速磁浮列车交会时压力波与气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悬浮列车不同于普通的地面交通,它不使用摩擦力当做驱动力,而是利用磁铁间的相吸和相斥作用,使列车在轨道上悬浮的同时获得动力。磁悬浮列车相比传统的轮轨列车有许多优点,包括噪音低、线路适应性强、能耗低等。高速轮轨与民用航空之间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速度空白,而磁浮交通系统刚好可以完美弥补这一空缺,可在中长距离实现舒适旅行。侧向力会对磁浮列车的行驶稳定性产生影响,而气动升力因为会对磁浮列车底部和轨道间的缝隙大小造成影响,对磁浮列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产生的不利影响更甚于轮轨列车,因此,磁浮列车的侧向力、升力的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会压力波是两车交会时,两车的间隙处的空气流动瞬间变化产生的巨大压力冲击。会车时产生的压力波不但影响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严重时更有可能使列车头部和侧面车窗发生破裂。因此,研究磁浮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是及其必要的。影响会车压力波的因素有很多,如交会速度、列车细长比、列车流线型程度、线间距等。本文主要研究明线上不同速度以及不同车型交会的情况下压力波的变化。交会压力波同时也会使车身受到瞬间变化的力,使车身摇晃,严重影响行车稳定性。本文以高速磁浮列车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用于求解磁悬浮列车叁维、粘性、可压缩、非稳态、湍流流场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使用重迭网格方法实现两列车的相对运动过程。首先,将上海磁浮实车试验的压力波结果与计算得出的压力波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重迭网格技术来模拟交会过程的可行性,以及网格划分的思路的合理性。其次,采用上述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磁浮列车以不同速度交会时压力波及气动力的变化特性,得出了压力、侧向力、升力的变化幅值都随着交会速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后,引入了曲线头部更长的型车型,采用上述的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了两种不同头型的磁浮列车交会时,压力波及气动力的变化特性。得出了新车型对交会压力波的反应更为平缓,更有利于行驶稳定性。同时,新车型交会时的升力、侧向力变化幅值也小于TR08型磁浮列车。(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魏洋波,梁习锋[4](2017)在《线间距对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维、非定常雷诺时均N-S方程和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高速列车明线交会及隧道内交会时的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线间距对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线交会压力波幅值随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线间距从4.6 m变为4.4 m时,交会压力波幅值增大约8.3%;线间距从4.4 m变为4.2 m时,交会压力波幅值增大约8.5%;隧道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随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对非交会时段隧道压力波影响不大,线间距从4.6m变为4.4 m时,车体表面测点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增大5.7%;线间距从4.4 m变为4.2 m时,交会压力波头波幅值增大5.8%;隧道壁面测点压力波幅值增加约2%,且隧道内2车交会,靠近交会位置的测点压力变化要远大于远离交会位置的测点。(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周丽名,陈春俊[5](2017)在《普通快速列车与动车组明线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快速列车和动车组由于运行速度和车型的差异,在交会过程中产生的交会压力波与相同车型和车速的动车组交会压力波存在差异,且会车压力波会给交会的普通快速列车和动车组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普通快速列车在以前少有设计的气密性和气密强度等问题都倘未探明,存在潜在风险。基于叁维瞬态、非定常的RNG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普通快速列车时速为140km与动车组时速为250km明线交会时的气动性能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普通快速列车和动车组交会侧的测点压力在交会过程中会受到两次较大的压力波峰到波谷(或波谷到波峰)的突变;普通快速列车交会侧表面的压力波幅值最大值发生在与动车组鼻尖等高的机车Ⅰ位端司机室与辅助室过渡处;动车组交会侧表面的压力波幅值最大值发生在与普通快速列车底部等高的头车肩部位置;在会车过程中,普通快速列车较动车组受到更大的气动压力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7年S1期)

牛纪强,周丹,梁习锋[6](2017)在《列车交会压力波的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非定常、不可压缩雷诺时均N-S方程和Realizable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以350km/h车速等速交会、350~0km/h不等速交会和350km/h单车运行时的3车编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车体表面和流场中的压力和速度变化.数值算法经过验证,与试验波形吻合,幅值相差不超过5%.结果表明,从列车交会侧车底到车顶,表面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车体凸起部位,其相对于交会侧最小压力系数区域,变化幅值可达1.76~2倍.第一个正压波峰对于距离轨面高度更为敏感,两负波幅值减小相对较小,幅值变化不超过30%.列车尾流造成的列车风较大,对空间高度十分敏感,随高度增加,列车风速度迅速减小,主要集中在半车高以下区域.列车周围不存在障碍时,列车周围流场具有时空互换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具有强非定常性流场的风挡和尾部区域.(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7年01期)

乔英俊,何德华,陈厚嫦,张超[7](2016)在《高速铁路线间距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高速铁路固定设施的线间距与列车交会压力波之间关系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以线间距和列车交会压力波关系为理论依据,实际测试不同线间距下列车交会压力波数据,另外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对典型动车组不同线间距下列车交会压力波进行了计算。根据实测和数值仿真数据分析了线间距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关系,得出交会压力波与线间距关系拟合曲线。研究表明,交会压力波与线间距近似呈负指数关系。最后分别对250 km/h和350 km/h速度等级线路下列车交会压力波进行了预测分析,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获得列车更高速度级下交会压力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现有线间距满足列车以更高速度运行的交会压力波要求,且有较大的安全裕度。(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刘璐,高品贤[8](2016)在《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动车组在高速交会时产生的瞬变交会压力波对车体侧壁变形、列车运行噪声及运行安全性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该文利用高速列车的实际测试数据,从3方面对高速列车在明线交汇和隧道交汇情况下的压力波进行深入分析:交会压力波的时-频特性,主要参数值及其与车速的关系,交会压力波对车体侧壁振动的激励作用。特别对压力波所产生的冲击响应谱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不同阻尼比下的频率响应。该文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瞬变交会压力波对车体侧壁变形的影响、对列车运行噪声的贡献等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6年07期)

许建林,孙建成,梅元贵,王瑞丽[9](2016)在《高速列车隧道内交会压力波基本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隧道内交会压力波变化剧烈,产生较大的气动载荷,可能带来乘客舒适性、车体及部件和洞内固定设备气动疲劳破坏问题,给列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基于CFD软件,采用叁维可压缩非定常湍流流动的模型压力修正算法和任意滑移界面网格技术,本文对高速列车隧道内等速和不等速交会压力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列车交会过程中车体外部压力场的变化,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头头交会、头尾交会及尾尾交会时列车头尾部部位压差的变化过程,分析了等速和不等速交会时车外及洞内压力波的变化特性,初步给出了交会时变速度列车的负压峰值绝对值与车速的拟合关系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03期)

刘璐,高品贤[10](2015)在《高速列车隧道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列车在隧道高速交会时就形成了瞬变的交会压力波。对车体侧壁而言,瞬变交会压力波是一种瞬态激励,激励频带宽,几乎能激发车体侧壁及相关部件的所有振动模态,并产生较强的空气动力噪声。这种复杂的动力学现象,对车体侧壁变形、列车隧道运行的噪声及运行安全性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论文从叁方面对实测隧道交会压力波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交会压力波的时-频特性、主要参数值及其与车速的关系、交会压力波对车体侧壁振动的激励作用。论文通过倒频谱分析,得出隧道压力波不是单一线性迭加波,而含乘积性成分。本文为进一步研究瞬变交会压力波对车体侧壁变形的影响和对列车隧道运行噪声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交会压力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货运动车组应运而生,由此引发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也需引起重视并进行研究分析。货运动车组进入隧道过程中,由于隧道壁面的限制,产生进口波、隧道压力波等现象。因此,关于货运动车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论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重迭网格法,选用目前应用广泛、求解精度高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结合SST k-?高雷诺数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将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究货运动车组隧道内交会压力分布特性。隧道内交会引起的压力波动是入口效应压力波与会车过程压力波的迭加,压缩波和膨胀波在隧道内反射迭加的作用,这些波在隧道内传播重迭形成了随时间变化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压力波特性。(2)分析隧道进口波的形成及分布特性。隧道进口波由列车头部和尾部驶入隧道时产生的负、正压力脉冲波构成。本文分析了货运动车组进隧道诱发进口波的产生机理及传播特性,以及其空间分布特性并得到其随径向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的结论。(3)研究得到不同车速对隧道内压力波、列车表面压力波、隧道进口波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车速下,隧道内压力波、列车表面压力波、隧道进口波的波形一致,但是车速越大,产生峰值的时间越早,且峰值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4)分析隧道长度不同时,对货运动车组产生的隧道内压力波、列车表面压力波和进口波的影响。隧道长度的改变导致货运动车组隧道内运行时间不同,通过对比压力峰值产生的时间和大小得出,隧道长度较短时隧道内压力波和车身表面压力波压力极值较大。由于进口波是货运动车组驶入隧道时产生的,故隧道长度不同对进口波无影响。以上研究内容与结论,丰富了目前我国对于高铁发展货运的探讨。可作为货运动车组产生的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会压力波论文参考文献

[1].梅元贵,李绵辉,郭瑞.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交会压力波气动载荷分布特性[J].中国铁道科学.2019

[2].安芳源.货运动车组隧道内交会时压力波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3].陈敬旭.明线上高速磁浮列车交会时压力波与气动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4].魏洋波,梁习锋.线间距对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

[5].周丽名,陈春俊.普通快速列车与动车组明线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

[6].牛纪强,周丹,梁习锋.列车交会压力波的空间分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

[7].乔英俊,何德华,陈厚嫦,张超.高速铁路线间距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6

[8].刘璐,高品贤.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J].中国测试.2016

[9].许建林,孙建成,梅元贵,王瑞丽.高速列车隧道内交会压力波基本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

[10].刘璐,高品贤.高速列车隧道交会压力波特性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列车交会压力波分布1导致车外压力变化最大幅值的临界隧道~...准高速双层客车交会压力波曲线6CRH6型动车组列车外形3种方案#~动车组交会压力波曲线实车试验与数值计算交会压力波比...

标签:;  ;  ;  ;  ;  ;  ;  

交会压力波论文_梅元贵,李绵辉,郭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