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昆虫生长调节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调节剂,昆虫,生长,机理,作用,抗性,翅果。
昆虫生长调节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1](2019)在《19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在我国的登记作物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昆虫激素模拟物或抗激素类物质,是以昆虫特有的生长发育系统为靶标的特异性杀虫剂,具有低毒、高效、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昆虫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时一般不直接杀死昆虫,而是在昆虫个体发育时期阻碍或干扰昆虫正常发育,如抑制蜕皮、抑制新表皮形成、抑制取食等,使昆虫个体生活能力降低直至死亡。根据其作用方式以及化学结构,主要分为保幼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和蜕皮激素类似物等。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第叁十四条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杨文文,高欢欢,翟一凡,党海燕,赵静[2](2019)在《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斑翅果蝇D.suzukii的毒性机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氟铃脲、虱螨脲对2种果蝇2龄幼虫的毒力,以及其在亚致死浓度LC_(10)、LC_(20)下对2种果蝇体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氟铃脲和虱螨脲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2种果蝇的死亡率均明显增加,氟铃脲处理可使2种果蝇的死亡率最高达到83.33%,明显高于虱螨脲处理后黑腹果蝇(65.00%)和斑翅果蝇(66.66%)的死亡率。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0)的虱螨脲处理果蝇2龄幼虫24 h后,黑腹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斑翅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另外,亚致死浓度的氟铃脲可明显抑制黑腹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表明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果蝇有较强的毒力,氟铃脲的毒力高于虱螨脲,且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与氟铃脲和虱螨脲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秀,王宏昆,陈红军,席涵,李静波[3](2018)在《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酰肼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环保、低毒的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简要介绍了双酰肼类杀虫剂的发展历程,重点概述了其作用机理、选择性、抗药性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抗药性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7期)
李晶[4](2018)在《昆虫生长调节剂及驱虫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驱杀昆虫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是昆虫生长调节剂的问世。昆虫问题不仅是对家畜健康和福利有威胁,远不止这些。大多数杀虫剂主要是仅对叮咬和骚扰宿主的成虫有驱杀效果。昆虫生长调节剂是最安全最有效的产品,原因在于哺乳动物宿主没有保幼激素和保幼激素受体。因此,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宿主动物不会产生任何生物学影响,这类产品在安全性上具有一个重要的边际效应,合理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能大幅减少强毒性杀成虫药的使用,随之而来的(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8年06期)
熊强,李为众,童严严,朱彬彬,高勇勇[5](2018)在《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蚁是一类原始的社会性昆虫,严重危害房屋建筑、水库堤坝和林木资源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长效、低毒和环保的毒饵诱杀技术用于白蚁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昆虫生长调节剂作为一种新型白蚁生物防治杀虫剂,其对白蚁的慢性毒性、非驱避性以及在白蚁体内的积累作用使其成为一类优秀的白蚁防治剂。本文综述了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特点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8年03期)
陈吉祥,任相亮,姜伟丽,马亚杰,王丹[6](2018)在《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及对甜菜夜蛾的防治现状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类模拟蜕皮激素功能的杀虫剂。对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发展概况和作用机理进行概述,简述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对该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并对甜菜夜蛾的抗药性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高效利用及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5期)
[7](2018)在《2025年昆虫生长调节剂市场达12.3亿美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调研公司的报告,2025年全球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市场有望达到12.3亿美元。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全球对环境友好农药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有机种植技术的应用也是昆虫生长调节剂使用增加的促进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8年01期)
赵峻峰[8](2018)在《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力提倡"绿色化学"、日益强调保护环境和发展持续农业的今天,世界各大农药公司都致力于作用机理独特、活性高、选择性好且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化学结构的农用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与此同时,对人、畜安全,保护害虫的天敌,具有明显的选择活性及与环境友好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更不容忽视,其无疑将成为今后研发的重点。近年来,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开发的新品种不断增加,一些品种已经大面积推广使用,因此其将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03期)
星学军[9](2018)在《蝗虫微孢子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协同控制草原蝗虫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蝗虫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PL)是重要的防蝗生物制剂,其与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IGR)协同使用有利于蝗虫可持续治理。本文通过田间超低喷雾和扫网调查等方法在青海蝗区开展协调应用PL和IGR防治草原蝗虫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首先明确青海蝗区的主要蝗虫种类为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harbipes、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等;结果证明PL与IGR协调应用,可有效抑制草原蝗虫种群增长,且可保持存活蝗虫感病率在较高水平,对优势种宽须蚁蝗和小翅雏蝗等的持续控制作用明显。结果明确了微生物制剂和IGR协同防治蝗虫的短期与长期、速效与长效的协同作用,为防治高密度蝗虫提供新的绿色防控策略。(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昊[10](2017)在《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害虫。由于传统的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桃蚜抗药性增强等问题,桃蚜的生物防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球孢白僵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农药,有着高效、低毒、无公害、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防效不稳定、杀虫速度缓慢等弊端。复配制剂的研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首先通过温室桃蚜的生物测定试验筛选出对桃蚜毒力较高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再通过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相容性测定试验,筛选出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好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用球孢白僵菌分别与筛选出的昆虫生长调节剂采用不同浓度进行复配,测试室内联合毒力,并通过共毒系数的计算优选出表现增效作用的组合;通过数学模型的拟合计算出最优复配模式;最后测定最优复配模式对温室桃蚜的防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毒力菌株的筛选:采用浸虫法测定了1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桃蚜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出5株对桃蚜室内毒力较强的菌株,致病力顺序为Bb2032>Bb2078>Bb98>Bb2004>Bb19,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53%、93.83%、90.12%、85.19%、80.25%,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5.168d、5.338d、5.755 d、6.037d、6.200d;致死中浓度LC_(50)顺序依次为Bb2032<Bb2078<Bb98<Bb2004<Bb19。因此,球孢白僵菌Bb2032对桃蚜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可进一步用于复配制剂的研制。2.球孢白僵菌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相容性测定:在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叁种浓度梯度下,供试的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Bb2032的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中浓度和低浓度下,0.3%印楝素乳油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最小,分别为47.23%和37.31%;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Bb2032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较弱,其中25%灭幼脲III悬浮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小,印楝素次之;中浓度和低浓度梯度下,0.3%印楝素乳油对菌株的产孢抑制率均最低,分别为7.79%和4.60%。因此,0.3%印楝素乳油和25%灭幼脲III悬浮剂与球孢白僵菌Bb2032具有较好的相容性。3.联合毒力及增效组合的初步筛选:0.3%印楝素乳油单剂对桃蚜的LC_(50)为11.99mg/L,25%灭幼脲III悬浮剂单剂对桃蚜的LC_(50)为88.30mg/L。球孢白僵菌Bb2032与0.3%印楝素乳油的复配剂在各体积配比下对桃蚜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这表明各复配剂对桃蚜的生物防治均有增效作用;而球孢白僵菌Bb2032与25%灭幼脲III悬浮剂的复配剂对桃蚜的共毒系数在21.13~117.82之间。因此,0.3%印楝素乳油与球孢白僵菌Bb2032复配剂对桃蚜的生物防治具有更好的增效作用。4.理论最优复配模式的计算:计算出球孢白僵菌Bb2032在复配剂中的质量分数(K),再通过公式得到反正弦转换值(X),最后将反正弦转换值(X)与复配剂的共毒系数(Y)经过拟合后可知:1.8×10~5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2032与12mg/L的0.3%印楝素乳油的理论最优配比为体积比1:1.0090,此时共毒系数最高,达到219.02。5.理论最优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效果:1.84×10~5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Bb2032单剂、11.99mg/L的0.3%印楝素乳油单剂以及理论最优配比的复配剂对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叁组处理在施药后10d内对温室桃蚜的最高防治效果依次为80.83%、82.50%、92.50%,对桃蚜的温室防治效果顺序为:理论最优配比复配剂>0.3%印楝素乳油单剂>球孢白僵菌Bb2032单剂。因此,可以进一步断定理论最优配比的复配剂对桃蚜的温室防治具有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昆虫生长调节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斑翅果蝇D.suzukii的毒性机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氟铃脲、虱螨脲对2种果蝇2龄幼虫的毒力,以及其在亚致死浓度LC_(10)、LC_(20)下对2种果蝇体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氟铃脲和虱螨脲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2种果蝇的死亡率均明显增加,氟铃脲处理可使2种果蝇的死亡率最高达到83.33%,明显高于虱螨脲处理后黑腹果蝇(65.00%)和斑翅果蝇(66.66%)的死亡率。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0)的虱螨脲处理果蝇2龄幼虫24 h后,黑腹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斑翅果蝇2龄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另外,亚致死浓度的氟铃脲可明显抑制黑腹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表明昆虫生长调节剂氟铃脲和虱螨脲对果蝇有较强的毒力,氟铃脲的毒力高于虱螨脲,且果蝇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与氟铃脲和虱螨脲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昆虫生长调节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刚.19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在我国的登记作物范围[J].农药市场信息.2019
[2].杨文文,高欢欢,翟一凡,党海燕,赵静.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9
[3].刘秀,王宏昆,陈红军,席涵,李静波.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J].农药.2018
[4].李晶.昆虫生长调节剂及驱虫应用[J].饲料博览.2018
[5].熊强,李为众,童严严,朱彬彬,高勇勇.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
[6].陈吉祥,任相亮,姜伟丽,马亚杰,王丹.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及对甜菜夜蛾的防治现状简述[J].农药.2018
[7]..2025年昆虫生长调节剂市场达12.3亿美元[J].世界农药.2018
[8].赵峻峰.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8
[9].星学军.蝗虫微孢子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协同控制草原蝗虫作用机制[J].草地学报.2018
[10].吴昊.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桃蚜的增效作用及复配制剂研制[D].安徽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