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千斤顶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包括油缸、液压缸、泵体、底座、进液通道、出液通道、排液通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液压缸插接于油缸上,所述油缸的内部盛放有液压油,所述液压缸的下端、油缸的下端和泵体均安装于底座上,所述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和排液通道设于底座的内部,所述进液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出液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与油缸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在现场试用时通过下部弧形承载片可以对缆线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通过上部弧形承载片可以防止缆线因为窜动而脱落,并且在需要长时间支撑时,可以通过地钉将本实用新型钉于地面,使其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状态,有利于缆线的支撑。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液压千斤顶,包括油缸(1)、液压缸(2)、泵体(3)、底座(4)、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排液通道(7)、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9),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2)插接于油缸(1)上,所述油缸(1)的内部盛放有液压油,所述液压缸(2)的下端、油缸(1)的下端和泵体(3)均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和排液通道(7)设于底座(4)的内部,所述进液通道(5)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0),所述出液通道(6)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1),所述进液通道(5)的一端与油缸(1)相连通,所述进液通道(5)的另一端与泵体(3)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6)的一端与泵体(3)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6)的另一端与液压缸(2)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7)的一端与液压缸(2)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7)的另一端与油缸(1)相连通,所述底座(4)的一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排液通道(7)相连通且螺纹连接有复位螺栓(12),所述排液通道(7)内设有回油阀(13),所述复位螺栓(12)位于螺纹孔内的一端与回油阀(13)相接触,所述液压缸(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8),所述泵体(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9),所述第一活塞(8)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上端贯穿液压缸且设有下部弧形承载片(15),所述下部弧形承载片(15)通过固定螺栓(16)连接有上部弧形承载片(17),所述第二活塞(9)的上表面设有压杆(18),所述压杆(18)的上端贯穿泵体(3)的上侧壁且连接有压块(19),所述底座(4)上对称设有固定管(20),所述固定管(20)内插接有地钉(21)。

设计方案

1.一种液压千斤顶,包括油缸(1)、液压缸(2)、泵体(3)、底座(4)、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排液通道(7)、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9),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2)插接于油缸(1)上,所述油缸(1)的内部盛放有液压油,所述液压缸(2)的下端、油缸(1)的下端和泵体(3)均安装于底座(4)上,所述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和排液通道(7)设于底座(4)的内部,所述进液通道(5)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0),所述出液通道(6)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1),所述进液通道(5)的一端与油缸(1)相连通,所述进液通道(5)的另一端与泵体(3)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6)的一端与泵体(3)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6)的另一端与液压缸(2)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7)的一端与液压缸(2)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7)的另一端与油缸(1)相连通,所述底座(4)的一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排液通道(7)相连通且螺纹连接有复位螺栓(12),所述排液通道(7)内设有回油阀(13),所述复位螺栓(12)位于螺纹孔内的一端与回油阀(13)相接触,所述液压缸(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8),所述泵体(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9),所述第一活塞(8)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上端贯穿液压缸且设有下部弧形承载片(15),所述下部弧形承载片(15)通过固定螺栓(16)连接有上部弧形承载片(17),所述第二活塞(9)的上表面设有压杆(18),所述压杆(18)的上端贯穿泵体(3)的上侧壁且连接有压块(19),所述底座(4)上对称设有固定管(20),所述固定管(20)内插接有地钉(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2)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泄油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4)的外侧壁上刻有刻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18) 上套接有复位弹簧(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的外侧壁上设有滑道(24),所述压块(19)与滑道(24)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复位螺栓(12)的上方处设有弧形保护片(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提拉把手(26)。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器械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在缆线的架设过程中由于缆线长度较长根数较多所以质量较重,通过人力抬起和保持高度十分费力,且因为缆线的易窜动性,通过常规支架支撑的话有容易窜动,且支架本身亦不稳定,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新型的液压千斤顶已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千斤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千斤顶,包括油缸、液压缸、泵体、底座、进液通道、出液通道、排液通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液压缸插接于油缸上,所述油缸的内部盛放有液压油,所述液压缸的下端、油缸的下端和泵体均安装于底座上,所述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和排液通道设于底座的内部,所述进液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出液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与油缸相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泵体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与泵体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液压缸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的一端与液压缸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油缸相连通,所述底座的一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排液通道相连通且螺纹连接有复位螺栓,所述排液通道内设有回油阀,所述复位螺栓位于螺纹孔内的一端与回油阀相接触,所述液压缸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泵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贯穿液压缸且设有下部弧形承载片,所述下部弧形承载片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上部弧形承载片,所述第二活塞的上表面设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上端贯穿泵体的上侧壁且连接有压块,所述底座上对称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插接有地钉。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泄油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上刻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压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油缸的外侧壁上设有滑道,所述压块与滑道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复位螺栓的上方处设有弧形保护片。

优选的,所述油缸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提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液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在现场试用时通过下部弧形承载片可以对缆线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通过上部弧形承载片可以防止缆线因为窜动而脱落,并且在需要长时间支撑时,可以通过地钉将本实用新型钉于地面,使其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状态,有利于缆线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右视示意图。

图中:1-油缸、2-液压缸、3-泵体、4-底座、5-进液通道、6-出液通道、7-排液通道、8-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第一单向阀、11-第二单向阀、12-复位螺栓、13-回油阀、14-支撑杆、15-下部弧形承载片、16-固定螺栓、17-上部弧形承载片、18-压杆、19-压块、20-固定管、21-地钉、22-泄油孔、23-复位弹簧、24-滑道、25-弧形保护片、26-提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千斤顶,包括油缸1、液压缸2、泵体3、底座4、进液通道5、出液通道6、排液通道7、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9,所述液压缸插接于油缸上,所述油缸的内部盛放有液压油,所述液压缸的下端、油缸的下端和泵体均安装于底座上,所述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和排液通道设于底座的内部,所述进液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0,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从液压缸至油泵,所述出液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1,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从泵体流向液压缸,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与油缸相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泵体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与泵体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液压缸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的一端与液压缸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油缸相连通,所述底座的一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排液通道相连通且螺纹连接有复位螺栓12,所述排液通道内设有回油阀13,使用者旋拧复位螺栓即可使复位螺栓挤压回油阀,使回油阀打开,使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可以自然回到油缸内,所述复位螺栓位于螺纹孔内的一端与回油阀相接触,所述液压缸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泵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杆14,压块在上升时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将油缸内的液压油吸引至泵体内,在压块下降时会将泵体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单向阀压入至液压缸内,从而增加了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的量,从而对第一活塞进行抬升,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将第一活塞降下时通过旋拧复位螺栓即可打开回油阀,使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重新流回油缸,使其恢复最初的工作状态,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贯穿液压缸且设有下部弧形承载片15,所述下部弧形承载片通过固定螺栓16连接有上部弧形承载片17,通过上部弧形承载片和下部弧形承载片可以对线缆进行固定,使其不会在使用时与本实用新型相脱离,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支撑缆线,使其不易出现脱落,所述第二活塞的上表面设有压杆18,所述压杆的上端贯穿泵体的上侧壁且连接有压块19,所述底座上对称设有固定管20,所述固定管内插接有地钉21,本装置在使用时可能由于承载缆线的窜动导致不稳,在室外施工时可以通过地钉将本装置钉于地面,使其在支撑时更加稳定。

具体而言,所述液压缸的外侧壁上部设有泄油孔22,当第一活塞的下表面上升至泄油孔高度时,冷却油将从泄油孔流回油缸,使第一活塞不会过度升高从而影响使用。

具体而言,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上刻有刻度,通过刻度可以使使用者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支撑杆的伸出长度,使使用者的工作更加便捷。

具体而言,所述压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23,通过复位弹簧可以自动将压块复位到原来位置,使第一活塞的提升更加方便。

具体而言,所述油缸的外侧壁上设有滑道24,所述压块与滑道滑动连接通过滑道可以使压块在上下移动时保持垂直方向,不易出现偏斜。

具体而言,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复位螺栓的上方处设有弧形保护片25,通过弧形保护片防止工作人员的误踩踏。

具体而言,所述油缸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提拉把手26,通过提拉把手方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压块在上升时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将油缸内的液压油吸引至泵体内,在压块下降时会将泵体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单向阀压入至液压缸内,从而增加了液压缸内的液压油的量,从而对第一活塞进行抬升,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将第一活塞降下时通过旋拧复位螺栓即可打开回油阀,使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重新流回油缸,使其恢复最初的工作状态,通过上部弧形承载片和下部弧形承载片可以对线缆进行固定,使其不会在使用时与本实用新型相脱离,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支撑缆线,使其不易出现脱落,本装置在使用时可能由于承载缆线的窜动导致不稳,在室外施工时可以通过地钉将本装置钉于地面,使其在支撑时更加稳定,在使用时当第一活塞的下表面上升至泄油孔高度时,冷却油将从泄油孔流回油缸,使第一活塞不会过度升高从而影响使用,通过弧形保护片防止工作人员的误踩踏,通过刻度可以使使用者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支撑杆的伸出长度,使使用者的工作更加便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液压千斤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2291.6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567746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B66F 3/43

专利分类号:B66F3/43;B66F3/42;B66F3/25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嘉兴市捷瑞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嘉兴市捷瑞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4009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镇北大街47号7幢底层

发明人:徐子港

第一发明人:徐子港

当前权利人:嘉兴市捷瑞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铃

代理机构:33304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液压千斤顶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