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离化态原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相对论,方法,离子,截面,电子,波长。
高离化态原子论文文献综述
金锐,高翔,曾德灵,顾春,岳现房[1](2016)在《离化态原子基态电子结构特征与轨道竞争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化态原子广泛存在于等离子体物质中,其相关性质是天体物理、受控核聚变等前沿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基于独立电子近似,本文系统研究了扩展周期表元素(2 Z 119)所有中性和离化态原子的基态电子结构.基于设计的原子轨道竞争图,系统总结了各周期元素轨道竞争的规律,并结合离化态原子的局域自洽势阐明了其轨道竞争(即轨道塌陷)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部分元素性质与轨道竞争的关系.利用本文研究得到的离化态原子基态电子结构,可建立更精密计算相关原子的能级结构、跃迁几率等物理量之基础,从而满足高功率自由电子激光实验分析、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等前沿研究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4期)
梁腾[2](2016)在《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过程中辐射电子俘获和辐射退激发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冲量近似理论和密度矩阵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中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和不稳定俘获末态的辐射退激发过程,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侧重于理论模拟辐射电子俘获末态的退激发辐射光谱,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第二部分研究了在相同碰撞条件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关注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中辐射光子的角分布和辐射退激特征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度。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和冲量近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及退激发过程。详细地计算了炮弹离子从中性靶原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到nl(n=1,2,3,4,5;l=s,p,d)轨道上的辐射电子俘获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进一步计算了不稳定的俘获末态退激辐射的跃迁能量和几率。结合这些计算结果,理论模拟了炮弹离子俘获束缚电子之后的退激发辐射x射线谱的结构,并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上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的很好。2利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和密度矩阵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197MeV/u的碰撞能量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以及电子被俘获到激发态后辐射退激发产生特征谱线的结构。详细计算了类氢Xe53+(1s)离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形成类氦Xe52+(1snp1/2,3/2;n=2-5)离子的角微分截面、总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并进一步计算了经俘获过程产生的激发态1snp1/2,3/2(n=2-5)Jf=1向基态1s2 Jd=0辐射退激的跃迁能量、跃迁几率和特征光子的角分布、线性极化度。计算结果表明:辐射电子俘获光子具有显着的角各向异性特征。此外,由1snp3/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也显示出很强的角各向异性特征和极化特性,而由1snp1/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的线性极化度趋于零并且角分布也趋于各向同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罗晓琳,王峰,薛模根,韩裕生,葛传文[3](2013)在《纳秒光场下原子团簇产生高离化Kr离子的激光波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不同波长和光强的纳秒激光,对Kr原子团簇进行了激光电离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观察到Kr高价离子价态显着地依赖于激光波长,当分别用波长为1064,532,355和266nm的激光照射Kr原子团簇时,可分辨的离子最高价态分别为+17,+11,+4和+2价;然而离子价态与激光功率密度的依赖关系并不明显。实验结果支持"多光子电离-逆轫致吸收加热-电子碰撞电离"叁步电离模型,表明电子碰撞电离是高价离子产生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3年03期)
罗晓琳,王峰,薛模根,韩裕生,葛传文[4](2012)在《纳秒光场下原子团簇产生高离化Kr离子的激光波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不同波长和光强的纳秒激光,对Kr原子团簇进行了激光电离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观察到Kr高价离子价态显着地依赖于激光波长,当分别用波长为1064nm、532nm、355nm和266nm的激光照射Kr原子团簇时,可分辨的离子最高价态分别为+17、+11、+4和+2价;然而离子价态与激光功率密度的依赖关系并不明显。实验结果支持"多光子电离-逆韧致吸收加热-电子碰撞电离"叁步电离模型,表明电子碰撞电离是高价离子产生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2-06-12)
杜贵锋[5](2011)在《氩原子和高离化态钨离子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相对论扭曲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和原子(离子)的碰撞激发是最基本的原子物理过程,广泛存在于天体等离子体和实验室等离子体环境中。高精度的电子碰撞激发强度、截面以及速率系数是模拟和诊断各种天体等离子体、实验室等离子体以及研制X射线激光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及其相应程序包GRASP92和RATIP发展的研究电子-原子(离子)碰撞激发过程的全相对论扭曲波(RDW)方法和计算程序REIE06,详细讨论了电子关联效应对中性氩原子和Breit相互作用对高离化态钨离子的能级结构、辐射跃迁性质以及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影响。本文的第叁章,我们主要研究了中性氩原子亚稳态3p~54s到激发态3p~54p的电子碰撞激发过程。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对中性氩原子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工作,但是,由于其具有比较强的电子关联效应和级联效应,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还存在比较大的误差。为了详细讨论电子关联效应对能级和截面的影响,在计算中我们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关联模型来描述靶态波函数。结果表明:在低能碰撞区域,关联效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能碰撞区域,其影响不是很大。关联效应使得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变小,目前的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结果以及已有的理论结果符合的非常好。第四章,我们系统的研究了关联效应对中性氩原子从亚稳态3p~54s到高激发态3p~55p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的影响,并且和已有的实验以及理论结果做了比较。计算中我们考虑了叁种关联模型来描述靶态波函数,结果表明,对于原子实不交换并且偶极允许的跃迁,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后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对于原子实交换并且偶极禁戒的跃迁,考虑了电子关联效应后的计算结果要小于实验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级联效应的贡献比较重要,而在我们的计算中没有考虑级联效应。第五章,我们系统的计算了类铜、类锌、类镓和类锗钨离子3d→5f的激发能、电子碰撞激发截面以及极化度,并且讨论了Breit相互作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增加,电子碰撞激发截面逐渐减小,极化度先增加后减小,大概在2倍阈值左右时,其极化度最大;Breit相互作用对于跃迁能和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几乎没有影响,当入射电子能量大于2倍的阈值时,Breit相互作用使得极化度变小,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增加,这种趋势逐渐变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俞友军[6](2008)在《超重原子和高离化态离子的结构与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介绍了多组态Hartree-(Dirac-)Fock理论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一些原子(离子)体系的能级结构、电离能、激发能、共振吸收振子强度和原子(离子)半径,分析了超重元素中较强的电子关联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对其原子结构及激发态性质的影响。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1)研究了Uub(Z=112)和Uuq(Z=114)原子(离子)的能级结构及激发态和离子态性质,2)研究了高离化态类钾-类钴Au离子的能级结构及激发态性质。在超重元素原子结构的研究中,通过细致考虑电子关联效应、Breit相互作用和QED效应,计算了Uub(Z=112)原子及一价至五价离子的基态、电离能、激发态结构及其共振吸收振子强度等相关性质和Uuq(Z=114)原子及一价至四价离子的基态、电离能、激发态结构、共振吸收振子强度及其原子(离子)半径等相关性质。在对Uub的研究中,我们与其同族的Zn、Cd和Hg元素作了比较,系统分析了相对论效应和电子关联效应对元素的一价至五价离子的基态、电离能及激发态结构的影响;在对Uuq的研究中,我们与其同族的Ge、Sn和Pb元素作了比较,系统分析了相对论效应和电子关联效应对该元素的价轨道性质、一价至四价离子的基态、电离能、激发态结构及原子(离子)半径的影响。我们也预言了Uub和Uuq元素的几个可能被实验观测到的共振态的能级位置和吸收振子强度,期望这些结果能够对超重元素的相关实验测量提供理论支持。在高离化态类钾-类钴Au离子能级结构及跃迁特性的研究中,通过系统考虑Breit相互作用、QED效应及自能效应,系统计算了从类钾金离子Au60+到类钴金离子Au52+范围内的高离化态Au离子的能级结构及激发态性质。并希望我们的计算结果对惯性约束聚变、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诊断等研究方面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31)
桑萃萃[7](2008)在《原子和高离化态离子的光电离过程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离是光与原子或离子作用的主要过程之一,是辐射复合的逆过程。对光电离过程的研究在天体物理、X射线激光、高温等离子体以及热核聚变等的研究中都有广泛应用。在本论文中,对光电离截面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规律、光电离末态的Auger退激发过程以及光电离的逆过程—辐射复合做了初步的研究。以锂原子为例,研究了光电离截面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规律、弛豫效应对光电离截面的影响以及主光电离截面和振激光电离截面随价电子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大,光电离截面普遍减小。在原子内壳层电子的光电离过程中,弛豫效应较强,而在外壳层电子的光电离过程中,弛豫效应较弱。对应于不同态的内壳层光电离过程,弛豫效应的影响也不同:对激发态的影响比对基态的影响大,对高激发态的影响比对低激发态的影响大。内壳层电子的主光电离截面和振激光电离截面随着初态中价电子态的升高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尤其是在电离域附近,但是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以碱金属元素K和Rb以及稀有气体元素Ne和Ar为例,研究了内壳层光电离末态的Auger退激发过程。首先计算了处于基态和亚稳态的K和Rb的光电子谱和Auger谱,与最新的实验做了比较,符合很好。其次计算了处于基态和亚稳态的Ne和Ar的光电子谱和Auger电子谱并分析了其结构。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光电子谱和Auger电子谱的分析可知:从基态光电离内壳层电子的几率大于从亚稳态光电离内壳层电子的几率;“共轭”光电离过程对Auger谱的影响相比主光电离和振激光电离过程对Auger谱的影响小一到两个数量级。以高离化态金离子(类镍Au51+、类铜Au50+和类锌Au49+离子)为例,研究了光电离的逆过程—辐射复合及其辐射退激发过程。其中,辐射复合谱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类镍Au51+、类铜Au50+和类锌Au49+离子而言,将一个自由电子俘获到n = 4壳层的几率最大。在辐射复合过程之后,处在n = 4壳层的俘获电子的辐射退激发谱线最强,并且体现了整个辐射退激发级联谱的主要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31)
杨建会[8](2008)在《高离化态原子结构的相对论组态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离化态原子结构的研究是原子分子物理学科研究的前沿,目前处于理论计算阶段,为了更好地与实验值相符合,并能更好地指导实验,在理论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高阶修正作用,本文讨论了对高离化态原子结构有显着影响的各种修正。(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08年01期)
杨治虎,杨浩治,杜树斌,张小安,赵永涛[9](2007)在《离化态氧原子的激发光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串列加速器上利用束箔-方法和带有CCD的光谱仪测量装置,在2~2.5 MeV束能下采用Spec-trapro-500i光谱单色仪,在200 nm~800 nm波长范围测量了离化态氧原子的500多条光谱线.实验发现了许多弱谱线的跃迁能级,这些跃迁谱线以前带有光电倍增管或电子倍增器的单色仪很少测量到这些弱谱线的跃迁.本文报道在200 nm~300 nm范围已确定的部分光谱线和跃迁能级,这些跃迁主要属于OⅡ到OⅣ离化态原子的3p4S3/2,3p2S1/2,3p4P1/2,3p4P3/2,3p4P5/2,3p2D3/2,3p2D5/2,3d2D5/2,3d2F5/2,3d2F7/2,4p3D1,4p3D2,5d2D5/2等能级的跃迁,光谱分辨0.015 nm.(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黄杰[10](2005)在《中高Z离化态原子的光谱、电离能及铁L壳层等离子体光谱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等离子体发射的X射线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是研究等离子体形成,发展并进行等离子体状态诊断的有力工具之一,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离化态原子的结构和光谱、电离能以及铁的激光等离子体在中高能电子温度范围内各相关原子动力学过程、离子丰度、X谱线贡献和形成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 首先,用多组态全相对论(MCDF)方法系统计算了类镍等电子系列(Z=49-82)3d-4p、3d-4f、3p-4s和3p-4d电偶极跃迁(E1)的波长、振子强度等原子参数。在此基础上,对中高Z元素高离化度离子的能级精细结构跃迁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高Z元素类镍的X射线光谱,得到了精确的波长表。 其次,用MCDF理论系统地研究和计算了中高Z元素Li-like到Ne-like等电子系列基态电离能(Z=37-82),详细分析了电子相关能和高阶修正能量的影响和贡献,得到其等电子系列随Z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Breit贡献随着Z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而QED的贡献随Z的变化不大,仅仅在零上下波动,并建立了不同等电子系列电离能的新拟合公式。 最后,利用碰撞辐射平衡和离化平衡下的等离子体X-射线发射谱理论,对铁元素L壳层等离子体,在中高能区电子温度范围内,以碰撞激发、离化、辐射复合和双电子复合等动力学过程为主的Fe~(24+)、Fe~(23+)和Fe~(22+)叁离子体系X射线谱进行了理论模拟,得到其X射线光谱图,反映出X射线谱辐射波长、辐射强度同电子温度、密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等离子体诊断所关心的电子温度、密度参量的定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29)
高离化态原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冲量近似理论和密度矩阵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中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和不稳定俘获末态的辐射退激发过程,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侧重于理论模拟辐射电子俘获末态的退激发辐射光谱,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第二部分研究了在相同碰撞条件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该部分主要关注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中辐射光子的角分布和辐射退激特征光子的角分布和极化度。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和冲量近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碰撞能量为197MeV/u时,裸核Xe54+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及退激发过程。详细地计算了炮弹离子从中性靶原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到nl(n=1,2,3,4,5;l=s,p,d)轨道上的辐射电子俘获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进一步计算了不稳定的俘获末态退激辐射的跃迁能量和几率。结合这些计算结果,理论模拟了炮弹离子俘获束缚电子之后的退激发辐射x射线谱的结构,并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上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的很好。2利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和密度矩阵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在197MeV/u的碰撞能量下,类氢Xe53+离子与中性Xe原子碰撞的辐射电子俘获过程以及电子被俘获到激发态后辐射退激发产生特征谱线的结构。详细计算了类氢Xe53+(1s)离子俘获一个束缚电子形成类氦Xe52+(1snp1/2,3/2;n=2-5)离子的角微分截面、总截面和相应的辐射光子能量;并进一步计算了经俘获过程产生的激发态1snp1/2,3/2(n=2-5)Jf=1向基态1s2 Jd=0辐射退激的跃迁能量、跃迁几率和特征光子的角分布、线性极化度。计算结果表明:辐射电子俘获光子具有显着的角各向异性特征。此外,由1snp3/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也显示出很强的角各向异性特征和极化特性,而由1snp1/2 Jf=1向1s2 Jd=0辐射退激产生的特征光子的线性极化度趋于零并且角分布也趋于各向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离化态原子论文参考文献
[1].金锐,高翔,曾德灵,顾春,岳现房.离化态原子基态电子结构特征与轨道竞争规律[J].物理学报.2016
[2].梁腾.高离化态氙离子与氙原子碰撞过程中辐射电子俘获和辐射退激发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3].罗晓琳,王峰,薛模根,韩裕生,葛传文.纳秒光场下原子团簇产生高离化Kr离子的激光波长效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
[4].罗晓琳,王峰,薛模根,韩裕生,葛传文.纳秒光场下原子团簇产生高离化Kr离子的激光波长效应[C].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5].杜贵锋.氩原子和高离化态钨离子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相对论扭曲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6].俞友军.超重原子和高离化态离子的结构与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7].桑萃萃.原子和高离化态离子的光电离过程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8].杨建会.高离化态原子结构的相对论组态计算方法[J].内江科技.2008
[9].杨治虎,杨浩治,杜树斌,张小安,赵永涛.离化态氧原子的激发光谱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
[10].黄杰.中高Z离化态原子的光谱、电离能及铁L壳层等离子体光谱模拟[D].四川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