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崇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信息崇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崇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崇拜,席勒,数字,资源,网络,通胀。

信息崇拜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建峰[1](2017)在《告别信息崇拜 解构数字资本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代表人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授丹·席勒,应北京大学“大学堂”讲学计划的邀请,在北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讲学。讲座的第二场,会议室挤满了听众,不少外校的学者也慕名而来。这场讲座的主题是“美国信息传播业的历史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1-19)

程焕文,黄梦琪[2](2015)在《在“纸张崇拜”与“数字拥戴”之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技术方法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中面临资源垄断、资源讹诈、资源壁垒、资源浪费、资源同质和阅读退化等困境,指出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坚持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并重,特别重视纸本资源建设,加强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建设。(本文来源于《图书馆论坛》期刊2015年04期)

刘吉冬[3](2012)在《论网络场域下的信息崇拜及网络风险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开放的网络场域中仍有着强大的符号资本——信息崇拜。"信息崇拜"概括了一种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关系,信息具有的"消除不确定性"功用是人类求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在信息技术扩张下造成的网络风险包括信息焦虑症、媒介依赖症和网络数字鸿沟。而风险文化却提供了另外一种透视风险的视角和评价标准。风险文化从人的主观感知出发,是对现有制度性和规范性结构的反对和否定,同时对以贝克为主的制度性风险社会起到反思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7期)

陈绪新,王蕊[4](2012)在《数字化生存的道德风险与信息崇拜的伦理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诸多现实世界中自我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时,期许能在电子"伊甸园"中找回自我价值和精神皈依。然而,虚拟空间并非想象中的天堂,类似"面具"的交流形式遮蔽着许多本真的存在,消解了现实世界的核心价值;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自我与社会脱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性导致人格的异化;方向感的迷茫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使得价值追求从崇高滑向流俗甚至恶俗。数字化生存方式正颠覆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实生活世界的诸多价值标准,而信息崇拜的推波助澜,更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幸福被剥夺的感觉。(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陈仕洪[5](2012)在《我们需要理性思考——读《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崇拜》一书出版于1986年,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西奥多·罗斯扎克教授。初读本书时,你会感觉书中到处散布着情绪化的观点,但是作者所攻击的绝不是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那些技术理想主义者、纯粹是为了贩卖产品的企业宣传、轻信单纯的教育界以及政府对于信息的强烈控制欲。罗斯扎克只是一个事实还原者:计算机有它(本文来源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2年02期)

王传涛[6](2011)在《杜绝“生源崇拜”从保护考生信息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因连发数10条揭露名校"招生内幕"的重磅微博,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该校历史系教授冯玮,最近成了网络红人。冯玮表示,披露的情况"都是事实"。据了解,查分当日名校已获得高分考生信息;之后便开始多次与考生的联络;在填报志愿结束前,时刻都(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1年21期)

梁武彬[7](2010)在《信息崇拜、信息超载与信息污染——浅议侦查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叁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伴随侦查信息化建设而来的"信息崇拜"、"信息超载"与"信息污染"的危害性,理论界和实务界应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侦查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推进阶段,上述的危害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我们应该及时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早做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本文来源于《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赵勇[8](2008)在《信息崇拜与通胀写作——论网络对人文研究的负面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时代已让学人的治学、研究、写作等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纸媒时代,人文研究的过程也是泡图书馆的过程,学人查找资料的过程又是回到历史现场的过程,而读书、做卡片乃至抄书等等则保证了人文研究的"慢工出细活"。在网媒时代,搜索引擎与数字图书馆则省略了人文研究的诸多环节,学人可以多、快、省地进入到研究之中,却有可能为信息所困而丢掉问题意识。同时,信息崇拜下的人文研究已成通胀写作,网络使论文的拼接、编辑甚至抄袭变得容易。越来越多的学人已从"问题中人"变成"学术中人",又从"学术中人"变成了"信息中人",另一方面,观念被信息侵吞和淹没却成为"观念穷人",所以,通胀写作已成为学界值得认真面对却不易解决的时代难题。(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08年12期)

魏惠斌[9](2008)在《对信息崇拜的冷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透视信息化时代出现"信息崇拜"的现象,分析信息崇拜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提出在信息社会下我们应树立起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培养信息素质,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才能正确地认识信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徐瑞萍[10](2007)在《信息崇拜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崇拜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具体表现为信息概念的泛化、信息作用的夸大、计算机功能的神化、网络空间的依恋、信息经济地位的抬高、社会信息化的魔化和人—机共生的幻想。适度的信息崇拜对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过度的信息崇拜必然导致信息和符号异化、人的主体性丧失、黑客亚文化泛滥和信息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的信息和网络社会问题,其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打破盲目的信息崇拜,正确认识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恰当定位信息的功能,培养人的信息素养,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信息崇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阐述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技术方法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中面临资源垄断、资源讹诈、资源壁垒、资源浪费、资源同质和阅读退化等困境,指出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坚持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并重,特别重视纸本资源建设,加强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崇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峰.告别信息崇拜解构数字资本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2].程焕文,黄梦琪.在“纸张崇拜”与“数字拥戴”之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馆论坛.2015

[3].刘吉冬.论网络场域下的信息崇拜及网络风险形态[J].求索.2012

[4].陈绪新,王蕊.数字化生存的道德风险与信息崇拜的伦理考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陈仕洪.我们需要理性思考——读《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

[6].王传涛.杜绝“生源崇拜”从保护考生信息开始[J].教育.2011

[7].梁武彬.信息崇拜、信息超载与信息污染——浅议侦查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叁个问题[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

[8].赵勇.信息崇拜与通胀写作——论网络对人文研究的负面影响[J].学术月刊.2008

[9].魏惠斌.对信息崇拜的冷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徐瑞萍.信息崇拜论[J].学术研究.2007

标签:;  ;  ;  ;  ;  ;  ;  

信息崇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