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承体系论文_汤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传承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遗产,技艺,物质,体系,手工,乡贤,民族。

教育传承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汤琴[1](2019)在《教育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传统作为有机整体,是由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文化相互关联形成的,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遗产",它的保护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突出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的表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第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他们之间交流和相互(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9年04期)

胡晓[2](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践体系外部环境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鉴于我国的体制和国情,把地方民间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校园教育保护传承日益式微的民间非遗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培育和优化西部地区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的外部环境同样十分关键,本文从政策、经济、文化、平台等视角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3期)

赵文,陈加晋,卢勇[3](2019)在《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是关键切入点。目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已进入常态化,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已有不少问题开始显露,诸如组织机构不健全、高校参与度不高、遗产地领头人——"新乡贤"缺位、教育传承主体的结构性缺失等。基于当前现状与问题,以农业文化遗产强国日韩的先进经验为借鉴,从更新观念、完善组织、确保核心、重点培育、校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李娜[4](2019)在《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民歌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歌传承人培养是民歌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核心载体。高校民歌传承人教育要主动适应文化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积极创设适宜传承人成长的生态环境;从民歌的原生性考虑如何教、如何学,避免学院派模式的过度干预。基于此,从生源选拔、培养过程、教育评价、管理服务四个生态因子分析,对民歌传承人培养体系的建构进行理性探索:寻源建库选人才、立德树人定目标、根植本土促教学、回归个体促发展。(本文来源于《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冉一贝[5](2019)在《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而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精髓,更应在当前背景下得到相关教育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基于此,对书法教育与中华文化传统体系的构建进行相关论述,旨在借助书法创作,提升大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意识。(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4期)

徐晋华[6](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叁位一体”教育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传承与教育息息相关,基础教育、高职教育和社会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章致力于厘清基础教育、高职教育、社会教育在非物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定位,并剖析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叁位一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卢钢强[7](2019)在《浅议民族教育框架下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民族语言、民族技能、民族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承,被纳入到国家对公民身份认同教育范畴中。文章对民族教育的概念进行简要的介绍,阐述在民族教育框架下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技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3期)

梁庆东,房文婷[8](2018)在《非遗传承与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体系的构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遗"音乐传承与当代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双向互动机制表明,"非遗"音乐传承的审美塑造作用与当代我国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存在共同的"社会性"特征,在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多元化与培育具有国家特色的复合型全面人才层面有协同融合必然性。研究发现,尽管职业院校"非遗"音乐传承教育存在院校优势、区域优势与社会优势,但现状研究显示教育主体缺失、思维模式缺失与传承体系缺失问题依旧严峻,这也表明了职业院校"非遗"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的紧迫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8年36期)

陈在梅,邓举青[9](2018)在《职业教育体系下传统陶瓷技艺传承人的培养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承人的培养是传统陶瓷技艺传承的核心,传统陶瓷技艺传承人要具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建立比较健全和完善的职业教育和陶瓷技艺传承的课程体系是传承陶瓷技艺的基础,只有完备的陶瓷技艺传承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人才。(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中旬刊)》期刊2018年11期)

钱俊[10](2018)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化、传承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革,例如,话语对象从整齐化向复杂化转化、话语载体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等。这一现象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背景下,根据现实问题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话语体系,推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持续优化和改进完善,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教育传承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鉴于我国的体制和国情,把地方民间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校园教育保护传承日益式微的民间非遗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培育和优化西部地区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的外部环境同样十分关键,本文从政策、经济、文化、平台等视角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传承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汤琴.教育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J].剧影月报.2019

[2].胡晓.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践体系外部环境的优化[J].东西南北.2019

[3].赵文,陈加晋,卢勇.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9

[4].李娜.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民歌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探析[J].高教论坛.2019

[5].冉一贝.书法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J].山西青年.2019

[6].徐晋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叁位一体”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9

[7].卢钢强.浅议民族教育框架下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9

[8].梁庆东,房文婷.非遗传承与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体系的构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9].陈在梅,邓举青.职业教育体系下传统陶瓷技艺传承人的培养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

[10].钱俊.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化、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蚌埠市中老年花鼓灯培训班-胡素琴...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3)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3)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7)

标签:;  ;  ;  ;  ;  ;  ;  

教育传承体系论文_汤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