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论文_高恩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证人,证据,证言,民事诉讼,制度,义务,域外。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高恩胜[1](2019)在《关于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的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立法进步明显,它是我国强化证人证言法律效力的体现,这一制度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和紧迫的现实依据。然而此规定在解决证人证言这一重要证据法律效力问题的同时,新刑诉法就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证人出庭例外制度构建失衡,证人拒绝作证的例外情形规定不清晰,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做为特殊情况的处理不妥当等,这些情况对未来中国的司法实践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运用对比研究、定性定量分析等诸多研究方法,提出解决这一困境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19期)

吴子宇[2](2019)在《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在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下,才能够保证国家有长效持久的发展。虽然我国十分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但是对于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定的仍然不够完善。如今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率非常低,这就造成了诉讼中书面言辞泛滥的情况,导致法庭质证的虚化,这种情况对于整个案件的正常审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就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24期)

孙洁[3](2019)在《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石,在诉讼审判中处于核心地位。从证据之初的收集、到证据最终的定型,证据在整个诉讼审判中推动诉讼进程,影响案件审判结果。作为民事诉讼的重要诉讼参与人——证人,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证人是案件中仅有的了解案件事实并且能够以证言的直观形式表述其所见所闻的特殊人证,具有法律上的不可替代性,是任何其他主体都无法替代的人证,一个案件的关键证人能否出庭作证,关乎案件能否有效查明,对于贯彻审判公开性原则,树立司法权威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所研究的出庭证人仅仅包括应当出庭且必须出庭的证人,因为证人证言是在证人亲历案件事实后到庭对案件所做的描述,一个案件中不乏有几个甚至数个感知案件情况的证人,必须出庭的证人会因为心理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等拒绝出庭,或者即使出庭作证,基于各种原因导致所做证言前后矛盾,影响案件事实查明。所以根据以上情况,探讨必须出庭的证人如何保证其出庭作证率,如何保障其出庭作证有效性等相关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力图通过制度完善,程序构想进而提高应当出庭的证人的出庭率,同时予以出庭证人以各项补偿保护惩罚措施,例如面对证人有义务出庭而不出庭导致案件审理难度加大时,试图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同时建全证人经济补偿,保证证人出庭享受应有权利;面对证人出庭瞻前顾后,担忧人身安全时,完善证人出庭保护,扩大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而对于一些证人出庭作证提供伪证时,试图从加大对伪证的打击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而提高应当出庭的证人出庭率,保障证人证言的有效性。一方面制度的落实让证人出庭作证不必有后顾之忧,能安心作证,另一方面确保出庭作证的有效性,实现司法稳定,实体公正的意愿。(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金玲[4](2019)在《我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和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最高法院印发《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和《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最高法“叁项规程”)均对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出了规定,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刑事案件审判中证人的出庭率,保障了审判结果的公正性,落实了庭审的实质化。强制证人出庭制度是指,当证人收到法院到庭作证的通知后,无正当理由不出庭时,法院可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当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到庭或到庭后拒绝作证时,还会接受一定的惩罚。迄今为止由于我国证人出庭难、证人出庭率低、证人不愿出庭作证、保护证人权利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法官对于证人出庭的消极态度等,致使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为了贯彻落实庭审的实质化。但不论是就目前的立法规定,还是司法实践层面上看,对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推进均存有一定的阻碍。证人的出庭作证不仅能够保证证人证言的正确性,还能够有效防止冤假错案。因此对于应当出庭而不出庭的证人,有必要要求其强制出庭作证。首先,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发现案件事实的重要保障。其次,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保护被告人质证权的必然要求。最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是落实审判公开原则的重要体现。无论是新刑诉法的修改,还是“叁项规程”的实施,以及目前正在推进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均对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规定。虽然立法上对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明文的规定,但仍存有一些问题。例如:法官对于证人是否到庭作证的规定过于苛刻;仅要求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太过片面;书面证言的适用依旧盛行;强制证人到庭作证的例外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处于尴尬情形。东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较于我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来说相对完善。尤其在证人资格制度、证人传唤制度、拒证权制度、证人保护制度、证人补偿制度等五个方面都有着我国可借鉴的价值。我国刑事证人往往在最关键时段不愿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不仅能够发现案件事实,落实审判的公开,而且能够保障被告人最基本的质证权。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仅在立法上有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能够凸显出该制度的重要性。为能够真正落实庭审的实质化,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性,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明晰强制证人出庭的条件。其次,明确强制证人出庭的例外。再次,强化落实证人不出庭的制裁后果。最后,确立传闻证据规则。(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睿[5](2019)在《我国刑事庭审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兼议安徽省《关于刑事案件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相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证据裁判规则上,域外刑事审判中对于传闻证据规则、直接言词原则的确认都对证人证言的采信有较高标准。我国尚未建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的比例较低。2012年《刑事诉讼法》完善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制度,但实施机制还有待深化。建立精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实施机制,既需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更需要转变社会传统观念,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社会认同感和思想自信。同时,还应加强司法人员对该制度落实的职业考评。(本文来源于《铁道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涵[6](2019)在《浅析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刑诉法加强了对证人的保护和补偿,但是新刑诉法规定笼统、简陋,且没有具体实施规范,其实践作用并不大。但是证人制度本身是否是一种义务,证人保护制度是否能成为解决出庭率的出路,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否能够是一种解决办法,在证人保护机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我国并没做好能够强制证人出庭的准备。(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1期)

刘妍[7](2019)在《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以证人出庭普遍化为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79年到2017年,随着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证人出庭作证需求的肯定,对我国证人证言形式的完善已经逐步呈现出一幅以证人出庭作证普遍化的改革图景。但当下来看,我国现有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还存在着出庭条件限制、证人出庭强制性不足、庭前证言依旧被允许大量进入庭审等问题,且在立法及司法解释中庭前证言和未到庭证人的证言存在并用和混杂的现象。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是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逐步实现证人出庭普遍化,加强证人出庭强制,限制庭前证言进入庭审。(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葛宏靖,陈邦攀[8](2019)在《论庭审实质化背景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但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作证效果不强等司法现状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正是解决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顽疾的契机。针对其中存在的出庭标准缺失、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本土完善,形成行之有效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冠男[9](2019)在《从权利义务的平衡角度审视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诉讼是围绕证据展开的诉讼活动,作为民事证据之一的证人证言,对还原案件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机实践中,证人出庭率偏低、证人证言证明力较低,证人权利义务的不对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司法实践。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落实言词证据原则等,但现在法律对证人权利保障力度不够,证人权利和义务失衡,导致证人不愿意也不能出庭作证。本文在分析证人权利义务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鄙见。(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7期)

李菲[10](2019)在《误读与澄清: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证人出庭制度的理论研究向来颇丰,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文章重点讨论证人出庭率、证人作证义务、证人出庭的意义等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证人出庭率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计算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由此界定证人出庭率的概念才是必要的。证人不积极履行作证义务并不是证人不出庭的主要原因,忽视权利一味强调义务履行是不符合法理的。证人作证不仅具有实体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程序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在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下,才能够保证国家有长效持久的发展。虽然我国十分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但是对于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定的仍然不够完善。如今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率非常低,这就造成了诉讼中书面言辞泛滥的情况,导致法庭质证的虚化,这种情况对于整个案件的正常审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就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高恩胜.关于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J].东西南北.2019

[2].吴子宇.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法制博览.2019

[3].孙洁.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金玲.我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李睿.我国刑事庭审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兼议安徽省《关于刑事案件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相关问题的指导意见》[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9

[6].杨涵.浅析证人出庭作证制度[J].法制博览.2019

[7].刘妍.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以证人出庭普遍化为进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8].葛宏靖,陈邦攀.论庭审实质化背景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9].李冠男.从权利义务的平衡角度审视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J].法制博览.2019

[10].李菲.误读与澄清: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5)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6)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4)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1)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3)南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2)

标签:;  ;  ;  ;  ;  ;  ;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论文_高恩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