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卢卡奇在物化理论中认为商品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形式,在商品形式的影响下人的意识趋向物化,从而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普遍性的存在。由此,卢卡奇由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转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批判,指出人的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性,进而得出彻底合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根本上则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
关键词:抽象劳动 物化 阶级意识
对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而言,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其二是对于革命道路新方向的探索。在卢卡奇这里,对于第一个方面则是提出对于资本主义中所产生的普遍性的物化的批判理论,即物化理论。卢卡奇在《阶级与历史意识》中通过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的普遍性而引出其总体性为核心的辩证法。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深入分析对把握其总体性的辩证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留学生可以运用形声字识字法来减少错别字。当遇到形近字和读音相近的字时,可以通过形符来判断正误。如:“无礼谩骂”这个词语中的“谩”会与“漫”产生混淆,原因是“谩”与“漫”形近而且又是同音字。留学生可以通过形符来判断二者,由于“无礼谩骂”是跟语言有关,所以应该用带有形符“讠”的“谩”。而“漫”的形符是“氵”,跟水有关。从这例子可以看出,形符能够帮助学生们正确的辨别形近和读音相近的字。
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在《阶级与历史意识》阐发其物化思想时,可以了解到卢卡奇受到马克思·韦伯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分别是马克思·韦伯的合理化批判思想以及其对于现代官僚主义的批判,这直接地表现在卢卡奇对于抽象劳动范畴的讨论中。卢卡奇在社会中普遍性被彻底合理化的基础之上论证了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存在的,而彻底合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非理性的。
(一)卢卡奇对于抽象劳动范畴的讨论
卢卡奇针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对抽象劳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卢卡奇看来,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作为商品的存在,这种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种作为普遍形式存在的。卢卡奇据此指出了商品形式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性存在的,进而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形式,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独特的物化现象的产生。在卢卡奇看来,在这一商品形式的社会结构中,包含了“主体”和“对象”两个维度。
从对象这一维度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商品结构表明了社会生产出的不同劳动产品都将被归为在形式上具有相同性的商品。卢卡奇在《阶级与历史意识》中指出:“抽象人类劳动的这种形式相同性不仅是商品关系中各种不同对象所归结为的共同因素,而且成为支配商品实际生产过程的现实余额则。”[1]p176这意味着抽象劳动在实际上是规定了现实的生产过程,也意味着抽象劳动不再是经过人类计算而最终产生的具有共同性的量,而是实际地发生的具体的劳动。卢卡奇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实际发生的劳动已经是抽象的,即各种劳动的形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主体”这一维度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形成了劳动本身的机械性,既然劳动对象被分解为相同的形式,那么与劳动的对象直接发生关系的劳动主体也就趋向于相同。
卢卡奇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作出论断后与韦伯分离而转向马克思,但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角度上是与马克思有所区别的。
我国农业已经开始向信息化发展,但在万州区的农村地区,信息管理系统仍不完善,服务质量低,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市场信息传播不及时、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专业的培训教育等,使得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被高效利用和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低下。
(二)物化的普遍性
在抽象劳动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的主导的思考中,卢卡奇通过合理化原则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是处于一个完全理性的商品生产过程中。这是一个自动的、规律的生产过程,人和物只是作为这个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这种状态并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只能是被动地、自觉地符合这个生产过程规律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遵守社会内在规律的安排。
卢卡奇在论述劳动时间与物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时,还提到了物化意识的概念。卢卡奇认为物化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下,物化的普遍性使得意识被物化,而社会中的主体又在物化意识的影响下加深了自身的物化。
卢卡奇认为在这一条件下,个体的时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取而代之的则是劳动时间,即工人之间在时间下是没有差别的,只有在这时间之下的劳动才能被人所察觉。因此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个体和时间之间关系被切断,时间被作为一个测量商品价值的标准而存在,除此以外人与时间之间不再有任何联系。因此,卢卡奇认为在这一条件下,人和人之间都是孤立存在的。
他一直在做梦。他的梦很简单,很多时候,就是吃东西。梦里一咀嚼,嘴巴跟着动,口水便一直滴到枕头上。醒来时,阿里也从不记得自己吃了什么。他甚至没有梦的概念。他只是在睡梦中,等着一个声音叫他。只要这个声音远远飘来落在耳根,他一秒钟都不耽搁睁开眼睛,张口就叫:“姆妈!”
马克思则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受摧残。”[2]p50马克思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发展,认为劳动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指出了分工和私有制的根源则是在于生产关系本身,而生产力并不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所规定的,生产力也是共产主义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化产生的根源所在。
(三)物化意识
FDNLMS算法的思想是将NLMS算法转换到频域计算。算法将参考信号分割成N点的块,滤波器系数每N点更新一次,用N个样点的累加进行更新,这样处理可以有效利用FFT计算,同时,保证算法可以同NLMS算法具有相同的收敛速度。分块后,第p块的滤波输出值为第p块参考数据与对应滤波器系数的线性卷积(块内保持不变),计算方法如下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可以看出,卢卡奇受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合理化即是物化,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的普遍性构成了其物化结构,在这种物化结构以及物化意识的影响下,导致了“第二自然”的出现,在“第二自然”中人依然是作为被统治的存在。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促使劳动分工的深化使得作为主体的人以及作为对象的劳动趋向同一,即卢卡奇所指出的抽象劳动直接影响现实,使得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着物化,而瓦解这种物化结构的方式便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从而进入新的社会阶段。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只承认商品与劳动时间,虽然资本主要是社会是以合理化原则而存在的,但是其忽视了实际与形式之间的联系。但是卢卡奇指出,生活并不是只是由商品的性质构成的,因而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非理性的存在。
式中:W为螺柱受力(N);DG为垫片中心圆直径(mm);D为螺柱直径(mm);b为垫片有效密封宽度(mm);m为垫片系数;n为连接系统螺柱数量(个);pe为等效压力(MPa)。
二、卢卡奇与马克思物化理论的差异
卢卡奇从“主体”与“对象”两个维度上进行论证,两个维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式的一致性使得具体的劳动不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而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转变为抽象劳动使得商品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成为普遍形式的存在,卢卡奇认为正是这种商品形式的普遍性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现实,而抽象劳动则是这个现实的主导。
卢卡奇在论述物化意识中指出了物化意识的两个特征,即直接性与普遍性。直接性表现于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意识只看到了在这个商品社会中呈现出来的商品化,对于劳动产品以外的要素则是物化意识无法看到的。而物化意识的普遍性则是在于卢卡奇在韦伯对于现代官僚制度的批判中意识到物化意识是资本主义中作为一种牢固的意识结构而存在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个体都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的维护者,卢卡奇以此认为物化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个普遍的意识结构,社会成员的物化关系产生了物化意识,而物化意识不断加深着整个社会成员的物化程度。
从卢卡奇对总体性辩证法的论证中可以看到,他过分地夸大了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认为无产阶级只要具备了阶级意识,就能将物化结构打破,即他在总体性辩证法中所提出的“被赋予的意识”。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在卢卡奇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实际的联系是依靠于这个自动的、规律性的生产过程,即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是孤立的存在,另一方面每一个孤立的个体都要面对这个生产过程。这就表明了在卢卡奇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联系实际上是由这个生产过程来决定的,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1]p143-14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物”性质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实际上是物的关系。
可以看到,卢卡奇对于物化的批判是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的,他更注重的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结构以及在这种生产结构之上的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马克思则是将重点放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上。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卢卡奇虽然在《阶级与历史意识》中受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在其晚年也对《阶级与历史意识》中的思想作出了检讨,但是其中的物化理论仍然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首先,卢卡奇将马克思的辩证法实际地运用在了社会历史领域。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原则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独特的物化意识,正是物化意识使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体对于现实的一种放任的承认,对现实产生非批判的认同与顺从,这是资本主义物化结构的根源。这种物化结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卢卡奇正是看到这一点,而采用了总体性的辩证法。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层面入手,深入到社会的其他领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要和实际教学现状相结合,找到适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方法,对此笔者提出几点措施:
在此基础之上,卢卡奇认为资产阶级不再具备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的能力,认为无产阶级才是这个能够把握社会总体的新的阶级。在卢卡奇看来,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觉醒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在事实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当时对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卢卡奇对于物化现象的批判是在马克思对于早期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的批判,卢卡奇在物化理论中对于生产力的批判将现实的物质生产抽象为形而上学的层面,表明了形而上学批判与现代性批判在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中的结合。另一方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是普遍性的。人在物化结构中是受制于物的,即人的价值取决于物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是不断变小的,而物的价值是不断上升的。随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的价值不断增值,使得人完全被物所支配。由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展开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批判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红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221-02
作者简介:谢俊如,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西管理哲学思想;李思祁,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伦理与组织文化。
责任编辑:赵慧敏
标签: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意识论文; 马克思论文; 普遍性论文; 抽象劳动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现代交际》2019年第5期论文;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