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挥发油论文-张浅,朱华旭,唐志书,李博,潘永兰

细辛挥发油论文-张浅,朱华旭,唐志书,李博,潘永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辛挥发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蒸汽渗透技术,GC-MS分析

细辛挥发油论文文献综述

张浅,朱华旭,唐志书,李博,潘永兰[1](2019)在《蒸汽渗透技术用于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分离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可行性,进而将蒸汽渗透技术应用于更多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分离。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平板膜和PVDF平板膜为膜材料,采用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计算2种膜的透油率,同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过膜前后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以PVDF膜为膜材料进行蒸汽渗透实验时,其挥发油的透油率明显高于PDMS/PVDF膜,GC-MS定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膜的渗透液中挥发油的成分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中的成分基本一致,以双内标法对其中的α-蒎烯、β-蒎烯、3,5-二甲氧基甲苯和甲基丁香酚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PVDF膜渗透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PDMS/PVDF膜渗透液。结论蒸汽渗透膜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是可行的,且与PDMS/PVDF膜相比,PVDF膜更适用于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8期)

郭诚诚,高爽,王玉真,谢慧超,马学梅[2](2019)在《细辛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制备工艺,以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包合率、收得率及载药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用HPLC测定甲基丁香酚含量。结果显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体积(mL):β-环糊精质量(g)为1:6,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 h。甲基丁香酚包合率、载药率及包合物收得率分别为74.64%、8.72%、77.23%,优化的包合工艺操作简单,稳定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君辉,闫微,崔恩姬,郑昌吉[3](2019)在《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细辛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7个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5种化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1,2,3-叁甲氧基-5-甲基苯、肉豆蔻醚和榄香素等。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延边产细辛挥发油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最高,能达到47.58%,且含毒性成分黄樟醚和肉豆蔻醚相对较低。结论延边产细辛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地药材,可能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镇静、镇痛等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1期)

覃梦瑶,阮文懿,翟苑好,曹思思,于恺悦[4](2018)在《叁伏贴中芥子碱及细辛挥发油促进HaCaT细胞摄取延胡索乙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伏贴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PT)及细辛挥发油(AEO)促进角质形成细胞HaCaT摄取延胡索乙素(THP)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PT、AEO和THP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方中THP自发荧光的特点,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视化观察SPT及AEO促进HaCaT细胞摄取THP的作用,并用HPLC法测定HaCaT细胞中THP的量;以1,6-二苯基-1,3,5-己叁烯(DPH)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SPT、AEO及THP对HaCaT细胞的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SPT及AEO均能显着促进THP被HaCaT细胞摄取,且AEO的促进作用优于SPT。SPT、THP、AEO分别作用于DPH标记的HaCaT细胞后,AEO组HaCaT细胞的荧光偏振度和细胞膜微黏度均显着降低,细胞流动性增加,证明AEO是通过提高细胞膜流动性从而促进HaCaT细胞摄取THP,而THP、SPT均不能增加细胞膜流动性。结论叁伏贴中SPT及AEO均可促进HaCaT细胞摄取THP,AEO促进机制与其提高细胞膜流动性相关,而SPT的促进作用不是通过增加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明。(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2期)

穆启运,阮新民[5](2016)在《川芎与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成分分析及经皮渗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川芎和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及其凝胶膏剂经皮渗透性能。方法将川芎和细辛挥发油、川芎和细辛挥发油β-CD包合物、川芎和细辛挥发油β-CD包合物凝胶膏剂以及川芎和细辛挥发油与β-CD混合物的凝胶膏剂等4种制剂涂敷于SD大鼠皮肤,以40%乙醇为吸收液,采用Franz扩散装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透皮吸收液中挥发油成分,考察其经皮渗透的差异。结果 4种含川芎和细辛挥发油制剂的经皮渗透速率常数依次为:挥发油直接涂皮肤上>挥发油β-CD包合物凝胶膏剂>挥发油β-CD包合物直接涂皮肤上>β-CD和挥发油混合物凝胶膏剂。结论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用β-CD包合后,成分无明显改变,包合物凝胶膏剂的经皮渗透性能优于未包合挥发油的凝胶膏剂。(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7期)

唐锋,梁少瑜,田元新,陈飞龙,黄瑶[6](2015)在《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辛挥发油0.5,1 h组(3 g·kg~(-1)生药量)、盐酸西替利嗪片1 h组(10 mg·kg~(-1))、醋酸泼尼松片1 h组(12 mg·kg~(-1))和辛芩颗粒1 h组(15 g·kg~(-1)),每组6只。灌胃后腹主动脉采血,血样3 000 r·min~(-1)离心10 min,无菌分离血清,-20℃冷冻保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血清容积10%)对抗原刺激1.5 h后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细胞密度2.5×105/m L)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n=6);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各时间点含药血清中的成分,比较细辛挥发油、灌胃0.5,1 h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色谱图,寻找细辛挥发油的移行成分;对移行成分进行靶点预测,构建和分析其"成分-靶点"网络。结果: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辛挥发油0.5,1 h含药血清组均能抑制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脱颗粒(P<0.05)。含药血清中检测到12个移行成分,分别为α-蒎烯,莰烯,2-β-蒎烯,δ-3-蒈烯,柠檬油精,1,8-桉叶素,优香芹酮,龙脑,3,5-二甲氧基甲苯,黄樟脑,甲基丁香酚,2,3,5-叁甲氧基甲苯,它们可能通过调控环氧合酶-2,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alpha 1肾上腺素能受体,一氧化氮合酶等靶点发挥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结论:该方法初步揭示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5年24期)

朱华李,毛先兵,李隆云,刘红[7](2015)在《基于HPLC的细辛挥发油中马兜铃酸A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PLC对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马兜铃酸A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色谱分离填充剂,确定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马兜铃酸A的检测方法,流动相为乙腈-甲酸(1.0%,35∶6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0nm;柱温35℃.结果:该测定方法系统适用性良好,马兜铃酸A在体积浓度为0.505~2.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且回收率较高,经分析比较,该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检测未含有马兜铃酸A.结论:该测定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细辛挥发油提取物中马兜铃酸A的测定分析,细辛挥发油提取物的使用较为安全.(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于婷婷,李强,王茂青,何朋,尚坤[8](2015)在《北细辛挥发油对5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细辛挥发油,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其对5种马铃薯干腐病致病菌镰刀菌的抑菌效果,优化提取方法,并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北细辛挥发油对5种供试镰刀菌抑制作用显着,且抑菌活性与挥发油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方法提取的4组挥发油共鉴定出51种成分,其中18种组分相同,均以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为主,两者总含量达50%以上。地下部分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且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率更高。因此,北细辛挥发油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农药,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7期)

潘磊,郑柳,牛卉,赵晓冰,柳威[9](2015)在《细辛挥发油成分提取与甲基丁香酚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辛挥发油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等,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而微波辅助萃取法作为一项新型的提取技术,在细辛挥发油提取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色谱法为主,其它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文章在调研了1984年以来直至2014年间国内外有关细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细辛挥发油提取及甲基丁香酚含量测定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上述的归纳总结,理清了细辛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以期为今后细辛在该方面的研究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04期)

赵静,倪美萍,景绍君,周敏,张琳[10](2015)在《离子液体顶空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细辛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了以离子液体为萃取溶剂的顶空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鉴定细辛药材中挥发油的成分,为细辛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离子液体为萃取溶剂,中空纤维为溶剂载体,水浴85℃顶空回流提取2h,之后将中空纤维置于甲醇中超声解吸附,利用溶剂间的熔点差异,在0℃环境下离子液体凝固成固态后,取液态的甲醇溶液进样分析。结果在本文所提供的条件下,共鉴定出细辛挥发油中31种挥发性化合物。结论实验方法简单、准确,提取效率高,可用于细辛挥发油中的成分的快速鉴定,并且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细辛药材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02期)

细辛挥发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优化β-环糊精包合细辛挥发油的制备工艺,以细辛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包合率、收得率及载药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用HPLC测定甲基丁香酚含量。结果显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体积(mL):β-环糊精质量(g)为1:6,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 h。甲基丁香酚包合率、载药率及包合物收得率分别为74.64%、8.72%、77.23%,优化的包合工艺操作简单,稳定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辛挥发油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浅,朱华旭,唐志书,李博,潘永兰.蒸汽渗透技术用于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分离的可行性研究[J].中草药.2019

[2].郭诚诚,高爽,王玉真,谢慧超,马学梅.细辛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J].山东科学.2019

[3].李君辉,闫微,崔恩姬,郑昌吉.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9

[4].覃梦瑶,阮文懿,翟苑好,曹思思,于恺悦.叁伏贴中芥子碱及细辛挥发油促进HaCaT细胞摄取延胡索乙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8

[5].穆启运,阮新民.川芎与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成分分析及经皮渗透实验[J].医药导报.2016

[6].唐锋,梁少瑜,田元新,陈飞龙,黄瑶.细辛挥发油抗过敏性鼻炎有效成分及靶点预测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7].朱华李,毛先兵,李隆云,刘红.基于HPLC的细辛挥发油中马兜铃酸A的检测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于婷婷,李强,王茂青,何朋,尚坤.北细辛挥发油对5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9].潘磊,郑柳,牛卉,赵晓冰,柳威.细辛挥发油成分提取与甲基丁香酚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5

[10].赵静,倪美萍,景绍君,周敏,张琳.离子液体顶空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细辛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J].时珍国医国药.2015

标签:;  ;  ;  ;  

细辛挥发油论文-张浅,朱华旭,唐志书,李博,潘永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