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栽叶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密度,性状,产量,缨子,籽棉,农艺。
移栽叶龄论文文献综述
郑明,宋兆健,张献华,隗志松,朱永生[1](2019)在《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叶龄四倍体水稻移栽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选择3种叶龄(5.5、6.5、7.5叶龄)于2017年在海南省对四倍体水稻T569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时叶龄对四倍体水稻T569产量的影响较大,表现为5.5叶龄移栽水稻>7.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与此同时,随着移栽叶龄增大,四倍体水稻T569的播始历期和全生育期延迟。3个处理T569四倍体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呈曲线波动趋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的波动趋势一致,均表现为5.5叶龄移栽水稻>7.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有效穗数表现为7.5叶龄移栽水稻>5.5叶龄移栽水稻>6.5叶龄移栽水稻。(本文来源于《种业导刊》期刊2019年09期)
刘丽华[2](2017)在《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沈稻47为试材,设置3种移栽叶龄,分别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和大苗晚栽;2种育秧盘,分别为钵盘和软盘;3种移栽穴距,分别为13cm、20cm和27cm,行距均为30cm。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干物质特性、光合生理、群体生长、产量及其形成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干物质特性的影响(1)水稻单茎叶片重、茎鞘重、齐穗期与成熟期单茎干物重均表现为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小苗早栽,拔节期和齐穗期群体干物重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大苗晚栽。成熟期群体干物重为正常移栽>小苗早栽>大苗晚栽,齐穗期到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表现为正常移栽最高。(2)两种育秧盘间,单茎叶片重、单茎茎鞘重、表观运转量及运转率、移栽期到齐穗期的单茎和群体干物重为钵盘育秧较高,成熟期单茎干物重、齐穗期到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均为软盘育秧高,软盘育秧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3)除单茎叶片表观运转量外,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大,单茎茎叶重、单茎茎叶运转量、运转率及单茎干物重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拔节期和齐穗期群体干物重、移栽期到拔节期和拔节期到齐穗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成熟期群体干物重和齐穗期到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表现为20cm穴距最大。2.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1)叶绿素含量、净同化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均为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小苗早栽;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大苗晚栽;齐穗期至成熟期正常移栽群体生长率最大;不同移栽叶龄处理间距基部60cm处透光率差异较大,表现为正常移栽>小苗早栽>大苗晚栽。(2)两种育秧盘间,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前期群体生长率为钵盘育秧较高,后期群体生长率、叶绿素含量、净同化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透光率均为软盘育秧高。(3)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透光率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拔节期至齐穗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光合势随着穴距增大而减少,差异显着。齐穗期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表现为20cm穴距最高。3.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各时期单位面积茎蘖数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大苗晚栽,穴距13cm>20cm>27cm,钵盘育秧高于软盘育秧。成穗率表现为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小苗早栽,随穴距增大而升高,软盘育秧成穗率大于钵盘育秧。秧苗素质为钵盘好于软盘。正常移栽的成粒率和千粒重较大,虽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不是最大,但穗粒结构相互协调,产量显着高于大苗晚栽与小苗早栽的产量。穴距20cm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78t/hm2,显着高于穴距13cm与27cm处理。钵盘育秧有效穗数显着高于软盘育秧,但软盘育秧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从而更易获得高产。18个处理组合中,正常移栽及穴距20cm,与钵盘和软盘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着,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的产量,分别为10.90t/hm2和10.83t/hm2,均为最优组合。4.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移栽叶龄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及脂肪酸的影响不显着。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为小苗早栽最好,其中3种移栽叶龄的垩白粒率间的差异显着。3种移栽叶龄间,小苗早栽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移栽和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和大苗晚栽差异不显着;3种移栽叶龄米饭外观、口感、食味值和稻米品质评价值为大苗晚栽较好。(2)两种育秧盘间稻米碾磨、外观及蒸煮营养品质差异不显着。软盘育秧外观、口感比钵盘表现好,食味值及品质评价值较高,软盘育秧食味品质较好。(3)3种移栽穴距,糙米率和精米率均随着移栽穴距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移栽穴距增大,整精米率提高,差异达显着水平。随着移栽穴距增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20cm穴距外观品质较好。3种移栽穴距的稻米长宽比差异不显着。随着移栽穴距加大,脂肪酸含量升高。直链淀粉含量20cm穴距最高。27cm穴距外观、口感较好。食味值与品质评价值均随移栽穴距增大而增大,低密度移栽食味品质较好。(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邓学东,吕泽林,罗正明,赵霞[3](2016)在《移栽叶龄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贡井地区水稻适宜移栽叶龄,采用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移栽叶龄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最佳移栽叶龄为4.6叶,单产9.0t/hm~2以上,适宜移栽叶龄中苗为3.5~5叶,多蘖大苗为5.1~7.8叶。(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6年01期)
叶相盛[4](2014)在《移栽叶龄与密度对Ⅱ优航2号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级稻Ⅱ优航2号为材料,在12.0 kg/667m2的氮肥供应水平下,研究了中稻不同叶龄移栽和不同种植密度条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龄和不同密度处理下Ⅱ优航2号生育期幅度在122.0~125.3 d,以5月上、中旬适时早播早插,5~6.5叶龄移栽,密植规格23.3 cm×23.3 cm,能较好兼顾群体与个体,较易获得高产。(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洪亮[5](2014)在《密度和移栽叶龄对穴盘基质育苗棉花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穴盘基质育苗移栽技术是具有省时、省力、省工、省地等特点,有利于扩大植棉面积,促进我国棉花总产量的稳定增长。作为一种新型的育苗移栽技术还有很多问题在研究和探讨中,本文主要探讨不同移栽叶龄对棉花的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对棉花叁桃结构、以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棉花叁桃结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2叶期移栽、3叶期移栽、4叶期移栽棉花的单株成铃数和单位面积总铃数有极显着性差异,各处理间总体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大呈现出递减趋势。穴盘基质育苗2叶期移栽和3叶期移栽的棉株生长发育均比4叶期移栽快,生育期更长,棉苗更壮;移栽后缓苗期短,抗逆性更强,吸收的养分更多,有效结铃期长,单位面积总铃数更多;其中产量的表现以2叶期移栽为最高,3叶期移栽次之;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单株成铃数和单位面积总铃数越多产量越高。(2)7月15日至8月15日棉株的秋桃数3叶期移栽>2叶期移栽>4叶期移栽,8月15日至9月15日棉株的秋桃数2叶期移栽>3叶期移栽>4叶期移栽,说明2叶期移栽棉花秋桃数在8月15日至9月15日比7月15日至8月15日之间有快速的提高,大桃数和絮铃数、总果节数显着高于4叶期移栽。根据SPAD值分析,8月15日至9月15日2叶期移栽的棉花SPAD值增速显着高于4叶期移栽,2叶期移栽在8月15日至9月15日随着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棉株生育进程加快,大桃数和絮铃数显着提高。(3)2叶期移栽和3叶期移栽的棉花伏桃、秋桃数均比4叶期移栽的多;2叶期移栽伏桃数低于3叶期移栽,但是秋桃数高于3叶期移栽,实收产量高于3叶期移栽,说明2叶期移栽棉花生长发育相对于3叶期较为滞后;伏桃数、秋桃数越多产量越高,棉花2叶期移栽和3叶期移栽有利于实现高产。(4)每667m2种植1600株、1800株、2000株的单位面积总铃数极显着高于其他种植密度;单铃重和衣分指标各处理之间无差异。单株成铃数在低密度条件下成铃数高。单位面积总铃数随着棉花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增长趋势,棉花的产量提高主要通过增加对棉花的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5)穴盘基质育苗移栽棉花产量高低与SPAD值的增速有较大关联。8月15日到9月15日之间的每667m2种植1600株、1800株、2000株的移栽密度光合作用强度增速较快,对棉株后期的生长发育有较大有利影响,增速越快大桃数和絮铃数增长越快。低密度条件下的棉花虽然个体条件较好,但单位面积总铃数不够也不能高产;高密度条件下的棉花单位面积总铃数虽然比低密度的多,但是由于个体之间竞争加剧,影响最终的产量;只有在中等密度种植棉花的条件下,水肥、光照、通风、群体内部温度等因素达到最优时,产量最高。(6)实收籽棉产量与密度、单位面积总铃数有极显着性相关;实收皮棉与密度、单位面积总铃数、实收籽棉产量有极显着性相关。每667m2种植1800株、2000株、1600株的棉花产量高于其他种植密度的棉花产量;从密度每667m2种植1000株开始至每667m2种植1800株范围内棉花产量总体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总铃数、秋桃数的增加而递增。但当密度提高到每667m2种植2000株以上时,产量呈现逐步递减趋势,总体趋势是随着密度的提高先升后降,说明种植密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实现高产;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667m2种植1800株。(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袁雨晴,胡朝凤[6](2013)在《“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与产量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缨子"高粱是酿造酱香型白酒的专用品种,在生产实际中不同叶龄移栽时,其产量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试验的研究,探索最适移栽叶龄对提高其产量有着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3叶1心移栽产量最高为248.89kg/667m2;5叶1心移栽的居第2,产量为241.48kg/667m2,4叶1心移栽的居第3,产量为232.59kg/667m2,6叶1心移栽的居第4,产量为217.78kg/667m2,7叶1心移栽的最低为205.93kg/667m2。(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3年01期)
陈沐,马家丽,王康[7](2013)在《高产油菜适宜叶龄移栽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高产油菜适宜叶龄移栽期,进行了杂交油菜幼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规律和不同叶龄移栽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在五叶期前是缓慢生长期,五叶期后是快速生长期;油菜在缓慢生长期移栽较好,叁叶期移栽表现适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家》期刊2013年03期)
贺奇志[8](2012)在《棉花不同叶龄移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育苗移栽是一项新的植棉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同一栽培条件下的不同叶龄棉苗进行移栽试验,了解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能力,确定育苗移栽最佳叶龄,为今后大面积育苗移栽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129团农业技术推广站5斗2号田。2.供试品种鲁研棉24号,天杂棉10号。3.试验设计育苗移栽选择98穴穴盘育苗,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龄分2叶、3叶、4叶,天杂棉10号常规播种为对照,与移栽同期完成。直播与移栽667米2密度均为1.0万株,(66+10)厘米行距配置,2.05米超宽膜,1膜6行,小区面积为91.2米2。(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2年09期)
王逢博[9](2012)在《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叶龄移栽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1年在广西全州县开展了晚稻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叶龄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2.5—6.5叶均可移栽到大田,以3.5—4.5叶移栽为最适宜时期,禾苗立苗早,分蘖快而多,有效分蘖增加,抽穗快,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2年05期)
肖本燕,罗绮霞,张莹,王晓殿,廖卫琴[10](2012)在《益油1号油菜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益油1号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益油1号免耕移栽的最佳叶龄为6叶,最佳密度为10.5万株/hm2,其产量为3 085 kg/hm2。(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移栽叶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沈稻47为试材,设置3种移栽叶龄,分别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和大苗晚栽;2种育秧盘,分别为钵盘和软盘;3种移栽穴距,分别为13cm、20cm和27cm,行距均为30cm。采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干物质特性、光合生理、群体生长、产量及其形成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干物质特性的影响(1)水稻单茎叶片重、茎鞘重、齐穗期与成熟期单茎干物重均表现为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小苗早栽,拔节期和齐穗期群体干物重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大苗晚栽。成熟期群体干物重为正常移栽>小苗早栽>大苗晚栽,齐穗期到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表现为正常移栽最高。(2)两种育秧盘间,单茎叶片重、单茎茎鞘重、表观运转量及运转率、移栽期到齐穗期的单茎和群体干物重为钵盘育秧较高,成熟期单茎干物重、齐穗期到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均为软盘育秧高,软盘育秧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3)除单茎叶片表观运转量外,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大,单茎茎叶重、单茎茎叶运转量、运转率及单茎干物重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拔节期和齐穗期群体干物重、移栽期到拔节期和拔节期到齐穗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成熟期群体干物重和齐穗期到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表现为20cm穴距最大。2.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1)叶绿素含量、净同化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均为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小苗早栽;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大苗晚栽;齐穗期至成熟期正常移栽群体生长率最大;不同移栽叶龄处理间距基部60cm处透光率差异较大,表现为正常移栽>小苗早栽>大苗晚栽。(2)两种育秧盘间,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前期群体生长率为钵盘育秧较高,后期群体生长率、叶绿素含量、净同化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透光率均为软盘育秧高。(3)随着移栽穴距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透光率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拔节期至齐穗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光合势随着穴距增大而减少,差异显着。齐穗期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表现为20cm穴距最高。3.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各时期单位面积茎蘖数为小苗早栽>正常移栽>大苗晚栽,穴距13cm>20cm>27cm,钵盘育秧高于软盘育秧。成穗率表现为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小苗早栽,随穴距增大而升高,软盘育秧成穗率大于钵盘育秧。秧苗素质为钵盘好于软盘。正常移栽的成粒率和千粒重较大,虽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不是最大,但穗粒结构相互协调,产量显着高于大苗晚栽与小苗早栽的产量。穴距20cm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78t/hm2,显着高于穴距13cm与27cm处理。钵盘育秧有效穗数显着高于软盘育秧,但软盘育秧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从而更易获得高产。18个处理组合中,正常移栽及穴距20cm,与钵盘和软盘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着,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的产量,分别为10.90t/hm2和10.83t/hm2,均为最优组合。4.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移栽叶龄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及脂肪酸的影响不显着。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为小苗早栽最好,其中3种移栽叶龄的垩白粒率间的差异显着。3种移栽叶龄间,小苗早栽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移栽和大苗晚栽,正常移栽和大苗晚栽差异不显着;3种移栽叶龄米饭外观、口感、食味值和稻米品质评价值为大苗晚栽较好。(2)两种育秧盘间稻米碾磨、外观及蒸煮营养品质差异不显着。软盘育秧外观、口感比钵盘表现好,食味值及品质评价值较高,软盘育秧食味品质较好。(3)3种移栽穴距,糙米率和精米率均随着移栽穴距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移栽穴距增大,整精米率提高,差异达显着水平。随着移栽穴距增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20cm穴距外观品质较好。3种移栽穴距的稻米长宽比差异不显着。随着移栽穴距加大,脂肪酸含量升高。直链淀粉含量20cm穴距最高。27cm穴距外观、口感较好。食味值与品质评价值均随移栽穴距增大而增大,低密度移栽食味品质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栽叶龄论文参考文献
[1].郑明,宋兆健,张献华,隗志松,朱永生.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种业导刊.2019
[2].刘丽华.移栽叶龄、秧盘及穴距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
[3].邓学东,吕泽林,罗正明,赵霞.移栽叶龄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6
[4].叶相盛.移栽叶龄与密度对Ⅱ优航2号产量的影响[J].福建稻麦科技.2014
[5].洪亮.密度和移栽叶龄对穴盘基质育苗棉花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4
[6].袁雨晴,胡朝凤.“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3
[7].陈沐,马家丽,王康.高产油菜适宜叶龄移栽期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
[8].贺奇志.棉花不同叶龄移栽试验[J].农村科技.2012
[9].王逢博.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叶龄移栽影响试验[J].吉林农业.2012
[10].肖本燕,罗绮霞,张莹,王晓殿,廖卫琴.益油1号油菜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J].现代农业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