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将电控盒与风机腔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将压缩机腔与风机腔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将压缩机腔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将风机腔、压缩机腔以及外部环境连通并形成空气循环流道,利用风机腔内风机工作的压力作用将电控盒内的高温气流从第一气流通道吸入风机腔内,将压缩机腔内的高温气流从第二气流通道吸入风机腔内,并将外部空气从第三气流通道吸入,在空调室外机内建立良好的空气循环通道,能有效提高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对电路板进行针对性降温,并可避免将压缩机产生的高温气流带入电控盒内,能够更好的维持电控盒内的低温效果,最大限度将电路板的温度降到最低。
主设计要求
1.空调室外机,包括由隔板(3)分隔开的风机腔(1)和压缩机腔(2),所述压缩机腔(2)内设有电控盒(5)和电路板(4),电路板(4)设置在电控盒(5)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电控盒(5)与风机腔(1)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将压缩机腔(2)与风机腔(1)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以及将压缩机腔(2)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由设置在电路板(4)上的第一通风孔(41)、设置在电控盒(5)上的第二通风孔(51)和设置在隔板(3)上的引风道(31)组成,所述引风道(31)通过引风孔(32)与风机腔(1)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为设置在隔板(3)上的通孔(34);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为空调室外机的通风孔。
设计方案
1.空调室外机,包括由隔板(3)分隔开的风机腔(1)和压缩机腔(2),所述压缩机腔(2)内设有电控盒(5)和电路板(4),电路板(4)设置在电控盒(5)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电控盒(5)与风机腔(1)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将压缩机腔(2)与风机腔(1)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以及将压缩机腔(2)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由设置在电路板(4)上的第一通风孔(41)、设置在电控盒(5)上的第二通风孔(51)和设置在隔板(3)上的引风道(31)组成,所述引风道(31)通过引风孔(32)与风机腔(1)连通;
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为设置在隔板(3)上的通孔(34);
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为空调室外机的通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孔(51)与第一通风孔(41)的位置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孔(51)的尺寸大于第一通风孔(41)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道(31)由设置在隔板(3)上并朝风机腔(1)方向突出的加强筋(33)构成,所述引风孔(32)设置在引风道(31)的底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道(31)设置在隔板(3)的中上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4)设置在隔板(3)的中下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5)为封闭式电控盒或立式半封闭电控盒。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压缩机腔内的电路板上设有大量电器元件,在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对空调运行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目前空调行业中,空调室外机采用的主要散热方法是采用封闭式电控盒和立式半封闭式电控盒。
对于立式半封闭电控盒而言,由于电控盒未完全封闭,电路板敞开设置在压缩机腔内部,空调运行时压缩机会产生大量热量,压缩机腔温度升高加剧了电路板的散热难度。专利号为CN103912927B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室外机,其电器盒包括电器盒本体、PCB板和散热器,PCB板和散热器安装到电路盒本体内,还包括产生热量的功耗器件,功耗器件的一端安装到PCB板的表面上,另一端与散热器相接触,PCB板上相邻的两个功耗器件之间、功耗器件与电器盒本体之间存在预设间隙,气流通过预设间隙进行散热。
上述专利申请依靠电路板与电控盒的缝隙、以及电路板顶部的开孔对电控板上电器元件进行降温,但依据流体原理,孔和缝隙仅对周围空间空气进行吸入,并不能针对性散热,而空调室外机内的小型电器元件受四周高位大体积器件的影响,其周围局部区域空气循环条件较差,易形成高温气流积聚现象,不利于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可有效解决电路板上电器元件温度过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室外机,包括由隔板分隔开的风机腔和压缩机腔,所述压缩机腔内设有电控盒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电控盒内,还包括将电控盒与风机腔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将压缩机腔与风机腔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以及将压缩机腔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由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通风孔、设置在电控盒上的第二通风孔和设置在隔板上的引风道组成,所述引风道通过引风孔与风机腔连通;
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为设置在隔板上的通孔;
所述第三气流通道为空调室外机的通风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通风孔与第一通风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尺寸大于第一通风孔的尺寸。
进一步的是:所述引风道由设置在隔板上并朝风机腔方向突出的加强筋构成,所述引风孔设置在引风道的底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引风道设置在隔板的中上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通孔设置在隔板的中下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控盒为封闭式电控盒或立式半封闭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将风机腔、压缩机腔以及外部环境连通并形成空气循环流道,利用风机腔内风机工作的压力作用将电控盒内的高温气流从第一气流通道吸入风机腔内,将压缩机腔内的高温气流从第二气流通道吸入风机腔内,并将外部空气从第三气流通道吸入,在空调室外机内建立良好的空气循环通道,能有效提高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对电路板进行针对性降温,并可避免将压缩机产生的高温气流带入电控盒内,能够更好的维持电控盒内的低温效果,最大限度将电路板的温度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路板与电控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控盒与隔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隔板的轴测图;
图中标记为:1-风机腔、2-压缩机腔、3-隔板、31-引风道、32-引风孔、33-加强筋、34-通孔、4-电路板、41-第一通风孔、5-电控盒、51-第二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由风机腔1和压缩机腔2构成,风机设置在风机腔1内,而压缩机、电路板4和电控盒5设置在压缩机腔2内,压缩机位于压缩机腔2的下部,电路板4和电控盒5位于压缩机腔5的上部,电路板4固定在电控盒5内。电路板4上的电器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汇集在电控盒5内,若不进行有效散热,会对空调室外机的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压缩机工作也会使压缩机腔2内温度提升。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升对电路板4的散热效果,设置了将电控盒5与风机腔1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将压缩机腔2与风机腔1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以及将压缩机腔2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三气流通道,通过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将风机腔1、压缩机腔2和外部环境连通,形成了一个空气循环通道。
如图1至图7所示,第一气流通道由设置在电路板4上的第一通风孔41、设置在电控盒5上的第二通风孔51和设置在隔板3上的引风道31组成,引风道31的底端设有引风孔32,引风道31通过引风孔32与风机腔1连通。风机腔1内风机工作排风使风机腔1内产生低压,则电控盒5内的高温空气从第一气流通道被吸入风机腔1内,实现对电控盒5的针对性降温。
另外,第二通风孔51与第一通风孔41的位置最好相对应,第二通风孔51的尺寸大于第一通风孔41的尺寸为佳,保证第一通风孔51能够覆盖全部第一通风孔41,确保电控盒5内的高温气流只会由第一通风孔41经过第二通风孔51进入引风道31中,而不会进入电路板4与电控盒5的夹层空间中。
如图5至图7所示,引风道31由设置在隔板3上并朝风机腔1方向突出的加强筋33构成,加强筋33与电控盒5之间形成的腔体即为引风道31,通过引风道31对由电控盒5所流入的高温气流进行导流,通过设置在引风道31底端的引风孔32进入风机腔1中;另外,由加强筋33构成的引风道31还能提高隔板3的强度,将加强筋33与引风道31结合还能节约单独设置加强筋33或引风道31的成本。
如图1、图5和图7所示,第二气流通道为设置在隔板3上的通孔34,通孔34数量根据需求进行设置。通过通孔34连通压缩机腔2与风机腔1所构成的第二气流通道,再配合风机工作可将压缩机腔2内压缩机工作所产生的高温空气吸入风机腔1内,再经由风机的排风作用排出。
引风道31设置在隔板3的中上部,通孔34设置在隔板3的中下部,即引风道31的位置与电控盒5对应,通孔34的位置与压缩机对应,确保压缩机周围的高温气流不会进入电控盒5内,从而更好的维持电控盒5区域的低温效果,最大限度将电器元件的温度降至最低。
而第三气流通道为空调室外机的通风孔,例如设置在空调室外机右侧板、电装盖或前面板上的通风孔,外部环境空气同样在风机产生的压力作用下被吸入空调室外机内部,实现空调室外机与外部环境的空气循环。
本实用新型对于封闭式电控盒或立式半封闭电控盒都同样适用。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22904.4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23036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F24F 11/88
专利分类号:F24F11/88;F24F11/89;F24F13/0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21000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东路35号
发明人:张仁亮
第一发明人:张仁亮
当前权利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代理人:许泽伟
代理机构:51124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