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论文和设计-王少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包括至少一组平行线对及保护外套,保护外套套置于平行线对外;在一个平行线对中,平行线对包括线芯组件、粘性铜箔包覆膜及热熔麦拉屏蔽套,粘性铜箔包覆膜包覆在线芯组件外,并且粘性铜箔包覆膜的一侧边紧密贴附在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另一侧边上,热熔麦拉屏蔽套套置于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外侧壁上;粘性铜箔包覆膜包括胶水粘接层及铜箔麦拉层,铜箔麦拉层上设置有导电面,胶水粘接层帖附于铜箔麦拉层的导电面上,地线和两根芯线分别粘接于胶水粘接层远离导电面的另一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能够实现结构紧凑、信号稳定性较高及屏蔽性能较好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外套及至少一组平行线对,所述保护外套套置于所述平行线对外;在一个所述平行线对中,所述平行线对包括线芯组件、粘性铜箔包覆膜及热熔麦拉屏蔽套,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包覆在所述线芯组件外,并且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一侧边紧密贴附在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另一侧边上,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套置于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外侧壁上;所述线芯组件包括地线及两根芯线,两根所述芯线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且所述地线与两根所述芯线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包括胶水粘接层及铜箔麦拉层,所述铜箔麦拉层上设置有导电面,所述胶水粘接层帖附于所述铜箔麦拉层的所述导电面上,所述地线和两根所述芯线分别粘接于所述胶水粘接层远离所述导电面的另一侧面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外套及至少一组平行线对,所述保护外套套置于所述平行线对外;

在一个所述平行线对中,所述平行线对包括线芯组件、粘性铜箔包覆膜及热熔麦拉屏蔽套,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包覆在所述线芯组件外,并且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一侧边紧密贴附在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另一侧边上,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套置于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外侧壁上;

所述线芯组件包括地线及两根芯线,两根所述芯线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且所述地线与两根所述芯线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

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包括胶水粘接层及铜箔麦拉层,所述铜箔麦拉层上设置有导电面,所述胶水粘接层帖附于所述铜箔麦拉层的所述导电面上,所述地线和两根所述芯线分别粘接于所述胶水粘接层远离所述导电面的另一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包括第一热熔麦拉层及第二热熔麦拉层,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包覆于所述铜箔麦拉层外,所述第二热熔麦拉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线对还包括印字层,所述印字层帖附于所述胶水粘接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套包括由内到外顺序设置的铝箔麦拉层、编织线套及绝缘外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线对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并且两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保护外套的内侧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平行线对平行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套的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电缆还包括中心填充线体及四组平行线对,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平行线对首尾连接,并且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心填充线体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套还包括缓冲带体,所述缓冲带体包覆于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电缆还包括中心线层及六组平行线对,各所述平行线对以所述中心线层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整列分布,并且所述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心线层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线层包括防护带体及两组平行线对,所述防护带体包覆于两组所述平行线对外,并且所述防护带体的外侧壁还与六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频电缆的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

背景技术

高频电缆是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缆。由于电缆具有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对高频信号有滤波作用和使高频信号衰减,所以对于高频信号的传输,需要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小的电缆。目前,传统的25G、40G高频线材所用的屏蔽材料大多为铝箔或者铜箔,且屏蔽方式为铝箔纵包或者铜箔绕包。然而,铜箔绕结构不稳定,对衰减的保持性很差。铝箔纵包虽然结构稳定性较铜箔较好,但对衰减的改善性逊于铜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信号稳定性较高及屏蔽性能较好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包括:保护外套及至少一组平行线对,所述保护外套套置于所述平行线对外;

在一个所述平行线对中,所述平行线对包括线芯组件、粘性铜箔包覆膜及热熔麦拉屏蔽套,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包覆在所述线芯组件外,并且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一侧边紧密贴附在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另一侧边上,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套置于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的外侧壁上;

所述线芯组件包括地线及两根芯线,两根所述芯线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且所述地线与两根所述芯线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

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包括胶水粘接层及铜箔麦拉层,所述铜箔麦拉层上设置有导电面,所述胶水粘接层帖附于所述铜箔麦拉层的所述导电面上,所述地线和两根所述芯线分别粘接于所述胶水粘接层远离所述导电面的另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包括第一热熔麦拉层及第二热熔麦拉层,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包覆于所述铜箔麦拉层外,所述第二热熔麦拉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行线对还包括印字层,所述印字层帖附于所述胶水粘接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外套包括由内到外顺序设置的铝箔麦拉层、编织线套及绝缘外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行线对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并且两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保护外套的内侧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组所述平行线对平行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套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频电缆还包括中心填充线体及四组平行线对,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平行线对首尾连接,并且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心填充线体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外套还包括缓冲带体,所述缓冲带体包覆于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频电缆还包括中心线层及六组平行线对,各所述平行线对以所述中心线层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整列分布,并且所述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心线层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线层包括防护带体及两组平行线对,所述防护带体包覆于两组所述平行线对外,并且所述防护带体的外侧壁还与六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通过在铜箔麦拉层上设置胶水粘接层,可以实现铜箔的纵向包裹,既可以实现纵包结构的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又可以避免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被衰减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屏蔽效果;并且,由于胶水粘接层的厚度很小,对于铜箔的导电性影响很小,在经过烤箱加热后,胶水粘接层上的胶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全融化,固化在芯线表面和铜箔导电面与铜箔麦拉层之间,结构更为紧凑,提高了高频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由于在铜箔上设置了胶水,使得铜箔麦拉层上的导电面与地线接触良好,以及铜箔麦拉层重叠的区域也可以更稳固,进一步加强了高频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即使在经过弯曲等测试后,接触依然良好,提高了高频线缆的屏蔽性能,提高了线材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两组平行线对的高频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四组平行线对的高频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八组平行线对的高频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包括:至少一组平行线对100及保护外套200,所述保护外套200套置于所述平行线对100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平行线对100用于实现高频的信号的传输;所述保护外套200用于保护各所述平行线对不受损坏,提高高频电缆的使用寿命,其中还要说明的是,一个高频电缆中可以包括多个平行线对,以使不同的信号的传输。

请参阅图1,在一个所述平行线对中,所述平行线对100包括线芯组件110、粘性铜箔包覆膜120及热熔麦拉屏蔽套130,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包覆在所述线芯组件110外,并且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的一侧边紧密贴附在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的另一侧边上,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130套置于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的外侧壁上,所述保护外套200套置于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130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芯组件110形成信号传输的主体,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用于包覆线芯组件,以实现线芯之间的结合紧密,结构更稳定;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130用于对平行线对起到保护的作用,即保护线芯组件110和粘性铜箔包覆膜120不受损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线材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阅图1,所述线芯组件110包括地线111及两根芯线112,两根所述芯线112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且所述地线与两根所述芯线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地线111用于高频信号传输中的接地,所述芯线112用于传输高频信号。

请参阅图1,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包括胶水粘接层121及铜箔麦拉层122,所述铜箔麦拉层122上设置有导电面,所述胶水粘接层121帖附于所述铜箔麦拉层122的所述导电面上,所述地线111和两根所述芯线121分别粘接于所述胶水粘接层121远离所述导电面的另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胶水粘接层121用于将铜箔麦拉层粘接在地线111和两根所述芯线121外,以使得线材的结构更稳定,同时也使得铜箔实现纵包的效果。

如此,通过在铜箔麦拉层上设置胶水粘接层,可以实现铜箔的纵向包裹,既可以实现纵包结构的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又可以避免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被衰减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屏蔽效果;并且,由于胶水粘接层的厚度很小,对于铜箔的导电性影响很小,在经过烤箱加热后,胶水粘接层上的胶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全融化,固化在芯线表面和铜箔导电面与铜箔麦拉层之间,结构更为紧凑,提高了高频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由于在铜箔上设置了胶水,使得铜箔麦拉层上的导电面与地线接触良好,以及铜箔麦拉层重叠的区域也可以更稳固,进一步加强了高频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即使在经过弯曲等测试后,接触依然良好,提高了高频线缆的屏蔽性能,提高了线材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130包括第一热熔麦拉层131及第二热熔麦拉层132,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131包覆于所述铜箔麦拉层122外,所述第二热熔麦拉层132包覆于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131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131用于使得线芯组件的结构更稳定;所述第二热熔麦拉层132用于进一步加强高频线材的结构紧凑性,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绕包第一热熔麦拉层131并经过红外线烤箱烘烤然后冷却固化后,进入第二个绕包头,绕包第二热熔麦拉层132,此层麦拉绕向为S向绕包,以此来实现进一步提高线材结构的稳定性的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平行线对100还包括印字层140,所述印字层140帖附于所述胶水粘接层121上。具体地,所述印字层140贴附于所述胶水粘接层121上远离所述第一热熔麦拉层的一侧面上。

在一个所述芯线112中,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芯线112包括导体112a及绝缘外层112b,所述绝缘外层包覆于所述导体外。所述绝缘外层为PE绝缘层。如此,可以保证线材的高频传输效率,还可以实现结构的稳定性,保护导体不被损坏。

请参阅图3,所述保护外套200包括由内到外顺序设置的铝箔麦拉层210、编织线套220及绝缘外被2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两组平行线对中,通过铝箔麦拉层210缠绕后,可以提高各所述平行线对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信号传输时的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平行线对100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两组所述平行线对100相互缠绕并螺旋设置,以使两组所述平行线对100的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的外侧壁均与所述保护外套抵持,并且两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保护外套的内侧壁抵接。具体地,两组所述平行线对平行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套的内。如此,可以实现两组平行线对的高频传输电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高频电缆还包括中心填充线体300及四组平行线对,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平行线对首尾连接,四组所述平行线对100相互缠绕并螺旋设置,以使四组所述平行线对100的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的外侧壁均与所述保护外套抵持,并且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心填充线体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心填充线体300用于使得在各平行线对在进行缠绕的时候,可以以中心填充线体300的中心轴线进行缠绕,形成结构更稳定的具有四组平行线对的高频线缆。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平行线对以所述中心填充线体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整列分布。如此,提高高频线缆的结构稳定性,以及降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保护外套200还包括缓冲带体240,所述缓冲带体240包覆于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上。所述缓冲带体240为发泡PP缓冲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高频电缆还包括中心线层400及六组平行线对,各所述平行线对以所述中心线层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整列分布,六组所述平行线对100相互缠绕并螺旋设置,以使六组所述平行线对100的所述热熔麦拉屏蔽套的外侧壁均与所述保护外套抵持,并且所述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中心线层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心线层400位于各所述平行线对中间位置,以此可以使得高频电缆的结构更紧凑,进而提高高频电缆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中心线层400包括防护带体410及两组平行线对420,所述防护带体包覆于两组所述平行线对外,并且所述防护带体的外侧壁还与六组所述平行线对的外侧壁紧挨在一起。如此,可以实现由八组平行线对组成的高频电缆,结构更稳定,传输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用导电胶水涂覆在铜箔麦拉层导电面,且胶水厚度为3μ~5μ,优选的,胶水厚度为4μ,所以对铜箔导电性影响很小,进而提高信号的传输有效性。该高频电缆的铜箔经过特殊烤箱加热后,胶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全融化,然后固化在芯线的外侧壁与铜箔麦拉层之间,结合紧密,结构稳定。

本申请的高频电缆的铜箔两边缘在芯线两侧搭盖位置均衡,即粘性铜箔包覆膜相互重叠的部分,也就是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的一侧边紧密贴附在所述粘性铜箔包覆膜120的另一侧边上的重叠部分,可以使得对高频电缆的线材实现屏蔽性能良好,屏蔽能力较为均衡,对SCD21、IL、SCD21-SDD21都有良好改善。还需要说明的是,再经过加热,导电胶水融化、固化后,铜箔导电面与地线接触良好,且由于铜箔的其它部位,如铜箔重叠区域等有固化胶水,使得此结构更加稳定,即使在经过弯曲等测试后,接触依然良好,提高了高频线材的屏蔽效果,同时也提高了高频电缆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通过在铜箔麦拉层上设置胶水粘接层,可以实现铜箔的纵向包裹,既可以实现纵包结构的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又可以避免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被衰减的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屏蔽效果;并且,由于胶水粘接层的厚度很小,对于铜箔的导电性影响很小,在经过烤箱加热后,胶水粘接层上的胶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全融化,固化在芯线表面和铜箔导电面与铜箔麦拉层之间,结构更为紧凑,提高了高频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由于在铜箔上设置了胶水,使得铜箔麦拉层上的导电面与地线接触良好,以及铜箔麦拉层重叠的区域也可以更稳固,进一步加强了高频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即使在经过弯曲等测试后,接触依然良好,提高了高频线缆的屏蔽性能,提高了线材的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220.0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33905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H01B 7/17

专利分类号:H01B7/17;H01B11/06

范畴分类:38A;33P;

申请人: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大道德赛第三工业园

发明人:王少华;舒钱章;陈丹

第一发明人:王少华

当前权利人: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羽

代理机构:4424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纵包粘性铜箔的高频电缆论文和设计-王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