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文化转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社会转型,南非,自信,视域,社会,儒学。
社会文化转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光利[1](2019)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传统“孝老”文化与居家养老模式的传承与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孝老文化的效力在逐渐递减,面临着代际失调等问题,因而从传统文化因素出发建立一种以孝文化为支撑、家庭养老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新模式,在家庭个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以此为立足点结合实际提出了重塑传统"孝老"文化内涵、社区开发深度植入孝文化理念并采用适老化设计创造老少共融居住环境等七大策略。(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4期)
韩敏[2](2019)在《从文化战线到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范式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战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立的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的原则。文化自信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往主体的品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价值立场。(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11期)
斯仁[3](2019)在《儒学北渐影响下的近代内蒙古社会文化转型与伦理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地区社会文化的近代转型有其复杂背景和动因,其中农耕北移和儒学北渐是各变相中最具活力且带来全局性变革的主要原因,它促成了内蒙古近代特色农牧交错带及民族民间文化和蒙古族近代学者群体的成长。接受儒家学说的蒙古族学者用他们新近掌握的儒学知识和思想来反对当时风行于内蒙古地区的佛教政策和清政府民族统治。其催生结果为:内蒙古区域社会宗教主导型特征逐渐转变为世俗性特征,内蒙古区域社会具有"近代"特色,兴"文墨"或尚"耕读"成为人们新的社会理想和伦理价值。区域社会具备转型特色,其历史影响延续至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闵晓蕾,季铁,郭寅曼[4](2019)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视域与设计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面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现实和复杂问题,辩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市集群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需求,思考文化视域下设计参与的不同方法。方法以"乡村—服务—产品—城市"作为新的研究框架,系统地梳理社会转型、社会创新与设计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按照"乡村社区—城市社区—虚拟社区"的研究路径,探索新的文化视域下设计文化与生态的特点。结论相对于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社会结构与发展模式,中国在社会需求与社会形态等方面,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需要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探索多元动态的文化设计生态,促进城乡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董彪[5](2019)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现代转型密切相关。市场经济为"大众"的产生提供了场域,也为资本逻辑推动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机械复制化和世俗化开辟了空间;社会个体的主体性权利,特别是感性存在和感性需求权利被重新赋予,为大众文化实施欲望机制仓创造了条件;社会关系的平等化和民主化,推动大众文化各种因素的博弈,形成了复杂的权力关系。大众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存在着过度商业化、浮浅化、去中心化等问题。在由"富"到"强"的新时代,促进大众文化理性、健康发展,需要处理好它与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其中全球化与地方性的关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和软实力。(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龙燕[6](2019)在《社会转型时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转型和文化自信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转型必然对文化自信产生巨大的影响,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让我们对文化自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对文化积淀、创新和发展,更来自于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的滋养。文化自信的本质在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当前中国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系列的新变化使得研究文化自信有了其必要性。(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30期)
马峰[7](2019)在《南非青年参与社会发展价值观研究——基于风险社会与文化转型双重语境下的价值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与风险、危机、机遇等境况相伴,而一次次的磨砺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反思与进取中,人们的价值观会随之变化。任何社会都无法规避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选择与意见的表达。南非是非洲大陆现代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在高风险社会发展环境与文化转型双重背景下,透视南非青年在个人发展感受、国家发展期待与发展选择、个人发展态度叁个维度上的价值观表现,可以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维度去了解非洲社会发展现状。非洲青年的发展需求与相应的发展价值观,是我们观察非洲社会发展环境和状况的重要指向标。研究南非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将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成果惠及非洲青年,实现中非发展合作的精准对接,提供理论与政策视角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0期)
王荣[8](2019)在《教育转型下社会文化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文科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力,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市场化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校人文科研发展方向多样化、高校人文科研研究方式多样化、高校人文类研团队建设多样化、高校人文科研项目社会化、高校人文科研项目市场效益快速化等五个特征。(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0期)
陈昫[9](2019)在《论“文化转型”与老年社会工作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转型"是西方国家针对"老有所养"问题而提出的创新性养老服务设计与实践策略,为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务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文化转型旨在完善"老年人导向性"的服务提供模式,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的养老环境。在文化转型视角下,老年社会工作的创新路径有叁:第一,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创新,即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职能定位与文化胜任力定位;第二,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创新,即"4P4I"评价体系建设,包括保障、预防、宣传、参与、意识形态、权益、组织机构与信息共八项要素;第叁,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目标创新,即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地位创新以及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思路创新。(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维红[10](2019)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发展推动着文明的进步,文化中的不合时宜的内容必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逐渐消逝,而新的社会环境又会诞生新的文化内涵。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化变迁是必然结果,文化变迁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动力的牵引。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对外来文化挑战的反抗,以及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当代文化变迁的主要内在动力。(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社会文化转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战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立的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的原则。文化自信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往主体的品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价值立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文化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光利.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传统“孝老”文化与居家养老模式的传承与重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2].韩敏.从文化战线到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范式转型[J].社科纵横.2019
[3].斯仁.儒学北渐影响下的近代内蒙古社会文化转型与伦理重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闵晓蕾,季铁,郭寅曼.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视域与设计生态[J].包装工程.2019
[5].董彪.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6].龙燕.社会转型时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J].青年与社会.2019
[7].马峰.南非青年参与社会发展价值观研究——基于风险社会与文化转型双重语境下的价值观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8].王荣.教育转型下社会文化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文科研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9
[9].陈昫.论“文化转型”与老年社会工作创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孙维红.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