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后壳,包括壳体、按压机构和防护机构,壳体侧壁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机构,壳体侧壁位于按压机构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按压机构包括按压边缘槽、压电板和按压部,壳体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压电板,壳体侧壁位于压电板的上方设置有按压边缘槽,按压边缘槽底部和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按压部,防护机构包括压板、防护板、固定板、推板、连接板、凹槽、推杆、伸缩弹簧和挡板,防护板连接在壳体的侧壁,防护板通过凸块滑动连接在壳体侧壁,此手机后壳解决了现有手机在后壳上设置按键破坏了手机的整体性且用户不注意较容易触碰到手机按键导致手机被无意间关机的情况。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机后壳,包括壳体(1)、按压机构(2)和防护机构(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壁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机构(2),所述壳体(1)侧壁位于按压机构(2)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机构(18),所述按压机构(2)包括按压边缘槽(3)、压电板(4)和按压部(5),所述壳体(1)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压电板(4),所述壳体(1)侧壁位于压电板(4)的上方设置有按压边缘槽(3),所述按压边缘槽(3)底部和壳体(1)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按压部(5),所述防护机构(18)包括压板(7)、防护板(8)、固定板(9)、推板(10)、连接板(11)、凹槽(14)、推杆(15)、伸缩弹簧(16)和挡板(17);所述防护板(8)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所述防护板(8)通过凸块(13)滑动连接在壳体(1)侧壁,所述防护板(8)内对称设置有凹槽(14),且凹槽(14)内设置有推杆(15),所述推杆(15)的一端穿过防护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推杆(15)的另一端穿过防护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7),且压板(7)与壳体(1)接触,所述推杆(15)位于凹槽(1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7),所述推杆(15)外侧位于挡板(17)和凹槽(14)内壁之间套接有伸缩弹簧(16),且伸缩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挡板(17)和凹槽(14)内壁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手机后壳,包括壳体(1)、按压机构(2)和防护机构(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壁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机构(2),所述壳体(1)侧壁位于按压机构(2)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机构(18),所述按压机构(2)包括按压边缘槽(3)、压电板(4)和按压部(5),所述壳体(1)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压电板(4),所述壳体(1)侧壁位于压电板(4)的上方设置有按压边缘槽(3),所述按压边缘槽(3)底部和壳体(1)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按压部(5),所述防护机构(18)包括压板(7)、防护板(8)、固定板(9)、推板(10)、连接板(11)、凹槽(14)、推杆(15)、伸缩弹簧(16)和挡板(17);
所述防护板(8)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所述防护板(8)通过凸块(13)滑动连接在壳体(1)侧壁,所述防护板(8)内对称设置有凹槽(14),且凹槽(14)内设置有推杆(15),所述推杆(15)的一端穿过防护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推杆(15)的另一端穿过防护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7),且压板(7)与壳体(1)接触,所述推杆(15)位于凹槽(1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7),所述推杆(15)外侧位于挡板(17)和凹槽(14)内壁之间套接有伸缩弹簧(16),且伸缩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挡板(17)和凹槽(14)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对称设置有滑槽(6),所述按压部(5)位于两滑槽(6)之间的区域,所述防护板(8)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13),所述凸块(13)配合滑动连接在滑槽(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8)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对应两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5)的长度为八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5)顶端的厚度小于按压部(5)底端的厚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后壳,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后壳。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趋向于简洁的外观设计,为实现高占屏比,逐渐取消屛上的触摸按键,朝全面屛方向发展,为简化手机外观,手机逐渐采用整体后壳,取消分离式中框结构,在整体后壳侧面排布音量和电源等按键。
现有手机后壳按键的设计均是对后壳侧部开孔,设置机械按键,破坏了手机后壳的整体性;
现有手机的按键设计不注意的情况下十分容易触碰到,导致手机被无意间的关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手机后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后壳,解决了现有手机在后壳上设置按键破坏了手机的整体性且用户不注意较容易触碰到手机按键导致手机被无意间关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机后壳,包括壳体、按压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壳体侧壁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壳体侧壁位于按压机构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边缘槽、压电板和按压部,所述壳体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压电板,所述壳体侧壁位于压电板的上方设置有按压边缘槽,所述按压边缘槽底部和壳体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按压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压板、防护板、固定板、推板、连接板、凹槽、推杆、伸缩弹簧和挡板;
所述防护板连接在壳体的侧壁,所述防护板通过凸块滑动连接在壳体侧壁,所述防护板内对称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穿过防护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防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且压板与壳体接触,所述推杆位于凹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推杆外侧位于挡板和凹槽内壁之间套接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凹槽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按压部位于两滑槽之间的区域,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配合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应两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的长度为八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顶端的厚度小于按压部底端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对按压部进行按压,按压部与压电板直接接触,压电板也随着按压部变形,压电板具有压电效应,在受到压力变形时,压电板会产生电流,传送给感应IC,从而感知壳体的变形,起到传统手机的按压按键的功能,该手机后壳解决了现有手机在后壳上设置按键破坏了手机的整体性的情况,使手机后壳看起来更加美观。
2、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侧壁设置防护板,使用按压部时,拉动拉环并滑动防护板使其远离按压部,便于用户对按压部的按压,不使用按压部时,拉动拉环,并滑动防护板,使防护板位于按压部的上方,便于将按压部遮挡住,防止用户触碰到按压部导致手机的关机,该手机后壳解决了用户不注意较容易触碰到手机按压部导致手机被无意间关机的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俯视图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内部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壳体;2、按压机构;3、按压边缘槽;4、压电板;5、按压部;6、滑槽;7、压板;8、防护板;9固定板;10、推板;11、连接板;12、拉环;13、凸块;14、凹槽;15、推杆;16、伸缩弹簧;17、挡板;18、防护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手机后壳,包括壳体1、按压机构2和防护机构18,所述壳体1侧壁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机构2,所述壳体1侧壁位于按压机构2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机构18,所述按压机构2包括按压边缘槽3、压电板4和按压部5,所述壳体1的内壁嵌入安装有压电板4,所述壳体1侧壁位于压电板4的上方设置有按压边缘槽3,所述按压边缘槽3底部和壳体1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按压部5,所述防护机构18包括压板7、防护板8、固定板9、推板10、连接板11、凹槽14、推杆15、伸缩弹簧16和挡板17;
所述防护板8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所述防护板8通过凸块13滑动连接在壳体1侧壁,所述防护板8内对称设置有凹槽14,且凹槽14内设置有推杆15,所述推杆15的一端穿过防护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推杆15的另一端穿过防护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7,且压板7与壳体1接触,所述推杆15位于凹槽1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7,所述推杆15外侧位于挡板17和凹槽14内壁之间套接有伸缩弹簧16,且伸缩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挡板17和凹槽14内壁固定连接。
对按压部5进行按压,按压部5与压电板4直接接触,压电板4也随着按压部5变形,压电板4具有压电效应,在受到压力变形时,压电板4会产生电流,传送给感应IC,从而感知壳体1的变形,起到传统手机的按压按键的功能,在壳体1侧壁设置防护板8,使用按压部5时,拉动拉环12并滑动防护板8使其远离按压部5,便于用户对按压部5的按压,不使用按压部5时,拉动拉环12,并滑动防护板8,使防护板8位于按压部5的上方,便于将按压部5遮挡住,防止用户触碰到按压部5导致手机的关机。
所述壳体1的侧壁对称设置有滑槽6,所述按压部5位于两滑槽6之间的区域,所述防护板8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13,所述凸块13配合滑动连接在滑槽6内,在使用按压部5时,便于将防护板8与按压部5的距离拉远,不使用按压部5时,推动防护板8至按压部5处,能够防止使用者触碰到按压部5。
所述连接板1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2,便于控制压板7与壳体1的连接。
所述防护板8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对应两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10,便于推动防护板8的移动。
所述按压部5的长度为八毫米,便于适合用户按压。
所述按压部5顶端的厚度小于按压部5底端的厚度,便于用户对按压部5的按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7740.2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76313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H04M 1/18
专利分类号:H04M1/18;H04M1/02
范畴分类:39A;
申请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汕尾市区工业大道信利工业城一区第15栋
发明人:孙昌泼;王治玺;周雷
第一发明人:孙昌泼
当前权利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廖苑滨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压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