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车辆振动论文_王刚,路伟果,徐瑞御

导读:本文包含了桥梁车辆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车辆,桥梁,导轨,模型,车桥,系统,电磁。

桥梁车辆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路伟果,徐瑞御[1](2019)在《超重车辆对老旧桥梁振动损伤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重车辆在经过桥梁时会产生振动,尤其对老旧桥梁的损伤更为严重。温度、路面基层强度低、失衡性以及路基失衡沉陷是产生老旧桥梁振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提出用设计路面结构的组合以及面板的平面尺寸和接缝等办法,使路面较好地承受超重车辆对路面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以此来降低老旧桥梁振动损伤发生率。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振动损伤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路面能够承受超重车辆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征,黎明安,李芳,冉宝春[2](2018)在《双轴车辆与桥梁的耦合振动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运动的车辆通过跨度较大的桥梁时,车辆会引起桥梁的振动,而桥梁的振动又会使车辆发生振动,这就是车辆和桥梁之间的耦合振动。研究这种耦合振动,可以揭示这种耦合振动的发生原因,以便找到抑制对策。本文建立了比较结合实际车辆的双轴车辆模型,以一定速度通过简支桥梁模型的耦合振动方程;并以桥梁为被控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构建了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速度下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入主动控制,相对于无控制模型,其控制效果高达77.5%,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朱培,任兴民,秦卫阳,杨永锋,王元生[3](2018)在《移动车辆桥梁系统中的振动能量获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移动车辆作用下桥梁系统的振动能量俘获进行了研究.将车辆模型简化为车轮--弹簧--阻尼器--簧上车身质量体系,桥梁简化为对边简支对边自由板模型,压电俘能结构采用粘贴有压电晶体材料的悬臂梁并在其末端附加一质量块.对于这个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通过板壳振动理论推导出了移动车辆作用下板的运动微分方程;其次,根据欧拉伯努利梁振动理论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得到了以桥梁振动响应作为激励的悬臂梁动力学--压电耦合方程;最后,对耦合运动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对其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压电俘能结构可以有效地收集桥梁系统的振动能量,而压电装置的位置、压电梁的厚度、集中质量、车辆速度对压电俘能效率都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马如进,崔传杰,胡晓红,胡腾[4](2018)在《车辆激励下大跨径桥梁人非系统振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城市桥梁车致振动引起的下挂人非系统振动响应。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提出了车辆荷载激励下的人非系统的振动响应分析方法,并以某大跨矮塔斜拉桥为例进行了不同车速及路面粗糙度下的最大加速度响应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人非系统振动响应的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同一车速和路面粗糙度条件下,人非系统存在明显的局部振动放大效应,其最大加速度响应远大于主梁最大加速度响应,且加速度响应随路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最大加速度与车速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通过增大挑梁刚度、桥面板刚度和人非系统整体刚度,都能有效控制主跨处人非系统的局部振动,但单独增大桥面板刚度难以起到控制边跨局部振动的作用;进一步通过频域分析发现由中跨到边跨,人非系统的车致振动响应呈现逐渐受高阶振型控制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2期)

赵信[5](2018)在《拥堵条件下怠速车辆—桥梁耦合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拥堵时不仅要考虑车辆对桥梁的静力效应,而且也应重视由一排或多排车辆同时怠速转动下对桥梁的动力效应。目前,大多学者在研究拥堵车辆对桥梁的动力效应时并没有考虑车辆与桥梁间的耦合关系。本文结合车桥耦合振动和车辆拥堵模型两大研究方向,更加真实的模拟了拥堵车辆在桥梁上的振动。此外,针对频繁发生的车辆拥堵可能会对城市桥梁造成疲劳损伤,进而推导了适用于拥堵条件下的标准疲劳车模型。旨在为评估在役城市桥梁承载力安全、旧桥的维护与加固、城市桥梁的设计等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本文提出一种经济可行的车辆拥堵观测方法和拥堵荷载数据读取手段,在乌鲁木齐市的某高架桥上采集获取了车型、车-桥距、车间轴距等荷载参数样本。以此为基础,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采用概率统计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交通荷载参数进行分析,并通过取分布函数的分位值、求加权平均值和核函数期望等方式得到交通荷载参数的代表值,由此建立了乌鲁木齐市政桥梁的车辆荷载谱,并且拟定了常见的怠速车辆拥堵模型。2)借鉴目前国内外车桥耦合振动和车辆拥堵模型研究成果,将发动机怠速动载模拟为一正弦函数,而将车辆结构模型简化为半车模型(只有竖向自由度且考虑前后悬架和轮胎的刚度和阻尼),从而准确地模拟了车辆的怠速振动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分别建立车辆怠速振动和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车辆轮胎与桥梁接触点的位移协调关系将二者耦合,计算分析了怠速拥堵模型与桥梁耦合振动响应,包括荷载效应和动力(冲击)系数。3)通过分类整理采集的交通拥堵数据,分别提出了一般状态和拥堵状态下的两套疲劳车辆荷载谱。根据Palmgren-Miner“线性积伤律”准则,计算对比各疲劳车模型在不同跨径的简支梁与等跨连续梁实桥上产生的疲劳损伤占比,推导了适用于一般运行状态和拥堵状态下的城市桥梁标准疲劳车模型。此外,对比不同的标疲车模型在不同跨径简支梁上产生的等效弯矩幅,分析了不同标疲车随跨径变化的差异和规律。(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任晓博,赵春发,冯洋,张宇生[6](2019)在《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振动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和25 m跨径简支梁为对象,建立包含完整悬浮控制系统和细致轨道结构的磁浮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振动模型,编制数值仿真程序,计算车辆以80 km/h速度通过不平顺线路时车轨桥耦合动力学响应,利用已有文献测试结果初步验证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车体的垂向振动很小,悬浮间隙波动量不超过0. 6 mm,最大动态悬浮力占额定悬浮力的24%,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平稳,电磁铁动荷载系数低。桥梁跨中垂向挠度为2. 66 mm,小于磁浮简支梁挠跨比设计限值;跨中轨缝处F轨最大垂向位移为3. 04 mm,其中包含轨排自身弹性变形产生的0. 4 mm垂向位移,约占F轨总位移的13%。梁端和跨中处伸缩接头很好地限制F轨端部变形,但F轨端部垂向加速度幅值超过2g,约为中部的4倍,这对F轨伸缩缝连接副提出较高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任晓博[7](2018)在《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桥梁耦合振动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低速磁浮交通具有绿色环保、安全性高、线路适应性强和乘坐舒适等优点,近年来在中、日、韩等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并开通运营长沙磁浮快线和北京S1线,广东清远、成都和太原等地也正在规划建设中低速磁浮线,中低速磁浮交通已进入产业化和工程推广应用的关键期,急需针对其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国际上已商用的中低速磁浮线上列车的运营速度不超过100km/h,但在试运营期间都曾出现过强烈的车轨耦合振动问题。尽管后期通过调整悬浮控制参数或强化线路结构等措施减缓了车轨耦合振动,但并没有完全了解磁浮车轨耦合振动机理和特征,导致减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仍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建立了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桥梁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分析了耦合振动响应基本特征与规律,以期为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优化与提升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以长沙磁浮快线磁浮车辆系统和25m双线简支桥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参数设计语言APDL,建立了磁浮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包括中低速磁浮车辆、控制系统和轨道梁(含轨排结构)叁个部分。其中车辆结构采用55自由度的空间模型来模拟,并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进行建模;轨道结构和桥梁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F轨考虑悬臂结构和轨缝伸缩接头;控制系统采用基于状态观测器的PD悬浮控制模型。其次,编制了磁浮车辆-轨道-桥梁空间耦合动力学数值仿真程序,计算了车速80km/h条件下磁浮车轨桥系统动力响应,分析了耦合系统振动响应基本特征,并与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总体上,中低速磁浮车辆振动小,悬浮间隙和电磁力波动幅度不大,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安全,乘坐舒适性较好。最后,讨论了行车速度、车辆二系悬挂刚度、轨下胶垫刚度和轨道梁刚度对车轨桥耦合系统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对车轨桥系统的振动影响较大,车辆、桥梁振动加速度和悬浮间隙、悬浮力波动范围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大,但行车速度对桥梁的动挠度影响较小;车辆二系悬挂刚度主要影响车辆的振动加速度,对桥梁系统影响不大;胶垫刚度对磁浮车轨桥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连续分布的电磁力使得磁轨动力冲击系数非常小;适当减小长沙磁浮线的轨道梁刚度以后,磁浮车辆和轨道梁的振动响应略有增大,但车辆运行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仍然很好,而车辆运行安全性基本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杭锦,张允士[8](2018)在《高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桥梁振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架轨道交通运行时的车辆与桥梁振动,以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某区间列车运行出现竖向振动异常为工程背景,对列车过桥引起的车桥振动状态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给出了车桥共振的条件,对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并结合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车桥振动的影响。通过综合各种分析,对过桥时列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有了全面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振动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魏峰,张志方,高亮[9](2018)在《地震作用下车辆-轨道-桥梁系统振动台台阵试验与列车预警速度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的安全性问题,设计完成车辆-轨道-桥梁大型振动台台阵缩尺模型试验,制作了1∶10车辆、轨道及桥梁结构的模型,根据缩尺模型相似定理研究了不同地震强度下列车脱轨问题,并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CRH380BL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行车安全性及舒适度指标作为评判标准,利用上述仿真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地震强度等级下各项评价指标所对应的列车运行速度临界值,并探讨了现行规范中的地震预警阈值选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静止状态下的车体模型,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5g的ALS地震波作用下,车体将会发生脱轨。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舒适度指标最先超出限值,车辆的行车安全性指标次之,脱轨系数和舒适度指标控制的速度阈值逐渐减小,轮重减载率和横向轮轨力控制的速度阈值基本不变,舒适度指标对地震激励最为敏感,脱轨系数次之,轮重减载率和横向轮轨力最不敏感。在输入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50gal时,车辆运行速度临界值取决于列车舒适度指标,速度阈值为160km/h;当输入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达到60gal时,速度阈值降为140km/h;当输入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达到80gal时,速度阈值降至140km/h以下,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此时采取紧急停车措施。(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少钦,彭培火,杨谆,马骎,张田[10](2018)在《乘客-车辆-桥梁耦合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准确地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建立了乘客-车辆-桥梁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微分方程,Newmark积分进行迭代计算,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进行求解,分别计算了桥梁、车辆及乘客的振动响应,并与通常的车辆-桥梁耦合振动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是否考虑乘客模型对于桥梁的位移影响比较有限,但是对于车辆的振动状态会产生明显影响,且车辆与乘客的运动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采用车辆的振动响应对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可能会过高地估计乘客的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桥梁车辆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运动的车辆通过跨度较大的桥梁时,车辆会引起桥梁的振动,而桥梁的振动又会使车辆发生振动,这就是车辆和桥梁之间的耦合振动。研究这种耦合振动,可以揭示这种耦合振动的发生原因,以便找到抑制对策。本文建立了比较结合实际车辆的双轴车辆模型,以一定速度通过简支桥梁模型的耦合振动方程;并以桥梁为被控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最优控制模型,构建了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速度下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入主动控制,相对于无控制模型,其控制效果高达77.5%,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桥梁车辆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刚,路伟果,徐瑞御.超重车辆对老旧桥梁振动损伤处理方法研究[J].环境技术.2019

[2].李征,黎明安,李芳,冉宝春.双轴车辆与桥梁的耦合振动与控制[J].应用力学学报.2018

[3].朱培,任兴民,秦卫阳,杨永锋,王元生.移动车辆桥梁系统中的振动能量获取[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8

[4].马如进,崔传杰,胡晓红,胡腾.车辆激励下大跨径桥梁人非系统振动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8

[5].赵信.拥堵条件下怠速车辆—桥梁耦合振动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8

[6].任晓博,赵春发,冯洋,张宇生.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振动仿真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9

[7].任晓博.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桥梁耦合振动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8

[8].杭锦,张允士.高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桥梁振动的理论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

[9].魏峰,张志方,高亮.地震作用下车辆-轨道-桥梁系统振动台台阵试验与列车预警速度阈值研究[J].铁道学报.2018

[10].王少钦,彭培火,杨谆,马骎,张田.乘客-车辆-桥梁耦合振动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各墩底弯矩冲击系数变化规律主梁跨中挠度影响线中墩顶顺桥向位移影响线一16桥梁的车辆振动模型抗弯刚度随梁单元长度分布桥梁跨中的加速度响应比较

标签:;  ;  ;  ;  ;  ;  ;  

桥梁车辆振动论文_王刚,路伟果,徐瑞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