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吡喃酮论文_陈港港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乙烯吡喃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苯乙烯,吸收光谱,硼酸盐,衍生物,合体,染料,荧光。

苯乙烯吡喃酮论文文献综述

陈港港[1](2017)在《(1)苯并异吡喃盐和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和(2)生物碱Lycopladine D片断的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的研究内容,一是苯并异吡喃盐和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二是生物碱Lycopladine D片断的合成方法研究。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ICTBs)是一类结构特殊的氧杂双烯体,具有非传统的休克尔芳香性且分子整体为缺电子体系。一般而言,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能够较好地和富电子烯烃发生作用,进而启动串联反应的发生,从而构建出复杂的分子骨架。我们在本工作中发展了苯并异吡喃四氟硼酸盐和富电子二苯乙烯衍生物在乙腈中的新型叁组分串联反应,"一锅法"得到了含有苯并菲啶核心骨架的衍生物。该反应由分子间[4+2]环加成引发,再由乙腈对碳正离子中间体亲核进攻,最后由分子内Friedel-Crafts反应终止,连续地构建出多个新的C-C键和C-N键。Lycopladine D是Kobayashi小组2006年从石松科植物地刷子石松中分离得到的一例结构新颖的生物碱,具有独特的多环笼状结构。我们对天然产物Lycopladine D进行了逆合成分析,研究了片断5和50的合成,探索了分子内的关十元环反应、Claisen缩合反应和分子间的格氏反应、亲核反应等一些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1)

廖博,王武,龙鹏,邓晓婷,何本桥[2](2015)在《可开关的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接枝苯乙烯/螺吡喃共聚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碳纳米颗粒具有非常优异的光学、化学与电学性能,在化学传感、光催化、生物成像、光电子器件等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通过对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功能的荧光碳纳米颗粒。然而,荧光碳纳米颗粒的优异性能很难在材料宏观层面上充分体现出来。为了促进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实际应用,将荧光碳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能从纳米尺度拓展到宏观水平变得越来越迫切。我们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方法,成功的在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了苯乙烯/螺吡喃的共聚物,得到一种光响应性的荧光材料。在可见光/紫外光的照射下,该材料的荧光可以在蓝绿和红色荧光之间转换。同时,我们利用合成的材料制备了具有荧光可转换的荧光薄膜和荧光纳米纤维,成功的把荧光碳纳米颗粒从零维纳米材料引入一维、二维和叁维纳米材料领域。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荧光纳米器件、生物成像和防伪等领域。(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5-10-17)

莫磊[3](2015)在《(1)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2)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苯乙烯的串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共研究四个部分的内容,包括:1)羰基a位的不对称C-H键空气氧化反应研究;2)新型手性吡咯烷类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3)关于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化的苯乙烯之间的串联反应研究;4)鬼臼毒素类似物的衍生化及其活性研究。20世纪以来,不对称催化受到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两个最重要分支,过渡金属催化和有机小分子催化,也在有机合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第一部分,我们利用手性四氮齿配体(S,S)-PDP与Cu盐形成的手性配合物来尝试对羰基化合物的α位进行不对称的空气C-H氧化反应,经过反应探索,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只得到了外消旋的目标产物,不对称控制效果不甚理想。随后,我们在本组已经建立的合成(S,S)-PDP路线的基础上,尝试对路线的中间体进行简单的转化,得到了一类具有伪C2-对称的2,2’-双吡咯烷骨架的磺酰胺类催化剂,并将其成功的应用于四氢噻喃-4-酮类化合物对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反应的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都非常优秀;我们还将所得光学纯硝基产物应用于[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叁环杂环骨架的一类衍生物,这部分内容体现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苯并异吡喃盐中间体是一类结构特殊的活泼中间体,由于其结构中同时含有双烯体单元、亲电单元以及羰基叶立德单元,因此可以发生多样性的化学反应。通常通过Bronsted酸或Lewis酸催化的邻炔基苯甲醛类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异构化反应来制备,我们课题组则在2009年发展了制备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的四氟硼酸盐(ICTBs)的方法,并对其参与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第叁部分在课题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类同时具有苯乙烯和亲核单元的双官能团底物,其在很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和ICTBs发生分子间的串联反应,生成一系列具有顺式八氢菲骨架的多环化合物,反应效率很高。本文第四部分我们对具有鬼臼毒素类似骨架的化合物进行了衍生化转化,期望经过简单的转化得到鬼臼毒素衍生物,进一步测定其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8-01)

杨杰[4](2011)在《二苯乙烯与色满或苯并吡喃酮杂合体的合成及其癌预防活性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合体分子是拥有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结构域的分子实体。在一个分子骨架中包含两个药效团的杂合体构建已成为药物发现的重要策略(Acc.Chem. Res.2008,41,69-77).我们以白藜芦醇和维生素E为先导化合物,通过Wittig-Horner反应和使用乙硫醇钠作为脱甲基试剂的关键步骤,首次合成了羟基化的二苯乙烯-色满杂合体。以白藜芦醇和香豆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Perkin反应合成了羟基化的二苯乙烯-苯并吡喃酮杂合体,包括6个新的邻甲氧基羟基杂合体。我们系统性地评价了这些化合物的抗氧化、促氧化和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构效关系及其相关机制。具体内容有:1羟基化二苯乙烯-色满杂合体的抗氧化活性和机制。(1)通过反应动力学和氧化电位的测定以及相关的氧化产物分析,研究了杂合体在多种有机溶剂中清除DPPH* (2,2-diphenyl-l-picrylhydrazyl radical)和HNTTM·(tris(2,4,6-trichloro-3,5-dinitrophenyl)methyl radical)的活性和机制。我们发现杂合体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显着高于其母体分子(白藜芦醇和2,2,5,7,8-五甲基-6-羟基苯并二氢呋喃,PMC)。清除自由基的反应机制包括直接的氢原子转移(direct hydrogen atom transfer)、质子优先损失的电子转移(sequential proton loss electron transfer, SPLET)、电子转移随后发生质子转移(electron transfer then proton transfer, ET-PT)和质子偶联的电子转移(proton-coupled electron transfer, PCET)机制。其相对贡献依赖于进攻自由基的类型、溶剂的介电常数、化合物的结构、氧化电位等。具体来讲,在质子性溶剂甲醇中,杂合体和母体分子清除DPPH*的反应以SPLET机理为主。在非质子性溶剂乙酸乙酯中,11a和母体分子以HAT机理清除DPPH*,而11b和11c以PCET或ET-PT机理清除DPPH*.在叁氯甲烷/甲醇中,杂合体和母体分子PMC以SPLET机理清除HNTTM*。(2)所有的杂合体在均相体系叔丁醇/水中几乎完全抑制偶氮引发剂AAPH (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诱导的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与母体分子相比,是更加有效的链断型抗氧化剂。(3)杂合体抑制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活性显着高于其母体分子。(4)杂合体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也显着高于其母体分子,具有邻二羟基取代的杂合体11c呈现出最高的活性。2羟基化二苯乙烯-色满杂合体的促氧化活性、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羟基化二苯乙烯-色满杂合体与Cu(Ⅱ)构建的促氧化体系能够通过产生活性氯诱导质粒pBR322 DNA的氧化性损伤,其活性显着高于母体分子。其中,具有邻二羟基结构的杂合体11c呈现出最高的促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杂合体11c和Cu(Ⅱ)的相互作用以及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N2、酸碱条件对这种作用的影响。有趣的是,酸碱条件均促进11c和Cu(Ⅱ)的反应动力学。此外,11c和Cu(Ⅱ)反应的中间体-酚氧自由基通过氧化产物苯并呋喃12c的鉴定得到证实。进一步地,通过苯甲硫醇对氧化产物的亲核进攻,导致的紫外可见光谱变化证实具有Michael加成受体的邻醌的生成。据此,我们提出11c和Cu(Ⅱ)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促氧化机制。更为重要的是,11c与Cu(Ⅱ)构建的促氧化体系可以通过活性氧的生成,协同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3羟基化的二苯乙烯-苯并吡喃酮杂合体的抗氧化活性、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大部分杂合体均能有效地抑制AAPH诱导的质粒pBR322 DNA的氧化性损伤。杂合体抑制癌细胞HL60和A549增殖活性的构效关系显示:在A环上引入邻二羟基和邻羟基甲氧基基团有助于改善其抗增殖活性。有趣的是,邻甲氧基羟基杂合体B1 (6-methoxy-7-hydroxy-3-(4'-hydroxyphenyl)coumarin)的抗氧化活性较弱,但它呈现出最好的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1能够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4-01)

黄金荣,沈宏,刘建华[5](2002)在《螺吡喃6-nitroBIPS掺杂聚苯乙烯膜的全光调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了螺吡喃 1',3',3' trimethylindolino 6 nitrospirobenzopyran(6 nitroBIPS)掺杂聚苯乙烯薄膜在紫外光抽运前后的吸收光谱 ,利用其吸收光谱的显着改变 ,对 5 90nm探测光的全光调制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调制随染料掺杂浓度和紫外光激发能量的依赖性进行了测量 ,理论模拟得出其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为 0 2 4和螺吡喃光化学产物光半花菁在 5 90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2 0× 10 4Lmol- 1 cm- 1 。被调制信号的前沿和后沿时间常数分别约为 131ns和 18μs。(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2年12期)

胡正波,廖时萱,毛士龙,朱洪平[6](1999)在《大花哥纳香苯乙烯吡喃酮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大花哥纳香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IR,MS,1HNMR,13CNMR),分别鉴定为6-羟基-7-(α-羟基苄基)-四氢呋喃并[3,2-b]呋喃-2-酮(Ⅰ)、6-(7-羟基-8-乙酰氧基苯乙基)-5,6-2H-5-羟基-2-吡喃酮(Ⅱ)和8-羟基-7-苯基-2,6-二氧双环[3,3,1]壬烷-3-酮(Ⅲ),这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1999年02期)

姚祖光,朱正华[7](1993)在《含吡喃鎓端基的苯乙烯染料合成及电子吸收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甲川染料已广泛用于银盐感光材料、电子照相、染料激光器、光记录介质及太阳能转换体系等方面。其中苯乙烯多甲川染料具有宽的吸收光谱,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曾合成了含吡喃鎓多甲川染料,它们与含氮杂环的多甲川染料相比,吸收波长红移,并具有极好的光化学稳定性。本文合成了含吡喃鎓端基的二甲川及四甲川苯乙烯染料,测定了电子吸收光谱。(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1993年01期)

苯乙烯吡喃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荧光碳纳米颗粒具有非常优异的光学、化学与电学性能,在化学传感、光催化、生物成像、光电子器件等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通过对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功能的荧光碳纳米颗粒。然而,荧光碳纳米颗粒的优异性能很难在材料宏观层面上充分体现出来。为了促进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实际应用,将荧光碳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能从纳米尺度拓展到宏观水平变得越来越迫切。我们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方法,成功的在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了苯乙烯/螺吡喃的共聚物,得到一种光响应性的荧光材料。在可见光/紫外光的照射下,该材料的荧光可以在蓝绿和红色荧光之间转换。同时,我们利用合成的材料制备了具有荧光可转换的荧光薄膜和荧光纳米纤维,成功的把荧光碳纳米颗粒从零维纳米材料引入一维、二维和叁维纳米材料领域。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荧光纳米器件、生物成像和防伪等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乙烯吡喃酮论文参考文献

[1].陈港港.(1)苯并异吡喃盐和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和(2)生物碱LycopladineD片断的合成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7

[2].廖博,王武,龙鹏,邓晓婷,何本桥.可开关的荧光碳纳米颗粒表面接枝苯乙烯/螺吡喃共聚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2015

[3].莫磊.(1)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2)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苯乙烯的串联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

[4].杨杰.二苯乙烯与色满或苯并吡喃酮杂合体的合成及其癌预防活性和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

[5].黄金荣,沈宏,刘建华.螺吡喃6-nitroBIPS掺杂聚苯乙烯膜的全光调制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02

[6].胡正波,廖时萱,毛士龙,朱洪平.大花哥纳香苯乙烯吡喃酮类成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9

[7].姚祖光,朱正华.含吡喃鎓端基的苯乙烯染料合成及电子吸收光谱[J].应用化学.1993

论文知识图

低温烘干组(b)和高温烘干组(c)的何首乌...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样品的PLS681020151...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样品的PLS681020151...低温烘干组(b)和高温烘干组(c)的何首乌...羟基苯甲酸(a)和羟基肉桂酸(b)芳酰胺催化剂催化的[3+3]串联反应Sc...

标签:;  ;  ;  ;  ;  ;  ;  

苯乙烯吡喃酮论文_陈港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