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效应论文_刘红年,贺晓冬,苗世光,俞布,危良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象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象,效应,傅立叶,金塔,番茄,宇宙线,太阳日。

气象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年,贺晓冬,苗世光,俞布,危良华[1](2019)在《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杭州市通风廊道气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通风廊道能增加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为了定量评估城市通风廊道的气象效应,本文采用区域边界层化学模式(RBLM-Chem),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地表类型、城市建筑等资料,开展了杭州市通风廊道影响的模拟研究,模式水平分辨率为250 m。本文针对冬季和夏季两个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夏季个例时间为2013年8月12日,盛行南风,风向顺着通风廊道;冬季个例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盛行东风,风向垂直于通风廊道。主要结论如下:城市绿色通风廊道有增加风速、降低气温、提高湿度的作用,与没有通风廊道的情况相比,夏季风顺着廊道方向时,廊道区域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4 m/s,廊道区域内60 m高度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 m/s。而冬季风垂直于廊道时,廊道区域风速增加较小,仅有0.5 m/s左右。通风廊道夏季降温幅度平均可达2.7°C,冬季降温幅度较小,仅有0.6°C左右。通风廊道对气象场的影响随风向向下游延伸,夏季在通风廊道下游250 m处,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5 m/s、2.9°C、3.1%,即使在通风廊道下游1500 m处,最大降温仍有1.2°C。(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晶,吕巡均[2](2018)在《贺兰县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本文利用2017年4—8月对温棚粉百利番茄生长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贺兰县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县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着。气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为4月最大、7月最小,春季比夏季更显着,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0%~11%;春、夏季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0~21.4℃,湿度提高2%~54%。得出的结论可为贺兰县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李树丛[3](2015)在《栽培措施在农田小气候中的气象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在田间不同的栽培措施,对农田小气候会产生不同的气象效应,如作物的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种植行向以及间作套种等,对农田的辐射平衡、乱流交换、蒸发耗热等都有很大影响,因而引起农田小气候的明显差异。本文通过从滦平县当地大田农作物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两种种植方式入手,简要叙述了不同栽培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5年04期)

许彦平,姚晓红,万信,沈冬梅,任华荣[4](2014)在《早春覆黑膜桃园花期气象效应及防霜效果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防御桃园花期晚霜冻危害,2012年4月在秦安县进行早春覆黑膜桃园花期气象效应及防霜效果试验。试验得出:早春桃园地表覆黑膜后,其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能使桃树地表层和桃树冠层内保持相对较高的温湿度条件,桃园土壤浅层0~40 cm和桃树冠层50~150 cm处平均温度较无膜桃园分别偏高0.3~0.4℃和1.3℃,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提高2~6个百分点,较好的水热资源配置,能够增强树势,提高桃树抗霜冻能力。在晚霜冻主要危害时段的夜间增温最为明显,增温幅度分别为0.8~0.9℃和1.0~1.1℃,冠层最低温度层50 cm处增温1.2℃,温度梯度温差降低0.4℃,相对较高的夜温条件能为花期提供一定的热量条件,并有效缩短了桃树花期,可减轻其遭受春季晚霜冻危害几率和危害程度。通过对2012年4月12—13日覆膜桃园盖膜防霜和烟熏两种试验,出现轻霜冻时段的04:00—07:00时桃树冠层100 cm处最低温度4.2℃和2.1℃,较无盖膜防霜桃园偏高1.2℃和0.9℃;较无膜无防霜桃园偏高5.0℃和2.9℃。虽然熏烟防霜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来说,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因此,覆膜桃园盖膜防霜不仅体现了极佳的防霜效果,而且有利于生态保护,便于操作,易于推广。(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赵隆香,祁如英,王文清[5](2013)在《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区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着,气温、地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依次为1、11、4月,7月最小,季节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比温棚外冬季气温提高13.9~25.9℃、湿度提高13%~40%、地温提高16.1~22.8℃,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0%~11%、地温提高1.8~8.8℃;年变化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0~21.4℃、地温提高5.1~34.3℃、湿度提高2%~54%。[结论]该研究为西宁市区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21期)

徐斌,贺华,杨晓艳,别业广,吕清花[6](2012)在《西藏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气象效应和时间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在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间记录的近地大气电场数据,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气象效应和时间变化特征.气象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与叁个气象参量(大气压强、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长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冬春季,大气电场强度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约为0.14 kV/m;夏秋季,电场强度水平相对较高,为0.18 kV/m左右.近地晴天大气电场强度与大气温度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强,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89;与大气压强和相对湿度间的线性相关性相对较弱,拟合相关系数依次为0.43和0.53.傅里叶分析结果表明:晴天大气电场时间变化受太阳日周期、半太阳日周期及其叁、四次谐波分量调制作用,调制强度依次减弱.西藏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日变化特征呈大陆简单型,即双峰双谷.主、次峰谷分别出现在白天和夜间,主峰谷出现的早晚因季节不同略有差异,次峰谷出现的早晚因季节不同差异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17期)

周业娴[7](2011)在《转基因水稻隔离措施的微气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作物产量和解决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而引发的粮食危机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生物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释放也带来了一系列生物安全问题。诸多生物安全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就是转基因逃逸及其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而田间简单易行的隔离风障则是防止转基因逃逸的有效措施。本研究设计不同隔离措施的微气象试验,并利用试验观测资料对不同隔离措施的风速分布和湍流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隔离布防护措施的稻田风速分布统计模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隔离布防护区背风面不同高度风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越靠近隔离区风速降低幅度越大,风速随着距隔离区水平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大,直到风速恢复到旷野风速;迎风面2米高度风速没有明显减弱,1米高度风速降低幅度最大在2.5H处,为60%~70%;隔离区内越靠近隔离布,风速减小越明显。水稻冠层上方的气流运动对水稻花粉的释放与扩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隔离区内风速的降低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花粉向外扩散。同时,背风面的风速降低会抑制水稻花粉的水平输送,从而缩短花粉扩散距离。(2)玉米带防护区背风面风速分布特征与隔离布背风面基本相同,但2米和1米高度风速最大降低幅度平均为34%和49%,明显低于隔离防护区背风面的64%和80%,因此玉米带防护效果不如隔离布。(3)隔离区内绝大部分区域以下沉气流为主,摩擦速度较大且大气层结多以不稳定层结主;隔离区外由于气流越过障碍物,在迎风面会有上升气流,背风面除1H处有一个较小上升气流外,其余均为下沉气流,且2.5H处垂直风速最大,隔离区外的平均湍流动能变化与垂直风速变化基本一致。因此隔离区可以改变贴地层大气的湍流运动。(4)利用试验观测资料,建立了隔离布防护区背风面和迎风面的风速水平分布统计模型,经检验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1-05-01)

赵林,陈玉春,吕世华,孟宪红,李万莉[8](2010)在《金塔绿洲解放村水库夏季晴天水文气象效应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RAMS,模拟了金塔绿洲南部边缘面积约为6 km2的小水库(解放村水库)夏季晴天的水文气象效应。结果表明:金塔绿洲附近的解放村水库面积虽然很小,但水库水体具有比较明显的"暖湖"、"冷湖"和"湿岛"效应,且有明显的湖风出现。敏感性试验表明水库水体总的作用是冷却作用,最大降温幅度为2.2℃;水库水体对风场有加速作用,最大增幅为1.4 m.s-1;水库水汽的影响高度能达到650 m左右,下风岸影响的最大距离约为3 km,上风岸约为300 m。(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0年06期)

徐斌[9](2009)在《基于ARGO-YBJ实验的宇宙线气象效应和时间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是人类研究宇宙的唯一物质样品。宇宙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时间变化的起因携带有关于空间动力学过程的丰富信息,是宇宙线物理、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学科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位于西藏羊八井镇(90.5°E,30.1°N海拔高度4300m,对应的大气深度606g/cm~2)的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于2006年6月建设完成了ARGO实验主探测器群,实验数据采集、监测和物理分析工作也随之仝面展开。宇宙线气象效应和时间变化是该实验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宇宙线的基本知识及宇宙线时间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ARGO-YBJ实验的硬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该实验“Scaler模式”下4个多重数宇宙线计数。结果表明,宇宙线计数率的统计分布接近随机变量所服从的高斯分布,这说明了实验各组成部分运行正常。此外,还讨论了实验数据检测和数据筛选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对ARGO实验“Scaler模式”数据进行了检测和筛选,得到了长时间范围内稳定可靠的实验数据,为后面的物理分析工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作为大面积宇宙线探测实验,地面探测的宇宙线计数受地球气象效应的影响。对宇宙线气象效应研究一方面可以提供宇宙线大气簇射的特征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对观测数据进行可靠的气象效应修正,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发现大气影响以外的宇宙线变化。本文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法研究了ARGO实验“Scaler模式”下从2005年12月到2008年6月期间的4个多重数宇宙线计数与大气压强、室内外温度和实验大厅内大气相对湿度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气压强是影响宇宙线地面测量的主要因素,室外温度也有一定影响,实验大厅内的温度和湿度主要是通过影响探测器性能间接影响宇宙线计数,这种影响比大气压强和室外温度的影响要小很多。基于关联分析,我们对宇宙线气象效应进行了仔细修正。修正前后的关联对比分析表明,修正的结果是彻底、可靠的。利用ARGO实验气象效应修正后的数据,研究了实验室附近发生大气雷暴时次级宇宙线强度的瞬时变化。发现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强度剧烈变化时,低多重数宇宙线计数有明显的瞬时增长,增长幅度在1%到9%之间,然后较缓慢地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增长事件大多发生在大气电场强度为正值时,增长的峰值出现在闪电之后。在气象效应修正的基础上,利用Lomb-Scargle Fourier变换和周期折迭法对ARGO-YBJ实验“Scaler模式”的四个多重数宇宙线计数进行短周期变化研究。结合模拟手段分析了地面测量次级宇宙线计数的太阳日和半日周期变化。结果显示4个多重数宇宙线计数都具有太阳日周期和半日周期变化,调制幅度与原初宇宙线粒子的能量(多重数)有关。原初宇宙线粒子能量越高,太阳日和半日调制幅度越小。此外,多重数为n≥4的次级宇宙线强度中还可能存在频率为1.0024的周期信号,这对应于恒星日周期(频率为1.0027)调制。半日周期变化的最小幅度处的相位约为0.45(单位0.5个太阳日);太阳日周期变化的最小幅度处的相位约为0.7个太阳日(约19时,世界时间)。最后利用ARGO实验大厅项部的大气电场仪记录的大气电场数据,研究了西藏羊八井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的周期变化,结果表明晴天大气电场也具有太阳日周期和半日周期变化,并且周期变化的相位与宇宙线相对计数的周期变化的相位相似,这说明晴天大气电场的周期变化可能受宇宙线强度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5-01)

林铁军,张敬梅,李龙[10](2008)在《麦田灌溉的农业气象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麦田灌溉农业气象的叁种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自举效应。(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08年06期)

气象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本文利用2017年4—8月对温棚粉百利番茄生长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贺兰县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县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着。气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为4月最大、7月最小,春季比夏季更显着,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0%~11%;春、夏季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0~21.4℃,湿度提高2%~54%。得出的结论可为贺兰县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象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年,贺晓冬,苗世光,俞布,危良华.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杭州市通风廊道气象效应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9

[2].李晶,吕巡均.贺兰县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研究[J].乡村科技.2018

[3].李树丛.栽培措施在农田小气候中的气象效应[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

[4].许彦平,姚晓红,万信,沈冬梅,任华荣.早春覆黑膜桃园花期气象效应及防霜效果试验初报[J].干旱区研究.2014

[5].赵隆香,祁如英,王文清.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6].徐斌,贺华,杨晓艳,别业广,吕清花.西藏地区近地晴天大气电场气象效应和时间变化研究[J].物理学报.2012

[7].周业娴.转基因水稻隔离措施的微气象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8].赵林,陈玉春,吕世华,孟宪红,李万莉.金塔绿洲解放村水库夏季晴天水文气象效应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10

[9].徐斌.基于ARGO-YBJ实验的宇宙线气象效应和时间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10].林铁军,张敬梅,李龙.麦田灌溉的农业气象效应[J].民营科技.2008

论文知识图

北京地区热岛效应的空间变化(极轨气...

标签:;  ;  ;  ;  ;  ;  ;  

气象效应论文_刘红年,贺晓冬,苗世光,俞布,危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