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胰岛素论文_顿新鹏,陈正望

导读:本文包含了豆类胰岛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胰岛素,豆类,大豆,序列,基因,可溶性,球蛋白。

豆类胰岛素论文文献综述

顿新鹏,陈正望[1](2005)在《碱性7S球蛋白和豆类胰岛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碱性7S球蛋白和豆类胰岛素在豆科植物中广泛存在,对生长发育起着胰岛素信号通路样调控作用。碱性7S球蛋白是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糖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结构上与胰岛素受体有相似点,能和胰岛素及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Ⅱ结合。豆类胰岛素含37个氨基酸,3对二硫桥键,结构上属于抑制型胱氨酸结构模体,某些疏水残基在拓扑结构上和胰岛素存在相似之处,能调节植物生长。豌豆胰岛素在象鼻虫(Sitophilusoryzae)、豌豆蚜虫(Acyrthospiphonpisum)和果蝇(Drosophilaalbomicans)中发现单一的膜结合位点,可用作昆虫毒素。文章总结了碱性7S球蛋白和豆类胰岛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2005年S1期)

杜雯[2](2004)在《豆类胰岛素(PA1b)基因克隆、表达及融合蛋白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类胰岛素(PA1b/leginsulin)是由37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多肽激素,分子量约为4kD,链内有3对二硫键。由于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动物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能与豆类胰岛素配体——碱性7S球蛋白(Bg)结合。Bg与动物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相似,能够自身磷酸化并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豆类胰岛素通过与Bg结合,激活Bg的蛋白激酶活性,参与细胞信号转导,所以豆类胰岛素与Bg的关系类似于动物中胰岛素与IR的关系。NMR研究显示,豆类胰岛素与胰岛素,Bg与IR在空间结构上也有相似之处。以上研究使我们考虑豆类胰岛素能否和动物IR结合,且具有胰岛素样调节糖代谢功能?引起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由于豆类胰岛素是一类小分子多肽激素, 其天然状态含量低,分离获得大量的天然产物比较困难。本研究以PA1b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利用Oligo 4.0设计PA1b基因寡核苷酸片段,将人工合成的PA1b基因寡核苷酸片段,通过PCR 扩增得到PA1b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MAL-p2X-PA1b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对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在30℃,经IPTG诱导2h,对MBP-PA1b融合蛋白进行可溶性表达。以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MBP-PA1b,浓度为28.6mg/L培养基。用Factor Xa成功酶切,经 SDS-PAGE及Western 印迹证明,融合蛋白MBP-PA1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酶切得到MBP和PA1b。本研究是第一次用基因重组法制备PA1b,为深入研究PA1b的功能,开发“胰岛素型”口服降糖药物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4-05-01)

谈建中,楼程富,张国英,孙丙耀,平野久[3](2003)在《蚕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豆科植物中豆类胰岛素基因的结构特征与进化关系,在已获得大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基础上,以蚕豆种子胚根mRNA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蚕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的前体多肽包括信号肽、成熟型豆类胰岛素及另一多肽的45个氨基酸残基。DNA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与大豆和豌豆的同源性分别为62.5%和58.7%。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具有44.2%和43.6%的同源性,其中存在着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它们在维持豆类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与生理功能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3年02期)

谈建中,楼程富,平野久[4](2000)在《大豆特殊种子蛋白豆类胰岛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豆科植物豆类胰岛素基因的结构特征 ,以栽培大豆基因组 DNA为材料 ,扩增并克隆了豆类胰岛素基因 ,克隆片段长度为 841bp.与 c DNA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 ,在信号肽编码区域内存在一个内含子 ,大小为 368bp;在豆类胰岛素的编码区域内 ,两者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而 3′端非编码区域存在一个核苷酸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0年01期)

谈建中,楼程富,平野久[5](1999)在《大豆(Mlycinemax)特殊种子蛋白豆类胰岛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豆科植物豆类胰岛素基因的结构特征,以栽培大豆基因组DNA 为材料,扩增并克隆了豆类胰岛素基因,克隆片段长度为841 bp。与cDNA 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信号肽编码区域内存在一个内含子,大小为368 bp;在豆类胰岛素的编码区域内,两者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而3′端非编码区域存在一个核苷酸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1999年06期)

谈建中,楼程富,平野久[6](1999)在《大豆栽培种和野生种豆类胰岛素的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豆类胰岛素基因,分析了两者的DNA序列.结果表明,测定的DNA序列分别为841bp和903bp,有4个核苷酸差异;在信号肽编码区域内各存在一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368和370个核苷酸;在ORF范围内,与前人报导的cDNA序列分别有1个和2个位点的核苷酸差异,从而导致相应位点的氨基酸发生变化.Southern杂交表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豆类胰岛素基因分别以单拷贝和多拷贝形式存在于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豆类胰岛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豆类胰岛素(PA1b/leginsulin)是由37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多肽激素,分子量约为4kD,链内有3对二硫键。由于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动物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能与豆类胰岛素配体——碱性7S球蛋白(Bg)结合。Bg与动物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相似,能够自身磷酸化并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豆类胰岛素通过与Bg结合,激活Bg的蛋白激酶活性,参与细胞信号转导,所以豆类胰岛素与Bg的关系类似于动物中胰岛素与IR的关系。NMR研究显示,豆类胰岛素与胰岛素,Bg与IR在空间结构上也有相似之处。以上研究使我们考虑豆类胰岛素能否和动物IR结合,且具有胰岛素样调节糖代谢功能?引起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由于豆类胰岛素是一类小分子多肽激素, 其天然状态含量低,分离获得大量的天然产物比较困难。本研究以PA1b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利用Oligo 4.0设计PA1b基因寡核苷酸片段,将人工合成的PA1b基因寡核苷酸片段,通过PCR 扩增得到PA1b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MAL-p2X-PA1b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对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在30℃,经IPTG诱导2h,对MBP-PA1b融合蛋白进行可溶性表达。以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MBP-PA1b,浓度为28.6mg/L培养基。用Factor Xa成功酶切,经 SDS-PAGE及Western 印迹证明,融合蛋白MBP-PA1b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酶切得到MBP和PA1b。本研究是第一次用基因重组法制备PA1b,为深入研究PA1b的功能,开发“胰岛素型”口服降糖药物提供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豆类胰岛素论文参考文献

[1].顿新鹏,陈正望.碱性7S球蛋白和豆类胰岛素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5

[2].杜雯.豆类胰岛素(PA1b)基因克隆、表达及融合蛋白纯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谈建中,楼程富,张国英,孙丙耀,平野久.蚕豆豆类胰岛素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遗传.2003

[4].谈建中,楼程富,平野久.大豆特殊种子蛋白豆类胰岛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

[5].谈建中,楼程富,平野久.大豆(Mlycinemax)特殊种子蛋白豆类胰岛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

[6].谈建中,楼程富,平野久.大豆栽培种和野生种豆类胰岛素的基因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豆类胰岛素一级结构示意图豆类胰岛素(PA1b/leginsulin)...3种豆类胰岛素(前体多肽)氨基酸...与豆类胰岛素之间的结合特性从大豆基因组DNA中PCR扩增豆类胰岛素豆类胰岛素空间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豆类胰岛素论文_顿新鹏,陈正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