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大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营养,根瘤菌,大鼠,因子,品种,芽孢。
生大豆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1](2015)在《快生大豆根瘤菌已知共生信号的结构比较及新共生基因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且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互作在农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研究比较广泛的大豆根瘤菌主要来自Bradyrhizobium属,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快生大豆根瘤菌种质资源,其中Sinorhizobium fredii是黄淮海地区和新疆地区碱性土壤中大豆的优势结瘤种群。S.fredii因其存在发酵时间短和较强竞争结瘤能力的优势,有望成为适用于盐碱土地的一种高效快生根瘤菌剂。由此,通过揭示S. fredii与大豆之间的侵染和共生机制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在与豆科植物早期的侵染互作过程中,根瘤菌所分泌的结瘤因子和胞外多糖是双方对话的重要信号。为了探索快生大豆根瘤菌所分泌的结瘤因子结构与胞外多糖的多样性,本研究首先选取来自叁个不同种的的四株快生大豆根瘤菌代表菌株S.fredii (CCBAU45436, CCBAU25509), S.sojae (CCBAU05684), Sinorhizobium sp. (CCBAU05631),通过ESI-MS/MS和2D NMR技术研究和比较它们分泌的结瘤因子及胞外多糖结构(EPS)。实验结果显示,当以柚皮素为诱导物时,四株根瘤菌分泌相同种类的结瘤因子混合物,都是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N-乙酰-D-葡糖胺为单位聚合而成的叁聚物,四聚物和五聚物,并且在它们的非还原末端C2位置被含有0个或者1个不饱和键的十六烷基酸或者十八烷基酸所修饰,在还原末端的几丁质骨架上的C6位置被岩藻糖基团或者甲基化的岩藻糖基团所修饰。此外,四株菌所分泌的结瘤因子混合物中,N-乙酰-D-葡糖胺的四聚物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五聚物。在以胰蛋白胨及酵母粉为天然碳氮源的培养基中,四株根瘤菌分泌相同组分的EPS,且其低分子量的EPS含有一致的1H NMR图谱,暗示了它们分泌结构接近一致的低分子量胞外多糖。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S.fredii CCBAU45436和S. sojae CCBAU05684所分泌的胞外多糖结构完全相同:其重复的结构单元是由葡萄糖,半乳糖,葡糖醛酸以5:1:2或者6:1:2为比例组成的八碳糖或九碳糖,并且携带一个丙酮取代基团。以上结果暗示了尽管快生大豆根瘤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基因组差异,但是它们仍然分泌着保守的结瘤因子和表面多糖信号,这可能是由于大豆施加的选择压力所造成的。此外,为了筛选与大豆宿主共生相关的基因,本研究采用标签突变体库技术构建了含17个标签的库容为25500的S. fredii CCBAU45436的突变体库,并且通过3个批次的筛选得到了3株竞争结瘤能力降低的突变株。其中ptsP::Tn5-Tag4单接种时,大豆植株表现明显的缺氮症状;进一步的基因敲除和基因回补实验证明该ptsP的缺失导致根瘤菌在根瘤中的PHB颗粒减少,固氮能力降低。ptsP基因编码氮磷酸转运系统中的EINtr,该蛋白包含一个潜在的氮信号响应GAF结构域和叁个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作用结构域。但是,GAF缺失突变株的共生固氮能力以及对化学氮肥的响应与野生型菌株类似,说明GAF结构域可能不是EINtr在共生过程中发挥功能所必需的。此外,本研究还发现AptsP不能有效利用L-丙氨酸(L-Alanine)为碳源,证明了ptsP所编码的EINtr在相关的碳源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上可以看出,EINtr很有可能是连接根瘤菌碳氮代谢系统的重要枢纽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5-12-01)
马鸣超,刘丽,姜昕,关大伟,李俊[2](2015)在《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凭借其良好的解钾溶磷促生效果及共生固氮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对其单一菌种促生或固氮效果及机理已有较多报道。本研究旨在开展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研究,评价其接种效果,并对作用机理初探,为开发功能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丰富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邱家店科研基地进行。设T1(空白对照),T2(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单接种),T3(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单接种),T4(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和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复合接种)和T5(常规施肥)5个处理,4次重复。分析大豆播种前(0 d)、花荚期(50 d)、鼓粒期(80 d)和成熟期(110 d)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和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单株籽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以复合接种处理效果最优,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2.8%、9.3%和41.0%,且差异显着;该处理下,大豆茎叶和籽粒的氮、磷、钾含量都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籽粒钾、茎叶氮和茎叶磷,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9.3%和38.5%,复合接种能显着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在土壤肥力方面,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和化学肥料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复合接种效果最佳,成熟期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43.7%、8.5%和15.5%;相对于化学肥料,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高效果更有持久性且对土壤p H影响更小,其中复合接种能显着改善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复合接种还能够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总量,尤其是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抑制真菌增长,有利于土壤实现由"真菌型"向"细菌型"的良性转变。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 H和速效钾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论】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不仅能够改善大豆品质、增加产量,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8期)
谷春梅,施用晖,乐国伟[3](2011)在《生大豆对小鼠消化道腺体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生大豆对小鼠消化道腺体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30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大豆组和抗氧化剂组3组,饲养2周后屠宰,取十二指肠、肝脏和胰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大豆能显着增加小鼠十二指肠、肝脏和胰腺的MDA含量和iNOS活性,显着降低SOD、GSH、T-AOC等抗氧化水平(P<0.05)。添加半胱胺后,氧化和抗氧化不平衡状态被改善。因此,生大豆日粮能增加小鼠消化道腺体氧自由基水平,使其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01期)
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4](2010)在《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抗营养作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比较3个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对大鼠生长性能、内脏器官形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50±2)日龄的Wister大鼠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共分3组,每组10只大鼠,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以吉林小粒6、吉林45和丰交7607品种生大豆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试验期30d。检测3个栽培品种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PI)和凝集素(SBA)的含量。结果表明:吉林小粒6、丰交7607的PI含量显着高于吉林45品种(P<0.05),吉林小粒6的SBA含量显着高于丰交7607和吉林45品种(P<0.01)。吉林小粒6日粮组大鼠的胰腺重量、空肠隐窝深度(JCD)分别比吉林45日粮组大鼠高22.6%、39.4%(P<0.05);吉林45日粮组大鼠空肠绒毛高度(JVH)比吉林小粒6、丰交7607日粮组大鼠日粮组高8.8%、8.4%(P<0.05)。由结果可知,各品种生大豆日粮对大鼠抗营养的作用为吉林小粒6>丰交7607>吉林45。(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5](2010)在《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生长性能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吉林小粒6、吉林30、吉林45、吉农7、丰交7607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的抗营养影响,通过检测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PI)和凝集素(Lectin)含量,并以50只50±2日龄Wister大鼠为实验动物,分别饲喂5个品种生大豆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测定其生长性能,第30天宰杀大鼠时颈静脉采血,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吉林30、吉林小粒6、丰交7607和吉农7的PI含量明显高于吉林45品种生大豆(P<0.05),吉林小粒6Lectin含量明显高于吉农7、丰交7607、吉林45和吉林30品种生大豆(P<0.01),生长性能各组间大鼠差异不显着(P>0.05),吉林小粒6大鼠总胆红质含量(TBIL)与吉林45、丰交7607日粮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各品种生大豆对大鼠抗营养影响为吉林小粒6>吉林30>丰交7607>吉林45>吉农7。(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6](2010)在《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内脏器官形态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对大鼠内脏器官形态和肠道组织学影响,选用(50±2)日龄的Wister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6组,分别饲喂以吉林小粒6、吉林30、吉林45、吉农7、丰交7607栽培品种生大豆和膨化大豆粕(对照组)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30天解剖大鼠,内脏器官称重,肠道测量长度、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吉农7日粮组大鼠胰腺重量明显低于吉林小粒6、吉林30和丰交7607日粮组大鼠(P<0.05);吉林小粒6日粮组大鼠小肠长度、小肠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吉林45、吉农7日粮组大鼠的空肠绒毛长度;空肠隐窝深度明显高于吉林小粒6、吉林30、丰交7607日粮组(P<0.05)。各品种生大豆日粮对大鼠抗营养影响为吉林小粒6>吉林30>丰交7607>吉林45>吉农7。(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08期)
赵春玲,马凤琴[7](2010)在《贺兰山野生大豆种源保护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贺兰山野生大豆资源现状,简述了所做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种子播种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催芽处理,且沙藏法是较好的催芽方法;最后,提出几点扩大贺兰山野生大豆种源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宁夏农林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8](2009)在《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肠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对大鼠抗营养影响,选用(50±2)日龄的W ister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6组,分别饲喂以吉林小粒6、吉林30、吉林45、吉农7、丰交7607栽培品种生大豆和全脂膨化大豆(对照组)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30 d解剖大鼠,肠道分段称重、测量长度并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小肠重量、小肠长度、空肠隐窝深度和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各品种生大豆日粮对大鼠肠道影响为吉林小粒6>吉林30>丰交7607>吉林45>吉农7。(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9年S2期)
赵青松,年海,杨存义[9](2009)在《湖南新田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来自湖南新田的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分析的材料中73对SSR引物共检测到397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范围为2~10个,平均为5.4个;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从0.16~0.82,平均为0.64。(2)分子方差分析发现,居群间存在着严重的遗传分化,群体69%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3)新田的8个居群中桑梓路边(SZLB)和桑梓(SZ)两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比其他群体的高,而新田1 km处(XT1)、新田2 km处(XT2)和新田6 km处(XT6)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4)根据遗传距离可将8居群分为3类:新田1 km处和新田2 km处为一类;新田6 km处单独为一类;大冠岭上龙秀、龙秀后山、桑梓、桑梓路边和青龙等处为一类。(5)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37(P<0.01);海拔与期望杂合度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P=0.001)。研究结果表明,湖南新田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很大;位于该县高海拔山区大冠岭一带的野生大豆居群是湖南新田地区的一个多样性中心。(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张涛[10](2008)在《盐生和中生大豆属植物的结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白城郊区和长春市郊区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大豆属植物进行了“盐生和中生大豆属植物的结构比较研究”实验。本文进行了大豆属植物G.lycine.L的野生大豆G.soja Sieb.et.Zucc(50323—6)、半野生大豆(50338)、半栽培大豆(50225)和栽培大豆G.max.Sieb.et.Zucc(吉育59号)的盐生和中生两种环境的栽培实验、制片技术对比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同时进行了大豆属的同种植物结构的系列比较研究。石蜡永久切片的二维光学透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的叁维立体结构和离析实验等不同层次实验结果证明:环境直接影响大豆属4种植物结构的形成。验证了同属同种的大豆属植物,因其生长的环境不同,其根、茎和花等结构都演化出不同的结构,行使不同的生理功能。系列实验证明了大豆属植物颉颃盐逆境的结构演化规律。对根筛管分子中的肌动蛋白进行了扫描电镜跟踪观察。结果表明:4种大豆属植物根韧皮部筛管分子腔内普遍存在肌动蛋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揭示了肌动蛋白在不同实验时间内的变化规律为:“球状体”→“柱状体”→“丝状体”。为了验证肌动蛋白在筛管分子中的客观存在,本文进行了免疫化学鉴定的对比实验,通过Anti-actin抗体标记免疫化学鉴定,证明了4种大豆属植物根筛管中,普遍存在标记肌动蛋白的金颗粒,其存在位置、数量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完全一致。而未经Anti-actin抗体处理的实验结果显示:大豆植物材料的筛管分子腔内没有金颗粒,说明肌动蛋白的特异性很强。验证了阎隆飞等人肌动蛋白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关于肌动蛋白在电镜中受激后发生膨化、蠕动的现象,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12-01)
生大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凭借其良好的解钾溶磷促生效果及共生固氮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对其单一菌种促生或固氮效果及机理已有较多报道。本研究旨在开展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研究,评价其接种效果,并对作用机理初探,为开发功能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丰富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邱家店科研基地进行。设T1(空白对照),T2(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单接种),T3(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单接种),T4(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和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复合接种)和T5(常规施肥)5个处理,4次重复。分析大豆播种前(0 d)、花荚期(50 d)、鼓粒期(80 d)和成熟期(110 d)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和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单株籽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以复合接种处理效果最优,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2.8%、9.3%和41.0%,且差异显着;该处理下,大豆茎叶和籽粒的氮、磷、钾含量都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籽粒钾、茎叶氮和茎叶磷,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9.3%和38.5%,复合接种能显着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在土壤肥力方面,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和化学肥料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复合接种效果最佳,成熟期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43.7%、8.5%和15.5%;相对于化学肥料,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高效果更有持久性且对土壤p H影响更小,其中复合接种能显着改善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复合接种还能够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总量,尤其是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抑制真菌增长,有利于土壤实现由"真菌型"向"细菌型"的良性转变。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 H和速效钾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论】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不仅能够改善大豆品质、增加产量,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大豆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快生大豆根瘤菌已知共生信号的结构比较及新共生基因筛选[D].中国农业大学.2015
[2].马鸣超,刘丽,姜昕,关大伟,李俊.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5
[3].谷春梅,施用晖,乐国伟.生大豆对小鼠消化道腺体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1
[4].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抗营养作用的比较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0
[5].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生长性能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0
[6].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内脏器官形态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
[7].赵春玲,马凤琴.贺兰山野生大豆种源保护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0
[8].潘洪彬,谷春梅,孙泽威,秦贵信.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对大鼠肠道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
[9].赵青松,年海,杨存义.湖南新田野生大豆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9
[10].张涛.盐生和中生大豆属植物的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