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旺海:近40年来陆陇其研究的取径及反思论文

吴旺海:近40年来陆陇其研究的取径及反思论文

摘要:陆陇其是清初官方理学的代表人物,其学术以尊朱辟王为主要特点,其身份具有官员与学者的双重性。在清代与民国时期,陆陇其研究多含有特定的时代倾向,且观点杂多。近40年来相关研究不但在数量上超越前代,且逐渐回归到对陆陇其个人的关注。在研究其生平与著述、理学与《四书》学、为官思想与实践以及陆陇其与其他思想家的比较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甚至出现围绕陆陇其的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今后或可从文献史料、研究方法与研究视野等角度寻求突破,进一步完善对陆陇其的整体研究。

关键词:陆陇其;综述;近40年;清初;理学

陆陇其(1630-1693),原名龙其,字稼书,谥号清献,浙江嘉兴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是清初著名理学家,也是清朝从祀孔庙九人中的第一人。著述有《三鱼堂文集》《三鱼堂外集》《三鱼堂剩言》《松阳讲义》《三鱼堂日记》《四书讲义困勉录》《增订四书大全》等。陆陇其是清初主张尊朱黜王、倡导学风由虚返实的重要人物。他在清代“先受知于圣祖,继崇祀于世宗”、乾隆元年“予谥清献,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在康熙朝受到关注,逝后在雍正朝奉祀孔庙,乾隆帝时又获谥“清献”,生前身后备受清廷的赞誉褒奖。

一、早期陆陇其研究的简要回顾

由于陆陇其在清初尊朱黜王思潮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康雍乾三帝对陆陇其的赏识,早在清代就已经出现对陆陇其的初步研究。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陆的著作得以大量收录,《四库全书总目》共列13种,[注]按,13种著作包括全书收录7种(《读礼志疑》6卷,《四书讲义困勉录》37卷,《松阳讲义》12卷,《读朱随笔》4卷,《三鱼堂剩言》12卷,《松阳钞存》2卷,《三鱼堂文集》12卷及《三鱼堂外集》6卷)及存目6种(《古文尚书考》1卷,《三鱼堂四书大全》40卷 ,《续困勉录》6卷,《战国策去毒》2卷,《学术辨》1卷,《问学录》4卷)。《四库全书》所收每种著作都附有馆臣所撰提要,这些提要可以算作对陆陇其其人及著述最早的评价与研究。除了《四库全书》所收录的陆陇其著作外,清代学者还曾系统整理了《陆子全书》。《清人别集总目》中记载有康熙、道光、同治、光绪四个时期不同版本的《陆子全书》。[2]除著作整理之外,陆陇其的思想在清代时也颇受关注。晚清学者唐鉴在《国朝学案小识》中将陆陇其特列为《传道学案》卷首,称其“积诚励行,孳孳不已,自修身立家,及莅官立朝”[3]。此外,王祖畬、唐文治等学者对陆陇其的理学思想也曾有研究,并作了不同程度的吸收。民国时期,学界对陆陇其的研究与评价则不同于清代一味褒扬的态度,呈现出首肯和批判两种不同的立场。一方面,梁启超认为陆陇其“门户之见最深最严”[4];钱穆认为,陆陇其被清廷看重是由于“一则在专力于《四书》学”“次则因稼书门户之见特深”[5],称“稼书尊朱抑王言论,多袭晚村”[6],强调其学术思想与吕留良的密切关系;刘师培的《近儒学案序》与《清儒得失论》对陆陇其同样多有微辞。另一方面,民国时期也存在对陆陇其持肯定态度的记述:如《清儒学案》“康雍间,讲学必奉程朱为准,清献其尤粹者也”的说法[7],延续了清代官方对陆陇其学术的正统评价;蒋维乔《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列举陆陇其思想大要,赞扬其“为人为学,皆真实而稳健”“守护一贯之程朱学施用于实地,且收极大之效果”[8];萧一山《清代通史》中评“陇其推尊程朱,诚未免有过当之处,而其批判王学之流弊,则固亦有深切之论也”[9]。

总的来说,清代与民国时期学界对陆陇其的评价褒贬不一,且立场多元,尽管这些评价及研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术研究在学术规范和形式内容上还存在着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个时期学者的研究为后人对陆陇其进行再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学界关于陆陇其的研究不但在数量上超越前代,且关注的重心趋于多样,各类研究在逐步确立学术规范的同时,逐渐回到对陆陇其个人的关注上。

二、近40年来陆陇其研究的取径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者开始重新关注此前被理学史叙述所忽略的人物,对陆陇其的研究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一)个人生平与著述研究

近40年的陆氏研究,最基础的工作是对陆陇其个人生平与著述的研究。年谱是研究个人生平与著述最为重要的材料,关于陆氏年谱,成果主要有清人编订与后人整理。陆陇其去世后,其子侄共同为其编订《长泖陆子年谱》,此后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各有不同版本的陆陇其年谱刊刻发行。现行的中华书局《陆陇其年谱》[1]即参照其中吴光酉编《陆稼书先生年谱》与陆礼征、陆宸征编《长泖陆子年谱》汇编而成,并附录陆陇其事状、行状、传记与墓志铭。近40年来,对陆陇其的生平著述也有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中的《杨园三鱼学案》,已经较为细致地介绍了陆氏生平与著述。[10]《杨园三鱼学案》以及徐世昌《清儒学案》,其中记录的陆陇其个人生平与文献信息,以及对陆氏的学术评价,为当下学者进一步研究陆陇其提供了参考。陈来在介绍陆陇其理学思想的同时,梳理了陆陇其的生平、影响与著述,称陆氏是“清操廉洁的一生”。[11]香港大学陆志豪在《陆陇其思想述评》中用近两章内容分述陆陇其生平与著述,其中著述部分细致考辨了陆陇其著作的版本与流传情况。[12]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持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册收录有陆陇其的《三鱼堂文集》与《三鱼堂外集》。[13]余龙生结合《四库全书》以及北京图书馆与嘉兴图书馆馆藏的陆陇其文献,在《陆陇其理学著述及其教化意义》中将陆陇其的理学著作作了较为系统的罗列。[14]西南科技大学的翟盼盼整理了广东中山图书馆馆藏的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整理后的正文作为其硕士学位论文的下篇,在新发掘陆氏著作之余,也为陆陇其的易学思想研究提供了文献上的帮助。[15]辽宁师大姜婧姝以政治思想与实践为主要内容,梳理了陆陇其两次为官的主要活动。[16]此外,唐锡伦较早提出“将陆陇其卒年定为1692年是错误认识”,并著文考订陆陇其卒年问题。[17]张天杰按公元纪年详录了陆陇其的生平活动,方便了今人认识陆陇其的生平与经历。[18]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见到陆陇其著作的全集点校本或比较好的选集本。与学界对陆陇其的关注热度相比,陆陇其著述的整理出版,仍有待努力与突破。此外,现行的《陆陇其年谱》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便利的同时,仍存在待完善的地方,如对陆陇其世系、交游、后学及生前画像、著作等信息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理学与《四书》学研究

这里就是“绿洲”。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你可以做任何事,去任何地方。比如在度假星球,在50英尺高的夏威夷巨浪尖上冲浪;在金字塔上滑雪而下;和蝙蝠侠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看看这儿,这家赌场有一颗星球那么大。你可以在这肆意挥霍;可以结婚,可以离婚。你可以……可以来看看。

陆陇其作为清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后世对他的研究主要也是以其理学思想为主轴展开。樊克政较早关注到陆陇其理学思想,从“理”、“道”与“太极”、“中庸”、“居敬穷理”与“尊朱黜王论”四个层面阐述了其理学思想;[19]侯外庐等学者所编《宋明理学史》中的《陆陇其的理学思想》一章,亦由樊氏执笔,该章内容在前文的基础上探讨了陆陇其理学思想在理学史上的意义。[20]孙明章在《清初朱子学及其历史的反思》里直陈陆陇其尊朱反王思想,认为陆陇其的尊朱反王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派气息。[21]前述陈来《陆陇其的舍虚求实思想》一文,除介绍陆陇其生平著述外,还对陆氏理学思想作了提纲挈领式的研究:以陆陇其《三鱼堂文集》为基础,分别概述陆陇其理学中对王学进行的反省与批判、实行实学等学术主张,并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分析陆陇其在清初理学中的地位,肯定陆陇其的求实与实学实行思想在清初社会重建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向读者勾勒清初社会实学思潮发展的学术脉络。[11]晋圣斌认为,陆陇其既推崇朱学又崇尚实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修正,也是使传统朱学与经世实学相融合而作出的努力,但它过于强调学术的实际效果而忽视了理性思辨的价值,导致其学术缺乏理论创建。[22]林国标则注意到陆陇其的理学思想与早期朱子学所存在的差异,如陆陇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理气说,以人生论诠释“万物统体一太极”,都表明他力图以注重具体生活和道德实践使理学摆脱“虚而难据”困境的努力,更具人本色彩,这与早期的朱子之学是存在差异的。[23]林国标的另一篇文章《程朱理学的卫道者——陆陇其》则从经世的角度去谈论与解读陆陇其对程朱理学的维护和发展。[24]董平《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充到王国维》中的一章《清代浙江思想与学术业绩》,其中第一节即为《张履祥、陆陇其与清初浙江朱子学》,该节从生平、著述、学术要旨三个方面对陆陇其进行介绍,认为陆陇其学术思想以《学术辨》为最有特色,陆通过《学术辨》从理论上论证阳明学说为禅学,以此表现其尊朱黜王的学术宗旨,而陆陇其在学术上“并无独创,因为道德崇高而受人敬仰,思想之核心,实则要将学术转变为统治的意识形态而已”[25],并引用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陆陇其的评论作为其节结尾。耿芳朝从尊朱辟王的角度阐述陆陇其理学思想,以陆陇其在“辟王”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论证其在清初程朱理学回归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26]秦跃宇、黄睿以较少受关注的《问学录》和《三鱼堂剩言》两部著作为基础探讨陆陇其的“工夫论”思想与理气心性观。[27-28]孙经超将陆陇其入祀孔庙的原因归纳为陆陇其的榜样作用,认为其能在清初成为从祀孔庙第一人,是因为其学说主张适应了当时的文化环境,易于清政府教化人心。[29]

陆陇其是清代以廉洁奉公著称的官员,上述关于其施政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对陆陇其有更全面的了解。但与此同时,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并不算多,个别研究中不乏摘选史料以验证其研究观点的做法。此外,宋代以后的儒家学者多以“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因而陆陇其为官理政思想与其家教读书理念又有着内在联系。但目前可见的研究成果中,学者多偏重对陆陇其为官施政的研究,家教方面,仅白莉民《陆陇其论家庭》与张猛、冯琼《陆陇其齐家思想及其对当代家庭建设的启示》两文。[48-49]陆陇其为官思想与实践的有关研究,仍留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有待将来学者进一步关注与梳理。

王积薪挥袖擦掉脸上的泪水,当即将三个少年带到棋室里,信誓旦旦,一定要将浑身棋艺倾囊相授,还要东方宇轩除了管理谷中事物之外,也应抽空过来弈棋,毕竟,这个谷中,只有他们两人才是唯二的弈棋高手。

以上著述形式上多样,或是学位论文,或是单篇论文,或为整书的某一章节;关注点多元,涉及陆陇其理学思想、朱子学思想和《四书》学思想等内容。但目前有关陆陇其的《四书》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论语》部分,涉及《大学》《中庸》与《孟子》则研究不多,陆陇其早年对《四书》曾有过较为刻苦的学习并取得较高造诣,其《四书》学成就,有待后人继续推进。对陆陇其《四书》学三部代表性著作的异同、与《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大全》等书关系的研究,以及这些著述背后所反映的理学思想,都有待学界进一步发掘。

(三)为官思想与实践研究

陆陇其曾三度为官,曾是两地县令和一任监察,为官期间以清正廉洁著称,学界也关注陆陇其为官思想与实践方面的研究。20世纪末,日本学者山田耕一郎对陆陇其担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期间请求速停捐纳保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39]21世纪初,国内学者也开始对陆陇其在为官理政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加以关注。李强以陆陇其在嘉定和灵寿两任县令经历为基础概括了他在知县任上的治政思想与实践活动。[40]余龙生、张文革认为,陆陇其的政治主张是基于明亡的总结与反思,对清初社会的巩固与传统社会礼法伦常的恢复有贡献。[41]刘建明以具体事例论证陆陇其为官经历不多、职位不高与其廉洁奉公、不善逢迎有较大关系。[42]孙杰以陆陇其任灵寿知县时所修《灵寿县志》为对象,通过挖掘这部县志所体现的特点去认识陆陇其思想在为官实践层面的体现。[43]姜婧姝归纳了陆氏“清理仕途、严格考察、辟召和停止捐纳保举”等选官思想,并认为这与清代传统的选官制度理念相比有积极意义。[44]王寅、阿拉木斯通过陆陇其因“讳盗”案而罢官离任的事件,揭示陆陇其为代表的理学型官员进入官僚系统后与其他非理学型官员的内在紧张关系。[45]张猛通过解读陆陇其的《治嘉格言》,概括了陆陇其“以民为本”的民生思想。[46]单智伟、张建琴认为,陆陇其廉政思想主要受家风、地域环境与程朱理学教化三个方面的影响,其内涵对当前社会的廉政建设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47]

关于陆陇其理学思想研究,一个积极的现象是专著与学位论文的集中出现。专著方面,目前可见余龙生的《陆陇其与清初朱子学》,该书以陆陇其朱子学思想为个案研究,对陆陇其的生平、学术与著述作初步的梳理,勾勒出清初崇朱思潮、理学与经学之争背景下的陆陇其形象,探讨陆陇其朱子思想及其理学政治思想,并且将其与张履祥和陆世仪进行了比较。[30]学位论文方面,前述香港大学的陆志豪《陆陇其思想述评》是较早系统关注陆陇其理学思想的论文。其文所用材料广博、考据翔实,已基本包含陆陇其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如陆陇其生平与著述、学术思想、政治思想实践及后世对陆陇其的评价等,不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述还可进一步拓延。[12]中国人民大学刘盛从陆陇其的尊朱黜王思想入手,从“认为尊朱即尊孔、重树儒家是非标准、反对王阳明的良知说、主张居敬与穷理并重”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陆陇其尊朱黜王思想的内容,作者还对陆陇其历来备受争议的尊朱黜王立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陆陇其提倡尊朱并非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文化政策。[31]武汉大学许颖以陆陇其的礼学研读笔记《读礼志疑》作为切入点,在前人对陆氏思想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探讨《读礼志疑》中礼学考证和礼学思想等问题。[32]台湾元智大学洪剑聪重点考察陆陇其尊朱黜王、对朱子学继承与转化两方面的内容,在对《学术辨》等传统陆氏研究名篇进行再考掘的同时,亦关注《读朱随笔》等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的材料,增加了陆陇其思想研究的饱满度。[33]

(四)与同类思想家的比较研究

清初有一批与陆陇其具有相似思想或经历的人物,他们或都尊奉程朱理学、或同批判阳明心学、或同在朝担任官职,因而衍生出将陆陇其与相关人物进行比较的研究。日本学者三浦秀一将陆陇其和汤斌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经世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并从两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与相异的为官经历入手,解读陆陇其继承程朱理学、主张经世实用背后的深层原因。[50]王俊才梳理了陆世仪与陆陇其学术思想上的异同,二人都阐发了朱子理气本体论,但在人性论主张及对待陆王心学方面存在差别;[51]类似研究也见于葛荣普和王俊才《陆世仪与陆陇其理学思想之比较》中。[52]陈祖武在《清初学术思辨录》中辟《江东二陆(陆世仪、陆陇其)》一节探讨二陆学问异同,批评陆陇其的学术执拗偏狭、深陷门户泥淖,认为陆陇其与陆世仪学问的博大通达、志存经世相比,差距较大。[53]余龙生将陆世仪与陆陇其比较,指出:两人具有相同实学倾向,如强调理气合一、躬行实践,但在对太极的阐发、心学态度和居敬的理解等问题上又有着各自的差异。[54]余的另一文《论张履祥与陆陇其思想之异同》是相同性质的研究,从张履祥与陆陇其的思想比较入手得出结论,认为在居敬穷理的理解和对实学实行的要求上存在差异。[55]张天杰、肖永明则从清初“尊朱辟王”的学术特点中梳理出一条以人物为主导的线索,通过张履祥、吕留良和陆陇其三者的交游活动、思想继承和各自对“尊朱辟王”的理论与实践,考察清初的学风与思潮,堪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作品。[56]

陆陇其的理学思想,是以其《四书》学作为基础的,历代学者虽对陆陇其学术的整体看法褒贬不一,但对陆陇其的《四书》学成就则多持肯定态度。台湾政治大学林雨洁《陆陇其〈四书〉学研究》,是目前所见陆陇其《四书》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文中讨论了陆陇其《四书》学的内涵与特点,指出:陆陇其在清初实学思潮兴起、康熙尊奉朱学背景下,以“朱子之学即为孔子之学”的态度,尊崇朱注《四书章句集注》而罢黜陆王学说,应从陆陇其对《四书》学继承与发扬的角度理解其对清代《四书》学的贡献、理解其实学践履、内外交养、落实儒家思想的深层内因。[34]日本学者浅井邦昭较早用诠释的视野关注陆陇其对《四书》的解读。[35]唐明贵以陆陇其在《松阳讲义》中《论语》释读部分的文本为材料进行研究,揭示陆陇其“尊朱黜王、尊实绌虚”的思想适应清初时代需要的同时也彰显了时代特点。[36]张天杰将陆陇其的《四书》学成就直接置于清初“由王返朱”的背景之下加以研究,其立足于陆陇其《增订四书大全》《四书讲义困勉录》《松阳讲义》等几部《四书》学著作,将陆陇其治《四书》与论辩朱、陆学术的历程进行考察,是目前单篇论文中对陆陇其的《四书》学研究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作品。[37]朱华忠将陆陇其对《论语》的研究概括为“笃信朱注、力驳陆王、倡导实学”三个特点。[38]

档案实验数据集包含文字和照片两种类型,针对该类型档案数据特点,设定以下9个特征视图集,特征视图集合中包含档案特征视图共9项,见表1。

纵观上述研究,学者多集中在陆世仪、张履祥与陆陇其的朱子学思想比较上,多集中于热门人物,研究的数量总体偏少。此外,研究的视野还有待开阔,如目前仅在几篇学位论文中可见将陆陇其与李光地的比较,但缺乏针对性的研究。除了与吕留良、张烈、魏象枢、魏裔介等程朱学者的往来交游之外,陆陇其和同时期的汤斌、耿介等陆王学者,朱彝尊、阎若璩经史考据学者甚至利类思(Luigi Bugo,1606-1682)、南怀仁(Fenlinard Verbiest,1623-1688)、梅文鼎等传教士和西学学者也存在学术或生活上的交织,这些都是目前所忽略的研究点,其中的学术异同也可作比较和深入研究。

职中语文是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应该为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需要、适应生活而服务。常规语文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专业化、个性化,走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十分必要。

(五)围绕陆陇其的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

由原始的决策原则[10]可知,当证据融合后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可信度值相同且最大时,原始准则无法判断。若选择某元素作为结果可能导致误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改进后的决策原则的结果满足式(7)。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还出现了少量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学与文学领域。余龙生、李承红在概括陆陇其的法律思想之余,肯定其法律思想在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57]复旦大学陈维昭认为,陆陇其“义”“法”并重的选文风格应在八股文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58]孙达时将陆陇其的八股文批评思想与当时社会背景结合,揭示陆陇其八股文批评背后所体现的明末清初八股文由虚渐实、由奇渐正的发展趋势。[59]

三、关于陆陇其研究的反思

近40年来,陆陇其的相关研究数量上超越前代,并逐渐回归到对陆陇其个人的关注上来,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不仅出现了陆陇其研究的相关专著与学位论文,而且在陆陇其个人生平与著述研究、陆陇其理学与《四书》学研究、陆陇其为官思想与实践研究、陆陇其与其他思想家的比较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些研究在方法上也逐渐体现出进步和创新的特点。但总体而言,陆陇其研究仍有较大的反思余地。从史料来看,陆陇其研究的相关史料较丰富,但丰富的史料需要系统的整理。例如,在文献整理考订方面,大多数学者只把陆陇其著作的考订当作附属问题对待,对于这样重要的一位理学家,学界至今没有见到其全集的出版,由此可见,陆陇其相关基础史料未得到研究者重视、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整理。除了对史料的整理之外,新史料的发现和梳理也是另一个可以着眼的点,如前文提及的《笺注〈周易传义〉》的点校整理,有助于我们认识陆陇其的易学思想,为陆陇其研究开拓新的路径。

在研究方法上,部分研究未能脱离罗列人物观点的窠臼,不乏摘选史料去验证研究观点的现象,对史料进行准确解读的成果仍较为缺乏,使得就事论事的现象较普遍。此外,已有研究中多割裂思想转变与具体活动之间的联系,如当谈及吕留良对陆陇其的学术影响时,学者多会引用陆陇其《祭吕晚村先生文》中的内容,而较少关注此前陆陇其与吕留良的现实会面。仅关注遗存文字而不联系具体生活情节,难免会使思想史研究忽略一些前后接续的关键性细节。

在研究视野方面,以人物为中心的研究较多,且多将理学家和官员的两重身份割裂开来,先验预设陆陇其官员或学者的身份,致使研究所关注问题的视野较为狭窄。研究者侧重哲学史和政治学视野的现象较为明显,虽然近年来出现与文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性研究,但总的来说与教育学、伦理学,甚至社会史和文化史等学科和领域的交互研究仍然偏少。

将我院2016年4月到5月之间进行手术的68例难治性妇科大出血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住院时间的先后次序为标准划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成员平均分配,均为34人。对照组的病患,年龄一般在25~4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是(29.5±3.6)岁,其中产科病患占29例,妇科病患占5例。而观察组的病患,年龄一般在26~4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是(29.8±5.8)岁,其中产科病患占30例,妇科病患占4例。两组病患的基本情况比较一致,没有显著区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05),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

总之,我们今后进行陆陇其相关问题的探讨时,或可从文献史料、研究方法与研究视野等角度寻求突破,进一步完善对陆陇其的整体研究。

致谢:关于陆陇其研究,前人的文献回顾除杜凯《清代理学名臣陆陇其研究的回顾与瞻望》外,其他成果则散见于相关的硕士论文、会议论文中。主要有陆志豪《陆陇其思想述评》、林雨洁《陆陇其〈四书〉学研究》、洪剑聪《陆陇其学术思想研究》、香港浸会大学何宇轩《清代士大夫家训文献的性别内容——以陆陇其〈治嘉格言〉为探讨中心》(未刊稿,2015年11月第十六届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宣读)。以上成果对本文的最终完成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在此一并对各作者表示敬意。

参考文献:

[1] 吴光酉,郭麟,周梁,等.陆陇其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3:1.

[2]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下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215.

[3] 唐鉴.国朝学案小识[M].据原刻本校勘本.上海:中华书局,1936:13.

[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5.

[5]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 [M].北京:三联书店,2009:139.

[6]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7.

[7] 徐世昌,等.三鱼学案 [M]∥沈芝盈,梁运华,点校,清儒学案:1册.北京:中华书局,2008:465.

[8] 蒋维乔.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5:17.

[9] 萧一山.清代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17.

[10] 杨向奎.杨园三鱼学案[M]∥清儒学案新编.济南:齐鲁书社,1985.

[11] 陈来.陆陇其的舍虚求实思想[M]∥陈鼓应,葛晋荣,编.明清实学思潮史.济南:齐鲁书社,1990:1337.

[12] 陆志豪.陆陇其思想述评A critical study of the thought of Lu Longqi 1630-1693[D].香港:香港大学,1999.

[13]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7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4] 余龙生.陆陇其理学著述及其教化意义[M]∥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历史文献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5] 翟盼盼.陆陇其“笺注”《周易传义》整理与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7.

[16] 姜婧姝.言行无愧的生哀死荣——清康熙朝名臣陆陇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17] 唐锡伦.陆陇其卒年订误 [J].苏州大学学报,1994(3):76-77.

[18] 张天杰.陆陇其年表 [M]∥陆稼书研究.平湖:平湖市陆稼书研究会,2015 .

[19] 樊克政.陆陇其理学思想初探[J].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3):105-113.

[20] 樊克政.陆陇其的理学思想 [M].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86.

[21] 孙明章. 清初朱子学及其历史的反思[M]∥朱子学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211.

[22] 晋圣斌.陆陇其理学思想述评[J].中州学刊,1994(2):75-78,29.

[23] 林国标.陆陇其理学思想评议[J].孔子研究,2004(2):84-91.

[24] 林国标.清初朱子学研究:对一种经世理学的解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92.

[25] 董平.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充到王国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11.

[26] 耿芳朝.陆陇其理学“尊朱辟王”的努力与开新[J].鄂州大学学报,2014(8):21-23.

[27] 秦跃宇,黄睿.陆陇其理气心性观研究——以《问学录》和《三鱼堂剩言》为中心[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7-51.

[28] 秦跃宇,黄睿. 陆陇其“工夫论”思想研究——以《问学录》和《三鱼堂剩言》为中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67,72.

[29] 孙经超.陆陇其配祀文庙探析 [J].文化学刊,2017(7):207-210.

[30] 余龙生.陆陇其与清初朱子学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31] 刘盛.陆陇其尊朱黜王思想研究 [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

[32] 许颖.陆陇其《读礼志疑》研究 [D].武汉:武汉大学,2009.

[33] 洪剑聪.陆陇其学术思想研究[D].桃园:台湾元智大学,2018.

[34] 林雨洁.陆陇其《四书》学研究 [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2009.

[35] 浅井邦昭.陆陇其の四书解釈の変迁について [M]. 名古屋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名古屋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 2005(17):1-21.

[36] 唐明贵.从《松阳讲义》看陆陇其的《论语》学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2008(4):36-39.

[37] 张天杰.陆陇其的《四书》学与清初的“由王返朱”思潮[J].浙江社会科学,2016(10):131-140,154.

[38] 朱华忠.清代论语学[M].成都:巴蜀书社,2008:57.

[39] 山田耕一郎. 监察御史陆陇其と捐免保挙问题 [M]∥神田信夫先生古稀记念论集编纂委员会.清朝と东アジア:神田信夫先生古稀记念论集.东京:山川出版社,1992.

[40] 李强.清正廉洁 以民为本——清代名臣陆陇其政绩述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7-19,112.

[41] 余龙生,张文革.清初理学名臣陆陇其的治政思想评述 [J].朱子学刊,2004(2):323-331.

[42] 刘建明. 七品清官陆陇其[J].兰台内外,2010(6):55-56.

[43] 孙杰. 陆陇其思想对《灵寿县志》修纂的影响 [J].中国地方志,2010(7):53-57.

[44] 姜婧姝. 陆陇其选官浅论[J].黑龙江史志,2011(3):9-10.

[45] 王寅,阿拉木斯. 陆陇其离任考 [J].兰台世界,2016(18):106-107.

[46] 张猛. 陆陇其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J].嘉兴学院学报,2017(2):17-22.

[47] 单智伟,张建琴. 陆陇其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启示[J].嘉兴学院学报,2018(1):86-90.

[48] 白莉民. 陆陇其论家庭 [J].社会,1986(3):47.

[49] 张猛,冯琼.陆陇其齐家思想及其对当代家庭建设的启示[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5):65-70.

[50] 三浦秀一. 汤斌と陆陇其——清初士大夫の人间理解と経世意识[J].文化,1984(1):74-92.

[51] 王俊才. 清初“二陆”异同论 [J].河北学刊,1990(1):78-82.

[52] 葛荣普,王俊才.陆世仪与陆陇其理学思想之比较[M]∥陆世仪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01.

[53] 陈祖武. 江东二陆(陆世仪、陆陇其)[M]∥清初学术思辨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97.

[54] 余龙生. 陆陇其、陆世仪朱子学思想比较初探 [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18-21.

[55] 余龙生. 论张履祥与陆陇其思想之异同 [J].朱子学刊,2011(1):210-219.

[56] 张天杰,肖永明. 从张履祥、吕留良到陆陇其——清初“尊朱辟王”思潮中一条主线 [J].中国哲学史,2010(2):116-123.

[57] 余龙生,李承红. 清初理学家陆陇其法律思想探析[J].沧桑,2007(4):89-90.

[58] 陈维昭. 日藏稀见八股文集《一隅集》考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56-63.

[59] 孙达时. 陆陇其八股文批评略论 [J].湖北社会科学,2017(9):130-137.

AReflectionontheApproachesoftheStudyonLuLongqiinthePastFortyYears

Wu Wanghai

(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000)

Abstract:Lu Longqi w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authoritative neo-Confucianism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feature of his research is tha the honors Chu His while debases Wang Yang-ming.He is both a scholar and an official. During the time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udy on Lu Yiqi revealed certain tendencies of the time and contained various opinions. In the recent forty years, the study on Lu Longqi has surpassed the research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in quantity and scholars' attention has gradually returned to Lu Longqi himself.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research of his personal life and works, neo-Confucianism and the four Books, his political thoughts and practice,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im and other contemporary thinkers. Moreover,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n Lu Loingqi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future, breakthroughs may be achiev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horizons, etc., so as to improve the holistic research on Lu Longqi.

Keywords:Lu Longqi;literature review;past forty years;early Qing Dynasty;neo-Confucianism

中图分类号:K24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3079(2019)02-0017-07

DOI:10.3969/j.issn.1671-3079.2019.02.003

收稿日期:2018-12-06

作者简介:吴旺海(1995- ),男,浙江诸暨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思想史与学术史。

网络出版时间:2019-03-01 17:42:20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273.Z.20190301.1600.006.html

(责任编辑刘伟侠)

标签:;  ;  ;  ;  ;  ;  ;  ;  ;  ;  ;  

吴旺海:近40年来陆陇其研究的取径及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