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破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叶轮,巷道,套管,有限元,转速,岩石。
弹塑性破裂论文文献综述
罗勇[1](2018)在《基于D-P准则巷道围岩应变软化与破裂膨胀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考虑围岩应变软化、破裂膨胀和中间主应力情况下的巷道围岩弹塑性解,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和DruckerPrager准则,引入中间主应力系数,建立软化和膨胀模型,得到了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的解析式,并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中间主应力增大,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先减后增;围岩软化越严重,对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影响越显着;软化阶段的膨胀行为对塑性区半径不产生影响,但影响巷道破裂区半径和变形;残余阶段的膨胀行为对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不产生影响,但影响巷道的变形;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随支护阻力增大而减小,且原岩应力越大,支护对变形影响越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南煜[2](2014)在《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和破裂段的测井识别及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上古生界及其上覆地层中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的垂向及平面分布范围是控制该区天然气藏的形成、分布的基础地质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砂、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分析及其它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的测井识别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上古生界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的测井识别沉积物在沉降埋藏演化过程中,弹塑性压缩段表现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度缓慢减小,甚至保持不变。将砂、泥岩声波时差值拟合成压实曲线,弹塑性压缩段在曲线上的特征响应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增加,声波时差值缓慢减小甚至保持不变。一般在颗粒不均匀混杂或孔隙较为发育的岩石中弹塑性特征比较明显。2、砂、泥岩破裂段的测井识别垂直层面裂缝一般发育于岩石结构较致密,颗粒排列紧密,且结构相对均匀的岩石中。在常规测井曲线上,一般表现为补偿中子值增大,补偿密度值减小,声波时差值变化幅度不明显,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上往往存在正差异。平行层面裂缝(低角度斜向裂缝)一般发育于岩石层面较发育,结构不均匀,不同力度的岩性及不同岩性接触界面上。在常规测井曲线上,一般表现为声波时差值增大,甚至出现周波跳跃现象,补偿中子值增大,补偿密度值减小,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上往往存在较小的负差异或差异不明显。3、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的分布特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上古生界274口井的砂、泥岩压实曲线、叁孔隙度测井曲线值和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值差异幅度及异常特征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及其上覆地层中砂、混岩弹塑性压缩段主要发育在石千峰组上部至中下叁迭统地层中,而破裂段主要发育在石千峰组下部至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地层中。而且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和破裂段横向上可以对比,并广泛分布子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上。(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4-06-30)
陈占锋,朱卫平,狄勤丰,李世强[3](2013)在《偏磨套管破裂强度叁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套管在内压下的破裂过程及影响因素,基于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建立套管叁维有限元模型,对偏磨套管的破裂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验数据,提出了新的判断套管破裂的强度准则,给出了"月牙形"模型中偏磨率和"偏心筒"模型中偏心率的关系,并讨论了偏磨半径和偏磨率对偏磨套管破裂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套管内壁应力达到极限强度作为套管破裂的强度准则较为准确;偏磨半径对套管破裂强度影响较小;破裂压力随偏磨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研究结果可为套管柱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3年06期)
陈占锋,朱卫平,狄勤丰,李世强[4](2013)在《深井套管破裂强度叁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分别讨论深井中理想套管和偏心套管的破裂强度,并与有关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套管的破裂压力:破裂压力随磨损率增加近似呈线性下降。本文为套管柱设讣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期刊2013-07-27)
万江艳,周柏卓[5](2011)在《轮盘弹塑性盘破裂准则的建立及变厚度轮盘破裂转速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与材料延伸率相关的轮盘弹塑性破裂准则。为了验证所提出破裂准则的正确性,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变厚度轮盘破裂试验件的破裂转速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很好。(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1年05期)
张强,王红英,王水林,葛修润,邵钢[6](2010)在《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破裂围岩劣化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深部岩体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高地应力下瞬时破坏特性,建立了适用深部岩体力学行为的弹塑脆性模型。针对长的圆形巷道,将巷道围岩分成破裂区、理想塑性区和弹性区,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和破裂区围岩弹性模量劣化的影响,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进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获得了围岩应力场和变形场的解析解。并通过补充围岩破坏条件获得了确定围岩破裂半径和塑性半径的解析式。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破裂区围岩弹性模量劣化程度对破裂区范围和围岩变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孙可明,赵阳升,杨栋[7](2008)在《非均质热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在油页岩地下开发热破裂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加热开发油页岩面临着储层渗透性极低或不渗透的难题,在油页岩层各井间形成渗透带关系到油页岩地下开发的成败,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力和化学作用是形成渗透带的重要条件。针对油页岩地下开发存在的上述问题,首先建立油页岩非均质热弹塑性损伤模型;然后较系统地给出确定损伤变量的方法,并将热膨胀系数、热传导性、比热、弹性模量、抗拉压强度等材料参数作为满足Weibull分布的随机变量,利用Matlab和Monte Carlo方法实现数值计算物性参数的随机赋值,对油页岩地下开发加热过程中热力破坏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组成油页岩各种矿物颗粒热膨胀和弹塑性性质的不同及其分布的随机性,导致油页岩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变形场和应力场的非均匀性,使得油页岩颗粒间变形不协调和油页岩热解产物释放引起油页岩材料与结构性能发生不可逆的劣化损伤,这是油页岩发生热破裂的主要原因;热传导方式加热油页岩,温度的传递比较缓慢,加热井和生产井的间距不宜过大,对油页岩储层性质存在差异时,注热井应选择较高热导率的区段;油页岩的层理对油页岩地下原位开发形成渗透带至关重要,油页岩达到热解温度会产生附加的膨胀力,首先在层理处开裂,应充分利用油页岩层理赋存条件改造其渗透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赵俊生,马朝臣,胡辽平[8](2008)在《车用涡轮增压器叶轮破裂转速的弹塑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叶轮和压气机叶轮进行了材料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了涡轮叶轮和压气机叶轮在离心载荷作用下的破裂转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分析表明,建立在弹性基础上的叶轮破裂转速预估方法不够准确。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弹塑性计算更接近实际结果,可以应用于叶轮的强度校核和结构优化。破裂转速的计算结果表明,涡轮叶轮的强度储备大大高于压气机叶轮的强度储备,对其进行结构减重设计或优化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宋力,夏洪春,徐涛[9](2007)在《随机数发生器种子值对岩石试样弹塑性破裂过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岩土类材料的非匀质性特性,以及对岩土类材料弹塑性破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分析程序REPFPA,通过8个试样的数值模拟"试验",深入地研究了随机数发生器种子值对岩石试样弹塑性破裂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的均质度和其它参数保持不变,随机数发生器种子值对岩石试样弹塑性破裂过程与结果的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蒋斌松,张强,贺永年,韩立军[10](2007)在《深部圆形巷道破裂围岩的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量煤矿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在高围压的作用下,巷道围岩普遍出现破裂,而且围岩破裂范围在扩大的同时,往往出现继续破坏的现象。针对长的圆形巷道,将巷道围岩分成破裂区、塑性区和弹性区,采用Mohr-Coulomb准则,进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获得其应力和变形的封闭解析解。通过利用在弹塑交界处应力连续的条件以及在破裂和塑性交界处径向应变连续的条件,获得确定围岩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的解析式。最后,给出一个算例,分析其破裂区和塑性区应力、应变的分布特点以及破裂区范围的影响。利用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为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以及支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弹塑性破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上古生界及其上覆地层中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的垂向及平面分布范围是控制该区天然气藏的形成、分布的基础地质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砂、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分析及其它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的测井识别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上古生界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的测井识别沉积物在沉降埋藏演化过程中,弹塑性压缩段表现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度缓慢减小,甚至保持不变。将砂、泥岩声波时差值拟合成压实曲线,弹塑性压缩段在曲线上的特征响应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增加,声波时差值缓慢减小甚至保持不变。一般在颗粒不均匀混杂或孔隙较为发育的岩石中弹塑性特征比较明显。2、砂、泥岩破裂段的测井识别垂直层面裂缝一般发育于岩石结构较致密,颗粒排列紧密,且结构相对均匀的岩石中。在常规测井曲线上,一般表现为补偿中子值增大,补偿密度值减小,声波时差值变化幅度不明显,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上往往存在正差异。平行层面裂缝(低角度斜向裂缝)一般发育于岩石层面较发育,结构不均匀,不同力度的岩性及不同岩性接触界面上。在常规测井曲线上,一般表现为声波时差值增大,甚至出现周波跳跃现象,补偿中子值增大,补偿密度值减小,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上往往存在较小的负差异或差异不明显。3、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及破裂段的分布特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上古生界274口井的砂、泥岩压实曲线、叁孔隙度测井曲线值和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值差异幅度及异常特征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及其上覆地层中砂、混岩弹塑性压缩段主要发育在石千峰组上部至中下叁迭统地层中,而破裂段主要发育在石千峰组下部至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地层中。而且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和破裂段横向上可以对比,并广泛分布子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破裂论文参考文献
[1].罗勇.基于D-P准则巷道围岩应变软化与破裂膨胀弹塑性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2].南煜.砂、泥岩弹塑性压缩段和破裂段的测井识别及分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4
[3].陈占锋,朱卫平,狄勤丰,李世强.偏磨套管破裂强度叁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2013
[4].陈占锋,朱卫平,狄勤丰,李世强.深井套管破裂强度叁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C].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2013
[5].万江艳,周柏卓.轮盘弹塑性盘破裂准则的建立及变厚度轮盘破裂转速预测[J].航空发动机.2011
[6].张强,王红英,王水林,葛修润,邵钢.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破裂围岩劣化弹塑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0
[7].孙可明,赵阳升,杨栋.非均质热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在油页岩地下开发热破裂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
[8].赵俊生,马朝臣,胡辽平.车用涡轮增压器叶轮破裂转速的弹塑性数值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
[9].宋力,夏洪春,徐涛.随机数发生器种子值对岩石试样弹塑性破裂过程的影响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7
[10].蒋斌松,张强,贺永年,韩立军.深部圆形巷道破裂围岩的弹塑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