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在锁梁的安装端的一纵向槽和一防锁槽,以及固定在锁体内并与纵向槽与防锁槽活动配合的防锁轴。锁梁的锁紧端对应到锁体的锁紧位置时,防锁轴位于纵向槽内,使得电力设备锁在接收到闭锁信号时锁梁能够被按下,进行闭锁操作;锁梁的锁紧端偏离锁体的锁紧位置时,防锁轴位于防锁槽内,由于防锁槽的作用,锁梁无法被按下,由此避免了电力设备锁的误锁,保证电力设备锁的开关锁记录的准确性,也避免了电力设备因误锁而出现丢失或损坏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所述电力设备锁包括锁体以及活动设置在锁体上的锁梁,所述锁梁设有安装端和锁紧端,所述安装端活动连接于锁体内,所述锁紧端活动配合于锁体;所述锁紧端设有第二闭锁槽,所述安装端设有第一闭锁槽以及位于第一闭锁槽下端的开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锁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端上的纵向槽和防锁槽、以及活动配合纵向槽和防锁槽的防锁轴,所述防锁轴固定在锁体内,所述防锁槽位于开锁槽下方,所述纵向槽则位于第一闭锁槽的下方,且其开口方向与第一闭锁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所述电力设备锁包括锁体以及活动设置在锁体上的锁梁,所述锁梁设有安装端和锁紧端,所述安装端活动连接于锁体内,所述锁紧端活动配合于锁体;所述锁紧端设有第二闭锁槽,所述安装端设有第一闭锁槽以及位于第一闭锁槽下端的开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锁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端上的纵向槽和防锁槽、以及活动配合纵向槽和防锁槽的防锁轴,所述防锁轴固定在锁体内,所述防锁槽位于开锁槽下方,所述纵向槽则位于第一闭锁槽的下方,且其开口方向与第一闭锁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槽与解锁槽、防锁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槽的上端面平齐或第一闭锁槽下端,所述纵向槽的下端面与防锁槽的下端面平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通常影响着某一区域的正常生产运作,所以一般需要对电力设备的运作、维修等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传统的电力设备一般采用机械式锁具进行锁住,当管理人员或者设备维修人员需要进行维修管理等操作时,需要在工作本上进行登记,以便后续追溯。但是,通常会出现忘记记录的情况,使得电力设备的锁具的开关锁记录不全,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追溯。为此,目前的电力设备锁一般采用智能锁具,当管理人员或设备维修人员打开或关闭锁具时,锁具上会形成相应的开关锁记录。该开关锁记录比较完善,当发生问题时,人们可以从开锁记录中去追溯,方便了电力设备的管理工作。
但是,目前的电力设备锁常常会出现误锁的情况,由此导致电力设备处于无锁的状态,使得电力设备会被恶意破坏。即使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及时发现设备被误锁,立马进行重新开锁后正确关锁,也会在电力设备锁上产生相关的开关锁记录,该开关锁记录与实际的开关锁记录也会存在出入,导致电力设备的管理工作会比较麻烦。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电力设备锁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陷而深入构思,进而开发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电力设备锁发生误锁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力设备锁的防误锁结构,所述电力设备锁包括锁体以及活动设置在锁体上的锁梁,所述锁梁设有安装端和锁紧端,所述安装端活动连接于锁体内,所述锁紧端活动配合于锁体;所述锁紧端设有第二闭锁槽,所述安装端设有第一闭锁槽以及位于第一闭锁槽下端的开锁槽,所述防误锁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端上的纵向槽和防锁槽、以及活动配合纵向槽和防锁槽的防锁轴,所述防锁轴固定在锁体内,所述防锁槽位于开锁槽下方,所述纵向槽则位于第一闭锁槽的下方,且其开口方向与第一闭锁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纵向槽与解锁槽、防锁槽连通。
所述纵向槽的上端面平齐或第一闭锁槽下端,所述纵向槽的下端面与防锁槽的下端面平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锁梁的安装端增设一纵向槽和一防锁槽,同时在锁体内固定一与纵向槽与防锁槽活动配合的防锁轴,由此形成防误锁结构。锁梁的锁紧端对应到锁体的锁紧位置时,防锁轴位于纵向槽内,使得电力设备锁在接收到闭锁信号时锁梁能够被按下,进行闭锁操作;锁梁的锁紧端偏离锁体的锁紧位置时,防锁轴位于防锁槽内,由于防锁槽的作用,锁梁无法被按下,由此避免了电力设备锁的误锁,保证电力设备锁的开关锁记录的准确性,也避免了电力设备因误锁而出现丢失或损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锁的锁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锁闭锁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锁开锁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力设备锁开锁状态下的防误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电力设备锁包括锁体1、锁梁2、锁芯组件3和控制组件4,其中,锁梁2活动设置在锁体1上,通过控制组件4与锁芯组件3的配合使得锁梁2与锁体1呈现出开锁状态或闭锁状态。
锁体1上设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腔11、第二容置腔12、第三容置腔13和第四容置腔14。其中,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为纵向设置,其上端还设有一开口,且第一容置腔11的深度大于第二容置腔12的深度。第三容置腔13为横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连通。第四容置腔14位于在第三容置腔13下方,并与第三容置腔13连通。
上述锁梁2呈U形结构,其一端为安装端21,另一端为锁紧端22,安装端21活动连接在锁体1的第一容置腔11中,锁紧端2则活动连接锁体1的第二容置腔12。在锁梁2的锁紧端22设有一开口朝向安装端21的第二闭锁槽221,而安装端21设有一开口朝向锁紧端22的第一闭锁槽211以及一开锁槽212,第一闭锁槽211与第二闭锁槽221平齐,开锁槽212则位于第一闭锁槽211下方。锁梁2的安装端21上还设有一纵向槽213和一防锁槽214,防锁槽214位于开锁槽212下方,纵向槽213则位于第一闭锁槽211的下方,且其开口方向与第一闭锁槽211的开口方向相反。该纵向槽213与开锁槽212以及防锁槽214连通,且该纵向槽213的上端面平齐或低于第一闭锁槽211的下端,下端面则与防锁槽214的下端面平齐。相应地,在锁体1内固定有一与纵向槽213和防锁槽214活动配合的防锁轴215,该防锁轴215水平设置在锁体1内。
上述锁芯组件3设置在锁体1的第三容置腔13内,其包括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和弹性件33(图示为弹簧),该弹性件33位于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具体地,第一滑块31位于第三容置腔13朝向第一容置腔11的一端,且该第一滑块31与锁梁2的第一闭锁槽211和开锁槽212活动配合。第二滑块32位于第三容置腔13朝向第二容置腔12的一端,且该第二滑块32与锁梁2的第二闭锁槽221活动配合。
上述控制组件4包括设置在锁体1的第四容置腔14中的控制电路盒41和螺线管42以及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中的磁铁43和传感器44。其中,螺线管42连接控制电路盒41,且在控制电路盒41的作用下可上下伸缩,该螺线管42上设有一伸至第三容置腔13中的导柱421,该导柱421活动压抵在第一滑块31或第二滑块32的侧边上。在本实施例中,导柱421活动压抵在第一滑块31的侧边上。传感器44用于感应磁铁43,其连接控制电路盒41并将其感应信息传递给控制电路盒41,该传感器44固定在第一容置腔11的底面,磁铁43则固定在锁梁2的安装端21的下端面。
当电力设备锁为闭锁状态时,锁梁2的安装端21和锁紧端22分别位于锁体1的第一容置腔11和第二容置腔12中。此时,锁芯组件3的第一滑块31卡合在锁梁2的第一闭锁槽211中,第二滑块32则卡合在锁梁2的第二闭锁槽221中,而控制组件4的螺线管42上移,使得其导柱421压抵在第一滑块31的内侧面(朝向第二滑块32的一面),这样,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锁梁2的锁紧端22也无法脱离出第二容置腔12。在该闭锁状态下,锁体1内的防锁轴215位于锁梁2的纵向槽213的上端面。
当需要开锁时,使用者将开锁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盒41,控制电路盒41给螺线管42通电后螺线管42下移,使得导柱421与第一滑块31分离,此时,在弹性件33的作用下,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分别脱离第一锁紧槽211和第二锁紧槽221,随后,第一滑块31卡入开锁槽212内。此时,安装端21下端的磁铁43远离传感器44的感应范围,传感器44向控制电路盒41反馈产生开锁记录,同时控制螺线管42断电上移,使得导柱421再次压抵在第一滑块31的内侧面,从而避免了锁梁2继续向上脱离,电力设备锁处于开锁状态。
在开锁状态下,因锁梁2上移,防锁轴215位于纵向槽213的下端面。此时,锁梁2可以进行左右旋转,而锁梁2旋转使得锁紧端22远离锁体1的第二容置腔12,同时防锁轴215也会逐渐卡入防锁槽214中。这时,防锁轴215限制了锁梁2的上下移动,即使向控制电路盒41发送闭锁信号,使螺线管42的导柱421下拉,锁梁4也无法被压下,从而避免了电力设备锁的误锁现象,保证电力设备锁的开关锁记录的准确性,也避免了电力设备因误锁而出现丢失或损坏现象。
电力设备开锁后,如需要进行闭锁,则需要将锁梁2的锁紧端22移动至锁紧位置,使得锁紧端22与第二腔室12对准,此时,防锁轴215脱离防锁槽214,并进入纵向槽213中。然后向控制电路盒41发送一闭锁信号,使得螺线管42通电下移,导柱421随之下拉离开第一滑块31,在外力作用下,锁梁2下压,锁紧端22和安装端21同时下移,锁芯组件的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分别卡入第一闭锁槽211和第二闭锁槽221中。因锁梁2被下压,安装端21下端的磁铁43进入传感器44的感应范围内,传感器44感应到这一信息后反馈至控制电路盒4中产生闭锁记录,同时控制螺线管42断电上移,使得导柱421再次压抵在第一滑块31的内侧面,从而避免了锁梁受外力向上脱离,电力设备锁再次处于闭锁状态。
为方便锁梁的按下与拔出,可以将锁梁2的第一闭锁槽211、第二闭锁槽221以及开锁槽212设置为弧形凹面结构,相应地,锁芯组件3的第一滑块31包括滑块本体311以及部分嵌设在滑块本体311的滚珠312,该滚珠312可相对滑块本体311进行转动;第二滑块32的端部则直接形成一与第二闭锁槽221配合的球状凸起321。当然,可以将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设置为相同的结构,即在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的端部均形成一球状凸起,或者在第一滑块31和第二滑块32的端部均嵌设一滚珠。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锁梁2的安装端21增设一纵向槽213和一防锁槽214,同时在锁体1内固定一与纵向槽213与防锁槽214活动配合的防锁轴215,由此形成防误锁结构。锁梁2的锁紧端22对应到锁体1的锁紧位置时,防锁轴215位于纵向槽213内,使得电力设备锁在接收到闭锁信号时锁梁2能够被按下,进行闭锁操作;锁梁2的锁紧端21偏离锁体1的锁紧位置时,防锁轴215位于防锁槽214内,由于防锁槽214的作用,锁梁2无法被按下,由此避免了电力设备锁的误锁,保证电力设备锁的开关锁记录的准确性,也避免了电力设备因误锁而出现丢失或损坏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754.X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799643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E05B67/00
专利分类号:E05B67/00;E05B67/22;E05B47/00
范畴分类:33D;36F;
申请人:厦门中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厦门中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泗水道611号1305室之二
发明人:吴玲敏;庞振泽
第一发明人:吴玲敏
当前权利人:厦门中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恒兰
代理机构:35203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螺线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