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心理论文_韩兵,高璜伟,崔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害人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被害人,心理,内倾,心理特征,林区,刑事案件,检察院。

被害人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兵,高璜伟,崔莹[1](2019)在《绥阳林区:建立未成年被害人心理救助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黑龙江省绥阳林区检察院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立未成年被害人心理救助工作机制。今年6月24日,绥阳林业局西山居民区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件,给该案中唯一生还的女童留下了极大的心理创伤。绥阳林区检(本文来源于《方圆》期刊2019年15期)

张林燕[2](2019)在《性侵类案件内倾型人格被害人心理分析及询问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侵类案件是对被害人造成性方面伤害的一类案件,其性质极度恶劣,社会危害极大。除了嫌疑人拒供、实物证据欠缺,证明力有限等现实因素外,内倾型人格被害人拒绝供述,甚至否认侵害存在的现象也导致此类案件难以定案。如何理解内倾型被害人的这种行为及心理,并构建相对应的询问模式,采用一定的策略帮助被害人稳定情绪、消除顾虑、唤醒记忆,对获取被害人陈述,获取案件线索并查明案情都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靳雷[3](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被害人心理分析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诈骗手段也在不断"互联网+"化,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的趋利型和避害型心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电信诈骗手段,这样的电信诈骗手段诱惑性高,危害大。为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的高发趋势,切实维护电信诈骗被害人的利益,本文剖析了电信诈骗手段的类型,研究了被害人心理形成的机制,从而提出被害预防对策。(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07期)

郭金霞[4](2017)在《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矫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性侵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受害群体有明显低领化的倾斜趋势,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公安部门及法检两院加大了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力度,以期通过严厉打击该类犯罪,达到震慑犯罪分子、预防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目的。但在司法实践中,重打击犯罪、轻视未成年人心理矫治的实际状况,极有可能致使未成人的心理遭受二次伤害。本文从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出发,阐述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矫治的重要意义,进而探讨性侵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干预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7年34期)

裴仕彬,孙正[5](2017)在《公诉部门在被害人心理救助中的角色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被害人救助主要还是侧重于物质救助,往往忽略对被害人心理创伤的治疗和康复,极大影响被害人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易产生威胁社会和谐的因素。为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应该构建一个涵盖检察机关在内的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7年13期)

张华威[6](2017)在《我国犯罪被害人心理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害人心理是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叁十多年来被害人心理研究方面的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被害人心理的内涵、被害人被害过程的心理特征、不同犯罪类型中被害人的心理特征、被害人的心理援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形成了被害人心理研究的范式。此外,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彭瑞楠[7](2017)在《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信诈骗案件的多发,在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财产乃至生命的损失后,更对我们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从此类案件中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过程入手,描述心理的诈骗"剧本",并着重对犯罪人所利用的被害人心理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婕,罗大华[8](2015)在《被害人心理损害评估及救助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地对被害人心理损害进行分类和评估,有益于建立更加公平、科学的补偿制度,帮助被害人得到最适合的救助,早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被害人心理损害的评估可以从犯罪类型与严重程度、被害人个人特征、社会支持系统以及社会对被害人的认知和态度几个维度进行,与之相应的可以从信息获得、实际帮助、情感支持叁个方面制定综合救助方案。(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5年05期)

刘奇[9](2015)在《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机制构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各地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也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对刑事被害人,特别是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心理抚慰和救助工作的研究却寥若晨星。本文拟从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工作的必要性出发,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机制构建问题作肤浅探讨。(本文来源于《乌蒙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陈富,吴晓节[10](2015)在《集资类案件刑事被害人心理特征及心理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地陆陆续续出现集资类刑事案件。集资类案件发生后,无论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还是集资诈骗案件,被害人往往情绪激动,心境不稳定,会发生多方向性变化,很容易引发被害人自杀和被害人集体上访、闹访事件。了解集资类案件被害人心理特征,帮助其心理重建对司法机关和社会管理机构来说都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5年02期)

被害人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性侵类案件是对被害人造成性方面伤害的一类案件,其性质极度恶劣,社会危害极大。除了嫌疑人拒供、实物证据欠缺,证明力有限等现实因素外,内倾型人格被害人拒绝供述,甚至否认侵害存在的现象也导致此类案件难以定案。如何理解内倾型被害人的这种行为及心理,并构建相对应的询问模式,采用一定的策略帮助被害人稳定情绪、消除顾虑、唤醒记忆,对获取被害人陈述,获取案件线索并查明案情都十分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害人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韩兵,高璜伟,崔莹.绥阳林区:建立未成年被害人心理救助机制[J].方圆.2019

[2].张林燕.性侵类案件内倾型人格被害人心理分析及询问模式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3].靳雷.“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被害人心理分析与预防[J].农家参谋.2018

[4].郭金霞.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矫治探讨[J].法制博览.2017

[5].裴仕彬,孙正.公诉部门在被害人心理救助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检察官.2017

[6].张华威.我国犯罪被害人心理研究述评[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

[7].彭瑞楠.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心理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

[8].李婕,罗大华.被害人心理损害评估及救助方案[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

[9].刘奇.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机制构建探讨[J].乌蒙论坛.2015

[10].陈富,吴晓节.集资类案件刑事被害人心理特征及心理重建[J].法制与经济.2015

论文知识图

1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情况(件)2救助对象受害情况分布图2007年在校未成年人犯罪被害人统计2007年在校未成年人犯罪地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模式中被害人在犯罪...

标签:;  ;  ;  ;  ;  ;  ;  

被害人心理论文_韩兵,高璜伟,崔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