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阻塞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风洞,因子,火灾,隧道,高层建筑,包络。
阻塞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谢媛媛,张延军,张晓曼[1](2020)在《miR-150-5p抑制TLR-5/NF-κB p65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变组织中发生炎症反应,且miR-150-5p表达明显下降,mi R-150-5p是否经Toll样受体5/核因子κB途径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并减轻缺血性脑梗死组织损伤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微小RNA-150-5p(miR-150-5p)在大鼠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①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建模后将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miR-150-5p agomir组、agomir control、miR-150-5p antagomir组和antagomir control组;②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脑室注射,后4组大鼠脑室分别给予miR150-5pagomir(miR150-5p激动剂)、agomir阴性对照、miR150-5pantagomir(miR150-5p抑制剂)和antagomir阴性对照;③干预7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 NNS)评分,磁共振检测法测量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qRT-qPCR法、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分别检测脑组织中miR-150-5p、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5和核因子κB p65表达情况,通过检索生物信息学网站Targetscan预测miR-150-5p与Toll样受体5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试验验证二者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miR-150-5p agomir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Toll样受体5、核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miR-150-5p antagomir组生理评分及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P <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神经细胞排列紊乱、轮廓模糊不清,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上述病理变化在miR-150-5pagomir组明显减轻,而在miR-150-5p antagomir组中明显加重。而agomircontrol组和antagomircontrol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差异(P> 0.05);③TargerScan网站预测结果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R-150-5p与Toll样受体5存在靶向结合位点;④结果证实,mi R-150-5p可抑制缺血所致脑损伤过程中Toll样受体5/核因子κBp65炎性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发挥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2期)
徐宏哲,李琪,唐锐,尚大晶[2](2019)在《大体积占比模型对混响水池声场分布的阻塞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混响水池是水声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测量装置,相比于消声水池低频吸声效果差、远场测量条件难以实现以及开阔水域测量起伏大且周期长的突出问题,在混响水池中开展声学测量具有背景噪声低、测量重复性好等显着优势。近年来混响水池的低频应用拓展是研究热点。平自红[1]利用CMWA法在有限水域中实现了水听器的自由场校准。Lee[2]在大型圆柱形混响水池中探究了封装气泡阵列对声源辐射声的抑制效果。张义明[3]提(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高思琦,肖准,陈佳美,王晓柠,刘伟[3](2019)在《一贯煎干预急性肝窦阻塞综合征效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一贯煎(YGJ)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急性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干预作用并初探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一贯煎组(每组8只),采用野百合碱90mg/kg体重灌胃,制备大鼠HSOS模型。一贯煎组大鼠在造模后6小时及30小时分别予以一贯煎10ml/kg体重灌胃,48小时后处死取血及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肝功能,采用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微板法检测肝组织匀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总谷胱甘肽(T-GSH)、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qRT-PCR法检测肝组织HO-1、NLRP3、IL1β及DDAH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D4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显着升高,H&E染色可见大量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淤积,电镜观察可见肝血窦扩张,内皮窗孔扩大,"筛状"结构消失,甚至脱落,Disse空间暴露。模型组肝组织GST、T-GSH及MDA含量显着增加,NO含量显着减少,HO-1、NLRP3、IL1β及PI3K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DDAH1及Akt的mRNA表达显着降低,CD44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一贯煎可显着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改善肝窦内皮损伤,减少肝组织GST、T-GSH及MDA含量并增加NO含量,降低HO-1、NLRP3、IL1β的mRNA表达,增加DDAH1的mRNA表达,增加CD44的蛋白表达。结论:一贯煎可有效改善野百合碱诱导的急性肝窦阻塞综合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肝窦内皮细胞受损。(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0)
周忠宝,陈恩铭,曾喜梅,耿淑平,吴士健[4](2019)在《我国省级火力发电行业的方向阻塞效应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力发电中投入过量带来的阻塞效应给生产系统带来较大的破坏性,引发发电量的减少和污染排放的增加,这是一种能源资源极度浪费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文章给出在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方向阻塞效应定义,并构建方向阻塞效应的判别模型,为包括径向在内的所有可能方向提供阻塞效应的判别方法,并将模型应用于2012—2016年省级火力发电行业中。实证结果表明,有效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在不同的变动方向上,其方向阻塞效应的状态可能不同;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和青海等地在不同的方向下均未发生阻塞效应;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容易发生方向阻塞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08期)
郝晓凤[5](2019)在《祛积通络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和效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祛积通络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通过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黄斑形态变化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0例初诊为BRVO、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300um、病程小于4周的初次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VEGF(1+PRN),试验组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1+PRN),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记录ETDRS视力字母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记录 CRT,OCTA 记录浅层毛细血管层(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血管灌注面积及 SCP-FAZ(Foveal Avascular Zone,中心凹无血管区)、DCP-FAZ面积;治疗6月时记录两组注药次数;治疗前后按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结束时,有6例脱落,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1中医证候分析94例患者治疗前后按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对照组46例总有效率为52%。试验组48例总有效率为85%,经χ2检验,χ2=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ETDRS视力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ETDRS)视力表检查,随访6个月,对照组46眼中有22眼(47.82%)ETDRS视力治疗显效,15眼(32.60%)有效,总有效率为80.42%;5例出现黄斑水肿加重,其中1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试验组48眼中有40眼(83.33%)ETDRS视力治疗显效,2例(4.17%)无效,出现黄斑水肿加重,总有效率为90.83%。两组6个月ETDRS视力进行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治疗后6个月ETDRS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3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两组治疗后CRT明显降低,各组治疗后1月、3月、6月相对于治疗前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6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1月、3月、6月相对于治疗前的变化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4浅层毛细血管灌注面积 两组治疗后SCP血管灌注面积均有增加,各组治疗后1月、3月、6月相对于治疗前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1月、3月、6月相对于治疗前的变化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5深层毛细血管灌注面积 两组治疗后DCP灌注面积均有增加,除对照组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治疗后1月、3月、6月相对于治疗前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治疗后1月、3月、6月相对于治疗前的变化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6 SCP-FAZ和DCP-FAZ两组治疗后SCP-FAZ和DCP-FAZ均有明显减少,两治疗后1月、3月SCP-FAZ和DCP-FAZ平均值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月,SCP-FAZ和DCP-FAZ平均值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3月、6月相对于治疗前的变化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7注药次数治疗6个月对照组平均注药次数是4.35±0.24;试验组平均注药次数是3.23±0.08。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8相关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厚度CRT与相应时间的ETDRS视力呈负相关(r=-0.501,P<0.05)。而视网膜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SCP和深层毛细血管DCP中更好的血管灌注与ETDRS视力字母数显着正相关(r=0.695,P<0.01;r=0.863,P<0.001)。而 SCP-FAZ 和 DCP-FAZ 与 ETDRS 视力字母数呈负相关(r=-0.583,P<0.05;r=-0.621,P<0.05)。[结论]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发生过程中,黄斑水肿反复发作与黄斑微血管损伤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视网膜灌注,对于BRVO视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治疗与单纯抗VEGF治疗组比较,在增加ETDRS视力、SCP/DCP的血管灌注和降低CRT、SCP-FAZ和DCP-FAZ的面积大小上,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联合中药治疗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并减少注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第二部分:祛积通络方调控视网膜静脉阻塞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 α/VEGF通路的作用机理研究[目的]探讨祛积通络方通过调控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大鼠模型视网膜组织中HIFI α/VEGF通路,从而干预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发生过程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RVO大鼠模型,试验组分高、中、低剂量祛积通络方予大鼠灌胃,阴性对照组为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两组阳性对照组分别为复方血栓通胶囊灌胃和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免疫荧光法、Western-Blot检测方法,观察祛积通络法治疗前后RVO大鼠模型视网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1,VCAM-1)的表达。[结果]1免疫荧光半定量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VCAM-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不同干预治疗28d后,叁种蛋白均下降,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祛积通络组抑制HIF1α、VEGF、VCAM-1蛋白表达作用最明显,与抗VEGF组相比,两组降低HIF1α、VCAM-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低VEGF蛋白的表达,高剂量祛积通络组与抗VEGF组、中剂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RT-PCR结果显示:HIF-1α、VEGFmRNA在正常对照组有微量表达,模型组表达量明显升高,不同干预后,表达量均下降。HIF-1 α mRNA的表达量,除高剂量组祛积通络法与抗VEG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Western-Blo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有少量HIF1 α、VEGF蛋白量的表达,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HIF1 α、VEGF蛋白量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祛积通络组与抗VEG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微血管损伤相关因子HIF1α、VEGF、VCAM-1在RVO疾病的发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祛积通络方可能通过调控RVO大鼠模型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VCAM-1的表达,起到抑制RVO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3.祛积通络方对HIF1α/VEGF通路的调控是从转录水平发挥作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6-10)
于跃[6](2019)在《光子和声子阻塞与反聚束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光学诞生至今已60周年,从提出就吸引了众多科学家潜心研究。在当今21世纪,随着单光子技术的发展,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中能得到高效稳定、具有高度不可分辨性的单光子成为了一项重要研究,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利用光子阻塞机制实现单光子源的方案,例如:超导电路、四能级量子发射器与光子晶体纳米腔耦合系统、弱非线性光子分子、耦合量子点腔系统还有光力学系统,但是无论是光子分子还是量子点,在实验中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激发了学者去探索更完美的单光子源。本文提出了叁个方案,基于在弱驱动的条件下很难将光子或声子激发到多光子(声子)态,进而使光子处于单光子态或双光子态,由于不同激发路径之间的量子相消干涉,观察到了反聚束效应。其中前两个方案是利用光子阻塞机制观察到光子反聚束效应,而第叁个方案利用声子阻塞机制来实现声子反聚束效应。第一个方案是在光学腔内的两个光学模满足叁阶非线性的条件下,利用薛定谔方程和主方程去计算解析解和数值解,然后利用解析解和数值解分析光子的统计特性。最终我们观察二阶关联函数从而探究发生反聚束效应的条件。第二个方案的模型是将一个金属纳米离子放置在一个光学腔中,在腔内的两个模在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结果观察光子的量子效应。我们发现,这两个方案都在耦合强度很小的条件下实现光子阻塞,也称为非传统光子阻塞机制。由于耦合强度较小,我们的两个方案与之前的方案相比提高了在实验上的可行性。第叁个方案是利用一个光学腔与机械振子二次耦合的模型,观察声子阻塞,这个模型也可以研究光力学系统的冷却、压缩和纠缠以及光学响应特性。通过观察系统的反聚束区域并计算其最佳条件,可以得出,第一个方案的反聚束效果最强,第二个方案的耦合强度要求较低,而第叁个方案应用范围更广,可见叁个方案各有优势。我们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验可行性,为制备单光子源提供了更优秀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4)
马志欣[7](2019)在《阻塞效应作用下隧道火灾顶棚射流火焰发展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及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修建的隧道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隧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隧道是一种狭长结构空间,当火灾发生位置较高或火源的功率较大时,火羽流能在短时间达到顶棚,形成顶棚射流火焰并释放大量热量,造成隧道结构破坏及大量人员伤亡。前人对无阻塞物存在下的隧道火灾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大量的关于近火源区域隧道形状、坡度、HRR、火源位置、纵向风速等对火焰倾角、高度、顶棚纵向温度衰减布及最高温度影响的经验性结论;而在阻塞物存在下隧道火灾方面仅做了阻塞物尺寸、火源阻塞物距离及阻塞物阵列等变化对烟气、临界风速影响方面的研究;在实际的火灾中,隧道顶棚射流火焰的研究同样重要,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阻塞物相对位置、纵向风速及阻塞比对顶棚射流火焰特性的影响。本文根据相似性准则搭建了1:10小尺寸实验台,研究了阻塞物对火焰燃烧的影响。在阻塞物对火焰燃烧影响方面,对火焰形态及质量损失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塞物对顶棚射流火焰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距离且这个临界距离的大小与纵向风速成正比;临界距离内阻塞物纵向距离的增加会使得燃料损失速率减小;燃料损失速率在纵向距离为0m时到达最大值,为无阻塞工况的2倍,极大增加了火灾危害性。临界距离内火焰出现分层及贴壁燃烧的现象,经对这些工况的流场分析发现分层是贴壁的一种特殊现象,分层产生原因是漩涡区与侧壁对羽流卷吸影响的综合作用而贴壁可在漩涡区单独作用下产生;临界距离外火焰形态及质量损失速率则与无阻塞条件相同。针对阻塞比及阻塞物相对位置对顶棚射流火焰的发展特性研究表明:临界距离内火焰倾角cos值、顶棚射流火焰长度随纵向距离与阻塞物高度比值的增加线性减小而有无阻塞物火源功率比及顶棚最高温升比呈现指数减小趋势。随横向距离与阻塞物高度比值的增加,火焰倾角的cos值线性增加、有无阻塞工况的最高温升比及火源功率比呈现指数增加而顶棚射流火焰长度则先增加而后保持稳定;此外,阻塞物的存在会使得沿程温度衰减增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董智玮[8](2019)在《车辆阻塞效应对隧道火灾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给交通道路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和铁路来满足人们的便捷出行和快速交通需求,同时产生了大量公路及铁路隧道。隧道在为人民提供便捷的交通、舒适生活的同时,其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采用缩尺寸实验与FD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隧道内不同情形车辆阻塞效应对火灾烟气热分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针对车辆阻塞比这一因素,搭建了一个1:8的缩尺寸模型实验台,对0%-50%共计6种不同的车辆阻塞比进行研究。实验发现:改变车辆阻塞比对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明显。1m/s风速下,50%阻塞比的烟气热分层稳定程度始终大于0%阻塞比,其余四种工况,30%阻塞比的热分层稳定程度要大于40%、20%以及10%,但是幅度变动不大;在1.5m/s风速下,阻塞比变化与层化强度之间成正比关系,即阻塞比增大有利于烟气分层。在燃烧稳定阶段,纵向风速越大,障碍物阻塞比对增强烟气层稳定性效果越明显。在燃烧下降阶段,阻塞比变化与层化强度之间成反比关系,40%与50%阻塞比层化强度下降程度约为70%,其余工况层化强度下降程度在0%-50%范围内。针对车辆阻塞长度这一因素,运用FDS数值模拟建立了一个长150m的隧道,通过设置3种不同火源功率以及5种不同的车辆阻塞长度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车辆阻塞长度变化对隧道内不同位置的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因素为火源功率,火源功率的增大导致了隧道内近火源场以及远火源场范围的烟气分层稳定性出现了逆转。即5MW火源功率下近火源场的烟气热分层稳定性要大于远火源场,而20MW火源功率下近火源场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则小于远火源场。(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永贵,李茂杰,谭文俊,李毅[9](2019)在《高层建筑标准模型脉动风荷载阻塞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均匀低湍流度风场和均匀高湍流度风场中对阻塞比分别为1.7%、3.1%、4.5%、6.3%、8.6%和10.9%的高层建筑标准模型进行了多点同步测压试验,研究了不同风场下阻塞效应对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层脉动风力系数和基底脉动力矩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匀低湍流度风场中,当模型阻塞比不大于4.5%时,阻塞效应对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层脉动风力系数和基底脉动力矩系数的影响很小;当模型阻塞比大于4.5%时,随着阻塞比的增大,层脉动风力系数和基底脉动力矩系数均明显增大,横风向最为显着。在均匀高湍流度风场中,湍流度的增加增大了层脉动风力系数和基底脉动力矩系数,抑制了阻塞效应对层脉动阻力系数和顺风向基底脉动弯矩系数的影响,削弱了阻塞效应对层脉动升力、扭矩系数和横风向基底脉动弯矩系数、扭转向基底脉动扭矩系数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层脉动风力系数和基底脉动力矩系数的阻塞效应修正公式,可为相关试验结果的修正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茂杰,李永贵,谭文俊,张明亮[10](2019)在《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平均风力的阻塞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组阻塞比为1.7%、3.1%、4.5%、6.3%、8.6%和10.9%的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分别在均匀低湍流强度风场和均匀高湍流强度风场下进行了多点同步测压试验,研究了阻塞效应对高层建筑平均阻力系数和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均匀流场下,阻塞效应没有明显改变平均阻力系数沿高度的分布趋势;当阻塞比不大于4.5%时,阻塞效应对高层建筑平均风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当阻塞比大于4.5%时,随着阻塞比的增加,层平均阻力系数和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逐渐增大;湍流强度的增加,削弱了阻塞效应对平均阻力系数和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的影响。基于本文试验结果,提出了均匀湍流风场中矩形高层建筑平均阻力系数的阻塞效应修正公式。(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2期)
阻塞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0引言混响水池是水声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测量装置,相比于消声水池低频吸声效果差、远场测量条件难以实现以及开阔水域测量起伏大且周期长的突出问题,在混响水池中开展声学测量具有背景噪声低、测量重复性好等显着优势。近年来混响水池的低频应用拓展是研究热点。平自红[1]利用CMWA法在有限水域中实现了水听器的自由场校准。Lee[2]在大型圆柱形混响水池中探究了封装气泡阵列对声源辐射声的抑制效果。张义明[3]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塞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谢媛媛,张延军,张晓曼.miR-150-5p抑制TLR-5/NF-κBp65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徐宏哲,李琪,唐锐,尚大晶.大体积占比模型对混响水池声场分布的阻塞效应研究[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3].高思琦,肖准,陈佳美,王晓柠,刘伟.一贯煎干预急性肝窦阻塞综合征效应机制研究[C].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4].周忠宝,陈恩铭,曾喜梅,耿淑平,吴士健.我国省级火力发电行业的方向阻塞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9
[5].郝晓凤.祛积通络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和效应机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6].于跃.光子和声子阻塞与反聚束效应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9
[7].马志欣.阻塞效应作用下隧道火灾顶棚射流火焰发展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
[8].董智玮.车辆阻塞效应对隧道火灾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9].李永贵,李茂杰,谭文俊,李毅.高层建筑标准模型脉动风荷载阻塞效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10].李茂杰,李永贵,谭文俊,张明亮.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平均风力的阻塞效应研究[J].实验力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