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实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压实,磷酸,正极,电化学,石墨,锂离子电池。
压实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韩广欣,张向举,李娟[1](2019)在《正极压实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单晶结构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压实密度在3.30~3.70 kg/L内变化,电池内阻、克容量略有差异,但使用性能倍率放电和循环寿命均不受显着影响。因此动力锂电池工业化生产中,极片辊压厚度波动范围在0~0.009 mm不影响电池一致性和整体性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吴二鲁,朱俊高,郭万里,陈鸽[2](2019)在《缩尺效应对粗粒料压实密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堆石料的级配缩尺后的试验替代料与原级配料的试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弄清这种差异对准确把握原级配堆石料的力学性质十分重要。将缩尺效应归结为最大粒径和级配结构两部分变化产生的影响。利用土的连续级配方程结合相似级配法缩尺的思路,设计了大量最大粒径分别为20,40和60 mm的试验级配。对各级配粗粒料进行了表面振动压实试验,研究了最大粒径和级配结构对粗粒料压实密度的影响。最大粒径和级配结构对粗粒料压实密度的影响可以用一定的函数形式定量表述,建立了考虑缩尺效应的粗粒料压实密度的预测模型,探讨了该模型对不同性质粗粒料的适用性,并用多组室内最大干密度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此外,提出了一种能够定量研究粗粒料缩尺效应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董海桃,倪团结[3](2018)在《锰酸锂电池极片压实密度与材料粒度分布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锰酸锂材料的粒度分布得到改善,对锰酸锂电池极片压实密度与材料粒度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锰酸锂材料的粒度D_(10)为6.335μm、D_(50)为11.428μm、D_(90)为19.433μm,且D_(90)-D10为13.098μm时,材料的粒度分布比较集中,且此时极片的压实密度最高约为3.16 g/cm3,所对应的电池1 C的初始放电比容量约为106.2mAh/g,50次循环后其容量大约衰减4.23%,此时所得电池具有较好的性能且满足锂电池厂的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黄本赫,闫远滔,戴中秋[4](2018)在《压实密度对石墨烯基LiFeP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考察了不同压实密度对石墨烯基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倍率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压实密度为2.2g/cm3时,其倍率性能最为优异,随着压实密度增大,锂电池的氧化反应的可逆性逐渐提高,电化学阻抗逐渐减小,极片电导率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30期)
郭娇娇,吴候剑,李正松,徐浩,陈文豪[5](2018)在《一种粉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一种能快速检测粉体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方法。通过对压力、压片时间以及样品预干燥处理的实验,确定10 MPa的压力、10 s的压片时间以及烘干2 h处理为此次的最佳实验条件。此外,粉末压实密度与其全电压实密度的对比,证实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生产工艺中为评估压实密度节约成本、缩短检测周期。(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17期)
陈燕玉,任诚,胡文理,陈彩凤[6](2018)在《高压实密度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采用石墨烯掺杂的基础上通过二次烧结工艺,严格控制烧结温度、升温速率、碳包覆起始温度等各项参数,在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增大了一次粒径,使材料的极限压实密度比常规的纳米磷酸铁锂提高0.4 g/cm~3。在1C倍率充放电下,电池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依然达到90%。(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16期)
李邑柯,刘婧婧,吴开洪[7](2018)在《压实密度对LiNi_(0.6)Co_(0.2)Mn_(0.2)O_2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控制压实密度,制备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并分析样品的结构、形貌及性能。类单晶样品的压实密度为4.0 g/cm3,与二次球颗粒相比,具有良好的形貌、抗压性能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制备的扣式电池以0.1 C放电至2.80 V的比容量为179.9 m Ah/g;在25℃下以1.0 C在2.80~4.35 V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95.3%。(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8年03期)
李鹏飞[8](2018)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开发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至关重要。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二次电池。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高、环境友好、低成本等优点。但是较低的压实密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以下方案提高电池的压实密度。(1)通过选取廉价的原料磷酸铁、磷酸锂、铁粉、葡萄糖为原料,合成振实密度为1.45 g cm~(-3)磷酸铁锂。本方案原子利用率接近100%,除少量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外无其它副产物产生。原料相互间结合紧密,有利于磷酸铁锂结晶,易于形成密实的磷酸铁锂。廉价的原料有利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理论研究与产业化相结合,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2)磷酸铁锂晶体结构为橄榄石型,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好,有利于大电流充放电,但是锂离子的一维扩散限制了其大电流的性能发挥。针对这点,我们设计合成了具有铁空位的磷酸铁锂,使得锂离子沿一维通道传输的同时可以通过铁空位的位置传输到相邻通道,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在1C倍率充放电下比容量为140 mAh g~(-1)。(3)压实密度是锂离子电池制造中的重要参数,对循环性能和体积能量密度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像磷酸铁锂这类导电性差的材料。我们通过对压实密度的探究,发现合适的压实密度有利于电池倍率性能的发挥。通过选取高导电的碳纳米管部分替代常用的乙炔黑,以提高导电性,改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本实验制备电极压实密度为2.32 g cm~(-3),高于对比样品商用磷酸铁锂的2.15g cm~(-3)。(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彭弯弯,徐唱,李之锋,范凤松,张骞[9](2017)在《面密度和压实密度对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i Co O2为正极材料制备成软包电池,探究不同面密度及压实密度对其快速充电性能及循环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技术表征正极材料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变化.实验电池以高倍率6 C充电(1 C放电)并测试其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增加,电池内阻明显增加,放电比容量降低且循环性能变差;面密度从150 g/m2提升到220 g/m2,电池循环1 000次后容量保持率由89.06%下降到60.45%.而随着压实密度的提高,循环性能先提升后下降,适当增大压实密度可有效地减小电池内阻并缩短Li+迁移路径,循环性能也有所提升.当压实密度为3.32 g/cm3时,电池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有91.50%.(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李伟涛,何子燚[10](2016)在《压缩式垃圾车提高压实密度的液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垃圾压实密度较小,压实度不高,压缩效果差的现状,从液压控制技术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优化滑板油缸安装角度的改进方案。改进后,垃圾压缩时滑板油缸对垃圾的压缩力大幅提高,同时垃圾还受到以前没有的推铲挤压力,实现"前压后挤"的双向强压缩作用,大大提高了垃圾的压实密度。改进方案提出的提高垃圾压实密度的新方法,为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借鉴。(本文来源于《专用汽车》期刊2016年12期)
压实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堆石料的级配缩尺后的试验替代料与原级配料的试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弄清这种差异对准确把握原级配堆石料的力学性质十分重要。将缩尺效应归结为最大粒径和级配结构两部分变化产生的影响。利用土的连续级配方程结合相似级配法缩尺的思路,设计了大量最大粒径分别为20,40和60 mm的试验级配。对各级配粗粒料进行了表面振动压实试验,研究了最大粒径和级配结构对粗粒料压实密度的影响。最大粒径和级配结构对粗粒料压实密度的影响可以用一定的函数形式定量表述,建立了考虑缩尺效应的粗粒料压实密度的预测模型,探讨了该模型对不同性质粗粒料的适用性,并用多组室内最大干密度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此外,提出了一种能够定量研究粗粒料缩尺效应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实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韩广欣,张向举,李娟.正极压实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J].河南化工.2019
[2].吴二鲁,朱俊高,郭万里,陈鸽.缩尺效应对粗粒料压实密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董海桃,倪团结.锰酸锂电池极片压实密度与材料粒度分布关系[J].电源技术.2018
[4].黄本赫,闫远滔,戴中秋.压实密度对石墨烯基LiFeP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5].郭娇娇,吴候剑,李正松,徐浩,陈文豪.一种粉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检测方法[J].广东化工.2018
[6].陈燕玉,任诚,胡文理,陈彩凤.高压实密度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工艺研究[J].广东化工.2018
[7].李邑柯,刘婧婧,吴开洪.压实密度对LiNi_(0.6)Co_(0.2)Mn_(0.2)O_2性能的影响[J].电池.2018
[8].李鹏飞.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9].彭弯弯,徐唱,李之锋,范凤松,张骞.面密度和压实密度对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影响[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7
[10].李伟涛,何子燚.压缩式垃圾车提高压实密度的液压技术研究[J].专用汽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