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型氮论文-袁帅,李军,陈雪莉,代正华,周志杰

吡咯型氮论文-袁帅,李军,陈雪莉,代正华,周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吡咯型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热解,吡咯,氮

吡咯型氮论文文献综述

袁帅,李军,陈雪莉,代正华,周志杰[1](2011)在《吡咯型氮快速热解中NH_3和HCN生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煤中吡咯五元环与其他杂环结合形式的不同,选择五种典型的吡咯型氮杂环结构作为考察对象,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吡咯型氮杂环及其热解中间产物中各键的Mayer键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Mayer键级的相对大小对分子结构中最易发生断裂的键进行判断,进而分析了吡咯型氮热解时NH3和HCN的生成机理。通过计算结果表明,热解时吡咯型氮以-NH和-NH2自由基的形式逸出,并主要转化为NH3;氮的逸出过程因吡咯环与芳环结合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验证计算结果,利用滴落式高频炉热解装置对吡咯和咔唑两种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吡咯和咔唑热解时NH3和HCN均有生成,NH3是主要的含氮气体污染物。计算所得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验结果的支持。(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谭厚章,廖晓伟,赵科,徐通模,惠世恩[2](2004)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煤中吡咯型氮的热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吡咯为煤中吡咯氮的模型化合物,在石英管流动反应器中550°C~1020°C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其热解规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吡咯高温热解时,含氮产物最终几乎全部以HCN的形式存在,也能观测到不饱和腈类物质的生成与转化。图4表1参6(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期刊2004年01期)

吡咯型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吡咯为煤中吡咯氮的模型化合物,在石英管流动反应器中550°C~1020°C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其热解规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吡咯高温热解时,含氮产物最终几乎全部以HCN的形式存在,也能观测到不饱和腈类物质的生成与转化。图4表1参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咯型氮论文参考文献

[1].袁帅,李军,陈雪莉,代正华,周志杰.吡咯型氮快速热解中NH_3和HCN生成机理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

[2].谭厚章,廖晓伟,赵科,徐通模,惠世恩.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煤中吡咯型氮的热解规律研究[J].动力工程.2004

标签:;  ;  ;  ;  

吡咯型氮论文-袁帅,李军,陈雪莉,代正华,周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