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模式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局地混合
混合模式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代昕鹭,陈葆德,张旭,范广洲[1](2019)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局地与非局地混合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中的作用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以及局地混合作用和非局地混合作用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中的作用与影响,基于第二代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对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中各边界层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参数化方案中非局地作用越强,模拟出的边界层垂直湍流混合作用越强,混合层深厚,其中动、热能和水汽的垂直输送也较强,位温垂直廓线在白天也更为稳定。(2)非局地混合作用在强降水过程中使湍流混合作用更强,可产生更多降水,其对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效率影响最大,局地混合作用对小量级的降水效率影响较大。(3)使用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后近地层物理量的日变化较未使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时更加明显;而海洋区域各方案均无明显日变化。(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康,王强,邱明明,张怡然,刘泽链[2](2019)在《考虑模式切换频率的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逻辑门限的方法制定了能量管理策略并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了优化。在传统的以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工况下整车经济性、动力性为优化目标的基础上,考虑模式切换频率,增加了模式区分度作为优化目标,选取2个逻辑门限参数和5个传动比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使得混合动力系统在保证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同时,提高了模式选择的稳定性。还根据现有的结构,参考各个动力部件的经济区,制定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利用MATLAB和Cruise搭建了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到的2组优化解参数与原参数相比,解1和解2燃油经济性分别提高了12.7%和15%,加速性能提升了15.7%和6.5%且有效避免了模式的频繁切换,工作模式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最后,利用JC08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所得的解在JC08工况下仍具有可行性,文中多目标优化方法通用可行。(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欣颜,黄敏,庞凤颖[3](2018)在《静态与动态混合传输模式下FlexRay网络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某车型在同一网段内同时传输周期性、强实时的静态数据和偶发性、高带宽的动态数据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支持静态发送与动态发送混合传输模式的Flex Ray网络媒介访问控制方案,并说明了该方案下一组Flex Ray关键网络参数的设计过程与计算方法、以及其验证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得出的一组Flex Ray网络参数能够满足某车型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在同一网段下混合传输的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车辆与动力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朱聿超[4](2018)在《海洋垂向混合参数化优化方案及对海洋环流和气候模式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模拟是研究海洋及其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在当前的海洋与气候模式中,海温的模拟存在很大的误差,包括赤道太平洋“冷舌”模拟过冷与温跃层强度模拟偏弱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海洋垂向混合过程的参数化方法中,一些关键参数的确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人为性。因此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优化方案,旨在减小热带太平洋温度的模拟偏差。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对比了两种垂向混合方案在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中的表现。一种是基于经典混合层模型KTN的Chen混合方案,另一种是基于湍流封闭模型的KPP混合方案。总体而言,Chen方案对热带太平洋SST的模拟优于KPP方案,但是,会加大次表层的暖误差。这主要是由于Chen方案在赤道外地区高估了风搅拌的混合效应。相比于KPP方案中流剪切不稳定模型,Chen方案中的Peters模型估算的垂向涡扩散系数更小,导致模拟的赤道东太平洋SST更暖。为了进一步优化KPP方案,我们将Peters模型引入到KPP方案中,结果显示KPP方案的模拟结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冷舌”的模拟偏差降低约30%,并且不会引起Chen方案中对次表层温度的负面影响。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讨论如何对Chen混合方案进行改进。通过影响海表面温度的变化,混合层深度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描述混合层深度的变化,KTN整体混合层方案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并且被许多海洋环流模式所应用。但是,KTN模型在模拟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时存在较大的误差。部分原因是由于在KTN模型中,风搅拌引起的混合效应表征为2m_0u_*~3,而m_0的选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按照传统做法,m_0的取值为空间一致的常数,但这种假设不符合最近的观测研究结果。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利用采用观测反演的方法,计算获得了时空变化的m_0,并将其应用于一个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中,评估时空变化的m_0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反演方法获得的m_0可以较大地提高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的模拟。同时,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浅层经向翻转流更强,造成赤道东太平洋存在更强的上升流。更强的上升流带来更多的次表层冷水,引起SST降低。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风应力与混合层深度变化的对应关系,对m_0的时空分布进行物理解释。在本论文的第叁部分中,我们对海洋模式中背景混合系数的表述进行优化,并利用海洋和气候模式研究其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场模拟的影响。用于刻画海洋内部垂向混合的背景混合系数,其取值通常采用10~(-5) m~2/s。然而在热带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的观测结果表明,背景混合系数应是10~(-6) m~2/s量级,远低于模式中的取值。虽然现阶段对热带地区弱背景混合系数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将其应用于数值模拟中,以及量化其与模式误差的关系,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湍流微尺度观测资料匮乏,无法满足数值模拟对覆盖全海盆取值的要求。本研究采用Argo浮标资料,利用细尺度参数化方法,计算了热带太平洋背景混合系数的空间结构。并将其应用到海洋环流与气候模式中,结果表明“冷舌”与温跃层的模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以有效减小25%的模式误差。这是由于背景混合系数的减小直接导致通过温跃层向海洋内区输送的热量减少。热量积累在混合层之下、温跃层之上,导致上层海洋层结降低,Ekman层厚度增加。引起赤道上升流减弱,垂向平流过程的冷却效应减弱,导致SST升高。温跃层内背景混合系数的减小直接导致次表层获得热量有所降低;同时赤道外的次表层降温可以通过副热带环流平流的作用输送到赤道区域,可以进一步加强次表层的降温过程。本文最后综合提出集以上参数化方案于一体的优化方案。该方案集合了KPP方案和Peters流剪切不稳定模型的优势,并利用细尺度参数化方法估算了背景混合系数。将其应用于海洋环流模式的实验表明,赤道上的“冷舌”误差减小了70%左右。该方案也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其他海洋和气候模式中以有效减小模拟误差。因此,本研究对于认清海洋及气候模式误差产生机理、改进模式模拟和预报能力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邓家骏[5](2017)在《柴油机预混合低温燃烧模式油气混合强化及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理论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预混合低温燃烧模式凭借其在排放方面的潜力与优势,成为实现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的较好选择之一。与传统燃烧模式相比,基于适时早喷的预混合低温燃烧模式下,喷射正时的提前导致缸内呈现出不同的气流运动特性和燃油分布特征,进而对油气混合的强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轻型车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从改善燃油分布以及强化油气混合出发,围绕早喷条件下均质混合气的制备及Soot排放控制,探究了燃烧系统参数对强化油气混合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燃烧系统参数和燃烧控制参数的协同优化。首先在预混合低温燃烧模式下,对喷雾锥角与燃烧室凹坑位置对缸内气流运动与油气混合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两种手段在早喷策略下强化油气混合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油气混合过程强化策略。研究表明,预混合低温燃烧模式下由于喷射正时的提前,燃油会喷入余隙中,通过减小喷雾锥角及外移燃烧室凹坑均能改善燃油在缸内的分布,促进混合气的形成,降低Soot排放,但减小喷雾锥角会导致混合气集中在凸台附近使燃烧温度较高,造成NOx排放增加,而外移燃烧室凹坑能够充分利用喷雾射流动能,有利于改善油气混合的同时避免NOx排放的大幅增加。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改善燃油在缸内的分布,增强周向及轴向的气流运动,本文通过改变喷孔数、涡流比以及燃烧室缩口比,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油气混合及燃烧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孔数从5孔增加到8孔,能够有效改善燃油在环形凹坑中的分布,增加油束的卷吸面积,促进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并降低Soot排放,NOx排放则先增加后减少;涡流比从1.8增加到2.6,能提高燃烧室凹坑中气流的周向流速,促进燃油在周向的扩散,降低局部当量比,提高混合气均质度,降低Soot排放,但NOx排放有所增加;缩口比从0.9减小到0.8,能增加缸内的挤流运动,提高湍流强度,强化油气混合,但过小的缩口比,不但会增加进入余隙中的燃油量,较强的挤流也会使燃烧室凸台附近的混合气过于集中于凸台斜面,造成混合气分布不均,因此,Soot排放先增加后减少,而NOx排放先减少后增加。最后,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引入燃烧控制参数,通过极差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Soot排放的影响程度,对燃烧系统参数和燃烧控制参数进行了多参数协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Soot排放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喷油压力>喷孔数>缩口比>涡流比>EGR率>喷油正时>喷雾锥角,通过计算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后的优化方案表明,其Soot排放相比原机方案降低了96%,同时NOx排放降低了39%。(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潘超,孟涛,王梦纯,蔡国伟[6](2015)在《交直流混合模式下变压器动态电感参数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变压器在交直流混合模式下运行时的电感和电流变化与传统情况具有明显区别,该文结合电磁耦合机理提出一种动态电感参数的辨识方法。建立磁场-电路耦合模型,以时域电流和动态电感为关键耦合参数,采用棱边有限元法求解磁场模型,利用局部线性化的方法获取系统能量,基于能量原理计算动态电感。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时域电流,通过非线性磁场和微分电路迭代实现磁场与电路的耦合。研究无直流和交直流混合条件下变压器的电磁特性,结合励磁饱和状态,分析动态电感波动情况并总结其变化规律。通过仿真计算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和所得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王俊华,伊海霞,魏丹,夏珩[7](2015)在《电动四驱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分析及关键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所研发的电动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几种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该车工作模式包括自动起停、制动能量回收、纯电驱动、2WD驱动和4WD驱动以及换挡辅助等。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效率最优原则,介绍了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控制参数的设计,并通过实车转鼓试验对工作模式和设计参数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罗玉涛,刘秀田,姜翠娜,王峰[8](2014)在《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款增程式电动汽车,提出一种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方案,对其进行了工作模式分析和参数匹配,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方案参数设计合理,相对于原方案其续驶里程提高了30.17%,最高车速提高了20.56%。(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2)
汪雷,王彰贵,凌铁军,左金清[9](2014)在《海洋模式中垂直混合参数化方案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海洋垂直混合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发展,以及不同参数化方案在海洋模式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不同垂直混合参数化方案的物理问题、理论依据、数学表达和特征,并对不同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比较。其次,针对中尺度涡、亚中尺度涡以及波浪、潮流混合参数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垂直混合参数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4年05期)
林桥,李兴源[10](2014)在《TCSC的相不平衡混合串补模式原理及其抑制SSR的SSDC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相不平衡理论研究了利用混合串联电容补偿结构进行次同步谐振(SSR)的抑制,详细分析了相不平衡抑制SSR的原理。这种结构是在叁相中的两相采用固定电容进行补偿,在第叁相用固定电容和TCSC串联补偿。其本质旨在减少电气和机械间的能量交换,并用测试信号法与固定串补模式的电气阻尼特性进行了对比验证,证明了其具有抑制SSR的能力,但由于提供阻尼不足系统仍会发生SSR。对此基于极点配置设计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最后在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上进行仿真,证明了该结构和设计的控制器能很好的抑制SSR。此外,因其所需设备是传统的1/3,能减少经济投入。(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4年17期)
混合模式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一种新型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逻辑门限的方法制定了能量管理策略并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了优化。在传统的以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工况下整车经济性、动力性为优化目标的基础上,考虑模式切换频率,增加了模式区分度作为优化目标,选取2个逻辑门限参数和5个传动比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使得混合动力系统在保证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同时,提高了模式选择的稳定性。还根据现有的结构,参考各个动力部件的经济区,制定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利用MATLAB和Cruise搭建了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到的2组优化解参数与原参数相比,解1和解2燃油经济性分别提高了12.7%和15%,加速性能提升了15.7%和6.5%且有效避免了模式的频繁切换,工作模式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最后,利用JC08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所得的解在JC08工况下仍具有可行性,文中多目标优化方法通用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模式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代昕鹭,陈葆德,张旭,范广洲.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局地与非局地混合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中的作用和影响[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
[2].黄康,王强,邱明明,张怡然,刘泽链.考虑模式切换频率的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参数优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3].李欣颜,黄敏,庞凤颖.静态与动态混合传输模式下FlexRay网络参数设计[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8
[4].朱聿超.海洋垂向混合参数化优化方案及对海洋环流和气候模式的改进[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
[5].邓家骏.柴油机预混合低温燃烧模式油气混合强化及参数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7
[6].潘超,孟涛,王梦纯,蔡国伟.交直流混合模式下变压器动态电感参数辨识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7].王俊华,伊海霞,魏丹,夏珩.电动四驱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分析及关键参数设计[J].汽车技术.2015
[8].罗玉涛,刘秀田,姜翠娜,王峰.多模式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与仿真分析[C].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
[9].汪雷,王彰贵,凌铁军,左金清.海洋模式中垂直混合参数化方案介绍[J].海洋预报.2014
[10].林桥,李兴源.TCSC的相不平衡混合串补模式原理及其抑制SSR的SSDC参数设计[J].电气应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