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方政府论文-王兴华,吕友明,彭劲,祖宣,裴震烁

武汉地方政府论文-王兴华,吕友明,彭劲,祖宣,裴震烁

导读:本文包含了武汉地方政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大事项决定权,生态控制,城市发展,生态资产

武汉地方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华,吕友明,彭劲,祖宣,裴震烁[1](2015)在《为城市发展留住“生态资产”》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2日,市人民政府将《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提请市十叁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我市生态保护继颁布政府令和通过人大决定之后进入地方立法程序。武汉在短短3年时间里,3次作出生态保护的重大决策,史无前例。(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5-09-28)

范兰兰[2](2014)在《武汉城市圈的地方政府竞争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长效发展。这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其中城市群的建设和规划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城市群的大力建设中,地方政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竞争是无处不在的,也同样渗透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之中。地方政府成为了各地利益的代言人,竞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武汉“1+8”城市圈,并赋予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要推动中部经济的高速增长,该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和长期竞争优势是其关键。做到有效避免圈内地方政府的不良竞争,加强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城市圈内的竞争力,才能快速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这就急切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来构建一套有效合理的竞争合作机制。因此,本文围绕的主题就是研究城市圈内的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整篇文章主要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分析了进行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理论界对城市圈内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争论点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有关地方政府竞争的基本理论,同时阐述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存在的叁种表现形态及特点。第叁章着重介绍地方政府竞争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第四章则是文章的重点,首先介绍了一些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竞争的现状,阐明了现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接着进一步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恶性演进。通过这一分析,说明规范城市圈地方政府有效竞争的必要性。第五章则通过对城市圈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案例分析,来探讨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之间不良竞争问题。第六章在当前存在困境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中长期趋势作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4-05-21)

陈芳,叶锋,何欣荣[3](2012)在《稳增长,地方投资如何接棒》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发力”不要“投资依赖”    投资发力对经济趋稳贡献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43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4%,增速与1-6月份持平。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将进一步凸显。(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2-08-20)

田祚雄,周金娥[4](2012)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不足及改进——以武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方政府推行绩效管理已渐成趋势,也产生不少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武汉一直努力探索政府自身建设与管理,近年来推行绩效管理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梳理、剖析武汉绩效管理的历程与实践,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绩效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明显不足,进而为完善政府绩效管理提出若干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覃秘[5](2012)在《地方政府力推 武汉控股再次筹划重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龙年春节前停牌的武汉控股今日公告,公司2月2日下午接到控股股东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称其正在筹划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   公告没有透露具体的重组对象,根据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武汉水务集团以及实际控制人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2-02-03)

田祚雄[6](2011)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不足及改进——以中部中心城市武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端于20世纪初美国纽约市政研究院的政府绩效评价实践,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绩效评价以强调公共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的理念,而凸显出强烈的实践意义和重大理论价值,西方各国纷纷实践推广。现代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1-14)

吕丽娜[7](2011)在《武汉城市圈内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圈内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而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及城乡建设一体化却举步维艰,圈内企业迁移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产业(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1年18期)

章博[8](2011)在《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在灾荒救济中的作用——以武汉1931年水灾为个案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江淮流域发生了近代历史上受灾范围最大、洪水最为炽烈的严重灾害,武汉则是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水灾发生后,中央政府、湖北和武汉地方政府与社会都积极应对,分别在灾荒救济中发挥了相应作用。中央政府主要是进行积极的救灾动员,组织全国性的救灾机构,制订救灾方针和原则,统筹全国各灾区的救灾工作,集中全国力量办赈,(本文来源于《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期刊2011-08-02)

徐林慧[9](2011)在《基于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区域经济及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继珠叁角、长叁角以及环渤海等城市圈之后,全国各地区城市圈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目前在建的已有不下十个。因而武汉城市圈便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湖北省2004年开始着手构建武汉“1+8”城市圈,并于2004年9月成立了以李宪生市长为组长的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领导小组,而后在6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区域内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格局,然而就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状况而言,增强圈内各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则是重中之重。本文综合运用了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地方政府合作理论、区域经济及其一体化建设等学科的知识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同时,还从区域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合作的总体规划、财税收入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对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和制约因素。最后,文章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中所碰到的困难之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诸多关于推动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的对策:如更新之前本位主义的旧观念,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发挥中央的指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组织协调机构;提高政府间合作的法制化程度以及创新财政分析机制等等,对推动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1-05-01)

苏静[10](2011)在《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城市化的浪潮,其中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不可否认,城市群的建设对区域一体化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运作协调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为了发挥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带动整个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目标,早在2002年,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就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设想。要推动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强圈内地方政府的合作,然而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武汉城市圈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各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境。因此,本文选题的的目的就是探索圈层结构下武汉城市圈政府合作的问题,在对城市圈内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定位,构建一套适合武汉城市圈发展特点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本文从分析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的现状入手,介绍了取得的初步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新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网络治理理论、博弈论等是构建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即在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地方政府加强在基础设施、产业调整、共同市场、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完善相关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制度,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最终建立一套运转协调的高效合作体制。武汉城市圈各市发展情况不一,武汉市“一城独大”现象明显,如何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首位城市作用,构建具有武汉城市圈域特点的政府合作机制,加强对周边8市的辐射效应,有效进行圈内资源整合,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最后,本文对武汉城市圈政府合作的中长期趋势作了展望,论证了齐普夫法则,提出未来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四个层次的趋势:第一层,构建武鄂黄的核心层,实现小圈域内的一体化;第二层紧密层,连接荆州和宜昌,形成“一带两圈两副”的大格局;第叁层辐射层,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为中心,打造全国的“第四极”,第四层是依托上海,构建上海—武汉双核的长江中游超级城市群。(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1-04-15)

武汉地方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长效发展。这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其中城市群的建设和规划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城市群的大力建设中,地方政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竞争是无处不在的,也同样渗透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之中。地方政府成为了各地利益的代言人,竞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武汉“1+8”城市圈,并赋予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要推动中部经济的高速增长,该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和长期竞争优势是其关键。做到有效避免圈内地方政府的不良竞争,加强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城市圈内的竞争力,才能快速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这就急切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来构建一套有效合理的竞争合作机制。因此,本文围绕的主题就是研究城市圈内的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整篇文章主要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分析了进行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理论界对城市圈内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争论点和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有关地方政府竞争的基本理论,同时阐述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存在的叁种表现形态及特点。第叁章着重介绍地方政府竞争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第四章则是文章的重点,首先介绍了一些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竞争的现状,阐明了现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接着进一步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恶性演进。通过这一分析,说明规范城市圈地方政府有效竞争的必要性。第五章则通过对城市圈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案例分析,来探讨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之间不良竞争问题。第六章在当前存在困境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中长期趋势作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武汉地方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兴华,吕友明,彭劲,祖宣,裴震烁.为城市发展留住“生态资产”[N].长江日报.2015

[2].范兰兰.武汉城市圈的地方政府竞争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3].陈芳,叶锋,何欣荣.稳增长,地方投资如何接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4].田祚雄,周金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不足及改进——以武汉为例[J].武汉学刊.2012

[5].覃秘.地方政府力推武汉控股再次筹划重组[N].上海证券报.2012

[6].田祚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不足及改进——以中部中心城市武汉为例[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1

[7].吕丽娜.武汉城市圈内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J].学习月刊.2011

[8].章博.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在灾荒救济中的作用——以武汉1931年水灾为个案的考察[C].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2011

[9].徐林慧.基于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10].苏静.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

标签:;  ;  ;  ;  

武汉地方政府论文-王兴华,吕友明,彭劲,祖宣,裴震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