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1990-2009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嘉禾县1990-2009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谭斌朱劼李刚文(湖南省嘉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4500)

【中图分类号】R5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074-03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嘉禾县伤寒+副伤寒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嘉禾县199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并运用率的x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嘉禾县1990-2009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阶段性波浪式变化,总体逐年下降趋势流行,年平均发病率22.44/10万,年发病率在1.33/10万-142.68/10万之间波动;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青壮年多发,四季均有发病,主要分布在2、6、7、8、9月,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乡镇。结论伤寒+副伤寒发病主要与环境卫生、生活习惯直接相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饮水卫生习惯等综合措施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变化趋势

嘉禾县地处湘南丘陵地区,辖17个乡镇,境内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极易造成水源性疾病的传播流行。1995年行廊镇嘉禾矿区暴发一起副伤寒疫情发病之多、范围之广,为我县历史上所罕见。为了解全县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现对1990-2009年间的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历年法定传染病订正年报及暴发疫情资料;人口数据源于嘉禾县统计局和公安局。

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率的比较检验。

二结果

1、流行强度;1990-2009年全县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518例,无死亡报告。年平均发病率22.44/10万,年发病率在1.33/10万-142.68/10万之间波动。1990-1994年全县发病率稳定在20/10万以下,1995年行廊镇嘉禾煤矿区因源被污染而暴发一起副伤寒疫情,当年全县发病463例,发病率达142.68/10万,创近20年发病最高峰,1996-2009年全县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09年回落至近20年最低水平1.33/10万(见图1表1)。

2、地区分布:我县各乡镇均有伤寒+副伤寒病例分布。年平均发病率前前五位的乡镇依次为:塘村镇99.97/10万、行廊镇98.65/10万、城关镇28.19/10万、袁家镇21.65/10万、泮头乡16.56/10万(详见图2表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63.34,P<0.005)。其中塘村镇、行廊镇、城关镇(x=2763.34,P<0.005)

三个乡镇的发病数占全县总发病数的70.09%,为我县伤寒+副伤寒流行的重点流行病区。

3、时间分布:近20年全县伤寒+副伤寒四季均有发病,主要分布在1、2、6、7、8、9月,占总数的70.88%,分别于2月及7月形成2个高峰,以2月为主高峰(详见图3),与1995年行廊镇嘉禾矿区暴发一起副伤寒疫情直接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1]。

4、人群分布:我县伤寒副伤寒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各占43.9%和13.3%;男女之比为1.14:1;年龄分布以25—44岁的青壮年为主,占47.3%。

5、临床特点: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83例病人进行分析,高热稽留热的141例,占77.05%、平均热程9.3天、相对缓脉的8例、玫瑰疹的6例。1990年以来的166例病人中,热程<7日的130例,占78.31%;表情淡漠者52例,占31.33%;相对缓脉2例占1.20%,玫瑰疹2例占1.20%;并发症1例,占0.60%。

三讨论

1、我县历来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较高,时有暴发疫情,1990-1994年全县发病较为平稳,1995年发生暴发流行,1996-2004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出现波动,2004年后疫情呈单边下降趋势。

2、近20年间,我县伤寒副伤寒流行以散发病例为主,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源或食物为主。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乡镇。这些特征与农村环境卫生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直接相关。由于农村普遍沿用旱厕,粪便无害化处理欠缺,汛期容易被洪水淹没而污染环境,加之缺乏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生活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排入河;农村虽逐步使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但由于经济和生活习惯,农村居民仍习惯将河水作为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使沿河村民肠道传染病发病机率大大增加,这已是一个农村水网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无害化厕所,强化粪便、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降低自来水成本,使农民能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3]。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健康教育,改变人们到河塘直接清洗食品或直接食用食品的不良习惯。

3、自2004年起我县被列为湖南省伤寒、副伤寒监测县。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了病例监测、健康人群和重点人群监测,加强了主动搜索,及时发现带菌者,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菌株,但由于目前个体诊所和乡村医生对疾病诊断行为不规范,滥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致使未能按规定在病人发热早期采集到合格的标本,以致于临床伤寒、副伤寒菌株培养阳性率极低,只有2007年一例病例检测出菌株。并严重影响了肥达氏血清学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采取了与个体诊所和乡村医生合作开展伤寒监测工作的做法,要求他们对发热病人在未明确诊断前,尽可能地采集到早期合格的血液标本送县CDC培养分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配合力度不够,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建议卫生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医政建设,加大医政执法力度,整顿医疗市场,特别是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在未明确诊断时即滥用广谱抗生素的行为,要严加管理;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个体诊所和乡村医生要提高对伤寒监测工作的认识,密切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伤寒监测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4、随着全县创建卫生县城、卫生乡镇活动的不断开展,大众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同时疾控部门督促、指导了病例和带菌者规范治疗和管理,并对其带菌情况进行追踪,直至消除带菌状态;对于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程的病例、带菌者按规定要求其调离岗位,防止造成疫情的扩散和暴发,从而有效控制疫情,2004年后疫情已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是我县重点传染病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开展伤寒、副伤寒监测工作,主动搜索和处理传染源,全面查清和管理伤寒副伤寒带菌者,从源头上遏止疾病的发生[1]。

5、近年来,京珠复线、厦蓉高速的建设全面实施,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虽然支援了本地经济发展,但由于该群体生活相对贫困,卫生习惯较差,又无相应的卫生保障条件,致使近几年在外来人口密集的社区,厂矿宿舍形成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域,由食物、密切接触传播结合水源污染形成的多种流行方式成为伤寒、副伤寒新的流行特点,应引起新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金丹,孙传武.徐州市1995~2004年伤寒疫情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6):7l8-719.

[2]陶沁,何平,谢阳,等.贵州省伤寒、副伤寒流行回顾性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7461.

[3]陶旦.一起水型伤寒暴发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l(2):191-192.

标签:;  ;  ;  

嘉禾县1990-2009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