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烷论文_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丙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烷,羧酸,衍生物,氨基,不对称,锈病,杂环化合物。

环丙烷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氨基酸二肽季鏻盐催化不对称aza-Darzens反应在合成多取代氮杂环丙烷衍生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7425~7430手性氮杂环丙烷结构是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手性医药分子的核心骨架.目前关于二取代氮杂环丙烷的不对称合成已有若干报道,叁取代氮杂环丙烷的不对称合成报道却很少,四取代氮杂环丙烷由于空间位阻原因,其不对称合成的例子至今未见报道.该类化合物的精准不对称合成极具挑战性,仍然是当今不对称合成化学领域的(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2](2019)在《兰州化物所在环丙烷的不对称碳氢键硼化方面获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活性的环丙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和催化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环丙烷基硼酸由于能够利用碳硼键的立体专一性反应实现产物的多样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方法大多需要对底物进行预先活化,从而引起额外的操作步骤和更多试剂与溶剂的消耗。因此,发展步骤和原子经济的催化不对称方法将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杨丙连,王建博[3](2019)在《微通道反应器法合成1-乙酰基-1-氯环丙烷的工艺优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5-二氯-2-戊酮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连续反应制备1-乙酰基-1-氯环丙烷。对催化剂、液碱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流速条件等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3,5-二氯-2-戊酮进料流速50 mL·min~(-1),苄基叁乙基氯化铵为催化剂,n(碱)∶n(苄基叁乙基氯化铵)∶n(3,5-二氯-2-戊酮)=1.20∶0.02∶1.00,优化条件下,收率可达81.96%。(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9年04期)

尚迪,张艳,徐志旭,李涛,高玉千[4](2019)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对食用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在许多丝状真菌包括常见霉菌、菌根真菌和蕈菌等菌丝表面定殖,形成的真菌-细菌生物膜(FBB)已成为新型高效的生物肥料接种剂和生防制剂。然而,制备FBB耗时长、难以大规模生产,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FBB的形成机理。FBB形成包括细菌趋化菌丝分泌物到达丝际(mycosphere)和细菌在菌丝表面定殖成膜等步骤。菌丝分泌物中的哪种成分是细菌趋化的关键趋化物还不清楚。在双孢蘑菇覆土中,恶臭假单胞菌能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二者是适宜的FBB研究模式菌。我们研究发现,PDA平板培养双孢蘑菇菌丝,在菌丝尖端边缘处接种恶臭假单胞菌UW4以及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AcdS)基因缺失突变株,前者能够促进菌丝的生长,并在菌丝表面形成菌膜,而后者则抑制菌丝的生长,不能在菌丝表面形成菌膜。PDA平板培养双孢蘑菇表达细菌AcdS基因和表达反义ACC氧化酶基因的转化子,前者ACC分泌量减少,后者ACC分泌量增加,接种UW4与该2种转化子共培养,UW4可在双孢蘑菇表达反义ACC氧化酶基因的转化子的菌丝表面形成菌膜,而在双孢蘑菇表达细菌AcdS基因的转化子的菌丝表面不形成菌膜。趋化实验发现,UW4可趋化ACC,且趋化强度高于双孢蘑菇菌丝分泌物中的其他氨基酸和有机酸。而UW4 ACC脱氨酶基因缺失突变株不能趋化ACC。结果表明,ACC是恶臭假单胞菌在双孢蘑菇菌丝表面形成菌膜的关键趋化物质。(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任鸿,盛丽丽[5](2019)在《功能化分子筛催化氮杂环丙烷与异硫氰酸酯[3+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固体酸催化剂对氮杂环丙烷与异硫氰酸酯间的[3+2]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效果,并对反应展开了一系列底物拓展。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催化体系下,反应都有不错的收率。并且通过催化剂重复性实验,也可以发现,经过多次重复利用的固体酸也可以起到有效的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田雨,陈其玲,刘树文,何玲[6](2019)在《耐酸与酸敏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筛选得到的野生耐酸与酸敏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cfa)的差异,探索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与酒酒球菌耐酸性的相关性。方法:35株野生酒酒球菌中,利用酸胁迫环境筛选耐酸能力最强的菌株,并与野生酸敏菌SX-1b及实验室离子注入诱变的耐酸、酸敏突变菌a3、b2共同进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cfa的克隆、测序和比对;选择存在氨基酸突变的野生耐酸酒酒球菌及野生酸敏菌株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ATCC33222中进行外源表达,从而验证耐酸菌株cfa基因与耐酸能力的相关性。结果:(1)筛选出野生型耐酸酒酒球菌CS-7b和ME-5b,确定其耐酸生长极限为p H 2.6;(2)对野生菌与诱变菌的cf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发现,耐酸菌株的野生型和诱变型的序列相同,较酒酒球菌PSU-1发生3处碱基突变,而酸敏菌野生型、诱变型的序列则与酒酒球菌PSU-1一致;(3)将SX-1b与CS-7b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中表达,构建重组载体pMG36ecfa1和pMG36e-cfa2,并得到对应重组菌L1和L2;(4)在pH 3.6培养基中培养,重组菌L1和L2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含空载体的植物乳杆菌L0,且L2的生长优于L1。而在p H 3.4培养基中培养,L0没有生长迹象,只有重组菌L1和L2正常生长,cfa基因的导入突破了植物乳杆菌宿主菌的生长极限。结论:酒酒球菌cfa基因及基因间存在的稳定差异与菌株耐酸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玉春[7](2019)在《钯催化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开环[3+2]-环加成构建多环氧化吲哚螺环》一文中研究指出螺环氧化吲哚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其中,某些含有氧化吲哚螺环骨架的化合物已经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此探索开发新策略用于构建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探索利用新型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衍生物钯催化开环[3+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构建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并尝试了利用手性膦配体诱导下双氧化吲哚螺环的不对称合成。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氧化吲哚螺环类化合物和环丙烷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综述了氧化吲哚螺环的合成策略及供-受体环丙烷的开环[3+n]-环加成反应用于构建五元环和五元杂环的策略。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衍生物与靛红衍生物[3+2]-环加成反应的设计策略、条件优化过程、底物适应性考察和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的探索研究。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为以Pd(OAc)_2/Xantphos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室温下反应,以较高的产率(高达82%)和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20:1)构建了共21个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同时还对其反应机理及利用手性膦配体诱导下双氧化吲哚螺环的不对称合成进行了研究。第叁章实验部分,对实验所用药品、仪器、反应底物、手性配体和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的合成步骤进行了阐述,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核磁共振、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等表征。第四章结论部分对本论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概述总结。本文利用钯催化开环环化策略实现了双氧化吲哚螺环衍生物高非对映体选择性构建,合成了系列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双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对双氧化吲哚螺环的不对称合成探索的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的高产率高对映体选择性合成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康静[8](2019)在《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诱导小豆抗锈性机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引起的小豆锈病是小豆(Vigna angularis)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导致小豆提前落叶,严重影响小豆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小豆主栽品种均高感锈病,其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存在病菌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等弊端。在缺乏抗性资源的背景下,实现小豆锈病绿色防控,是当前小豆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应用外源类激素诱导提高植物自身免疫以抵抗病菌侵染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潜在病害防治措施,选取适宜的外源诱导剂,明确其诱导抗性的效果及机理,可为小豆锈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小组前期转录组测序发现,多个与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抗病品种接种锈菌后24 h显着上调表达,推测乙烯信号通路可能在小豆抗锈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乙烯生物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作为抗病诱导剂,研究其诱导小豆抗锈性的效果及其机理,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采用喷雾法以不同浓度ACC激发处理小豆真叶,于处理后2 d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0.25 mg·mL~(-1) ACC可显着提高小豆抗锈病,与无菌水处理相比,病情指数下降了45.06%。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不同浓度ACC对锈菌夏孢子萌发均无显着抑制作用,表明ACC处理对小豆抗锈性的提高并非由于对病菌的直接抑制产生的抗侵入机制,可能由于小豆免疫力提高而产生了抗扩展机制。2.ACC激发处理除诱导小豆抗锈性提高外,还可引起小豆幼苗出现顶端弯钩、叶片卷曲及株高降低的乙烯“叁重反应”。利用qRT-PCR技术对ACC处理后小豆乙烯生物合成(MPK3、MPK6)及信号通路相关基因(EIN2、EIN3、ERF2、ERF5)的表达分析表明,与无菌水处理相比,ACC处理后MPK3和MPK6显着上调表达,乙烯信号通路核心正调节因子EIN2、EIN3于ACC处理后48 h显着上调,并激活其下游转录因子ERF2、ERF5等基因显着上调,表明ACC处理促进了小豆内源乙烯含量的积累,并激活乙烯信号通路致使小豆植株呈现乙烯叁重反应。3.为深入探索乙烯信号通路在ACC诱导小豆抗锈性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ACC处理并接种后EIN2、EIN3、ERF2、ERF5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水处理对照相比,乙烯信号通路核心正调节因子EIN2、EIN3在病菌侵染早期(0-24 h)显着上调,侵染后期(48 h后)表达量开始显着降低。应用乙烯信号通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与ACC共同处理并接种后发现,1-MCP单独处理并接种后,植株生长及抗性表型与水处理对照差异不显着,1-MCP与ACC共同处理并接种后,小豆植株的叁重反应消失,但植株仍表现明显的抗锈性。上述结果表明,ACC诱导小豆抗锈性提高并不完全依赖乙烯信号通路的激活。4.为初步明确ACC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了PR2、PR4及NPR1等防卫相关基因于ACC激发处理并挑战接种锈菌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与水处理并挑战接种锈菌的对照相比,PR2、PR4及NPR1等基因均于接种后24 h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但表达水平仍显着高于对照。进一步对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几丁质酶活性在ACC诱导并接种后48 h显着升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后不同时间与对照无显着差异,表明ACC处理激活了PR2、PR4、NPR1等防卫基因,并显着提升了几丁质酶活性,小豆对锈菌侵染产生了抗扩展作用,进而提高了小豆的抗锈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马会芳[9](2019)在《基于多组分一锅法的中氮茚、环丙烷类及磺酰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氮茚类及含氮杂环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大分支。它们由于结构特殊而具有多种高效的药理活性。在农业、医药、工业等多种领域都需要该类化合物的参与。因此,对于它们的研究合成是十分有必要的。环丙烷结构片段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化合物中,含有环丙烷结构单元的衍生物在医药上被广泛应用,由于环丙烷的特殊构型使其在多种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它们还可作为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有价值的合成中间体。因此,环丙烷的合成方法研究一直是化学领域的热点。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多组分一锅法反应发展迅速,并且由于其成本低,原子经济性高,后处理简单等优点而备受关注。鉴于上述化合物的潜在生物活性及多组分一锅法反应的优点,采用多组分一锅法反应来合成上述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介绍了多组分反应的研究概况以及多组分一锅法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此同时,还介绍了中氮茚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及研究进展、环丙烷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及研究进展和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及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下以吡啶或者喹啉,2-溴代芳香酮/酯,马来酰亚胺为起始原料经过叁组分一锅法合成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中氮茚类衍生物。通过该方法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中等至优异收率的中氮茚类目标产物。所获得的目标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来进行表征,从而进一步确定产物结构。在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后,我们为该反应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第叁章介绍了以乙腈为溶剂,在有机碱催化下以靛红或苊醌和2-溴(氯)苯乙酮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叁组分一锅法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多取代螺环丙烷类衍生物。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我们合成了15个螺环丙烷衍生物,其产率为62-88%。所获得的目标产物均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高分辨质谱来进行表征。同时,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我们培养了单晶,经过X-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的绝对结构。在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后,我们为该反应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反应机理。第四章介绍了以乙醇为溶剂,在叁乙胺催化下以吡唑酮、芳香醛及甲基/苯基磺酰乙腈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叁组分一锅法反应成功合成了含有亚砜基团的吡唑类化合物。通过该方法我们合成了中等至优异收率的目标产物。所获得的目标产物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来进行表征,从而进一步确定产物结构。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后,我们对该反应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林桃燕[10](2019)在《过渡金属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立体专一性开环及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氮杂环化合物、色胺骨架和芳基乙胺骨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因此,发展高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些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家研究的重点。烯基氮杂环丙烷作为一类高活性的有机合成子,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一方面,由于小环张力的影响,烯基氮杂环丙烷很容易在温和的条件下开环释放环张力。另一方面,其结构中的碳碳双键既能起到稳定电荷的作用,也能参与反应。因此,我们决定从手性烯基氮杂环丙烷出发,运用手性转移的策略,通过环加成反应构建一系列手性氮杂环化合物或通过与吲哚及萘酚的亲核开环反应构建一系列手性色胺骨架和芳基乙胺骨架衍生物。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铑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和炔烃的[3+2]及[5+2]环加成反应研究我们通过筛选和优化出合适的催化剂体系,实现了烯基氮杂环丙烷与非活化或活化炔烃分子间[3+2]和[5+2]环加成反应的选择性调控。为二氢吡咯和更具挑战性的氮杂七元环化合物的构建提供了原子经济性和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并且利用手性转移策略还可实现对[3+2]环加成产物的对映选择性合成。2.铑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和联烯的[3+2]环加成反应研究通过底物和催化剂控制首次实现了烯基氮杂环丙烷与联烯胺或普通联烯的区域选择性[3+2]环加成反应合成3-或2-亚甲基吡咯烷类化合物。并通过手性转移策略为不对称合成3-或2-亚甲基吡咯烷类化合物提供了原子经济性方法。此外,普通联烯在该反应中是末端碳碳双键参与到环加成反应中,这在普通联烯参与的环加成反应中是比较少见的。3.铑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和肟醚的[3+2]环加成反应研究本篇工作首次实现了烯基氮杂环丙烷和肟醚类化合物对映选择性[3+2]环加成反应。同时酮肟醚也适用于该反应,一步高效合成2号位含杂季碳中心的手性咪唑烷衍生物。此外,该反应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高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等优点。4.铱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和1,3-二羰基化合物环化反应研究本篇工作首次实现了铱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和1,3-二羰基化合物亲核开环串联环化反应。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条件筛选和通过底物控制最终成功实现了高效高区域选择性的合成2-亚甲基吡咯烷及二氢吡咯类化合物。5.铑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和吲哚立体专一性亲核开环反应研究通过铑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与吲哚的立体专一性开环反应合成一类新型光学纯的手性β-烯基色胺合成子。相比于普通的色胺,此方法设计合成的β-烯基色胺合成子由于烯基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这类合成子转化为手性优势吲哚骨架的可能性。这一类合成子通过简单的转化可以构建多达11种优势吲哚骨架。此外,该方法还成功实现了2种药物分子的合成。6.铑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和萘酚(苯酚)立体专一性亲核开环反应研究实现了铑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与萘酚及苯酚的立体专一性开环反应合成2-芳基乙胺化合物。其中我们解决的最大挑战是克服了萘酚作为氧亲核试剂与烯基氮杂环丙烷发生亲核开环反应。该反应以商业可得的[Rh(NBD)_2]BF_4作为催化剂,对各种取代基的烯基氮杂环丙烷、萘酚及苯酚底物表现出较好的底物兼容性,烯基氮杂环丙烷原料的手性可高效的转移至产物中。7.N-Me-YanPhos配体的合成及在钯催化二氟烯烃对映选择性氟芳基化反应中的应用我们成功实现了使用新型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膦配体(N-Me-YanPhos)在钯催化二氟烯烃对映选择性氟芳基化反应,N-Me-YanPhos以二叔丁基硼烷保护的膦氢和二溴化物为原料一锅法即可以克级规模合成。使用易于获得的二氟烯烃和芳基卤化物为原料,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以及广泛的底物普适性使得该方法在合成苄位含叁氟甲基化合物上具有非常好实用性和吸引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环丙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活性的环丙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和催化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环丙烷基硼酸由于能够利用碳硼键的立体专一性反应实现产物的多样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方法大多需要对底物进行预先活化,从而引起额外的操作步骤和更多试剂与溶剂的消耗。因此,发展步骤和原子经济的催化不对称方法将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丙烷论文参考文献

[1]..氨基酸二肽季鏻盐催化不对称aza-Darzens反应在合成多取代氮杂环丙烷衍生物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19

[2]..兰州化物所在环丙烷的不对称碳氢键硼化方面获进展[J].能源化工.2019

[3].杨丙连,王建博.微通道反应器法合成1-乙酰基-1-氯环丙烷的工艺优化初探[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

[4].尚迪,张艳,徐志旭,李涛,高玉千.1-氨基环丙烷-1-羧酸对食用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5].任鸿,盛丽丽.功能化分子筛催化氮杂环丙烷与异硫氰酸酯[3+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J].浙江化工.2019

[6].田雨,陈其玲,刘树文,何玲.耐酸与酸敏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差异[J].中国食品学报.2019

[7].李玉春.钯催化氧化吲哚螺乙烯基环丙烷开环[3+2]-环加成构建多环氧化吲哚螺环[D].南宁师范大学.2019

[8].康静.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诱导小豆抗锈性机理的初步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9].马会芳.基于多组分一锅法的中氮茚、环丙烷类及磺酰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新疆大学.2019

[10].林桃燕.过渡金属催化烯基氮杂环丙烷立体专一性开环及环化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晓宝竺味才叭〔1刁布J卜粉阵井};*产...二乙基锌对烯酮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酮烯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相转移催化剂促进氯胺一T与烯烃合成...木聚糖(Xylan)、木聚糖接枝聚环氧丙...羧甲基木聚糖接枝聚环氧丙烷的1HNMR谱...

标签:;  ;  ;  ;  ;  ;  ;  

环丙烷论文_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