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型深水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深水,水温,浮力,流速,系数,常规,立面。
大型深水库论文文献综述
柳海涛,孙双科,王晓松,夏庆福,姜涵[1](2012)在《大型深水库分层取水水温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水温物理模型,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分层取水进行了模拟。从浮力相似准则出发,导出垂向温差换算关系,用以模拟库区水温分层流动。通过对上游来流分层加热,获得稳定的流速与水温边界,定量研究不同的运行工况下进水口下泄水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进水口取水运行将影响附近水温与流速场,在引水流量674m3/s情况下,影响范围可远达上游600m;在下泄水温偏低的3月~5月,进水口启用两层半迭梁门可使取水水温上升0.9℃~2.4℃,接近天然水温,以有利于下游生境恢复。(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吴锡锋[2](2011)在《对大型深水库水温分层和滞温效应原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深水库会形成水温分层现象,部分深水库还会产生滞温效应,对下游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文章从物理原理上探讨大型深水库水温分层和滞温效应的原因,对当前水库水温的计算公式理论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1年12期)
陆宝宏,祁昌军,胡震云,张良平[3](2007)在《大型深水库流速比测方法研究及比测结果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DCP 测流具有快捷、方便等优点,ADCP 测流方法、及其与常规流速仪对比测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全面推进 ADCP 在测流中应用的基础。国内开展了一些 ADCP 与常规流速仪在天然河道中的对比测试研究工作, 获得了 ADCP 与常规流速仪测试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 ADCP 与常规流速仪在水库中对比测试的实例较少、缺乏可借鉴经验,因此本文依据 ADCP 与常规流速仪、动船与定船 ADCP 在不同调节性能水库中的对比测试结果, 初步得出:在水库流速较小的条件下,ADCP 与常规流速仪、动船与定船 ADCP 对比测试相关性较好,随着流速的增大,两者相关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期刊2007-11-01)
陆宝宏,祁昌军,胡震云,张良平[4](2007)在《大型深水库流速比测方法研究及比测结果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DCP测流具有快捷、方便等优点,ADCP测流方法、及其与常规流速仪对比测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全面推进ADCP在测流中应用的基础。国内开展了一些ADCP与常规流速仪在天然河道中的对比测试研究工作,获得了ADCP与常规流速仪测试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由于ADCP与常规流速仪在水库中对比测试的实例较少、缺乏可借鉴经验,因此本文依据ADCP与常规流速仪、动船与定船ADCP在不同调节性能水库中的对比测试结果,初步得出:在水库流速较小的条件下,ADCP与常规流速仪、动船与定船ADCP对比测试相关性较好,随着流速的增大,两者相关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7年S1期)
王冠[5](2007)在《大型深水库纵竖向二维水温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温是水环境中重要的物理因子之一,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水生生物、农作物、水生生态具有重要影响。水温的时空变化会给水库库区及下游河道的水质、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工农业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准确模拟和预测水库水温的空间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加以调控,对改善库区及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有着重大意义。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库水温分布的影响因子,论述了水库水温预测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立面二维水温数学模型,并利用Johnson的水温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①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浮力流的水流结构以及温度在库区的空间分布特征;②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精度较高,能反映出水库中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的基本规律。因此,本模型可以应用于天然水库的水动力及水温分布的模拟预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拟建的合溪水库,模拟预测了该水库建成后纵垂向二维水温分布,研究了不同放流洞使用方案对库区流场、温度场及下泄水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放流洞放水,可以实现对下泄水水温的控制,为合溪水库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期刊2007-04-01)
邓云[6](2003)在《大型深水库的水温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深水库的水温预测是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库湍浮力流的运动机理,以及温度分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建立了适用于大型深水库水温预测的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并应用于超大型水库——金沙江溪洛渡和雅砻江梯级电站各水库的水温预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以水库重力下潜流的实验资料作为依据,对RSM模型、κ-ε模型和Spalart-Allmaras模型的精度和经济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RSM模型能精确模拟水库中湍浮力流运动规律和由于温度分层引起的紊动量的各向异性的特征,但其收敛性、稳定性及经济性较差,适用于计算精度要求较高且流域边界较为简单的流动。κ-ε模型精度虽略逊于RSM模型,但计算的流速分布特征与实测情况基本一致,较以往其它模型在精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对地形或流态较复杂的情况有良好的适应性。Spalart-Allmaras模型不适用于水库湍浮力流的模拟。 2.采用Munk-Anderson修正的κ-ε模型模拟水库重力下潜流,发现该修正模型过高地估计了水库的紊动强度,使垂向动量传递加大,流速误差明显增加。本文认为该修正模型并不适用于水库浮力流的模拟,建议在大型深水库水温模型中温度普朗特数采用常值0.85。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3.在标准车‘紊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大型深水库水温分层的立面二维浮力流模型。该模型成功地得到了二滩水库实测资料的验证,从多角度充分表明了该模型能够精确模拟大型深水库温度分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模型中需要率定的参数刀;和刀只对水面下加m以内的水温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100米以上的深水库的总体温度结构影响较小,对下泄水温基本没有影响。 4.在二滩水库水温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对入口边界的设定作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入口边界不适宜选择垂向温度梯度较大的断面。这是因为入口水温垂向分布基本控制了库区水温的分层状况,而且入口边界的速度和温度条件的不匹配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5.将水库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应用于超大型水库—溪洛渡的水温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溪洛渡水库在全年都处于分层状态,2月垂向温差最小,约2℃,6、7月分层最明显,温差最大达13℃。至10、n月份出现秋季翻滚,垂向掺混加强,入流水温下潜使库底水温达到最大值约16℃。库底水温变化平缓,年变幅在4℃以内;库表水温年变幅约10℃。又就丰水年、枯水年和低气温年的水温分布作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水量和气象条件对大型深水温结构影响有限,其水温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6.研究溪洛渡电站通过水库调度和改变出水口位置来满足下泄水温要求。在升温期(l礴月)降低水库运行水位,能够缩短出水口至表层温水层的距离,下泄水温能有较明显的升高。升高出水口位置导致斜温层上移,说明出水口位置对水库的水温结构,尤其是斜温层的位置和斜率有明显的影响,升高出水口使下泄水温略有上升。 7.嵌套采用了叁种水温模型—全库区立面二维水温模型、隧洞流体热传输模型和纵向一维水温模型,研究雅碧江梯级电站开发对水温的影响。嵌套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流通过大型深水库、长引水隧洞和低坝径流式电站的过程中的水温变化,为梯级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8.提出了一种新的支库水温计算方法。首先在不考虑主库对支库水温影响的情况下,将支库出水口从汇口向下延长,以虚拟大坝为下游边界,采用立面二维温度模型得到支库全库区水温分布。在此基础上,考虑支库对主库水温的影响,采用等温层汇入的简化方法,即认为浮力对支流汇入有着控制性的影响,摘要支流汇入主库时总是趋向于进入温度相同的水体。 9.分析比较了二滩电站在单独运行和五级联合运行的计算结果,发现梯级联合运行使水库温度分层减弱,但下泄水温过程的延迟和均化作用进一步加_声。(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10-01)
大型深水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型深水库会形成水温分层现象,部分深水库还会产生滞温效应,对下游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文章从物理原理上探讨大型深水库水温分层和滞温效应的原因,对当前水库水温的计算公式理论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型深水库论文参考文献
[1].柳海涛,孙双科,王晓松,夏庆福,姜涵.大型深水库分层取水水温模型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
[2].吴锡锋.对大型深水库水温分层和滞温效应原因的分析[J].大众科技.2011
[3].陆宝宏,祁昌军,胡震云,张良平.大型深水库流速比测方法研究及比测结果相关性分析[C].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2007
[4].陆宝宏,祁昌军,胡震云,张良平.大型深水库流速比测方法研究及比测结果相关性分析[J].水利学报.2007
[5].王冠.大型深水库纵竖向二维水温模拟[D].河海大学.2007
[6].邓云.大型深水库的水温预测研究[D].四川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