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硬化论文_翟永臻,袁建路,赵英利,嵇爽,张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奥氏体,复合材料,高锰钢,碳化物,水泥,不锈钢。

应变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翟永臻,袁建路,赵英利,嵇爽,张坤[1](2019)在《节镍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应变硬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冷变形及碳含量对节镍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应变硬化的影响规律,选取2种碳含量和6种变形量的节镍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拉伸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工程应力-工程应变曲线,结合实验结果及微观组织分析,得出结论: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冷轧过程中,随着变形量增加,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但伸长率逐渐降低。随着奥氏体晶粒拉长,微观组织中孪晶密度随着变形量的加大而增加,变形孪晶破坏,孪晶在滑移分割作用下呈现条带状。对比不同变形量的冷轧材料拉伸结果,屈强比随冷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小变形量(10%~20%)时,加工硬化值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变形量较大时,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含碳量高的实验钢表现出更强的加工硬化。(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袁方,陈梦成,周丰流[2](2019)在《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柱偏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CC是一种具有假应变硬化特性和多裂缝开展机制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将ECC替代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能有效避免因混凝土脆性导致的开裂和耐久性问题。对8根不同配筋率柱构件进行了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偏心水平很高时,钢筋增强ECC(R/ECC)柱比钢筋混凝土(RC)柱具有更高承载力、延性、裂缝控制能力和损伤容限能力,且RC柱最终出现了明显的基体剥落现象,R/ECC柱由于纤维桥联作用始终未出现ECC剥落现象。RC柱的裂缝宽度在极限荷载时达到了2 mm。相比之下,R/ECC柱的最大裂缝宽度基本维持在60μm。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理论计算模型,和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对比了RC柱与R/ECC柱的受压承载力-受弯承载力(N_u-M_u)相关曲线。(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晓军,苏冬雪,丁志敏[3](2019)在《高碳高锰钢拉伸过程中应变硬化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相组织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碳高锰钢拉伸过程中的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高锰钢980℃水韧处理后获得了晶粒平均尺寸为89.7μm的单相奥氏体组织.其在拉伸曲线上表现出了典型的双n应变硬化行为,应变硬化指数依次为0.618和0.832.同时在应变硬化率曲线上具有明显的锯齿形貌,且不同的应变阶段锯齿的波动程度不同:低应变量阶段时,锯齿的波动程度较为稳定,其锯齿高度差约为31.1 MPa;中应变量阶段时,锯齿的波动程度随应变量增加而明显增加;高应变量阶段时,锯齿的波动程度重新趋于稳定,其锯齿高度差达到最大,约为1 407.2 MPa.在整个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滑移和孪生变形先后主导高锰钢的变形机制,这是导致高锰钢在不同应变阶段表现出不同应变硬化行为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鹏,戴雨晴,高凯凯,王文涛,赵铁军[4](2019)在《养护环境对掺有氧化镁膨胀剂的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裂缝自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四点弯曲试验对掺有氧化镁膨胀剂(MEA)的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试件(SHCC-MEA)加载诱导产生裂缝,通过在不同养护时间测量其裂缝宽度以及毛细吸水量,研究了干燥(RH 50%)、水雾(RH 95%)、水(Tap water)以及饱和氢氧化钙溶液(Sat. Ca(OH)_2) 4种养护环境对其裂缝自愈合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对愈合产物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镁膨胀剂的加入有效提高了SHCC裂缝愈合能力,在水雾环境下有明显效果;水分是裂缝自愈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即使掺有氧化镁膨胀剂,干燥环境下的愈合效果依然很差;相比于对照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环境下的SHCC-MEA试验组的裂缝愈合效果不理想。(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淑玲,王文昌[5](2019)在《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作为典型的脆性材料,在拉伸荷载作用下呈现应变软化现象,这种不理想的失效模式会对工程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在微观尺度上对材料进行设计,综合考虑纤维、基体和纤维/基体界面叁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纤维混凝土,SHCC具有两大显着优势:一是拉伸应变硬化,二是破坏失效前会产生多条细密裂缝。高延性使SHCC力学性能优良,细密裂缝有效保证了其耐久性,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初期,以材料设计理论为指导使SHCC达到预定的硬化效果。纤维桥联法则是其理论基础,为了实现应变硬化,必须满足两个准则: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设计较为完善的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关键信息。高强、高韧是研究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目前,已经成功设计出抗压强度高达115 MPa、极限拉应变达到8%的SHCC,而且该复合材料的大多数裂缝宽度在100μm以下,裂缝间距不超过2 mm。关于SHCC断裂性能的研究具有挑战性,在多缝开裂阶段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霍普金森杆冲击试验表明,SHCC是与应变率相关的材料,峰值应力明显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承受疲劳荷载作用时,SHCC表现出延性破坏特征,疲劳寿命相对较长。当工程结构的服役周期较长时,材料的耐久性问题不容忽视。由于SHCC的裂缝宽度较小,水分的渗透量会大幅下降,2%拉应变水平下其渗透系数只有2.10×10-7m/s,其自愈合行为还会进一步改善渗透性。SHCC还为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经受300次冻融循环后其各项性能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历经高温后纤维发生熔融留下蒸汽压力释放的通道,避免了材料的高温爆裂。此外,实际工程的检验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材料的性能,SHCC已被成功应用于普通混凝土梁加固、砌体结构加固、路面桥面工程以及大坝修补等方面。本文介绍了SHCC的设计理念、应满足的基本准则及原材料选取;分别论述了国内外在SHCC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了SHCC修复加固工程结构与典型的工程应用。最后,进一步探讨了SHC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王冬颖,王立毅,冯鑫,张滨,雍兴平[6](2019)在《一级应变硬化F316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蠕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200 MPa应力下一级应变硬化F316奥氏体不锈钢在650℃、680℃和700℃的蠕变性能和蠕变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在200 MPa恒定应力下蠕变温度越高其蠕变寿命越短,稳态蠕变速率越大,由应力加载引起的瞬时应变越大。蠕变断裂方式主要为韧性断裂。蠕变孔洞主要分布在叁叉晶界等脆弱部位,距离断口越远试样中孔洞的平均尺寸和孔洞面积百分比越小。在与断口距离相同的位置上,随着蠕变温度的提高蠕变孔洞的平均尺寸和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增大。与未预应变的F316不锈钢相比,具有高密度孪晶的一级应变硬化F316不锈钢具有更大的蠕变抗力。分别基于Larson-Miller参数法和θ参数法外推计算了350℃/200 MPa下的蠕变寿命,θ参数法的拟合曲线与实际蠕变曲线吻合得较好。根据Larson-Miller参数法和θ参数法,探讨了350℃/200 MPa下一级应变硬化F316奥氏体不锈钢长期服役蠕变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皮锦红,严亚楠,汪荣香,吴继礼[7](2019)在《玻璃态Cu_(29)Zr_(32)Ti_(15)Al_5Ni_(19)在纳米压入过程中的压痕尺寸效应及应变硬化现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高熵非晶合金Cu_(29)Zr_(32)Ti_(15)Al_5Ni_(19)分别在载荷控制模式、连续刚度模式和循环加载模式下进行了研究。该合金在纳米压入过程中会发生pop-in现象,且载荷大小比加载速率对pop-in现象的影响更大。当载荷超过40 mN时,即使采用高达5 mN/s的加载速率仍然可以观察到pop-in现象。该合金存在压痕尺寸效应,其测试纳米硬度随载荷的增大而下降,其Meyer指数(n)小于2。压入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数(E_d)在54%~60%之间变化。循环加载测试结果显示该合金加工硬化效应明显。(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永军,张波,张鹏程,王九花,于文杰[8](2019)在《中碳冷镦钢的室温压缩变形及其不均匀应变硬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SWRCH45K中碳冷镦钢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室温压缩变形,观察了压缩试样表面质量及其内部组织,以及分析了压缩试样侧表面赤道位置的轴向与周向应变。结果表明:该钢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压缩载荷先随位移的增加而稳定增大,当位移大于7. 5 mm时,压缩载荷急剧增大;随压下量的增加,压缩试样的鼓度值先增大后减小。载荷和鼓度值在位移7. 5 mm时,同时出现变化趋势的改变,这是由于压缩变形的不均匀应变硬化所致,即在位移小于7. 5 mm的压缩变形过程中,大变形区位于试样的中心位置,其应变硬化程度高;而在随后的位移大于7. 5 mm的压缩变形过程中,该区将因应变硬化程度高、其进一步变形所需变形力大而不再是变形程度最大的区域,其应变硬化程度的增幅减小,相反此前试样内变形程度小的难变形区和小变形区因应变硬化程度小、其进一步变形的变形力小而产生较大的变形,其应变硬化程度的增幅大幅度增加。(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金艳丽,黄小华[9](2019)在《非饱和Q_2原状黄土应变硬化本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非饱和Q_2原状黄土开展常含水量叁轴剪切(CW)试验进行研究,发现其应力应变关系呈应变硬化型。据试验结果及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了原状非饱和黄土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及切线模量的表达式,该模型考虑了基质吸力和围压二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吴焕坤,孙挺,时捷,吴润[10](2019)在《热轧高强度V-Mo复合合金化TWIP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单轴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热轧高强度V-Mo复合合金化TWIP钢时效前后的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TWIP效应受到抑制,在650℃时效后发生了二次硬化,抗拉强度达到1201 MPa,屈服强度达到1070 MPa,远高于一般奥氏体钢。通过Ludwigson的修正Hollomon公式计算分析发现塑性变形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塑性变形初期位错的滑移起主导地位,变形后期主要是形变诱导孪晶以及位错与孪生的交互作用。基于对析出相分析、计算结果和透射观察的分析,时效后纳米级(V,Mo) C析出导致了二次硬化的发生。而试验钢TWIP效应不明显,这主要与热轧后析出的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抑制孪晶生长有关。(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应变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ECC是一种具有假应变硬化特性和多裂缝开展机制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将ECC替代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能有效避免因混凝土脆性导致的开裂和耐久性问题。对8根不同配筋率柱构件进行了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偏心水平很高时,钢筋增强ECC(R/ECC)柱比钢筋混凝土(RC)柱具有更高承载力、延性、裂缝控制能力和损伤容限能力,且RC柱最终出现了明显的基体剥落现象,R/ECC柱由于纤维桥联作用始终未出现ECC剥落现象。RC柱的裂缝宽度在极限荷载时达到了2 mm。相比之下,R/ECC柱的最大裂缝宽度基本维持在60μm。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理论计算模型,和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对比了RC柱与R/ECC柱的受压承载力-受弯承载力(N_u-M_u)相关曲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1].翟永臻,袁建路,赵英利,嵇爽,张坤.节镍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应变硬化行为[J].锻压技术.2019

[2].袁方,陈梦成,周丰流.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柱偏压性能研究[J].铁道学报.2019

[3].刘晓军,苏冬雪,丁志敏.高碳高锰钢拉伸过程中应变硬化行为的研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张鹏,戴雨晴,高凯凯,王文涛,赵铁军.养护环境对掺有氧化镁膨胀剂的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裂缝自愈合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9

[5].高淑玲,王文昌.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6].王冬颖,王立毅,冯鑫,张滨,雍兴平.一级应变硬化F316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蠕变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19

[7].皮锦红,严亚楠,汪荣香,吴继礼.玻璃态Cu_(29)Zr_(32)Ti_(15)Al_5Ni_(19)在纳米压入过程中的压痕尺寸效应及应变硬化现象(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8].张永军,张波,张鹏程,王九花,于文杰.中碳冷镦钢的室温压缩变形及其不均匀应变硬化行为[J].锻压技术.2019

[9].金艳丽,黄小华.非饱和Q_2原状黄土应变硬化本构模型试验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

[10].吴焕坤,孙挺,时捷,吴润.热轧高强度V-Mo复合合金化TWIP钢的拉伸应变硬化行为[J].金属热处理.2019

论文知识图

材料塑性硬化模型充分开采条件下底板岩体塑性区分布范...(a)纳米Ni﹑Ni-20Fe和Ni-30Fe的Hall–...纳米金属力学转变对应的临界等效应变...不同应变速率下TiAl和TiAl–2Mn合金的...接触面本构的理想模型

标签:;  ;  ;  ;  ;  ;  ;  

应变硬化论文_翟永臻,袁建路,赵英利,嵇爽,张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