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地铁车辆噪音的措施

降低地铁车辆噪音的措施

一、降低地铁车辆噪声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孙天驰[1](2021)在《地铁曲线减振地段钢轨波磨动力影响与整治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钢轨波磨是目前轮轨交通系统中仍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其不仅会影响列车运行过程中正常的轮轨作用关系,导致车辆与轨道结构发生激烈振动,而且会产生严重的车内噪声,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开展地铁曲线减振地段钢轨波磨动力影响与整治方法研究,探究钢轨波磨产生的原因,为既有线和新建线路钢轨波磨的治理和预防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针对实际地铁线路,现场测试钢轨波磨特征、地铁车内噪声和轨道动态响应,并基于现场测试结果建立谐响应分析模型和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波磨特征及引起车内噪声,钢轨波磨影响分析,轨道结构特性与钢轨异常波磨关系以及钢轨波磨激励对车辆-轨道系统动态响应影响,并提出钢轨波磨整治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所示:(1)开展了现场钢轨波磨特征和地铁车内噪声测试,揭示线路钢轨波磨特征以及地铁车内噪声、轮轨振动和钢轨波磨特征关系。不同曲线半径的钢轨波磨严重程度不一,主波长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波长基本上在30~63mm范围内;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钢轨波磨越来越严重;从里程上看,外轨钢轨波磨表现出一定滞后的特点。列车振动频率与车内噪声显着频率相吻合,轮轨振动对地铁车内噪声影响较大;地铁车内噪声和钢轨不平顺曲线走势基本一致,波长为30~63mm钢轨波磨引起的轮轨振动噪声是线路A车内噪声异常的显着原因。(2)基于现场动态测试,对比未出现严重波磨线路与研究线路的动态响应,并基于轨道结构振动理论,研究轨道结构参数与钢轨异常波磨的内在联系。与未出现异常波磨线路相比,轮轨横垂向力分别增加20.8%、5.4%;钢轨的横垂向位移分别增加14.3%、7.8%,轨距保持能力较弱,导致无法起到对钢轨的振动进行有效约束的作用,轮轨间产生更剧烈的非正常接触。钢轨波磨与轨道结构振动存在一定联系,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波磨特征表现为频率固定型;轨道结构在400Hz左右的垂横向振动以及800Hz左右的横向振动是导致该地段主波长63mm、30mm波磨出现的重要原因。(3)建立轨道结构谐响应分析模型,分析不同轨道结构参数对短枕式整体道床轨道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探讨轨道结构的固有特性与钢轨波磨的关系。通过白噪声激励和模态分析结合,说明轨道结构在350~450Hz、700~800Hz的振动是现场波长30mm、63mm左右的钢轨波磨产生的原因。调节扣件刚度使轨道结构的共振频率逐渐增大且远离异常波磨通过频率,可以抑制主波长为63mm左右的钢轨异常波磨。增加扣件阻尼可以控制轨道结构共振的响应峰值,扩大轮轨振动能量在轨道结构的耗散范围、增大耗散速度,抑制63mm、30mm左右的异常钢轨波磨。调整轨枕间距对特定频率处钢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可以有效控制轨道结构400Hz、800Hz左右振动频率。调整地基刚度对轨道结构的共振频率基本不变,地基刚度的变化对轨道动态响应的抑制作用影响较小。(4)建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钢轨波磨特征和轨道结构参数对轮对、构架和车体的振动响应的影响。钢轨波磨的波长越短、波深越大对机车的运行影响越大,其中波长是动力学性能和安全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车辆构件垂向加速度减少,轮轨力变化幅度越大,且轮轨接触点范围逐渐增大,轮轨型面会产生均匀且分布较广的磨耗。随着列车通过速度的提高,轮轨垂横向力、轮轴横向力均逐渐增大,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产生的响应频率存在差异。在不匹配的超高条件下,单侧轮轨作用发生增大,轮轨冲击越来越剧烈,内外侧钢轨与车轮磨耗程度出现差异,导致钢轨波磨会从单侧产生。(5)基于现场测试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提出钢轨波磨整治方法:通过更换扣件调整轨道刚度,间接调整钢轨振动模态,改善轮轨高频共振现象;调整轨道几何状态,轨道恢复原设计要求,配合钢轨打磨,提高轨道平顺性,改善轮轨关系。整治方法使显着频率发生改变,远离轨道结构共振频率,峰值能量点频率也发生降低,有效抑制在显着频率下的轮轨相互作用,改造和钢轨打磨后地铁车内噪声分别整体降低7.74dB(A)和8.28dB(A),治理效果明显。图109幅,表27个,参考文献120篇。

李大勇,陈磊,陈明可,张红江[2](2020)在《青岛地铁3号线车辆噪声测试及降噪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地铁车辆的车内噪声与轨道、车辆及隧道等诸多因素有关。通过对青岛地铁3号线车内噪声的测试与分析,探讨车辆运维及车辆设计制造方面的降噪措施。实测结果及其分析显示,车内噪声主要来源于轮轨噪声、车门型式和车体结构的隔声。因此,应从车辆设计、制造及运维角度研究车辆噪声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车内噪声,提升乘客舒适度。

张松兴[3](2020)在《基于ANSYS/FE-SAFE的快速地铁车辆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升级,地铁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准时、环保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在节省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弹簧材料、制造工艺以及交变载荷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了快速地铁车辆出现了严重的一系钢圆弹簧疲劳断裂问题。这不仅会增加维护成本,影响地铁运行效率,还会给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研究快速地铁车辆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ANSYS/FESAFE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分析。本文利用ANSYS直接建立了一系钢圆弹簧有限元模型,根据一系钢圆弹簧实际受载情况对其施加载荷和约束,并进行静强度分析。分析讨论了一系钢圆弹簧在只受垂向和分别受纵向、横向和垂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大小以及分布范围,并且找到其在受载情况下的静强度薄弱位置。通过模态分析计算出一系钢圆弹簧前60阶模态振型和频率,对比快速地铁车辆的通过频率,分析了由波磨引起的一系钢圆弹簧共振情况。为了探究轨道波磨对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的影响,本文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快速地铁车辆动力学参数建立其模型,并通过广州地铁三号线实测轨道谱计算了一系钢圆弹簧在不同工况、车轮和轨道激励情况下的振动位移载荷时间历程。然后通过预处理,采用雨流计数法将快速地铁车辆一系钢圆弹簧振动位移载荷时间历程编制为疲劳载荷谱。通过FE-SAFE疲劳计算软件,结合一系钢圆弹簧疲劳载荷谱以及静强度分析结果计算出一系钢圆弹簧在不同工况、车轮和轨道激励下的疲劳寿命及寿命云图。通过分析可得,工况、车轮以及轨道都是影响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的因素,且轨道磨损和工况的不同影响较大,计算出的一系钢圆弹簧最小疲劳寿命符合其实际寿命,而且其出现部位与实际断裂位置相一致,并提出减少一系钢圆弹簧疲劳断裂的有效措施。

赵子诚[4](2019)在《地铁高架U型梁上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分析》文中认为U型梁因具备结构轻巧、隔音效果好、系统集成效率高、建设和运营成本低等优点,在越来越多的地铁交通高架线路得到广泛应用。在高架线路中,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难题地铁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减振轨道。本文针对某地铁工程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U型梁新型组合系统,对其耦合振动特性进行研究,以期指导地铁工程轨道、桥梁结构设计实践。首先,基于车辆-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使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车辆子程序和轮轨相互作用子程序;轨道、桥梁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轮轨相互作用子程序用来实现车辆模型和轨道模型之间轮轨力和轮轨位移的耦合;采用显-隐式混合数值积分方法对系统进行求解。然后,计算分析了100km/h条件下车轨桥系统的振动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普通整体道床相比,采用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桥梁竖向挠度、桥梁垂向加速度有所降低,其中桥梁垂向加速度下降幅度达到80%;钢轨与浮置板垂向位移在车辆达到最大轴重的条件下超出标准限值;该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为9.7dB,在816Hz频率范围内出现振动放大现象,对20Hz及以上频率的振动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在桥梁同一侧方向,底板的振动加速度最大,腹板次之,翼缘板的振动加速度最小,U型梁为非对称结构,左侧板件的垂向加速度相比于右侧板件的垂向加速度要偏小。最后,探讨了载客量、行车速度、扣件刚度、橡胶支座老化以及浮置板铺设方式对车轨桥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载客量主要影响轮轨力和系统位移响应,对加速度响应以及浮置板的减振效果影响不大,载客量的增加会略微增大桥面10Hz以下的低频振动;当车速提高时,轮轨力和系统加速度响应呈现出增大的规律,在车速为100km/h时,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达到最大,之后随着车速的提高,减振效果持续降低;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大,轮轨垂向力、轮重减载率、浮置板与桥梁垂向加速度随之增大,其它动力学指标均有所降低,扣件刚度对50Hz以上的中高频振动影响较大,扣件刚度越大,越不利于桥面的加速度减振,结合对钢轨垂向位移的控制,该浮置板轨道宜采用垂向静刚度为3040kN/mm的扣件;在橡胶支座老化的过程中,钢轨与浮置板垂向位移有所减小,桥梁垂向加速度呈线性态势增大,其它动力响应变化不大,随着橡胶支座刚度从设计值增大到1.4倍设计值,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从9.7dB降低到8.4dB,降低率为13%,仍能满足预期的减振要求;两种浮置板铺设方案下轨道-桥梁系统梁端处的动力响应幅值差距不超过3%,轨道平顺性皆为良好。

周信[5](2019)在《地铁弹性车轮的减振降噪及动态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发展,而由此带来的车辆和轨道异常振动噪声问题却日益突出,影响了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车舒适度。为了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常采用低噪声车轮、阻尼钢轨、减振轨道等一系列针对车辆和轨道的减振降噪措施。其中,弹性车轮由于在轮辋和轮芯之间设置了橡胶层,具有吸振和隔振能力,并显着降低簧下质量引起的轮轨冲击,从而减小轮轨间高频作用力,延长车辆和轨道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弹性车轮还被认为在降低轮轨磨耗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因此,在现有地铁车辆上安装弹性车轮被认为是能有效降低车辆/轨道振动和噪声水平的一种潜在的有效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弹性车轮普遍安装于有轨电车,而地铁车辆还未采用。虽然国内外基于弹性车轮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基于地铁弹性车轮的三维轮轨滚动接触特性、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特性、轮轨噪声等问题并未进行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为了促进地铁弹性车轮的应用推广,有必要开展弹性车轮减振降噪机理、对列车轨道耦合动态行为的影响及使用安全性的研究。本文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室测试揭示弹性车轮的减振降噪机理和特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弹性车轮产品开发和研究方面的现状以及在此方面深入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2)基于地铁车轮的应用环境和减振降噪要求,新设计了一种地铁弹性车轮结构。测试分析了新弹性车轮橡胶块的刚度特性,并基于测试结果建立了弹性车轮静强度分析模型,参考UIC510-5标准,校核弹性车轮的静强度,并利用Goodman曲线评估了弹性车轮的疲劳强度,校核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弹性车轮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符合安全要求。(3)开展了新弹性车轮的振动和声辐射特性实验室测试,获得了其振动响应和辐射声功率规律。利用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了弹性车轮的噪声预测模型,并比较了弹性车轮振动声辐射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弹性车轮的振动声辐射特性。基于该模型调查了地铁实测轮轨粗糙度激励下的轮轨滚动噪声,结果表明在车内噪声显着的频带内(5001250Hz),弹性车轮能够降低轮轨滚动噪声主要原因是其降低了钢轨在5001000Hz频域的噪声。此外,进一步讨论了橡胶弹性模量和阻尼对弹性车轮的减振降噪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模型分析,初步揭示了弹性车轮轮轨滚动噪声的降噪机理和特性。(4)建立了基于弹性车轮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包含车辆子模型、轨道子模型以及车辆和轨道的相互作用子模型。车辆子模型中,弹性车轮轮辋和轮芯间的橡胶层通过三向弹簧-阻尼单元模拟,可以考虑轮辋和轮芯的横移、沉浮、侧滚、旋转、摇头5个自由度。轨道子模型中,钢轨简化为铁木辛柯梁,通过弹簧-阻尼单元模拟的扣件与轨道板相连。轮轨法向力通过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获得,切向力通过沈氏理论获得。利用有轨电车弹性车轮的测试数据验证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弹性车轮建模方法在低频的合理性。首先,基于现有地铁弹性车轮的建模,应用建立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了刚性车轮和弹性车轮的车辆动态特性和动力学性能指标。然后系统调查了弹性车轮橡胶径向刚度和轴向刚度(变化范围1500kN/mm)对车辆动态特性、动力学性能及稳定性指标的影响,为后续地铁弹性车轮的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5)利用隐式-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弹性车轮三维瞬态轮轨滚动接触模型。通过引入轮轨真实几何,并将轮轨接触的非线性考虑在内,获得了弹性车轮轮轨滚动接触特性,包括轮轨力、接触应力、粘滑区分布、轴箱加速度等。在此基础上考虑了钢轨表面存在波磨和焊接接头不平顺激励,获得了两种冲击条件下的轮轨高频动态特性,并与刚性车轮结果对比,为弹性车轮的减振性能评估和后续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丁杰[6](2018)在《轨道车辆关键设备振动噪声多场源耦合分析与控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轨道车辆乘坐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轨道交通的振动噪声问题引起高度关注,逐步成为时下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辅助变流器作为轨道车辆的关键设备,内部包括变压器、电抗器和离心风机等多个激励源,为车辆行驶中的主要振动噪声源,对其运行过程中振动噪声的产生机理、特性及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突破传统的单一因素振动噪声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地提出了针对变流器这类电磁、结构、流体多场耦合复杂系统的振动噪声预测、设计及优化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对此类复杂多场耦合系统振动噪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优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如下:(1)建立了变流器电磁振动噪声源变压器的电磁-振动-噪声多物理场仿真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模态参数和振动响应的预测模型修正方法,并对仿真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研究了电流谐波不对称性、铁心磁通密度、夹件刚度、绕组刚度和阻尼等关键参数对变压器本体振动和结构辐射噪声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从减小高阶磁致伸缩力、降低位移振幅和消减共振峰值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变压器振动噪声的具体措施和方法。(2)建立了变流器气动声源离心风机及其风道气动声学仿真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基于此对风扇区域漩涡分布、柜体内外部声压级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揭示了流场与声场的内在联系,指出风扇进口速度不均匀度过大、叶片涡流过多是导致气动噪声过大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增加叶片数目、整流网及共振腔对进口流速均匀性和叶片涡流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变流器气动噪声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3)构建了针对变流器这类电磁-结构-流体多场耦合复杂系统的振动噪声多维度评估及优化体系;针对变流器电磁振动传递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充分融合仿真和试验数据的复杂弹性系统振动传递计算方法及相应的基于变压器隔振参数和柜体结构参数优化的减振设计方法;针对变流器整柜噪声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能量分析的变流器整柜噪声仿真预测方法,并提出了相适应的基于增加声传递损失的变流器整柜噪声优化方法。(4)针对影响变流器振动噪声的通风散热、结构轻量化和疲劳寿命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降阶法的逆变模块瞬态温升快速计算方法,预测了不同工况下的瞬态温度变化曲线,为评估风机风量和IGBT模块热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基于实际运行线路的振动测试载荷谱的结构疲劳仿真流程,分析了随机振动试验标准的差异,揭示了实测振动数据对变流器柜体结构疲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孙梅玉,钟元木,刘天赋[7](2017)在《地铁车辆的顶层设计指标分析》文中认为以地铁车辆为主要分析对象,总结了车辆全生命周期环节中的顶层设计指标。从适应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经济性、可靠性等6个方面对顶层设计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车辆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

郭建强,孙召进,刘宗财,朱雷威[8](2017)在《地铁车内噪声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文中认为地铁车辆的主要噪声源是轮轨噪声,该噪声经过隧道壁面的反射,在隧道内形成混响声场,然后透过车体结构传递到车内,影响车内乘坐舒适性。研究经典理论和相关标准中对轮轨噪声影响因素的定性论述,通过国内地铁实测数据,定量分析各因素对车内噪声的具体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车内噪声综合控制建议,供地铁线路规划设计参考。

梁琦[9](2017)在《地铁车辆监造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预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运营里程的增加预示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会得到大力发展,地铁车辆作为运营的核心,其制造数量也会随之增长。随着地铁车辆功能越来越强,各子系统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监理单位作为地铁车辆生产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管理机构,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铁车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体的过程中,监理单位对生产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整体性能。监理单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地铁车辆生产阶段潜在的质量风险,对于提升地铁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地铁车辆监造管理的研究,总结监理单位在地铁车辆生产过程中制造阶段、调试及试验阶段、验收及包装运输阶段的具体工作,指出需要关注的关键节点应该如何进行控制,进而避免发生车辆制造缺陷或者影响交付进度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地铁车辆从功能设计目标到满足运营使用要求的转变。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监造管理的实践性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监理工作结构框架起到一定的梳理作用,为今后监造行业更加规范化提供帮助;同时,本文还对国外先进的RAMS管理进行了介绍,旨在说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重视RAMS管理的必要性。将RAMS管理理念与我国目前监理管理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我国监理行业水平,加快我国监理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薛红艳[10](2016)在《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地铁车辆凭借载客量大、速度快、节约城市道路而积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我国一线城市地铁线路已比较完备,目前二线和三线城市也正在筹建地铁。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对车内的噪声也越来越关注。地铁车内噪声不仅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并且也会影响地铁车辆部件的疲劳寿命,所以研究地铁车内噪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针对地铁车辆车内噪声以及司机室座椅振动问题开展研究。采用HEAD acoustics噪声与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对地铁车辆的噪声与振动进行测试。本论文主要分析车内同一速度下不同位置的噪声分布规律;比较不同速度下各测点的声压级;分析不同运行线路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分析不同曲线半径对车内噪声影响。从分析中得知,车内的主要噪声源为轮轨噪声及车辆附属设备噪声;近地板、贯通道和车门处噪声比其他测点处的声压级高2~3dB(A);近车顶处噪声主要来自空调机组的机械振动产生的噪声和送风口的空气动力噪声;当频率在500Hz以上的中高频范围内,声压级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加;车辆通过道岔时,比通过直线时的噪声值高11.6dB(A),比通过曲线时的噪声值高2.1dB(A);曲线半径小于1000曲线半径越小,对车内噪声的贡献量越大。客室内的噪声比司机室内噪声声压级高2~3dB(A);列车运行速度对司机室座椅的振动加速度影响很大;运行线路为道岔时,纵向加速度值较大。由于地铁车辆地板隔声性能直接影响到车内噪声的大小,因此本论文在隔声室内进行地板隔声实验,并对不同地板结构的隔声量进行测量分析。从实验结果中得知,未安装隔音卷材的地板结构,频率范围在200~1000Hz,地板的隔声量没有超过25dB(A),隔声量较小,中高频隔声效果较好。为了提高乘车舒适度,在原地板上安装隔音卷材,安装隔音卷材的地板结构隔声效果明显。增大地铁地板的隔声量可以有效降低地铁车辆车内噪声,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该研究结果对地铁车辆的减振降噪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降低地铁车辆噪声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低地铁车辆噪声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地铁曲线减振地段钢轨波磨动力影响与整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钢轨波磨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钢轨波磨对车辆和轨道系统行为影响研究现状
        1.2.3 钢轨波磨减缓措施的研究现状
    1.3 既有研究不足之处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钢轨波磨特征及引起车内噪声分析
    2.1 线路概况
    2.2 钢轨波磨及噪声评价标准
        2.2.1 钢轨波磨评价指标
        2.2.2 噪声评价指标
    2.3 地铁钢轨波磨特征调查分析
        2.3.1 钢轨波磨纵向变化特征分析
        2.3.2 钢轨波磨波长谱分析
    2.4 车辆内部噪声特征分析
        2.4.1 地铁车内噪声测试与分析
        2.4.2 车内噪声与轮轨振动对比分析
        2.4.3 车内噪声与钢轨波磨特征对比分析
        2.4.4 短枕式整体道床地段车内噪声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现场测试的钢轨波磨影响分析
    3.1 现场动态测试
        3.1.1 现场测试方案
        3.1.2 安全及振动评价指标
    3.2 现场测试分析
        3.2.1 时域分析
        3.2.2 频域分析
    3.3 轨道结构模态振型分析
        3.3.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3.3.2 轨道结构模型
        3.3.3 模态振型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轨道结构振动特性与钢轨波磨关系分析
    4.1 轨道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4.2 扣件结构参数对轨道系统响应的影响
        4.2.1 扣件刚度的影响
        4.2.2 扣件阻尼的影响
    4.3 道床结构参数对轨道系统响应的影响
        4.3.1 轨枕间距的影响
        4.3.2 地基刚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钢轨波磨激励对车辆-轨道系统动态响应分析
    5.1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
        5.1.1 车辆模型
        5.1.2 钢轨波磨激励模型
        5.1.3 轨道结构模型
        5.1.4 轮轨接触模型
    5.2 动力学模型验证
    5.3 钢轨波磨特征影响分析
        5.3.1 不同波长的影响
        5.3.2 不同波深的影响
        5.3.3 不同波长和波深影响综合分析
    5.4 轨道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5.4.1 曲线半径的影响分析
        5.4.2 列车速度的影响分析
        5.4.3 超高和速度关系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测试和仿真的钢轨波磨整治方法探讨
    6.1 钢轨波磨整治方法
        6.1.1 钢轨波磨成因分析
        6.1.2 既有线钢轨波磨整治方法
    6.2 整治后轨道动态响应分析
        6.2.1 钢轨波磨特征分析
        6.2.2 轨道动态响应分析
    6.3 整治后轨道车内噪声分析
        6.3.1 改造后车内噪声分析
        6.3.2 打磨后车内噪声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青岛地铁3号线车辆噪声测试及降噪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铁车辆噪声测试
    1.1 车辆噪声实测情况
    1.2 车轮粗糙度对车内噪声的影响
    1.3 牵引系统对车辆噪声的影响
    1.4 空调对车内噪声影响
    1.5 车体结构对车内噪声的影响
2 地铁车辆的降噪措施
    2.1 运营车辆的降噪措施
        2.1.1 监测轮对圆跳动指标,适时镟修轮对
        2.1.2 定期保养车门系统
        2.1.3 对车下异响部件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2.2 新造车辆的降噪措施
        2.2.1 轮对设置阻尼装置
        2.2.2 车辆地板下表面喷涂阻尼浆
        2.2.3 地板上敷设阻尼材料
        2.2.4 车门及窗结构选择
        2.2.5 车体材料及型式的设计
        2.2.6 空调设置静压风道系统
3 结语

(3)基于ANSYS/FE-SAFE的快速地铁车辆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一系钢圆弹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疲劳强度理论
    2.1 疲劳的基本概念
    2.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2.2.1 Miner理论
        2.2.2 Carten-Dolan理论
    2.3 疲劳寿命分析的方法
        2.3.1 局部应力应变法
        2.3.2 名义应力法
    2.4 影响一系钢圆弹簧疲劳的因素
        2.4.1 应力集中的影响
        2.4.2 尺寸的影响
        2.4.3 表面状态的影响
        2.4.4 磨损的影响
        2.4.5 腐蚀与温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系钢圆弹簧有限元分析
    3.1 一系钢圆弹簧有限元分析理论
    3.2 一系钢圆弹簧静强度分析
        3.2.1 一系钢圆弹簧建模及网格划分
        3.2.2 一系钢圆弹簧接触定义
        3.2.3 一系钢圆弹簧约束和载荷施加
        3.2.4 一系钢圆弹簧有限元结果及其分析
    3.3 一系钢圆弹簧模态分析
        3.3.1 模态分析介绍
        3.3.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3.3.3 ANSYA中模态提取方法
        3.3.4 模态分析步骤
        3.3.5 模态分析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系钢圆弹簧振动位移载荷获取与载荷谱编制
    4.1 一系钢圆弹簧振动位移时间历程获取
        4.1.1 Simpack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4.2 多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振动位移获取
        4.2.1 AW0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实测轨道-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2.2 AW0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新轨-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2.3 AW2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实测轨道-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2.4 AW2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新轨-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2.5 AW3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实测轨道-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2.6 AW3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新轨-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2.7 AW3超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实测轨道-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2.8 AW3超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新轨-多边形轮和新轮激励条件下的振动位移
    4.3 一系钢圆弹簧振动位移载荷谱编制
        4.3.1 AW3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实测轨道-多边形轮激励下振动位移的小波去噪处理
        4.3.2 AW3工况下一系钢圆弹簧在实测轨道-多边形轮激励下振动位图
        4.3.3 雨流循环计数分析
        4.3.4 载荷幅值分布函数的确定
        4.3.5 加速疲劳试验程序加载谱的生成
    4.4 加载顺序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分析
    5.1 FE-SAFE软件介绍
        5.1.1 FE-SAFE使用流程介绍
    5.2 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计算
        5.2.1 材料疲劳性能参数
        5.2.2 一系钢圆弹簧疲劳载荷谱导入
    5.3 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及分析
        5.3.1 一系钢圆弹簧内簧疲劳寿命计算
        5.3.2 一系钢圆弹簧内簧疲劳寿命结果分析
        5.3.3 减少一系钢圆弹簧疲劳断裂改进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地铁高架U型梁上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浮置板轨道结构的类型
        1.2.1 橡胶浮置板轨道
        1.2.2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1.3 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概况
    1.4 浮置板轨道研究现状
        1.4.1 国外浮置板轨道研究现状
        1.4.2 国内浮置板轨道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铁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
    2.1 地铁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
    2.2 车辆动力学模型
    2.3 轨道-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
        2.3.1 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U型梁系统
        2.3.2 纵向承轨台式整体道床-U型梁系统
    2.4 轮轨相互作用模型
        2.4.1 轮轨垂向力
        2.4.2 轮轨力计算在有限元模型中的实现
    2.5 系统激励
    2.6 数值积分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3.1 车辆过桥运行安全性评价指标
    3.2 车辆过桥运行平稳性评价指标
    3.3 浮置板轨道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3.4 桥梁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3.5 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评价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铁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特性分析
    4.1 浮置板轨道-桥梁结构模态分析
    4.2 地铁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响应基本特征
        4.2.1 地铁车辆动力响应特征
        4.2.2 轨道动力响应特征
        4.2.3 U型梁动力响应特征
    4.3 振动垂向传递特性
    4.4 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铁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特性的参数影响分析
    5.1 载客量对车轨桥系统振动的影响
    5.2 行车速度对车轨桥系统振动的影响
    5.3 扣件刚度对车轨桥系统振动的影响
    5.4 橡胶支座老化对车轨桥系统振动的影响
    5.5 桥梁梁端浮置板铺设方案的分析与论证
        5.5.1 梁端处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响应特征
        5.5.2 梁端附近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响应纵向分布规律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5)地铁弹性车轮的减振降噪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弹性车轮简介
        1.2.1 弹性车轮的结构形式与特点
        1.2.2 弹性车轮国内外应用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弹性车轮静强度研究
        1.3.2 弹性车轮动力学研究
        1.3.3 弹性车轮瞬态滚动模型研究
        1.3.4 弹性车轮降噪特性研究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第2章 弹性车轮静态有限元分析
    2.1 弹性车轮设计概述
    2.2 弹性车轮刚度特性分析
        2.2.1 单块橡胶刚度测试分析
        2.2.2 整体车轮刚度分析
    2.3 应力分析
    2.4 疲劳强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弹性车轮滚动噪声特性分析
    3.1 弹性车轮振动噪声特性试验分析
        3.1.1 测试内容及方法
        3.1.2 车轮频响特性分析
        3.1.3 车轮辐射声功率特性分析
    3.2 轮轨振动辐射噪声预测模型
        3.2.1 车轮振动辐射噪声预测模型
        3.2.2 无砟轨道振动辐射噪声预测模型
        3.2.3 轮轨相互作用预测模型
    3.3 轮轨滚动噪声预测结果及分析
        3.3.1 弹性车轮降噪机理分析
        3.3.2 基于轮轨噪声特性的弹性车轮材料参数优化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弹性车轮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4.1 车辆系统模型
        4.1.1 车辆动力学模型
        4.1.2 车辆系统各部件受力分析
        4.1.3 运动方程
    4.2 轨道模型
    4.3 轮轨耦合动态模型
        4.3.1 轮轨动态接触模型
        4.3.2 列车/轨道耦合界面激励模型
    4.4 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弹性车轮动力学特性分析
    5.1 弹性车轮动态特性分析
        5.1.1 直线段动态结果
        5.1.2 曲线段动态结果
    5.2 弹性车轮动力学指标分析
        5.2.1 运行安全性
        5.2.2 运行平稳性
        5.2.3 运行稳定性
    5.3 弹性车轮刚度参数调查
        5.3.1 动力学指标
        5.3.2 振动特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铁弹性车轮三维瞬态滚动模型和行为分析
    6.1 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有限元模型
        6.1.1 显式有限元方法原理
        6.1.2 计算模型概述
        6.1.3 计算过程介绍
        6.1.4 牵引力和蠕滑率
        6.1.5 材料模型
    6.2 光滑条件下轮轨特性分析
        6.2.1 轮轨力分析
        6.2.2 接触斑特性
    6.3 焊接接头冲击高频特性分析
        6.3.1 钢轨波磨几何描述
        6.3.2 计算结果分析
    6.4 波磨冲击高频特性分析
        6.4.1 钢轨波磨几何描述
        6.4.2 计算结果分析
    6.5 本章结论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课题

(6)轨道车辆关键设备振动噪声多场源耦合分析与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选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流器的振动噪声及控制
        1.2.2 变压器的振动噪声及控制
        1.2.3 电抗器的振动噪声及控制
        1.2.4 离心风机与风道的振动噪声及控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全文章节安排
第2章 辅助变流器振动噪声特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辅助变流器的基本信息
    2.3 辅助变流器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2.3.1 自由状态整柜振动特性分析
        2.3.2 自由状态振源振动特性分析
        2.3.3 约束状态整柜振动特性分析
    2.4 辅助变流器噪声特性试验研究
        2.4.1 自由状态整柜噪声特性分析
        2.4.2 自由状态声源噪声特性分析
        2.4.3 约束状态整柜噪声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磁激励源振动噪声预测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
        3.2.1 振动基本理论
        3.2.2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3.2.3 变压器电磁场计算基本理论
        3.2.4 变压器电磁振动计算基本理论
        3.2.5 变压器电磁噪声计算基本理论
        3.2.6 仿真方法及流程
    3.3 变压器电磁振动预测及优化设计
        3.3.1 变压器电磁场仿真及分析
        3.3.2 变压器结构模态分析及模型修正
        3.3.3 变压器电磁振动模型修正及预测
        3.3.4 变压器电磁振动优化设计
    3.4 变压器电磁噪声预测及优化设计
        3.4.1 变压器电磁噪声预测及试验验证
        3.4.2 变压器电磁噪声优化设计
    3.5 半载和满载工况的变压器电磁振动噪声预测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动声源及其风道声学预测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基础
        4.2.1 湍流流动基本理论
        4.2.2 气动噪声基本理论
        4.2.3 吸声材料
        4.2.4 仿真方法及流程
    4.3 离心风机和风道的流场仿真及分析
        4.3.1 离心风机和风道的流场仿真模型
        4.3.2 离心风机和风道的稳态流场仿真及分析
        4.3.3 离心风机和风道的瞬态流场仿真及分析
    4.4 离心风机和风道的气动噪声预测及分析
    4.5 离心风机和风道的气动噪声优化设计
        4.5.1 气动噪声优化方案
        4.5.2 优化方案的稳态流场对比分析
        4.5.3 优化方案的瞬态流场对比分析
        4.5.4 优化方案的气动噪声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辅助变流器柜体振动噪声预测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2.1 载荷识别基本理论
        5.2.2 统计能量分析基本理论
        5.2.3 仿真方法及流程
    5.3 辅助变流器柜体模态分析及模型修正
    5.4 辅助变流器柜体振动预测及优化设计
        5.4.1 辅助变流器柜体振动模型修正及预测
        5.4.2 辅助变流器柜体减振优化设计
    5.5 辅助变流器柜体噪声预测及优化设计
        5.5.1 辅助变流器柜体噪声预测及分析
        5.5.2 辅助变流器柜体降噪优化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辅助变流器振动噪声派生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逆变模块的散热问题及分析
        6.2.1 逆变模块的损耗和温升计算理论
        6.2.2 逆变模块的稳态温度计算
        6.2.3 基于模型降阶法的瞬态温度计算
    6.3 变压器的散热问题及分析
        6.3.1 变压器的损耗和温升计算理论
        6.3.2 变压器的温升计算及分析
    6.4 辅助变流器柜体的振动疲劳寿命问题及分析
        6.4.1 地铁车辆实际运行的振动情况
        6.4.2 随机振动试验标准的分析
        6.4.3 载荷谱编制的理论及方法
        6.4.4 柜体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地铁车辆的顶层设计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顶层设计指标分解
2 顶层设计指标分析
    2.1 适应性指标
    2.2 安全性指标
    2.3 舒适性指标
    2.4 可靠性指标
    2.5 环保性指标
    2.6 经济性指标
3 结语

(8)地铁车内噪声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1 轮轨噪声的频率成份构成
2 轨道特性对噪声影响研究
    2.1 轮轨粗糙度对噪声影响研究
    2.2 轨道衰减率对噪声影响研究
    2.3 浮置板道床对噪声的影响
3 隧道环境对噪声影响研究
4 车辆隔声性能对噪声影响研究
5 地铁车内噪声改善建议
    5.1 关于地铁车辆噪声标准修订
    5.2 关于地铁线路噪声控制
    5.3 关于地铁车辆噪声控制
6 结语

(9)地铁车辆监造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
    1.3 国内外行业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地铁车辆监造相关理论
    2.1 地铁车辆监造主要目的及内容
    2.2 监造管理体系
    2.3 地铁车辆监造进度及质量控制管理
    2.4 地铁车辆到段再调试及预验收管理
    2.5 地铁车辆相关联调管理
    2.6 地铁车辆RAMS管理
    2.7 本章小结
3 地铁车辆制造阶段管理
    3.1 地铁车辆部件的首件鉴定
    3.2 地铁车辆主要原材料及外购件进厂检验
    3.3 地铁车辆自生产及装配过程监造
    3.4 本章小结
4 地铁车辆调试管理
    4.1 地铁车辆调试管理
    4.2 地铁车辆调试前准备工作
    4.3 地铁车辆静动态调试
    4.4 本章小结
5 地铁车辆试验管理
    5.1 型式试验
    5.2 例行试验
    5.3 研究性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地铁车辆验收及包装运输管理
    6.1 地铁车辆验收管理
    6.2 地铁车辆包装运输管理
    6.3 本章小结
7 地铁车辆联合调试及RAMS管理
    7.1 地铁车辆联合调试
    7.2 地铁车辆RAMS管理
    7.3 本节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10)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地铁车辆噪声研究现状
        1.2.1 国外地铁车辆噪声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铁车辆噪声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声学基础理论
    2.1 声学基础
        2.1.1 频谱 频程
        2.1.2 声波的传播
        2.1.3 声波在传播中衰减
    2.2 噪声的基本评价量
        2.2.1 计权声级和计权网络
        2.2.2 等效连续A声级
    2.3 振动的物理度量与评价
    2.4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分析
    3.1 地铁列车振动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3.2 地铁车辆主要噪声源
        3.2.1 轮轨系统噪声
        3.2.2 动力系统噪声
    3.3 地铁车辆噪声的传播途径分析
    3.4 地铁车辆车内的噪声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车辆车内噪声测试与分布规律研究
    4.1 测试目的
    4.2 噪声测试条件与内容
        4.2.1 测试设备及布点
        4.2.2 测试车辆参数及运行线路参数
    4.3 客室噪声测试结果及频谱分析
        4.3.1 同一速度下不同测点噪声频谱分析
        4.3.2 不同速度下各测点测试结果及频谱分析
        4.3.3 同一测试位置不同工况的频谱分析
        4.3.4 不同曲线半径下客室内噪声的频谱分析
    4.4 司机室内噪声与振动分析
        4.4.1 司机室与客室噪声值比较
        4.4.2 不同速度下司机座椅振动测试结果分析
        4.4.3 不同工况下司机座椅振动测试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车辆的降噪措施
    5.1 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5.1.1 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
        5.1.2 噪声控制的设计程序
    5.2 隔声技术
        5.2.1 隔声原理
        5.2.2 单层匀质薄板的传声损失
    5.3 隔振、阻尼减振
        5.3.1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5.3.2 隔振原理
        5.3.3 阻尼减振
    5.4 地铁车辆内装地板隔声性能研究
        5.4.1 测试目的
        5.4.2 地板隔声测试方法及内容
        5.4.3 未安装隔音卷材的地板隔声性能分析
        5.4.4 安装隔音卷材的地板隔声性能分析
    5.5 地铁车辆减振降噪技术研究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降低地铁车辆噪声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铁曲线减振地段钢轨波磨动力影响与整治方法研究[D]. 孙天驰.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青岛地铁3号线车辆噪声测试及降噪措施[J]. 李大勇,陈磊,陈明可,张红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0(12)
  • [3]基于ANSYS/FE-SAFE的快速地铁车辆一系钢圆弹簧疲劳寿命分析[D]. 张松兴.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5)
  • [4]地铁高架U型梁上橡胶支座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分析[D]. 赵子诚.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5]地铁弹性车轮的减振降噪及动态特性研究[D]. 周信.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轨道车辆关键设备振动噪声多场源耦合分析与控制的研究[D]. 丁杰. 湘潭大学, 2018(12)
  • [7]地铁车辆的顶层设计指标分析[J]. 孙梅玉,钟元木,刘天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7(12)
  • [8]地铁车内噪声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J]. 郭建强,孙召进,刘宗财,朱雷威.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05)
  • [9]地铁车辆监造管理技术研究[D]. 梁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3)
  • [10]地铁车辆车内噪声特性研究[D]. 薛红艳. 大连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降低地铁车辆噪音的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