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内陆地区,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气候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响应非常敏感。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近50多年蒙古高原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受到了严重破坏,生产与生态服务功能明显降低。系统地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中蒙俄以及亚洲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集成气象数据、卫星TRMM数据和AVHRR NDVI数据,以蒙古高原植被类型区为基础,采用Sen’s趋势、Mann-Kendall检验法、空间插值法、空间趋势分析法、地统计法以及同期与滞后相关分析法,从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蒙古高原气候(水热条件)和植被生长的时空变化规律,阐明区域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验证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区域降水时空规律研究中的适用性。主要结论如下:1)1961-2014年间蒙古高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幅约2℃,上升速率大约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率的2倍,年降水整体上在减少。1989年之前为相对低温期,90年代暖湿为主,2000年后暖干化明显。季节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四季增温速率空间差异不明显(局部地区除外)。受东亚季风、北冰洋气流和西风强度、到达时间及其持续长短的影响,降水变化时空差异显著,春冬降水显著增加,而夏季降水显著减少,秋季降水变化不明显。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全年和夏季降水在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减少显著,东北部、南部和西北部增加;春季降水整体增加,东南部和西北部增加显著;秋季降水在北部和东南部减少明显;冬季降水在北部(东北、北部、西北)和南部增加显著。TRMM卫星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时空一致性高,可以应用于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变化研究。2)1982-2013年蒙古高原及各植被区生长季(4-10月)区域平均NDVI值均呈增高趋势,不同时期的变化差异显著。不同植被区季节NDVI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春秋季,各植被区NDVI均呈增加趋势(荒漠区除外);夏季,针叶林区、草甸草原区和荒漠区植被NDVI有所下降,而落叶阔叶林区、典型草原区、荒漠草原区和草原化荒漠区植被NDVI有所上升。从季节NDVI变化趋势面积占比来看,各季节表现不同。夏季,植被NDVI除南部、东南部增加之外,大部分地区减少趋势明显;春季,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北部和西北部增加趋势显著;秋季,南部、东南部和周边山地森林区植被NDVI增加趋势明显。3)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比较复杂。从年际变化来看,多数植被区(针叶林区和荒漠区除外)生长季NDVI与同期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生长季平均气温负相关。由此可知,生长季累积降水是驱动蒙古高原多数植被区植被生长状况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年内变化来看,蒙古高原雨热植被NDVI同期,各植被区逐月NDVI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显著相关(p<0.05),植被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大于降水量。从季节响应来看,水分相对充足的植被区(针叶林区、草甸草原区、典型草原区)NDVI受春季(4-5月)气温影响显著,春季变暖对其植被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水分条件不足的植被区(荒漠草原区、草原化荒漠区)NDVI受春季降水影响显著。夏季,草原和荒漠植被变化受降水影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因生理生态特征的差异受降水影响的程度不同,荒漠草原植被生长对夏季降水敏感性最高,其次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夏季植被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不显著,夏季气温上升通过促进水分蒸发而抑制植被生长。秋季,草甸草原植被生长与当季气温变化关系密切(r=0.25,p<0.05),秋季气温的上升通过延长生长季促进植被生长。而针叶林区秋季NDVI与当季降水显著负相关(r=-0.32,p<0.05),秋季过多的降水通过影响太阳辐射而降低气温,从而抑制植被生长。4)植被生长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尤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显著,其显著性因植被类型和生长阶段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各植被类型区(针叶林区除外)6-10月NDVI值与前1个月和前2个月降水量之间正相关。6-9月植被NDVI值与前1个月气温负相关,而4月、5月、10月植被NDVI值与前1个月气温正相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秦福莹
导师: 杨劼,贾根锁
关键词: 气候变化,植被指数,植被类型区,卫星遥感,降水,蒙古高原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内蒙古大学
基金: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一带一路专项:气候变化研究及观测计划,开展蒙古高原气候与植被变化研究(编号:134111KYSB2016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高分光学与高分极化 SAR 的蒙古高原湿地退化指示种识别研究”(编号:61661045),国际合作项目“中蒙典型草原区植被群落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机制研究”(编号:GJHZ201705),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项目“中蒙跨境地区草甸草原植被群落差异及其经济管理驱动力原因研究”(编号:NJZY17158),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内蒙古草原区不用生态系统生态用水及其生态安全模式研究”(2014ZD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气候数据集生成及气候变化关键过程和要素监测” (编号:2016YFA0600102,ZDW1704)
分类号: Q948
总页数: 120
文件大小: 8050K
下载量: 453
相关论文文献
-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1)
- [2].各地发改委将设应对气候变化处[J]. 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0(01)
- [3].两部委明确七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主要行动[J]. 吉林勘察设计 2016(02)
- [4].国外气候变化教育进展及其启示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6)
- [5].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决定未来中国的公众健康水平[J]. 科学通报 2020(01)
- [6].气候变化的困境和突围之道[J]. 能源 2019(12)
- [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发布[J]. 污染防治技术 2019(06)
- [8].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官员研修班圆满结业[J].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9].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J]. 防灾博览 2019(06)
- [10].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 中国高新科技 2019(23)
- [11].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12)
- [12].《应对气候变化法》体系化研究的转向与路径[J]. 特区经济 2020(01)
- [13].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的思考与建议[J]. 环境保护 2019(23)
- [14].阿里斯顿:气候变化挑战迫在眉睫,人人都应行动起来[J]. 供热制冷 2019(12)
- [15].创新气候投融资助力开创应对气候变化新局面[J]. 环境保护 2019(24)
- [16].“后巴黎”时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方向[J]. 科学通报 2020(05)
- [17].第26章 社会科学、天气和气候变化[J]. 气象科技进展 2019(S1)
- [18].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的2019[J]. 世界环境 2020(01)
- [19].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J]. 世界环境 2020(01)
- [20].论气候变化中国的立法应对[J]. 世界环境 2020(01)
- [21].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财政支农政策研究[J]. 人民论坛 2020(03)
- [22].促研发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J]. 汽车零部件 2020(01)
- [23].气候变化威胁儿童健康[J]. 科学新闻 2020(01)
- [24].应对气候变化:任务更艰巨[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Z1)
- [25].达能加速投资,提升包装等多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J]. 中国包装 2020(03)
- [26].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名城 2020(03)
- [27].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类健康?[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5)
- [28].适应气候变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 阅江学刊 2020(02)
- [29].气候变化诉讼比较研究——基于两起“弃风弃光”环境公益诉讼案展开的分析[J]. 法律适用 2020(08)
- [30].欧央行气候变化应对[J]. 中国金融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