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二色性论文_王卓渊,林香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圆二色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性,手性,表面,晶格,方法,偶极矩,苯并咪唑。

圆二色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卓渊,林香凤[1](2019)在《Co(Ⅱ)与双苯并咪唑基苯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Co(Ⅱ)与1,2-双(2-苯并咪唑基)苯(OBMB)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IR、摩尔电导率等进行了表征。圆二色性研究结果发现,配合物在216nm处呈负科顿效应,而在226nm处呈正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出现在581nm和631nm处,荧光寿命τ581和τ631分别为1.72ns和1.79ns。Co(Ⅱ)配合物可发射白色荧光,是良好的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穆希皎,孙萌涛[2](2019)在《电子圆二色性(ECD)和拉曼光学活性(ROA)光谱中电磁相互作用的可视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来源及其在分子系统中的机理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可视化的方法来研究手性分子的物理机理,其中电和磁相互作用以跃迁电偶极矩,跃迁磁偶极矩和跃迁电四极矩及其张量积可视化。这也将成为可视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直观地分析了分子ROA响应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跃迁电偶极矩与跃迁磁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生色团手性与分子振动模式之间的关系。分子手性来自分子跃迁电偶极矩和跃迁磁偶极矩的各向异性。分子发色团的各向异性偶极矩和ROA信号峰振动模式相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朱牧飞[3](2019)在《平面手性金属微纳结构的吸收圆二色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是指一种结构本身不能与其镜像结构重合的特性。手性物质的手性信号可以通过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来表征的,手性结构的CD被定义为在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激发下结构吸收率的差异,其吸收率的差值即为CD信号的大小。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的手性结构的手性信号非常微弱,所以研究人员应用人工设置的手性金属微纳结构产生手性信号。通常人工设置的手性金属微纳结构形状相对规则,CD信号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圆偏振光照射金属结构表面产生了局域表面等离激元(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以及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s)导致。这对进一步了解手性以及手性结构产生CD信号的原因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金属手性微纳结构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具有强圆二色性信号的手性结构的CD信号强度,提出了叁种平面手性金属微纳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T型微纳结构/金属缝隙复合结构,并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结构产生圆二色性的机理。由于金属缝隙的导通和限制作用可以将电场局域在缝隙两侧的金属薄膜上,使得结构上产生两个电偶极子并形成Anti-bonding模式,产生更大的CD信号。在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垂直照射下,T型微纳结构/金属缝隙复合结构的模拟光谱中观察到一种明显可见的振动模式,并通过电流分布图研究了该模式下CD效应产生的物理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独的T型微纳结构的吸收光谱,T型微纳结构/金属缝隙复合结构的CD效应增强了 15.1倍。该研究可以对增强金属手性微纳结构的圆二色性有一定指导意义。(2)设计了一种具有方形孔的矩形块结构,并研究了结构的CD信号产生的机理和调控参数对CD信号的影响。矩形块本身为非手性结构,所以本结构通过引入方形孔破坏非手性结构的对称性来实现CD效应。结果表明非手性结构被破坏对称性后形成的手性结构可以产生较强的CD信号。同时,改变一定范围内结构参数的变化,如通过调整方形孔的尺寸或位置,可以有效的实现CD信号的调控。显然,当方形孔的位置在远离矩形块几何中心的时候CD信号明显增强;在方形孔尺寸变大时CD信号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而在改变方形孔的参数变为矩形孔的过程中,CD信号则逐渐变小,这是因为矩形孔导致结构整体又逐渐趋向于非手性结构。利用破坏非手性结构的对称性实现圆二色性,这一研究不仅实现了可调控的金属手性微纳结构,也为设计非手性结构实现圆二色性提供了指导。(3)设计了一种平面非对称U型结构,并探究了结构产生圆二色性的机理。本结构在L型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金棒构成,增强了L型结构的非对称性,随之实现了CD效应的增强。结构从左到右构成结构本身的叁根金棒的长度和宽度完全不一致,且左到右叁根金棒的宽度逐渐增加,使结构对照射在表面的LCP和RCP产生的灵敏度的差异增大,来增强CD信号。另外通过分析电流分布情况,短波长共振模式处受结构的约束形成了电偶极子,长波长共振模式处受结构的约束形成了磁偶极子。本章通过探究平面非对称U型结构的圆二色性以及参数变化规律,改变结构不同部分的参数来调控CD信号,这对今后设计手性结构增强和调节圆二色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温小静,屈瑜,陈城钊[4](2019)在《双层开口环的圆二色性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琼斯矩阵的推导提出一种金属手性纳米结构-双层开口环阵列结构,其开口方向扭转一定角度以破坏对称性,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圆二色性(CD)特性.研究表明:在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的激发下,该结构表现出巨大差异使得CD产生,其CD值达到0.34.结构的电流分布表明,在短波长处,上下层圆环的等效偶极子耦合可形成反键模式,在长波长处,上下层圆环的等效偶极子耦合可形成成键模式,研究结构参数对CD的影响.理解圆二色的物理机制,并提供一种设计手性结构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9年03期)

范晋丽[5](2018)在《贵金属纳米颗粒阵列表面晶格模式增强圆二色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能够有效增大与外界光场的相互作用,故在微纳光子学领域中展现出丰富的应用前景。例如相对于手性分子,手性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圆二色性强度可以获得几个数量级的提高,同时响应波段能够扩展到可见-近红外波段,故可用以设计超薄波片、高灵敏度传感等纳光子器件,其中如何提高圆二色性响应强度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由于辐射损耗的存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通常品质因子较低,不利于提高贵金属纳米结构的手性响应。当纳米颗粒构成周期阵列结构,通过调整阵列周期和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可以实现局域共振与瑞利异常之间的耦合,从而产生具有很大品质因子的表面晶格共振,能够有效抑制体系辐射,增强与外界光场的相互作用。基于表面晶格共振的上述特性,本文提出在手性贵金属纳米结构阵列中,通过对阵列周期的调整实现表面晶格共振的激发,从而提高其圆二色性响应强度。论文设计并研究了两类手性阵列结构,即劈裂纳米环二聚体阵列和纳米盘四聚体阵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引入表面晶格共振,的确可以有效增强圆二色性响应强度:(1)在劈裂纳米环二聚体构成的手性阵列结构中,采用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可以选择性激发由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与瑞利异常衍射耦合形成的表面晶格模式,与没有衍射耦合的结构相比,该模式可以增大对两种圆偏振光的吸收差异,进而增强阵列的固有圆二色性响应。其中仅考虑局域共振情况下,其透射率差值仅为0.12;当存在表面晶格共振时,其透射率差值可以提高到约0.7。(2)在手性排列纳米盘四聚体阵列结构中,也可利用表面晶格共振增强其圆二色性。同时研究表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与瑞利异常衍射耦合形成的表面晶格模式不需要折射率匹配条件,可以通过控制覆盖物或基底的折射率来调节其圆二色性响应,故在不改变纳米结构的情况下,有望实现对圆二色性的动态调节。此外为了更好的理解表面晶格共振增强圆二色性机制,我们采用改进的Born-Kuhn模型用以分析其手性响应特征。(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赵东波[6](2018)在《用推广的基于能量的分块方法研究振动圆二色性光谱和核磁屏蔽常数:方法发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光谱是表征分子结构与性质的重要研究手段,是连接微观状态和宏观现象的桥梁,在化学、物理和生物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在中小尺寸的分子体系中,理论与计算化学领域在帮助实验解释结构和动力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对于大分子、超分子以及凝聚相体系,传统的量子力学方法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成本随着体系电子数的增大呈现指数次方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将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QM/MM)结合起来。尽管该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常常必须面对的问题是“QM区域应该取多大?”为了能尽量准确地描述核心区域的化学环境并获得收敛的结果,往往需要处理含有成百上千个原子的QM区域,因此必须要采用低标度或者线性标度量子力学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基于分块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密度矩阵和电子相关的局域性,通过一系列“静电嵌入”的子体系能量的线性组合得到总体系的能量。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计算体系总能量的一阶、二阶或者高阶导数,从而可以优化结构并获得各种光谱的信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将推广的基于能量分块方法(generalized energy-based fragmentation,GEBF),拓展到对于生物大分子、超分子和凝聚相体系的光谱计算。具体的说,我们在GEBF框架下实现了对振动圆二色性光谱(vibrational circular dichroism,VCD)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化学屏蔽常数的精确计算,并且应用于若干重要体系。本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总结如下:第叁章中,我们在GEBF方法框架下实现了大分子体系VCD光谱(GEBF-VCD)的计算。基于和转动强度相关的原子轴向张量(atomic axial tensor,AAT)、原子极性张量(atomic polar tensor,APT)这两个与VCD强度有关的物理量均具有可迁移性的特点,整个体系的VCD光谱可以通过计算一系列子体系的AAT和ATP线性组合得到。首先,我们将GEBF-VCD方法和传统的量子化学方法做了比较,证明GEBF-VCD方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之后研究了 310-螺旋多肽、α-螺旋多肽以及α-双螺旋多肽(短杆菌肽D)的VCD光谱。通过和实验光谱的比较,GEBF-VCD的计算精度为13个波数的绝对平均偏差,并对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同时,对150个原子左右的小体系,我们极力推荐使用GEBF-M06-2X结合6-311+G(d,p)基组;对于超过500个原子的大体系使用6-31(d,p)基组。最后,计算时间表明,GEBF-VCD对一维体系是线性标度,对叁维体系是低标度。第四章中,我们在GEBF方法框架下实现了大分子体系和凝聚相体系的核磁化学位移(GEBF-NMR)计算。我们首先证明GEBF-NMR方法能够很好地重现传统量子化学的对于模型体系核磁屏蔽常数的计算结果。我们将该方法进一步用于研究气相中的超分子折迭体、超分子聚集体及氯仿溶剂中的乙腈叁个体系中的1H、15N核磁屏蔽常数。对于前面两个体系,所预测的1H化学位移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对于乙腈/氯仿溶液体系,乙腈中15N的屏蔽常数通过系综平均求得,其中多达200个足够大的乙腈/氯仿团簇来自经典或者QM/MM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基于PM6-DH+/MM动力学模拟的轨迹,GEBF-NMR可以准确地描述15N气相到液相的化学位移,与实验值仅有2.2ppm的差异。我们的工作表明,溶液体系代表性结构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核磁屏蔽常数的计算结果。此外,在密度泛函计算时设置超精细积分格点有助于使用GEBF-NMR方法准确地预测核磁屏蔽常数。第五章中,我们在GEBF方法框架下实现了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凝聚相体系的核磁化学位移(PBC-GEBF-NMR)计算,并应用于分子晶体和溶液体系。在该方法中,一个单胞中的核磁屏蔽常数通过一系列较小子体系的线性组合得到。我们首先计算了一系列分子晶体的核磁,并与实验测量的NMR数据进行了比较,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1H,13C,15N,和170的绝对平均偏差分别是0.5,1.7,3.0和5.0 ppm。我们进一步运用该方法研究了冰Ih相和液体水中1H和17O的屏蔽常数。结合从头算动力学轨迹,我们准确地重现了实验所测的屏蔽常数。结果表明,动力学模拟产生的代表性结构的质量对重现实验的化学屏蔽常数至关重要,而采用经典的分子力场方法产生的轨迹结构计算得到的核磁数据与实验偏差较大。此外,通过平均单胞中的核磁屏蔽常数可以极大地减少用于获得系综平均的结果的动力学轨迹的数目。第六章中,我们将GEBF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起来,研究了两个超分子单体在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的热力学、动力学过程及光谱信息。采用GEBF的计算结果表明,两条单链聚集的主要驱动力是π-π*相互作用,核磁的变化可用于监测自组装前后的不同结构状态;对多个类似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该组装过程在微秒的时间尺度可自发进行,且遵循“解折迭—纠缠—折迭”的分子机制。我们在原子层面揭示了一维的序列是如何决定空间叁维有序结构,因此对设计新功能性超分子折迭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1-23)

田菊梅,张景萍[7](2018)在《手性化合物[Co(L/D-thr)_3]·4.5H_2O的合成、结构以及圆二色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个基于手性配体L-和D-苏氨酸(L/D-thr)的Co髥配合物的对应异构体[Co(L-thr)3]·4.5H2O(L-1)和[Co(L-thr)3]·4.5H2O(D-1),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热重、紫外可见光谱以及CD谱性质研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分别结晶在四方晶系P4_32_12和P4_12_12手性空间群。固体CD谱测试进一步证实2个化合物具有手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温小静[8](2017)在《双层金属纳米棒阵列结构的圆二色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上下层相互垂直、同层相互平行的金属纳米棒阵列结构,采取圆偏振光照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它的圆二色性效应.结果表明:在λ_Ⅰ=0.66μm共振波长处,上下层的短棒分别等效的电偶极子表现出以短棒(short)占优势的S-反键模式与S-成键模式;在波长λ_Ⅱ=0.98μm共振处,上下层的长棒分别等效的电偶极子表现出以长棒(long)占优势的L-反键模式与L-成键模式.(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屈瑜,黄立顺,王莉,张中月[9](2017)在《Z形金属微纳结构的圆二色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二色性(CD)是由于手性结构对于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有不同的吸收率产生的。手性结构可用于做负折射材料,宽带圆偏振器件以及检测手性分子信号等。自然界中的生物分子CD信号非常弱,(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12-01)

秦安军,张浩可,唐本忠[10](2017)在《聚集衰减圆二色性的聚集诱导发光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材料已经在光电、传感和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溶液中发光很强,但在聚集态或者固态发光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一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的效应制约了发光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最佳效果的发挥。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这一于2001年由唐本忠团队基于观察到的在溶液中不发光或发光微弱的分子聚集后发光显着增强的现象提出的光物理领域新概念则可充分利用分子聚集增强发光[1],从而为固态高效发光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策略。目前,AIE已经成为化学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和积极跟进。在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众多的AIE分子体系被创造和报道,并在光电和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显示了优于传统ACQ材料的特征[2,3]。但这些分子体系基本不具有手性。而手性AIE分子将在生物传感和光电器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我们利用课题组前期发展的通过AIE基元改造ACQ分子成AIE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含四苯基乙烯和联二萘酚的分子BTPE-BINAs。测试结果显示,所得分子在THF中不发光但随着大量不良溶剂——水的加入发光显着增强,说明该分子具有AIE特性。而圆二色性(CD)测试显示该分子在溶液中表现出较强的信号,但在水含量在~50%时,信号突然下降,在60%后衰减后的信号基本保持不变。基于这一奇特现象,我们提出了"聚集衰减圆二色性(aggregation-annihilated circular dichroism,AACD)"的概念。后续的对照实验表明,产生AACD的原因是联萘之间夹角变小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2)

圆二色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性来源及其在分子系统中的机理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可视化的方法来研究手性分子的物理机理,其中电和磁相互作用以跃迁电偶极矩,跃迁磁偶极矩和跃迁电四极矩及其张量积可视化。这也将成为可视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直观地分析了分子ROA响应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跃迁电偶极矩与跃迁磁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生色团手性与分子振动模式之间的关系。分子手性来自分子跃迁电偶极矩和跃迁磁偶极矩的各向异性。分子发色团的各向异性偶极矩和ROA信号峰振动模式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二色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卓渊,林香凤.Co(Ⅱ)与双苯并咪唑基苯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2].穆希皎,孙萌涛.电子圆二色性(ECD)和拉曼光学活性(ROA)光谱中电磁相互作用的可视化方法[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3].朱牧飞.平面手性金属微纳结构的吸收圆二色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温小静,屈瑜,陈城钊.双层开口环的圆二色性数值研究[J].计算物理.2019

[5].范晋丽.贵金属纳米颗粒阵列表面晶格模式增强圆二色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6].赵东波.用推广的基于能量的分块方法研究振动圆二色性光谱和核磁屏蔽常数:方法发展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8

[7].田菊梅,张景萍.手性化合物[Co(L/D-thr)_3]·4.5H_2O的合成、结构以及圆二色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8

[8].温小静.双层金属纳米棒阵列结构的圆二色性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

[9].屈瑜,黄立顺,王莉,张中月.Z形金属微纳结构的圆二色性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7

[10].秦安军,张浩可,唐本忠.聚集衰减圆二色性的聚集诱导发光体系[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论文知识图

用氢氟酸洗去AgNWs@L-(黑线)和R-(灰...(a)配体HZL的固态荧光光谱图;(b)配合...(JRY)结构手性分子筛的螺...五元卟啉分子16,15以及同Rh(I)配位分...配合物在磁场作用下的二次谐波效应(A)组装前(B)组装后金纳米粒子不对称...

标签:;  ;  ;  ;  ;  ;  ;  

圆二色性论文_王卓渊,林香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