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层高层结构论文-刘玉娟,王小倩,曹宁

错层高层结构论文-刘玉娟,王小倩,曹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错层高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错层,抗震性能,最大楼层位移角,侧向刚度

错层高层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娟,王小倩,曹宁[1](2019)在《板厚对带错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楼板厚度的变化对高层错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用SATWE软件建立结构模型为框架结构,建立不同板厚的四种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用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比较各结构方案的最大楼层位移、各结构方案的层间位移角和各结构方案的侧向刚度。结果表明,随着楼板厚度的增加,结构最大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和侧向刚度都有增大的趋向。通过对比可知,工程结构中楼板厚度选用130mm可以满足抗震要求,整体抗震性能良好,又较为经济实惠。(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汪梦甫,梁晓婷[2](2018)在《带伸臂桁架减振层高层结构抗风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某50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叁维空间结构模型,对原结构和装设伸臂桁架减振层的结构进行顺风向脉动风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探讨了减振层数量与布设位置对该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减振层数量及其优化设置可有效改善高层结构舒适度以及抗风性能;以层间位移角和结构顶层峰值位移为控制目标,将阻尼器连续布设在结构中部减振效果较好;以结构顶层峰值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将阻尼器连续布设在靠近结构顶部减振效果较好;在黏滞阻尼器的阻尼指数和总阻尼系数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设置多道减振层高层结构的综合抗风性能优于设置单道带伸臂桁架减振层的高层结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訾旭博[3](2017)在《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层建筑结构一般采用外部框架中间核心筒的框筒结构,为提高外部框架和内部核心筒之间的联系使二者能够共同抵抗侧向力,传统的方式是在二者之间增设伸臂桁架。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利用结构上部的弯曲变形使框架柱轴向力参与抗侧力,减小核心筒的倾覆力矩和结构的侧向位移。但该方式增大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和内力突变。Jeremiah提出在伸臂桁架与外框架柱之间通过黏滞阻尼器连接,这种方式利用由于结构的弯曲变形而引起的伸臂桁架与外围框架柱之间的相对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菲律宾马尼拉Saint Francis Shangri-la双塔中采用该方案,韩国东北亚贸易大厦也在伸臂桁架与外框柱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本文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种具有放大层间位移效果的黏滞阻尼器布置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得到一些对工程有益的结论。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对典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布置伸臂减震层时的抗震性能分析,对伸臂布置位置进行优化分析,研究在总体阻尼系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伸臂布置层数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可知伸臂布置位置需要合理设置,才能得到最佳的抗震效果。(2)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可知由于黏滞阻尼器的阻尼力与速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伸臂减震层的效果不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3)由于阻尼力吸收了大量的振动能量,伸臂减震层对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塑性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通过改变阻尼器与框架柱的夹角,研究阻尼器布置角度的变化对伸臂减震层抗震性能的影响,可知阻尼器与框架柱的夹角越小伸臂对层间位移的放大作用越明显,抗震性能越好。(5)改变核心筒合围面积所占结构平面总面积的比值,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可知,伸臂减震层同样拥有良好的减震性能,且整体效果与改变之前相近。(6)在外框架柱之间设置伸臂减震层,并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小层间位移角和顶层位移,但是对层剪力的控制效果不是很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4)

梁晓婷[4](2017)在《带伸臂桁架减振层高层结构抗风效果分析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兴建,风荷载作用引起这些高层建筑发生振动,当振动达到一定限值时,会使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高层结构风振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黏滞消能阻尼器在低频时具有不储存刚度,并且不改变结构刚度的特性,且其是速度相关性耗能装置,只需要微小的层间位移即可在阻尼器中产生很大的阻尼力,从而大量耗散振动能量。在伸臂桁架末端与外围框架柱间近似竖向布置黏滞阻尼器,具有在阻尼器两端放大层间位移的效果,其减振性能良好,但此类结构在工程应用及研究中还较少。本文建立某50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叁维空间结构模型,研究带伸臂桁架减振层的风振控制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用谐波迭加法模拟该建筑结构的脉动风场,得到各个楼层处的脉动风速时程和脉动风压时程,并将数值模拟得到的计算自功率谱与目标谱对比。结果表明模拟谱与目标谱吻合度高,进一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2)利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计算模型,通过时程分析得到该高层结构在模拟的叁次脉动风荷载顺风向作用下的风振响应,并进行风振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在未设置带伸臂桁架减振层时,结构X轴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均值不满足我国规范、北美规范、ISO规范和日本规范所规定的舒适度限值。(3)对装设伸臂桁架减振层的结构进行顺风向脉动风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探讨了减振层数量与布设位置对该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数量的减振层及其优化设置可有效改善高层结构舒适度以及抗风性能。(4)假定阻尼器的阻尼指数和总阻尼系数等参数不变,比较设置单道和多道带仲臂桁架减振层时,结构风振性能差异,可知布置多道带伸臂桁架减振层时,对结构的风振控制更加有利。(5)假定单个阻尼器的其他参数不变,改变阻尼器的总阻尼系数,发现带伸臂减振层高层结构阻尼器存在最优阻尼系数,总阻尼系数的取值在最优阻尼系数附近时,结构在抗风上更有利。当阻尼器近似竖向布置时,对叁种不同形式伸臂桁架下结构抗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形式伸臂桁架减振效果非常接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9)

蒋澄[5](2016)在《带转换层高层结构综合楼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层结构综合楼中上下连接的重要节点,转换结构可以转换不同的结构形式以及不同功能的高层建筑。带有转换层的高层综合楼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所以恰当布置高层结构转换层,对重点转换构件的受力特征及整体结构响应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是带有转换层的高层结构综合楼科学设计的重点所在。除此之外,在对转换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综合楼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考量,提前探讨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6年09期)

汪梦甫,杨晗琦[6](2016)在《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对比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推导叁角形形式钢管伸臂对有效层间位移的放大公式,得到了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模态附加阻尼比计算公式.以一个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对其分别设置刚性伸臂减震层、对角支撑减震层及加强层在近场脉冲波和非脉冲波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在3类结构中最为优越,而脉冲波则会导致层间位移等性能指标大幅增加,设计时不容忽视.同时,带刚性伸臂减震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与剪力墙到外框柱轴线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层高成反比,与阻尼器竖向夹角的余弦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龚健,刘俊民[7](2015)在《某带转换层和错层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叁亚某复杂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该工程为带错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和竖向构件不连续等3项超限,采用合适的结构体系并进行合理的布置,对错层剪力墙、转换梁和框支柱等关键构件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结合计算分析结果判断结构薄弱位置,提出了与之对应的抗震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5年08期)

杨晗琦[8](2015)在《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黏滞阻尼器作为一种被动耗能装置,因其易操作性和高可靠性广受工程技术人员的好评,在各类多高层结构中应用广泛,但其减震性能的发挥依赖于结构的层间位移,而高层结构整体刚度大、层间位移限值小,采用普通的黏滞阻尼器布置方式减震效果较差。Jeremlah在06年提出了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的减震理念,具有在阻尼器两端放大层间位移的效果,其减震性能较好,但此类结构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种具有放大层间位移效果的黏滞阻尼器布置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得到一些对设计有益的结论。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推导黏滞阻尼器的单周简谐振动耗能能力公式得到黏滞阻尼器在高层建筑中合适的参数设置范围。(2)通过推导叁角形形式钢管伸臂对有效层间位移的放大公式,得到了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模态附加阻尼比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带刚性伸臂减震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与剪力墙到外框柱轴线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层高成反比,与阻尼器竖向夹角的余弦相关。(3)假定总阻尼系数和单个阻尼器的其他参数不变,比较设置1-4道刚性伸臂减震层时结构的性能差异,可知对于多道减震层结构其单个性能指标虽不是最好,但综合性能更好。(4)假定单个阻尼器其他参数不变时,通过变化结构总阻尼系数,得知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辐射阻尼器存在最优总阻尼系数(即最优附加阻尼比),通过对相应内力和位移规律的总结,得到结构合理总阻尼系数的选取规则,由此可知,附加阻尼比大小而非减震层数量才是决定此类减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5)以一个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对其分别设置刚性伸臂减震层、对角支撑减震层及加强层在近场脉冲波和非脉冲波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叁类结构中是最为优越的,而脉冲波则会导致层间位移等性能指标大幅增加,设计时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24)

张法新[9](2015)在《带加强层高层结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带加强层高层结构的发展,对带加强层高层结构的受力、变形及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指出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14期)

张琪[10](2015)在《带转换层高层结构的转换层类型优选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为了满足建筑的不同功能要求,同时满足抗风与抗震设防的相关性能,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迅速。转换层结构的选择对建筑结构的安全与受力性能及工程造价都有重要影响。在工程设计时如何选择转换结构类型使工程结构既满足受力要求,又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对本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柱网为36 m?36 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工程实例并进行抽象化处理后为本文的算例结构,分别研究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箱型转换、斜柱转换、型钢梁式转换、预应力梁式转换、宽扁梁转换等6种不同的转换层结构,运用PKPM建立相应的带不同转换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对不同转换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带普通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分别在地震烈度为7度和8度的条件下,将转换层位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层至第七层,同时将转换层层高分别确定为3、4、5、6、7米时,研究了转换层的侧向刚度和转换层设置位置对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在框架-核心筒柱网6.0 m?8.0 m~10.0 m?15.0 m的跨度下,建立66个不同跨度下带不同的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跨度的改变对结构受力性能和技术经济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关于转换层结构类型的优选方法等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错层高层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某50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叁维空间结构模型,对原结构和装设伸臂桁架减振层的结构进行顺风向脉动风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探讨了减振层数量与布设位置对该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减振层数量及其优化设置可有效改善高层结构舒适度以及抗风性能;以层间位移角和结构顶层峰值位移为控制目标,将阻尼器连续布设在结构中部减振效果较好;以结构顶层峰值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将阻尼器连续布设在靠近结构顶部减振效果较好;在黏滞阻尼器的阻尼指数和总阻尼系数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设置多道减振层高层结构的综合抗风性能优于设置单道带伸臂桁架减振层的高层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错层高层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娟,王小倩,曹宁.板厚对带错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与优化[J].低温建筑技术.2019

[2].汪梦甫,梁晓婷.带伸臂桁架减振层高层结构抗风效果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訾旭博.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7

[4].梁晓婷.带伸臂桁架减振层高层结构抗风效果分析与对比[D].湖南大学.2017

[5].蒋澄.带转换层高层结构综合楼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6

[6].汪梦甫,杨晗琦.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对比与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龚健,刘俊民.某带转换层和错层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5

[8].杨晗琦.带刚性伸臂减震层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对比[D].湖南大学.2015

[9].张法新.带加强层高层结构探讨[J].山西建筑.2015

[10].张琪.带转换层高层结构的转换层类型优选分析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错层高层结构论文-刘玉娟,王小倩,曹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