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生态环境论文_王小平,肖肖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系,生态环境,分泌物,土壤,黄瓜,菌根,生物量。

根系生态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平,肖肖[1](2015)在《根系分泌物及其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系是植物的生命根基,通过根系的作用植物才能够正常的生长。文章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从植物根系分泌物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对包括植物根系分泌物产生的途径、影响因素、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的叁个部分进行阐释,并且为以后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5年07期)

赵金莉,程春泉,顾晓阳,刘斌[2](2014)在《入侵植物紫茉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培紫茉莉幼苗收集根系分泌物,用3种不同浓度的根系分泌物(低浓度LC,中浓度MC,高浓度HC)处理麦田土,测定其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茉莉根系分泌物降低了土壤碱解N、有效P和K的含量,在高浓度处理下分别下降37.10%、46.71%和23.85%,达显着水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提高,增加了43.25%;土壤尿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中浓度处理下已达显着水平,而蛋白酶活性与此相反;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真菌则先升后降.紫茉莉根系分泌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实现自身生物量快速增长,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成功入侵.(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时伟,徐宁,魏珉,刘彩霞,王秀峰[3](2013)在《大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浓度的大葱根系分泌物处理连作黄瓜幼苗根区土壤,研究其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宜浓度的大葱根系分泌物处理可显着提高黄瓜幼苗根际土壤的pH值,降低EC值,增加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强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目,降低真菌在微生物总量中的比例。大葱根系分泌物有利于改善连作黄瓜的根际土壤环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马亚飞[4](2011)在《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是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栽培面积约占蔬菜设施栽培面积的60%。由于市场需求和有限耕地的矛盾,以及栽培习惯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使连作现象普遍,连作障碍严重。有研究表明,黄瓜与小麦轮套作有利于改善黄瓜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黄瓜产量及品质。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品种(系)小麦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的化感效应,筛选出两个对黄瓜有显着化感差异的小麦品种(系),探索其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试图阐明黄瓜-小麦种植体系中小麦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及其土壤生态学效应,为合理栽培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的40个小麦品种(系)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的化感效应存在差异, 70.25 %的小麦品种(系)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的综合化感效应为促进作用,龙辐04-0348对黄瓜的化感促进效应最强,龙辐17化感抑制效应最强。2、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促进了黄瓜幼苗地下部干重,并显着促进了幼苗株高。化感促进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下部干重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化感抑制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均表现出前期抑制,后期促进的趋势。定植后,黄瓜病害、产量无显着变化。3、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了黄瓜幼苗土壤pH值,先降低后提高了黄瓜幼苗土壤EC值的趋势。化感促进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表现出提高黄瓜幼苗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趋势;化感抑制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表现出先降低后提高黄瓜幼苗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先提高后降低速效钾含量的趋势。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均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无苗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不明显。4、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表现出提高黄瓜幼苗土壤和无苗土壤的脲酶活性,先降低后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趋势。化感促进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黄瓜幼苗土壤和无苗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趋势;化感抑制效应小根系分泌物表现出先降低后提高黄瓜幼苗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先提高后降低无苗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趋势。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前期对黄瓜幼苗土壤和无苗土壤的脱氢酶活性有显着抑制作用,后期有逐渐提高的趋势。5、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降低了黄瓜幼苗土壤和无苗土壤的真菌数量。化感促进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降低了黄瓜幼苗土壤放线菌数量,表现出先降低后提高黄瓜幼苗土壤细菌数量的趋势;提高了无苗土壤细菌数量,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无苗土壤放线菌数量的趋势。化感抑制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提高了黄瓜幼苗土壤细菌数量,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黄瓜幼苗土壤和无苗土壤放线菌数量的趋势。化感促进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影响规律不明显,化感抑制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提高了黄瓜幼苗土壤和无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表现出先降低后提高黄瓜幼苗土壤真菌DGGE图谱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提高无苗土壤真菌DGGE图谱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趋势。6、套种不同化感效应的小麦,提高了黄瓜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降低了EC值;提高了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套种化感促进效应小麦,降低了黄瓜土壤真菌数量,提高了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真菌DGGE图谱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黄瓜增产2.9%;套种化感抑制效应小麦提高了黄瓜真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真菌DGGE图谱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黄瓜增产25.5%。(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李勇,黄小芳,丁万隆[5](2008)在《根系分泌物及其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研究根系分泌物对明确植物和外界环境的互作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相关研究报道,从根系分泌物组成、产生途径、影响因素及其对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8年S1期)

吕强,熊瑛,陈明灿,付国占,李友军[6](2008)在《不同覆盖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塑料地膜覆盖(DM)、液体地膜覆盖(YM)和露地栽培(CK)3种栽培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5~45 d,5~20 cm不同耕层,3种方式对地温的影响均表现为DM>YM>CK;DM的保水效应在0~10 cm表耕层较为突出,10~20 cm耕层及20~30 cm耕层DM和YM差异不大,而深层土壤(30~40 cm)则YM高于DM和CK;移栽后30 d4、5 d,烟株地上部总干重、根总干重、根冠比、一级侧根数量、二级侧根数量、一级侧根粗和茎基部伤流强度均表现为DM>YM>CK,3种栽培方式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液体地膜覆盖烟株根系最长,极显着高于DM和CK。(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张俊娥[7](2007)在《桑粮间作条桑的根系分布和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条桑在河北省东部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广泛种植,与农作物间作是其主要栽培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迁安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条桑生物量结构特征、根系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条桑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间作田小气候的影响,揭示了条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条桑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同时为桑粮间作栽培模式的设计、栽植条桑的适宜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沙地条桑的生物量高于丘陵梯田坝埂上栽植的条桑的生物量。条桑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60cm以下,其中枝所占比例最大,并且(>160cm)叶的生物量均高于(>160cm)枝,80~160cm叶生物量所占比例也较大;两种立地条件下条桑叶、枝含水率差别不大;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中条桑地径和高度之间有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经检验存在显着的相互关系。(2)对桑粮间作田条桑根系断面积、根量、根系直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cm土层内,此范围内的根系重量占总根量的60%~80%。根系以直径小于3mm的细根居多,占总根量的30%~40%,大于7mm的粗根数量很少,占总根数的5%~15%。平原沙地条桑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桑丛中心100cm范围内,桑丛外缘100cm处的根量仅为总根量的6.52%,水平延伸幅度较窄,根系垂直分布明显;丘陵梯田条桑根系水平延伸可达桑丛外250cm处,只有少量根系垂直深入岩石中,水平分布趋势明显。条桑根量、根系直径、根系断面积分布依立地条件及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异。(3)平原沙地纯农田土壤容重呈现上低下高,桑粮间作田土壤容重呈现中间低、两头高;不同土层中的土壤以中沙粒(1~0.25mm)和细沙粒(0.25~0.1mm)为主,粘粒(<0.001mm)和粉粒(0.05~0.001mm)含量普遍小于10%,种植条桑可以减少表层土壤中的中砂粒含量,使土壤颗粒变细,条桑细根分布较多的地方,粉粒和粘粒含量较高。桑坝梯田土层较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容重值逐渐增大;土壤中石砾和<0.5mm粒径的颗粒含量较高;桑丛中心外1m处深层土壤含水量增加,桑丛附近2.5m内没有存在严重的土壤水分亏缺;桑坝梯田坝埂下土壤的渗透性最好,坝埂中土壤的渗透性最差。平原沙地和丘陵梯田桑丛附近条桑富集土壤养分作用明显。(4)条桑是一种优良的农林间作灌木,桑叶用来养蚕,桑条用来编织,同时庞大的根系对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人工和自动气象仪器对桑粮间作田及对照田的小气候因子(光照、风速、地温、气温、花生层温)进行观测,表明:间作田内的风速明显低于对照田,桑行间距8m和13m的间作田,风速差异不明显;间作田内光照强度减弱不明显;间作田内的平均气温、平均地面温度以及作物层温度,均低于对照地,并且相对稳定;间作田内的增湿效应较为明显。(5)平原沙地间作田和纯农田花生生物量均大于丘陵梯田花生生物量,且平原沙地花生单株高度高于丘陵梯田花生的高度。种植条桑可以增加花生生物量和产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9)

张昌爱[8](2003)在《大棚土壤模拟酸化对蔬菜根系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酸化是影响设施蔬菜生产重要的土壤障碍因子,本论文通过模拟酸化土壤,采用盆栽试验和生物诊断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酸化处理对油菜根系生理生化指标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模拟酸化条件下pH值、根系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有机质矿化率、施肥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大棚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状况及土壤酸化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多种有机酸配合硫酸、硝酸配制成酸化液,控制酸化液的加入量来调节土壤酸化程度。这是一种适宜于试验条件,与土壤本身酸化机制相一致的模拟酸化方法。2、不同酸化处理对蔬菜根系长度、根系鲜重、根系体积及根系活力均有显着影响:在土壤pH值5.5-7.5范围内,不施肥处理的根系鲜重、根长度和根系体积均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但当pH值低于4.0以后急剧下降;施肥处理中,油菜根系鲜重、根长度和根系体积均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当pH值低于5.0以后其下降趋势加大。随着土壤pH值的下降,施肥不利于油菜根系的鲜重和根系体积的增加。油菜根系活力在pH值7.36-5.83范围内无显着差异,但pH值小于5.8以后根系活力显着下降,表明pH值较低的土壤中油菜的根系活力显着下降,这将显着影响到根系对养分的吸收。3、土壤pH值为7.36时,施肥处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量显着高于不施肥处理,但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各处理的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量均无显着差异,表明在土壤pH值较低且基础养分含量较高的大棚土壤中,施肥对蔬菜根系养分的吸收无显着贡献。4不同模拟酸化处理显着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布,pH值7.0左右时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最大值,细菌数量在pH值6.3左右达到最大值、放线菌适合偏碱性环境、而真菌适于在偏酸性土壤环境中生存,这也反映了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属随土壤pH值的变化而产生的不断变迁。<WP=6>5、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不同酸化处理之间变化显着,在pH值为4.52-7.36之间,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显着降低;土壤淀粉酶活性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抛物线表示,关系式为:y=-0.5437x2+7.432x-20.626。表明土壤酸化能显着降低土壤酶活性,这能对土壤养分的矿化及可持续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6、土壤有机质矿化率随土壤pH值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关系可用抛物线表示,关系式为:y=-0.5316x2+6.698x-16.016。这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养分供应能力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下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3-06-18)

李鹏,赵忠,李占斌,王乃江[9](2002)在《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分析了植被生长环境条件对根系生长特征、分布规律、形态以及生理生态等特征产生的深刻影响 ,以及根系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条件具有的调节改善功能。阐明了根系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良性微生态环境 ,在水土流失严重区 ,植被根系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能 ,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 ,根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植被演替过程也占有重要地位。演替早期的树种的根系分布深度和根系总长度都要比后期树种的高 ,这种分布特征使得林木得以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并为顶极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大区域和全球尺度上进行的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 SVAT)研究中 ,植被群落的根系分布深度由于决定了植被的水分和养分的供给状况而具有更加重要的生态意义 ,也将是今后根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张颖[10](2001)在《调控根系—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控制寄主主导性病害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寄主主导性病害是21世纪我国林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试验拟研究调控根系-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优化因子及其复合方式对杨树扦插苗与裸根苗抗病性的作用效果,为控制杨树溃疡病这类寄主主导性病害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本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调控根系-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因子的优化: 1)外生菌根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M001和M002最适培养基分别为灭菌10分的MMN与PDA培养基;适生温度和pH值范围为25~30℃和4~9;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淀粉和牛肉浸膏。发酵M001的最优条件为:葡萄糖30g/L,牛肉浸膏15g/L,接种量5%,通气量1.5L/L/m。 二)杨树扦插苗抗病性对菌根化的响应。接种量设叁水平(10、25与50g/株),以加等量灭菌基质为对照。结果每株接种25gM001可明显促进扦插苗生长、提高扦插成活率、树皮相对膨胀度并有效增强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 3)杨树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对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N_1与I_1分设50、100、200与500ppm,并将二者按重量比1:1、3:2与4:3混合后再配成上述四个浓度,前叁个浓度浸根1h,500ppm浸根5秒,以清水、G_1、A_1100ppm液为对照。结果表明,N_1100 ppm在提高扦插成活率、促进扦插苗苗高、地径与侧根的生长方面作用明显。 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外生菌根菌生长的影响。设在菌剂基质中加入65%N_1100ppm为处理,以加入同比例的水分为对照。结果N_1100ppm对菌丝生长无影响。 5)杨树扦插苗生物量对施用保水剂的响应。SA与SB采用蘸根与拌土法,设0.5%、1%和2%叁水平;SC采用拌土法,设叁个水平(分别占土体积7.5%、15%与30%),以不加保水剂为对照。结果使用占土体积15%的SC在提高杨树扦插成活率及生物量上效果最优。 第二部分研究复合调控根系-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因子对杨树扦插苗和1年生北京杨苗抗病性的影响。 1)应用于扦插苗时,试验设五个处理:(1)将125gM001菌剂、10g保水剂SC制成的饱和凝胶及干土(饱和凝胶与干土体积比为15%)混匀,然后将蘸有植物生长调节剂G_1的插穗进行扦插;(2)将含G_1的SC凝胶、125gM001菌剂及干土混匀;(4)(5)分别与(1)和(2)方法同,但使用A_1100ppm液;(3)以加 调控根系-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控制寄主主导性病害的初步研究 入等量菌剂基质、不加保水剂及清水蘸根为对照。结果复合因子4处理在促 进扦插苗生长;提高生长势、叶绿素含量与树皮相对膨胀度;增强过氧化物 酶、多酚氧化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方面效果最佳。 2)应用于田间北京杨苗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使用拌土(复合因子 处理与土 1:1000混合)和蘸根法(同比例与土混合,加水至粘稠,蘸根), 以无复合因子处理为对照。结果在拌土方式下,北京杨以复合因子8处理效 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01-06-01)

根系生态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培紫茉莉幼苗收集根系分泌物,用3种不同浓度的根系分泌物(低浓度LC,中浓度MC,高浓度HC)处理麦田土,测定其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茉莉根系分泌物降低了土壤碱解N、有效P和K的含量,在高浓度处理下分别下降37.10%、46.71%和23.85%,达显着水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提高,增加了43.25%;土壤尿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中浓度处理下已达显着水平,而蛋白酶活性与此相反;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真菌则先升后降.紫茉莉根系分泌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实现自身生物量快速增长,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成功入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生态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平,肖肖.根系分泌物及其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J].南方农机.2015

[2].赵金莉,程春泉,顾晓阳,刘斌.入侵植物紫茉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时伟,徐宁,魏珉,刘彩霞,王秀峰.大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

[4].马亚飞.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

[5].李勇,黄小芳,丁万隆.根系分泌物及其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

[6].吕强,熊瑛,陈明灿,付国占,李友军.不同覆盖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

[7].张俊娥.桑粮间作条桑的根系分布和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8].张昌爱.大棚土壤模拟酸化对蔬菜根系生态环境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3

[9].李鹏,赵忠,李占斌,王乃江.植被根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

[10].张颖.调控根系—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控制寄主主导性病害的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

论文知识图

专化型病原菌雪霉叶枯病菌(菌株编号CCS...林业生态产品示意7 北京转河河岸带段面各采样点的溶解氧...混合标准酸溶液的色谱图一7枯落物分解期间的降水量()1 不同土壤微生物的主成分分析

标签:;  ;  ;  ;  ;  ;  ;  

根系生态环境论文_王小平,肖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