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所述尾部附件包括封线体压圈、螺帽、金属垫圈、锥形橡胶垫、内衬套及堵头。在螺帽中心通孔内,金属垫圈置于封线体压圈、锥形橡胶垫之间,用于限制电连接器的封线体和锥形橡胶垫的接触,同时在两者之间形成导线的存线空间,导线通过锥形橡胶垫内部的导线孔、金属圈的中间孔送入电连接器,锥形橡胶垫在堵头拧紧后受内衬套的轴向力,锥形橡胶垫被压紧,导线被固定。本申请通过过盈设计,以压紧固定导线,满足了导线存线和减振功能的需要。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帽(3),包括轴向贯穿的通孔,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一内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二内径,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径,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用于与电连接器(1)匹配连接,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金属垫圈(4),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台阶面;锥形橡胶垫(5),具有穿插导线(9)的中心通孔,所述锥形橡胶垫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金属垫圈,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背离金属垫圈的一侧还设置有锥形体;内衬套(6),套接在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锥形体上,并能够径向挤压所述锥形体,以使得所述锥形橡胶垫固定所述导线(9);堵头(8),安装在所述螺帽(3)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内,用于将金属垫圈(4)、锥形橡胶垫(5)及内衬套(6)挤压在所述螺帽(3)内。
设计方案
1.一种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帽(3),包括轴向贯穿的通孔,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一内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二内径,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径,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用于与电连接器(1)匹配连接,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
金属垫圈(4),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台阶面;
锥形橡胶垫(5),具有穿插导线(9)的中心通孔,所述锥形橡胶垫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金属垫圈,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背离金属垫圈的一侧还设置有锥形体;
内衬套(6),套接在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锥形体上,并能够径向挤压所述锥形体,以使得所述锥形橡胶垫固定所述导线(9);
堵头(8),安装在所述螺帽(3)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内,用于将金属垫圈(4)、锥形橡胶垫(5)及内衬套(6)挤压在所述螺帽(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线体压圈(2),套接在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外,且端部抵接在所述金属垫圈(4)上,所述封线体压圈(2)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轴向长度,当所述封线体压圈(2)套接在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上时,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端部与所述金属垫圈(4)之间形成存线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内衬套(6)包括第一套筒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端部的第一环形压接片,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锥形体外,所述第一环形压接片用于贴合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主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衬套(7),所述外衬套(7)包括第二套筒及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端部的第二环形压接片,所述第二套筒套接在所述内衬套(6)的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二环形压接片用于贴合所述内衬套(6)的第一环形压接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6)的第一套筒与所述外衬套(7)的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金属屏蔽软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3)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具有内螺纹,通过适配的外螺纹将所述堵头(8)固定在所述螺帽(3)内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含尾部附件)是电气连接(例如电缆)的基础元件,需要通过尾部附件实现对线束的固定和保护。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存线和缓冲振动的功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维护过程中的便捷性。
现有的尾部附件结构通过灌胶的方式固定导线,实现存线和减振的功能。其需要较大的物理空间保证功能,这易出现干涉,不利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在技术方面,现有的尾部附件结构,为实现存线和减振的功能,必须通过一定的空间长度保证,否则在工艺上无法满足存线和灌胶的要求;在成本方面,现有的尾部附件结构,空间长度长,经济成本高。在维护使用(装配分解)过程中,需要先进行溶胶的处理,才能进行线束与电连接器的剥离,维护成本高;在效率方面:现有的尾部附件结构,在维护使用(装配分解)过程中,溶胶和灌胶后的固化,内场操作困难,周期长,不够便捷,不适用于狭小区域(例如航空装备),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包括:
螺帽,包括轴向贯穿的通孔,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一内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二内径,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径,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用于与电连接器匹配连接,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的封线体;
金属垫圈,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台阶面;
锥形橡胶垫,具有穿插导线的中心通孔,所述锥形橡胶垫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金属垫圈,所述锥形橡胶垫的背离金属垫圈的一侧还设置有锥形体;
内衬套,套接在所述锥形橡胶垫的锥形体上,并能够径向挤压所述锥形体,以使得所述锥形橡胶垫固定所述导线;
堵头,安装在所述螺帽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内,用于将金属垫圈、锥形橡胶垫及内衬套挤压在所述螺帽内。
优选的是,还包括封线体压圈,套接在所述电连接器的封线体外,且端部抵接在所述金属垫圈上,所述封线体压圈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封线体轴向长度,当所述封线体压圈套接在所述电连接器的封线体上时,所述电连接器的封线体端部与所述金属垫圈之间形成存线空间。
优选的是,内衬套包括第一套筒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端部的第一环形压接片,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锥形橡胶垫的锥形体外,所述第一环形压接片用于贴合所述锥形橡胶垫的主体。
优选的是,还包括外衬套,所述外衬套包括第二套筒及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端部的第二环形压接片,所述第二套筒套接在所述内衬套的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二环形压接片用于贴合所述内衬套的第一环形压接片。
优选的是,所述内衬套的第一套筒与所述外衬套的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金属屏蔽软管。
优选的是,所述螺帽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具有内螺纹,通过适配的外螺纹将所述堵头固定在所述螺帽内部。
本申请的关键点和保护点如下:
1、螺帽、金属垫圈、锥形橡胶垫形成的尾部附件结构,实现对导线的固定,达到存线和减振的目的;
2、采用过盈设计,通过锥形橡胶垫和金属垫圈,形成了导线的固定点(减振点),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了安装、使用和维护的要求。
本申请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1、高可靠尾部附件结构,通过结构的过盈设计,以压紧产生的力固定导线,同时满足了导线存线和减振功能的需要。
2、新结构的尾部附件,存线和减振结构所需空间缩短了71%,长度减小,避免了因空间的限制导致的干涉问题。同时,经济成本降低。新结构无需溶胶和固化,维护成本降低,维护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尾部附件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中的高可靠尾部附件结构,解决的问题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尾附附件满足以下要求:
技术方面:缩短尾部附件结构,使其在满足具备存线和减振功能的同时,满足航空发动机对空间的限制要求,避免与其它部件的干涉。
成本方面:尾部附件缩短后,空间长度减小,成本降低。新的存线和减振结构,无需溶胶和固化,维护成本降低。
效率方面:新的存线和减振结构,在外场可以进行直接更换,周期短,便于维护,可以安装于狭小空间,效率提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可靠电连接器尾部附件,如图1及图2所示,主要包括:
螺帽3,包括轴向贯穿的通孔,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一内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具有第二内径,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径,从而形成台阶面,所述位于前端的通孔部分用于与电连接器1匹配连接,并容纳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
金属垫圈4,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台阶面;
锥形橡胶垫5,具有穿插导线9的中心通孔,所述锥形橡胶垫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自所述螺帽后端压入至贴合所述金属垫圈,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背离金属垫圈的一侧还设置有锥形体;
内衬套6,套接在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锥形体上,并能够径向挤压所述锥形体,以使得所述锥形橡胶垫固定所述导线9;
堵头8,安装在所述螺帽3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内,用于将金属垫圈4、锥形橡胶垫5及内衬套6挤压在所述螺帽3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封线体压圈2,套接在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外,且端部抵接在所述金属垫圈4上,所述封线体压圈2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轴向长度,当所述封线体压圈2套接在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上时,所述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端部与所述金属垫圈4之间形成存线空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内衬套6包括第一套筒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端部的第一环形压接片,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锥形体外,所述第一环形压接片用于贴合所述锥形橡胶垫5的主体。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衬套7,所述外衬套7包括第二套筒及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端部的第二环形压接片,所述第二套筒套接在所述内衬套6的第一套筒外,所述第二环形压接片用于贴合所述内衬套6的第一环形压接片。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套6的第一套筒与所述外衬套7的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金属屏蔽软管,对导线\/线束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螺帽3的位于后端的通孔部分具有内螺纹,通过适配的外螺纹将所述堵头8固定在所述螺帽3内部。
本申请加长的螺帽3的槽内,金属垫圈4置于封线体压圈2、锥形橡胶垫5之间,用于限制电连接器1的封线体和锥形橡胶垫5接触,同时在两者之间形成导线9的存线空间。导线9通过锥形橡胶垫5内部的导线孔、金属圈4的中间孔送入电连接器1,锥形橡胶垫5在堵头8拧紧后受内衬套6、外衬套7的轴向力,锥形橡胶垫5被压紧,导线9周向均匀受力,被固定,形成高可靠的尾部附件结构。
所述的减振和存线功能,是指通过锥形橡胶垫的过盈设计,以压紧产生的力固定导线,对振动起到缓冲,以达到减振的目的。导线在送入电连接器后,相当于对其进行两端固定。装配后的结构,导线在锥形橡胶垫和电连接器封线体之间实现了存线功能。螺帽的长度进行了缩短,满足了航空发动机对空间的限制要求,避免了与其它部件的干涉。
所述的成本低、便于维护、效率提高,是指尾部附件的主要空间占用零件螺帽缩短,降低了尾部附件的制造成本。金属垫圈和锥形橡胶垫,无需溶胶和固化,降低了维护成本。相较于返厂维修,可以直接在外场进行更换,周期短,便于维护。同时,维护可以在狭小空间进行,维护效率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13344.8
申请日:2019-07-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9(沈阳)
授权编号:CN209822988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H01R13/58
专利分类号:H01R13/58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第一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110015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万莲路1号
发明人:张琳琳;王纯江;李军
第一发明人:张琳琳
当前权利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代理人:刘传准
代理机构:1152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