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学迅猛发展之前,心理学就已经发展的十分稳健。心理学属于哲学的范畴之内,它作为一门致力于研究人内心活动变化的行为科学,最早起源于西方,具体来说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的心理学是哲学下的一个分支,刚刚形成雏形,人们由此开始对人类的心理进行探索。文章探索了在长期的西方心理学学派发展过程中,这些辩论结果对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哪些影响和意义非凡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中国心理学;启示
一、西方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由于当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致力于对哲学的思考并推动哲学的发展,从而使心理学这一新的领域境界得到发展。
虚拟网络的消极作用。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严重,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和对传统文化戏剧化演绎下缺乏理性地辨别和甄选,导致了大学生无法真正追根溯源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柏拉图把人分成灵魂和肉体两个部分,进而进行分析。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能够进行一切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因为人的心脏持续工作跳动,人的器官进行工作,人的大脑进行思考,而这些被分析和引导了的知识,进而进入心脏,从而形成了心理活动变化。他深受唯心主义的引导,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随心所欲的,由心支配,从而使科学的心理学研究逐渐被基督教的神意所支配,也使得对于心理学的研究逐渐走向瓶颈。而这种情况直到十七世纪工业革命,近代科学发展起来以后,心理学才从基督教的思维方式中脱离出来,确定了科学的理论。
在上世纪90年代,绿皮火车还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长距离交通工具。绿皮火车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但长距离在火车上的奔波,更多的是难以果腹带来的身体折磨。若只有几个小时还可以忍耐,一旦将时间延长到一天以上,饥饿感所带来的疲惫便会令人难以接受。而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乘客而言,相对昂贵的餐车食品并不是第一选择。所以许多长距离乘客都会在乘车之前带好一大袋的干粮。可谁都想能够吃上一口热饭,于是康师傅集团的创始人魏应州便看到了这个广阔的商机。
从英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到洛克和休谟的发展性“联想心理学”,再到同期德国的笛卡尔与沃尔夫提出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最终发展成为了“能力主义心理学”。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随着西方的医药学和身体生理学的迅猛发展,对西方心理学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心理学源头不应在哲学,而应在生理学。而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冯特的出现,现代科学的心理学终于诞生。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使得全世界的心理学家纷至沓来,共同研究和学习,所以心理学不再是从前的单纯的哲学研究的范畴,有科学依据的心理学领域范畴,人类心理学的研究超脱了冥想,形成了完整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体系,这是心理学上的巨大发展和跨时代的里程碑。
人才的培养始终是Festo高度重视的话题,Scharnhausen技术工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对员工的继续教育。专设的员工培训教室设置有与产线相配合的装配和检测等各种工作台,保证员工能在与实际生产条件一致的设备环境下,结合生产需求,有针对性的快速提升劳动技能,特设“头脑风暴”空间,让员工随时可以展开创新思路交流。
维特海默发表了关于“拟动”现象的论文,反对构造主义学说,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他认为在人类眼中的物体,其实并不像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只是通过简单的点和线来进行表示,是对整体的一个综合反映。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通过实验室的实验,对老鼠的行为进行观察得知,人类虽然无法全然掌握老鼠的思想,但是却可以控制住它的行为,行为其实是意识的衍生,所以心理学也能起到一个预测的作用,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在实验中,华生还发现一旦被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只需要分析它的外在的行为就可以达到这些目的,只需要有效的刺激和引导就可以完成人为控制的目的。所以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依据,并形成理论和方法。在华生提倡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大洋彼岸的欧洲,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等人所提倡的“格式塔心理学”也从此诞生。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意识是处于三个层面的,即主动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意识,被遗忘的“前意识”以及平时被压抑在意识之下,没有表现出来的“无意识”。所以将其分为几种不同的形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状态就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而形成的新型心理学理念。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种,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理论。西方心理学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对西方社会和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很多的心理学家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也对我国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西方心理学学派争论对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西方的科学和文明,多是基于实践统计和哲学思考,且更重实践。所以,其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主要也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得出理论,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流派,同时不同时期某一流派也会被后来者质疑甚至推翻,人的认知往往有个过程,而且实践受限于时代和外部条件。普通西方科学的发展,理论不断进步甚至革新。而中国文化,建立的初始都有一以贯之的道,有形而上的思想基础,强调天人合一,宇宙与我为一,在此基础上再进而衍生出各种学术流派,但又统于这个道,所以万变不离其宗。简而言之,这个道是中华上古之人综合对自然宇宙的观察而得,并流传几千年,经久而未衰,整个中华文明也以此为根,可以姑且信之。
中华文化主张从修身养性的根本出发来解决心理问题,认为一切的心理问题是人性内修出了问题和外用问题,解决方法归结于道,以及道衍生出的伦理等。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是从内部根本出发,从根上解决。西方心理学因为由实践来,所以可以直接到实践中去,一些方法简明有效,直接可以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同时,与生理研究联系紧密。这也是西方心理学对中国的心理学产生一定的影响的原因之一,所以中国心理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现代的心理学。
参考文献:
[1]高申春.西方心理学若干历史发展模式的审视与省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郭斯萍,陈四光.精神性: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对象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18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72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赵明丽(1994.5— ),女,汉族,吉林吉林人,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标签:心理学论文; 科学论文; 哲学论文; 学派论文; 人类论文; 《学周刊》2019年第17期论文; 吉林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