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论文和设计-钱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排水斗,所述排水斗的内壁与凹板的外表面搭接,所述凹板的下表面卡接有网板,所述凹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开设在斜板的下表面,所述斜板的下表面与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的下表面与网板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斜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该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通过凹板、网板、滑轮、滑轨、斜板、第三弹簧、第一滑块、固定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对网板上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使得不会因为沉重的污泥卡在排水装置内而不利于雨水的排出,从而提高了排水装置的实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斗(1)的内壁与凹板(2)的外表面搭接,所述凹板(2)的下表面卡接有网板(3),所述凹板(2)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轮(4),所述滑轮(4)滑动连接在滑轨(5)内,所述滑轨(5)开设在斜板(6)的下表面;所述斜板(6)的下表面与刮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7)的下表面与网板(3)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斜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背面与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0)内的第一滑块(9)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9)的左侧面通过第三弹簧(25)与第一滑槽(10)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0)开设在T形板(11)的正面,所述T形板(11)的下表面与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凹板(2)下表面的右侧通过伸缩装置(18)与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斗(1)的内壁与凹板(2)的外表面搭接,所述凹板(2)的下表面卡接有网板(3),所述凹板(2)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轮(4),所述滑轮(4)滑动连接在滑轨(5)内,所述滑轨(5)开设在斜板(6)的下表面;

所述斜板(6)的下表面与刮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7)的下表面与网板(3)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斜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背面与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0)内的第一滑块(9)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9)的左侧面通过第三弹簧(25)与第一滑槽(10)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槽(10)开设在T形板(11)的正面,所述T形板(11)的下表面与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凹板(2)下表面的右侧通过伸缩装置(18)与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斗(1)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3),且两个第二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滑块(14),所述第二滑块(14)的上表面通过滑杆(15)与凹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6),所述滑套(16)卡接在凹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5)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6)的下表面和第二滑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18)包括伸缩杆(181),所述伸缩杆(18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82),所述伸缩杆(181)和第二弹簧(182)的两端分别与凹板(2)的下表面和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斗(1)的右侧面与污泥收集箱(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污泥收集箱(19)的上表面铰接有箱门(20),所述箱门(20)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箱(19)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排水斗(1)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3),所述凹板(2)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24),所述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和第三通孔(24)相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得建筑顶层会因为降雨积聚雨水,从而需要使用排水装置进行排水,传统的排水装置没有清理污泥的功能,使得一些灰尘和泥土与顶层上的雨水混合形成沉重的污泥,使得污泥卡在排水装置内而不利于雨水的排出,从而降低了排水装置的实用性,因此,急需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解决了建筑施工传统的排水装置没有清理污泥的功能,使得一些灰尘和泥土与顶层上的雨水混合形成沉重的污泥,使得污泥卡在排水装置内而不利于雨水的排出,从而降低了排水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斗,所述排水斗的内壁与凹板的外表面搭接,所述凹板的下表面卡接有网板,所述凹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开设在斜板的下表面。

所述斜板的下表面与刮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的下表面与网板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斜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背面与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面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一滑槽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T形板的正面,所述T形板的下表面与排水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凹板下表面的右侧通过伸缩装置与排水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斗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且两个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表面通过滑杆与凹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的下表面和第二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凹板的下表面和排水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斗的右侧面与污泥收集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污泥收集箱的上表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污泥收集箱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排水斗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凹板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通过凹板、网板、滑轮、滑轨、斜板、第三弹簧、第一滑块、固定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当污泥流入凹板并被网板隔挡时,沉重的污泥利用自身的重力通过网板压动凹板向下移动,使得凹板带动滑轮向下移动,使得第三弹簧利用自身的弹力推动第一滑块带动固定块向右移动,使得固定块通过斜板带动滑轨在滑轮外向右移动,使得斜板带动刮板向右移动并向右推动网板上的污泥,使得污泥通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落入污泥收集箱,此时网板与污泥分离变轻,使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推动凹板和网板向上移动,使得凹板带动滑轮向上移动,使得滑轨在滑轮向上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并复位,从而可以对网板上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使得不会因为沉重的污泥卡在排水装置内而不利于雨水的排出,从而提高了排水装置的实用性。

2、该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通过滑杆、滑套和伸缩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凹板上下移动的同时不仅可以带动滑杆在滑套内上下移动,还带动伸缩杆缩短或者伸长,从而使得凹板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

3、该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通过把手、箱门和污泥收集箱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污泥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通过把手拉开箱门,从而可以对污泥收集箱内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网板上污泥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斗、2凹板、3网板、4滑轮、5滑轨、6斜板、7刮板、8固定块、9第一滑块、10第一滑槽、11 T形板、12凹槽、13第二滑槽、14第二滑块、15滑杆、16滑套、17第一弹簧、18伸缩装置、181伸缩杆、182第二弹簧、19污泥收集箱、20箱门、21把手、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第三通孔、25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斗1,排水斗1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3,通过设置第二滑槽13,使得滑杆15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二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滑杆15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且两个第二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滑块14,第二滑块14的上表面通过滑杆15与凹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杆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6,通过滑杆15和滑套16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凹板2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滑杆15在滑套16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凹板2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滑套16卡接在凹槽12内,滑杆15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7,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7,使得当污泥与网板3分离时,网板3变轻,使得第一弹簧17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推动凹板2和网板3向上移动,使得凹板2带动滑轮4向上移动,使得滑轨5在滑轮4向上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并复位,第一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6的下表面和第二滑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排水斗1的右侧面与污泥收集箱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污泥收集箱19,使得污泥收集箱19可以对网板3上的污泥进行存放,从而保障了网板3和排水斗1的正常排水,污泥收集箱19的上表面铰接有箱门20,箱门20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21,通过把手21、箱门20和污泥收集箱19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污泥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通过把手21拉开箱门20,从而可以对污泥收集箱19内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网板3上污泥的清理,污泥收集箱19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2,排水斗1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3,凹板2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24,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和第三通孔24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和第三通孔24,使得刮板7向右移动可以推动网板3上的污泥穿过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和第三通孔24排入污泥收集箱19,从而让可以对污泥进行清理,排水斗1的内壁与凹板2的外表面搭接,凹板2的下表面卡接有网板3,通过设置网板3,使得网板3可以将雨水中的污泥进行隔离,从而避免污泥流入排水斗1造成排水斗1堵塞的问题,凹板2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轮4,滑轮4滑动连接在滑轨5内,通过设置滑轨5,使得斜板6左右移动的更加稳定,滑轨5开设在斜板6的下表面。

斜板6的下表面与刮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刮板7,使得刮板7向右移动可以推动网板3上的污泥向右移动并流入污泥收集箱19,从而对网板3上的污泥进行清理,刮板7的下表面与网板3的上表面搭接,斜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背面与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0内的第一滑块9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滑槽10和第一滑块9,使得斜板6左右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一滑块9在第一滑槽10内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斜板6左右移动的更加稳定,第一滑块9的左侧面通过第三弹簧25与第一滑槽10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7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三弹簧25的弹性系数,使得当第一弹簧17利用自身的弹力通过滑杆15带动凹板2和滑轮4向上移动时,使得斜板6可以带动固定块8和滑块9向左移动挤压第三弹簧25并复位,通过设置第三弹簧25,使得当污泥流入凹板2并被网板3进行隔挡时,沉重的污泥利用自身的重力通过网板3压动凹板2向下移动,使得凹板2带动滑轮4向下移动,使得第三弹簧25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推动第一滑块9带动固定块8和刮板7向右移动。

第一滑槽10开设在T形板11的正面,T形板11的下表面与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凹板2下表面的右侧通过伸缩装置18与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伸缩装置18包括伸缩杆181,通过设置伸缩杆181,使得凹板2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伸缩杆181缩短或者伸长,从而使得凹板2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伸缩杆18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82,伸缩杆181和第二弹簧182的两端分别与凹板2的下表面和排水斗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污泥流入凹板2并被网板3进行隔挡时,沉重的污泥利用自身的重力通过网板3压动凹板2向下移动,使得凹板2带动滑轮4向下移动,使得第三弹簧25利用自身的弹力推动第一滑块9带动固定块8向右移动,使得固定块8通过斜板6带动滑轨5在滑轮4外向右移动,使得斜板6带动刮板7向右移动并向右推动网板3上的污泥,使得污泥通过第三通孔24、第二通孔23和第一通孔22落入污泥收集箱19;

S2、当污泥与网板3分离时,网板3变轻,使得第一弹簧17和第二弹簧182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推动凹板2和网板3向上移动,使得凹板2带动滑轮4向上移动,使得滑轨5在滑轮4向上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并复位;

S3、当需要对污泥进行清理时,工作人员通过把手21拉开箱门20,从而可以对污泥收集箱19内的污泥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9766.7

申请日:2019-01-1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538333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E03F 3/02

专利分类号:E03F3/02;E03F5/00

范畴分类:36B;

申请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第一申请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申请人地址: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五一中路旱塘岭1号

发明人:钱勇

第一发明人:钱勇

当前权利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建筑顶层防积水排水装置论文和设计-钱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