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分布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锚固,岩石,锚杆,岩土,拉力,力学。
应力分布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朱叶艇[1](2018)在《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应力分布模式和破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钢锭铣削型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荷载试验和钢筋混凝土梁荷载试验,对比了两类梁截面的应力分布模式和形变开裂特征,确定了钢纤维对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的重要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塑性阶段钢筋混凝土梁断面弯矩主要由受压区混凝土合力的快速增长来实现,而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受压区钢纤维对部分截面压力的承担以及受拉区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快速增长,完成了截面轴力为零和截面弯矩随荷载增大的力学平衡;钢纤维抗拉作用的发挥减小了混凝土受拉区的范围,降低了受拉区混凝土的拉应力,提高了构件的抗裂荷载;钢纤维的掺入使梁表现为延性开裂的特征,有效增强了梁的韧性和抵抗开裂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常桐博,王宽,段建威,牛文鑫,张胜年[2](2018)在《不同触地模式慢跑的足踝应力及应力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有研究报导慢跑中一些运动损伤与触地模式(foot strike pattern,FSP)有关。足和踝关节作为下肢运动链的末端,直接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因此不同触地方式对足踝的力学影响,以及其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响应应当予以重视。已有研究多关注足的整体运动和动力学特征,鲜有研究对不同触地模式慢跑中足踝的应力及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探讨不同慢跑触地方式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20)
姚茜[3](2018)在《球—管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及其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空心球节点因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受力合理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大型空间结构中。由于焊接空心球节点是通过焊缝将空心球与钢管连接起来,其焊接过程必将存留大量的残余应力,甚至有焊接残余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情况存在,所以不能忽视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空心球节点性能的影响。而以往关于焊接空心球节点有关极限承载能力和刚度的研究鲜有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焊接空心球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并分析其对焊接空心球节点极限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规律。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焊接过程,得出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总结出焊接空心球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基于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分别开展焊接空心球节点消除与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情况下的模拟加载研究,揭示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空心球节点极限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建立焊接空心球节点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态热分析模拟焊接过程;选取合理单元,考虑材料性能参数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特点,运用生死单元法模拟焊缝的填充过程,得到不同时刻下的温度场分布云图,总结分析焊接过程中的焊缝区域时变温度场变化规律。(2)基于焊接温度场分析结果,计算焊接空心球节点不同时刻下的瞬时应力及焊接残余应力,得到焊接残余应力在焊缝中心线、钢管和空心球上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参数化分析焊接空心球节点的球径D和壁厚t、钢管直径d和壁厚δ等因素对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的影响规律。(3)基于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焊接空心球节点在有无焊接残余应力影响下的极限承载力;参数化分析焊接残余应力随着几何尺寸(空心球直径D和壁厚t、钢管直径d和壁厚δ等)的变化对焊接空心球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机制。(4)基于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计算荷载作用下焊接空心球节点的实时刚度,对比分析焊接空心球节点在有无焊接残余应力下的节点刚度的变化情况。参数化分析焊接残余应力随着几何尺寸(空心球直径D和壁厚t、钢管直径d和壁厚δ等)的变化对焊接空心球节点刚度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李青锋,易厚,朱川曲[4](2016)在《树脂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及其损伤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树脂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及其承载、损伤机理,提高树脂锚杆支护在煤矿现场应用的有效性,首先根据煤矿树脂锚杆的围岩环境和受力特点,基于集中载荷作用于半无限体表面和无限体内部的弹性力学解得到了树脂锚杆在非锚固段围岩破碎和完整时的锚固段锚固界面剪应力计算式,分析了锚杆杆体拉力在锚固段锚固界面的剪应力形成机理;然后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树脂锚杆锚固段的承载及变形,得到了树脂锚杆在一定载荷和围压作用下锚固界面塑性发展趋势;最后以混凝土试块模拟围岩,并在混凝土试块预留孔中锚固了树脂锚杆进行实验室拉拔试验,得到了树脂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及其增加趋势.结果表明,树脂锚杆剪应力开始时呈负指数形态分布,随着锚杆拉应力的增大,锚固起始端剪切破坏剪应力降低,无围压时峰值剪应力迅速向较深部锚固界面移动并锚固失效,有围压时锚固界面在锚固起始端剪切破坏后仍有较大的锚杆拉应力发展范围.(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陈明,万成[5](2013)在《间接拉伸虚拟试验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评价间接拉伸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的二维应力分布状态,利用X-ray CT扫描沥青混合料试件,获取混合料内部真实叁维细观结构(集料、砂胶和空隙),根据叁维重构理论和重构算法,建立沥青混合料叁维虚拟试样。在此基础上,对沥青混合料虚拟试样进行低温、快速加载条件下的间接拉伸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不同于以往基于弹性理论解的二维应力均匀分布结论,混合料试件水平轴向和竖直轴向上的应力都不再均匀对称分布,最大应力也不再出现在试件中心处。间接拉伸虚拟试验方法克服了以往忽略混合料内部细观结构的缺陷,可以更为真实地模拟试件受荷作用下的力学状态。研究方法是对计算机数字化设计沥青混合料目标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叶根飞,邵红旗,谷拴成[6](2011)在《岩石预应力锚索应力分布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采用理想弹塑性载荷传递函数,根据拉力型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受力平衡,利用锚固体、锚索和注浆体共同作用的位移模式,推导出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和轴力分布函数,得到了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公式。由此可知,预应力锚索最大极限承载力与锚固段长度无关;并讨论了不同参数对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其结果可为预应力锚索的设计和计算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工程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朱训国,杨庆,栾茂田,唐春安[7](2009)在《围岩中原始垂直地应力对圆形隧洞全长注浆岩石锚杆应力分布模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原始垂直地应力对圆形地下洞室塑性区半径、围岩体塑性区和弹性区内岩体的位移变化以及对锚杆应力分布的影响,揭示原始垂直地应力对锚杆锚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区内任一点的应力大小与垂直地应力有关,而塑性区内任一点的应力与原始垂直地应力无关;随着垂直地应力的增大,巷道塑性区半径也在不断增大,二者之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塑性区的径向位移及隧洞壁的最大位移也随之增大。同时,根据围岩与锚杆的相互作用,建立全长注浆岩石锚杆在圆形隧洞围岩中的应力分布解析本构方程。在此解析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垂直地应力作用下锚杆的应力分布模式进行较详细分析,得出随着垂直地应力增大,锚杆的摩阻力和轴向载荷也随之增大,并且锚杆端部的应力集中现象更加明显,当锚杆端部的摩阻力超过围岩的容许抗剪强度时,则锚杆与围岩发生开裂破坏,故在设计与施工中应予以考虑。最后,提出提高和改善由于锚头开裂导致锚固效果降低的方法,对全长注浆岩石锚杆施加垫板,能有效改善锚杆的锚固效果。(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谷拴成,邵红旗,魏效农[8](2008)在《预应力岩石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传统剪滞模型基本原理及受力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剪滞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预应力岩石锚杆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浆体材料与岩体间的剪应力、钢筋与浆体材料间的结合应力分布模式及荷载-位移特性;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期刊2008年11期)
王启龙[9](2007)在《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锚杆拉拔试验结果的实例分析,讨论了锚索锚固段剪应力沿长度的分布模式,得到了锚固段剪应力沿长度分布为在靠近锚固段顶端有最大值而其两侧逐渐减小的单峰曲线模式。(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蒋忠信[10](2001)在《拉力型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的高斯曲线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力型锚索、锚杆之锚固段的剪应力是非均布的 ,剪应力分布曲线是以 0为渐进线的单峰曲线。对不同工程类型的锚索、锚杆的实测数据的拟合表明 ,用叁参数的高斯曲线来描述锚固段剪应力分布曲线较为贴切 ,并导出了曲线的极值、拐点、积分等特征值 ,讨论了锚固段的有效长度及其安全储备。(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应力分布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有研究报导慢跑中一些运动损伤与触地模式(foot strike pattern,FSP)有关。足和踝关节作为下肢运动链的末端,直接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因此不同触地方式对足踝的力学影响,以及其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响应应当予以重视。已有研究多关注足的整体运动和动力学特征,鲜有研究对不同触地模式慢跑中足踝的应力及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探讨不同慢跑触地方式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分布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朱叶艇.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应力分布模式和破坏特征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2].常桐博,王宽,段建威,牛文鑫,张胜年.不同触地模式慢跑的足踝应力及应力分布特征[C].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3].姚茜.球—管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及其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4].李青锋,易厚,朱川曲.树脂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及其损伤模式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陈明,万成.间接拉伸虚拟试验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分布[J].公路交通科技.2013
[6].叶根飞,邵红旗,谷拴成.岩石预应力锚索应力分布模式分析[J].矿业工程.2011
[7].朱训国,杨庆,栾茂田,唐春安.围岩中原始垂直地应力对圆形隧洞全长注浆岩石锚杆应力分布模式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8].谷拴成,邵红旗,魏效农.预应力岩石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模式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
[9].王启龙.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模式探讨[J].路基工程.2007
[10].蒋忠信.拉力型锚索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的高斯曲线模式[J].岩土工程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