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家域、适宜生境及种群生存力研究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家域、适宜生境及种群生存力研究

论文摘要

野生动物家域估计、栖息地评价和种群生存力研究是制定野生动物管理政策和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为东北亚特有物种,受人为活动加剧、栖息地破碎化和丧失的影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易危(VU)状态,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斑羚种群栖息地处于被周边村镇隔离孤立状态,面临种群灭绝的风险。本研究在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利用GPS项圈精确定位技术,获取中华斑羚的位点数据,对5只雌性斑羚家域和栖息地内海拔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样线调查及红外相机监测获取斑羚空间分布数据,对其在保护区内的适宜栖息地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斑羚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基于前期监测及参考文献获得斑羚种群参数,利用Vortex模型预测该种群生存力,寻找影响种群存活率的致危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计算方法获得斑羚的平均年度家域面积分别为0.205±0.138 km2(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95%)、0.038±0.022 km2(MCP50%)、0.256±0.166 km2(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95%)、0.053±0.034 km2(KDE50%)、0.099±0.05 km2(α-Local Convex Hull,α-LoCoH95%)、0.022±0.012 km2(α-LoCoH50%),个体间年度家域面积存在差异(95%家域:MCP:F=341.2,df=3,P<0.001;KDE:F=150.3,P<0.001;α-LoCoH:F=159,P<0.001;50%家域:MCP:F=68.82,df=3,P<0.001;KDE:F=154.1,P<0.001;α-LoCoH:F=122,P<0.001)。季节性家域面积差异不显著(MCP95%:F=0.072,df=3,P=0.975;KDE95%:F=0.026,P=0.994;α-LoCoH95%:F=0.101,P=0.959),三种家域计算方法(MCP、KDE 和 α-LoCoH)存在差异显著(F=32.41,df=2,P<0.001),α-LoCoH 法家域计算结果最小,小于KDE和MCP计算结果。斑羚月份家域面积差异不显著(F=0.451,df=11,P=0.93),受食物资源和气温的影响,寒冬2月家域面积最小。繁殖产子期(5-7月)斑羚家域面积出现减小。2)地形因素对斑羚家域估算的影响不显著(Z=-0.843,P=0.399),但考虑地形因素的家域面积大于未考虑地形因素的家域面积。由此提出针对在复杂地形下的动物,考虑地形因素的家域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斑羚个体间存在家域重叠现象,重叠系数高达 100%。3)斑羚各季节活动栖息地海拔存在显著差异(χ2=26.776,df=3,P<0.01),春季栖息地海拔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平均海拔偏低,其中1月栖息地平均海拔最低。显示受到地区性气温影响,斑羚通过降低活动海拔,躲避低温。4)利用AUC、Kappa和TSS评价GLM、GAM、CART三种模型,评价结果达到良好以上水平。适宜栖息地的预测显示,斑羚在保护区内的潜在适宜区集中分布在正沟核心区,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GLM模型预测适宜面积为161.15 km2,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15.12%;GAM模型预测适宜面积119.77 km2,占11.23%;CART预测适宜面积为134.20 km2,占12.59%。归一化植被指数、距居民点距离、崎岖度指数和距公路距离是影响斑羚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建议加强管理,保护植被资源,减少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避免人为干扰。5)利用Vortex模型预测研究区域内的斑羚种群未来100a内的动态变化表明,该种群的数量在100a内有所增加,但存活率逐渐下降;敏感度分析发现新生幼崽雄性占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限制种群增长的关键因子。因此,建议定期投放营养盐、冬季补充饲料,改善雌性个体繁殖条件,以促进种群增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斑羚研究进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家域研究
  •     1.2.3. 生境选择研究
  •     1.2.4. 食性研究
  •     1.2.5. 斑羚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     1.2.6. 斑羚性激素水平研究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地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质地貌
  •   2.3. 气候
  •   2.4. 水系
  •   2.5. 土壤
  •   2.6. 动物资源
  •   2.7. 植物资源
  • 3. 赛罕乌拉保护区斑羚家域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斑羚的捕捉及数据下载
  •     3.2.2. 家域面积计算方法
  •     3.2.3. 地形因素对家域面积影响研究方法
  •     3.2.4. 家域重叠率及栖息地海拔变化分析方法
  •     3.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3.3. 结果
  •     3.3.1. 年度家域面积分析
  •     3.3.2. 季节性家域面积分析
  •     3.3.3. 月份家域面积分析
  •     3.3.4. 考虑地形因素对斑羚家域估算的影响
  •     3.3.5. 家域空间重叠现象
  •     3.3.6. 斑羚栖息地季节性海拔变化分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赛罕乌拉保护区斑羚适宜生境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数据来源和处理
  •     4.2.2. 模型方法
  •     4.2.3. 因子筛选和模型拟合
  •     4.2.4. 模型预测性能评估
  •     4.2.5. 分布预测
  •   4.3. 结果
  •     4.3.1. 变量筛选
  •     4.3.2. 模型拟合结果
  •     4.3.3. 模型拟合效果
  •     4.3.4. 模型预测性能评估结果
  •     4.3.5. 预测结果
  •     4.3.6. GAM模型中环境变量的响应曲线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赛罕乌拉保护区斑羚种群生存力研究
  •   5.1. 引言
  •   5.2. 方法和材料
  •     5.2.1. 种群生存动态参数设置
  •     5.2.2. 参数解释
  •     5.2.3. 敏感度分析参数设置
  •   5.3. 结果
  •     5.3.1. 斑羚种群未来100a生存动态
  •     5.3.2. 斑羚种群参数敏感度分析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唐书培

    导师: 鲍伟东

    关键词: 家域面积,适宜生境,种群生存力,中华斑羚,保护措施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分类号: Q958.1

    DOI: 10.26949/d.cnki.gblyu.2019.000776

    总页数: 59

    文件大小: 4406K

    下载量: 92

    相关论文文献

    • [1].岫岩地区黄檗野生种群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2)
    • [2].具有污染与捕获的互惠种群生存的动力学模型[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3].污染环境中单种群生存分析[J]. 生物数学学报 2009(01)
    • [4].污染环境中具有Markov切换的随机互惠三种群生存分析[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2)
    • [5].河北塞罕坝狍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04)
    • [6].文县疣螈在重庆境内分布的补充调查[J]. 四川动物 2009(04)
    • [7].大力发展神形兼备的军垦文化[J]. 兵团建设 2008(01)
    • [8].中甸叶须鱼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J]. 水生态学杂志 2012(05)
    • [9].南方根结线虫耐寒性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7)
    • [10].保种 最后的拯救[J]. 人与生物圈 2014(01)
    • [11].文明演变的公共经济学分析——基于运用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尝试[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05)
    • [12].给自己留条后路[J]. 风流一代 2017(35)
    • [13].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生存分析[J]. 林业科学 2010(01)
    • [14].脉冲输入毒素对具有阶段结构的单种群生存影响的研究[J].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2017(01)
    • [15].香蕉穿孔线虫不同种群耐寒性的测定[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 [16].湖南华南虎的历史变迁与人虎关系勾勒[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17].山西霍山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生存分析[J]. 西部林业科学 2015(04)
    • [18].传统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公共经济学解释[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3(03)
    • [19].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更新[J].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2)
    • [20].贺兰山蒙古扁桃保护措施[J]. 宁夏农林科技 2013(01)
    • [21].北极生物圈[J]. 知识就是力量 2014(02)
    • [22].广西褐翅鸦鹃种群的现状调查[J]. 中药材 2015(03)
    • [23].提升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2011浙江卷第5题的启示[J]. 中学生物教学 2011(12)
    • [24].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生存现状与保护[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1)
    • [25].后现代主义观下的体育价值取向[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05)

    标签:;  ;  ;  ;  ;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家域、适宜生境及种群生存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