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收现付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金,账户,名义,模型,制度,基金。
现收现付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毛婷[1](2019)在《基于现收现付制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费率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缴费率水平是该制度的关键参数,其受到制度抚养比和替代率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基于现有数据和方法,模拟全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2015-2050年的长期护理保险缴费率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估,结果显示:2015年总体缴费率为1.69%,其中政府承担的长期护理费用额占GDP总额的比例不到1%,远低于国际水平,企业和个人也都各自具有护理保险费的支付能力;2015-2050年期间,缴费率水平总体呈现上涨趋势,上涨速度在2035年之后变缓。(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胡川宁[2](2018)在《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历史与反思: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不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都诞生于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发源地——德国。同时德国也是第一个完成从基金制向现收现付制转型的国家。回顾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一方面,筹资机制的选择与团结原则和辅助性原则的贯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立法者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也在本质上决定了筹资机制的选择。基于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历史,我国政府应继续将现收现付制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机制。(本文来源于《德国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澹台令健[3](2018)在《西方现收现付制国家养老保险改革措施的借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不断走向成熟。然而,近年来,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渐趋加剧,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劳动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又恰在此时,西方世界国家经济普遍进入了“滞涨”,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加剧并存,造成国家财政的极大困难。在此人口和经济背景下,实行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越来越难以支撑日渐沉重的养老压力。为了增加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西方国家纷纷对本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从这几十年来的改革来看,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制度等均不尽相同,故各国采取的改革措施也是各有差异,但是,本文仍然提炼出了几点改革之中的共通之处。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瑞典等国家的改革措施,对不同国家做了同一时间段的横向比较,亦对同一国家做了不同时间段的纵向比较,发现西方现收现付制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包括推迟退休年龄、修正养老金调整指数、建立多支柱体系等。从改革的效果来看,这些措施都起到了相应的效果。我国现今的情况与西方现收现付制国家改革前的情况颇为相似: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劳动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加之我国本就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养老保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意在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本文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是大势所趋,也是对我国养老保险改革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5)
刘亚丽,杨梅英,郑海涛,赵越强,柏满迎[4](2018)在《现收现付制和名义账户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是通过理论研究现收现付制和名义账户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在小型开放经济体中,构建具有内生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在内的世代交迭模型.结果表明,养老金收入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无论在现收现付制还是名义账户制养老保险制度中,退休者的消费与年轻世代工作者的消费成固定比例.应该从制度外的其他因素方面寻找导致养老保险制度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8年03期)
洪丽,曾国安[5](2017)在《现收现付制、降低缴费率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资料,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降低缴费率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实际上仍为现收现付模式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率变化对个人储蓄率产生显着为负的影响,对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重的影响为正,但不显着,而个人储蓄率和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显着为正。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通过降低缴费率对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负,降低缴费率有利于经济增长。(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7年04期)
王新梅[6](2017)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公共养老金退回现收现付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及技术支持下,发展中国家广泛开启了用强制缴费的积累制,来全部或部分替换原有的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因为这一改革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比较剧烈,所以也被称为“系统改革”。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2-08)
项忠杰[7](2016)在《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储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养老保险有两种基本的筹资模式,即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现收现付制因是通过征收收入税的方式,为养老金进行融资,并以当前在职工人的缴费支付当前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因而,具有较强的代内与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6-01-15)
匡亚林[8](2015)在《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转制过程中,原先的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在部分积累制的实施下显性化,我国政府在承担转制成本后,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偿还,但在解决这部分债务的思路和规划上并不十分清晰,而转制成本的消化事关新制能否顺利运行,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可持续发挥效用的前提。(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盖根路[9](2015)在《名义账户制并非现收现付制——兼论名义账户对我国养老保险的适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观点认为,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是基金现收现付制,但是,本文从名义账户制平均精算公平的原则出发进行分析,由于缴费确定和领取养老金待遇贴现平衡,基金运行的现收现付状况只是暂时性特例,更多时候,基金表现为部分积累制。同时,鉴于理论上和实践上市场化的投资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基金结余必须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以积累增长来支撑养老保险的未来支付。结合我国制度的具体实践,文章提出,可对与本人缴费工资挂钩部分的基础养老金部分进行名义账户制改造;同步改革现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回归其实账本质;同时要重新设计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部分的基础养老金计发政策,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创造条件。(本文来源于《经济界》期刊2015年04期)
林山君,孙祁祥[10](2015)在《人口老龄化、现收现付制与中等收入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从现收现付制的经济效应角度研究了其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和现收现付制对于经济的负面作用不只是简单的迭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以现收现付制为主要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并由此增大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本文的分析结论从经济增长角度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的转变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现收现付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上,不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制,都诞生于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发源地——德国。同时德国也是第一个完成从基金制向现收现付制转型的国家。回顾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一方面,筹资机制的选择与团结原则和辅助性原则的贯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立法者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也在本质上决定了筹资机制的选择。基于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历史,我国政府应继续将现收现付制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收现付制论文参考文献
[1].毛婷.基于现收现付制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费率测算[J].新疆农垦经济.2019
[2].胡川宁.德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历史与反思: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之比较[J].德国研究.2018
[3].澹台令健.西方现收现付制国家养老保险改革措施的借鉴研究[D].湘潭大学.2018
[4].刘亚丽,杨梅英,郑海涛,赵越强,柏满迎.现收现付制和名义账户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
[5].洪丽,曾国安.现收现付制、降低缴费率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
[6].王新梅.多个发展中国家公共养老金退回现收现付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7].项忠杰.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储蓄[N].上海金融报.2016
[8].匡亚林.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
[9].盖根路.名义账户制并非现收现付制——兼论名义账户对我国养老保险的适应性[J].经济界.2015
[10].林山君,孙祁祥.人口老龄化、现收现付制与中等收入陷阱[J].金融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