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心脏瓣膜论文_陈雪娟,林秀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造心脏瓣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瓣膜,心脏,主动脉,动力学,相容性,生物,凝血酶原。

人造心脏瓣膜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娟,林秀金[1](2009)在《人造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造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将影响瓣膜在宿主体内的使用寿命,也与其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测量人造心脏瓣膜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及指标,以及影响人造心脏瓣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人造心脏瓣膜存在的问题,以便选择与患者相适应的人造心脏瓣膜。(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09期)

郝占平,丁敏[2](2009)在《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防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不论是置换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需要终生抗凝,生物瓣一般抗凝6个月左右[1]。据报道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疗的健康指导,病人可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09年05期)

侯明君,沈秀群,邱文娟,张伟英[3](2008)在《63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63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心脏各个瓣膜病变的情况、心功能和全身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及护理配合,术后予心理支持,重视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做好感染监控及健康宣教。本组围术期死亡5例(8.0%),长期生存50例,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复发,心功能均恢复至Ⅱ级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08年07期)

钱坤喜,王颢,王芳群,茹伟民,曾培[4](2005)在《21毫米人造心脏瓣膜泵的设计及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能够长期置入主动脉瓣环的左心室辅助装置,研制出直径21毫米重27克可植入的主动脉瓣膜泵。装置包括一个转子和一个定子。转子由驱动磁钢和叶轮组成;定子装有带铁心的电机线圈和出口导叶。装置被置于主动脉瓣位置,所以不占用额外的解剖空间。血泵能像自然心脏一样直接将血液由心室输送到主动脉,不需要连接管道和旁路,因此对自然生理循环的干扰可以减到最低。血泵流量由最大到零周期变化。血液动力学测试表明,当血泵转速为17500转/分钟时,可以产生流量5升/分钟、压力增益50毫米汞柱的血流;同一转速下,当流量为零时,血泵能保持主动脉舒张压为80毫米汞柱。(本文来源于《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05年03期)

仲京,解士胜,万士杰,王维新,张红超[5](2005)在《国产GK-2型人造心脏瓣膜20年临床应用的随访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20年间应用413枚GK2型人造心脏瓣膜的治疗效果,评价国产GK2型单叶式机械瓣膜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5年初至2004年间施行的327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男123例,女204例。年龄1.6~68岁(38.62岁±10.14岁)。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216例,Ⅳ90例。术式为二尖瓣置换(MVR)205例(62.69%),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86例(26.30%),主动脉瓣置换(AVR)31例(9.48%),叁尖瓣置换(TVR)5例(1.52%)。共使用GK2型二尖瓣296枚,主动脉瓣117枚。随访0.5~19.6年(9.05年±4.59年),总随访人年数为2440.7患者年。结果早期死亡11例,死亡率为3.36%(11/327)。远期死亡24例,死亡率0.98%患者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1%±0.03%、89.59%±2.1%及83.61%±6.09%。12例发生出血事件(0.49%患者年),7例发生瓣膜血栓形成或栓塞(0.29%患者年)。91.98%的患者(241/262)心功能恢复至(NYHA)I、II级。结论连续20年的临床应用和长期随访表明,该型瓣膜具有多项优点,瓣膜相关事件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远期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37期)

钱坤喜,曾培,茹伟民,袁海宇[6](2005)在《人造心脏泵及心脏瓣膜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5年以来,江苏大学医学工程所先后研制四种不同设计及用途的心脏泵及心脏瓣膜泵,分别在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及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用于动物试验。最近研制的江大IV号泵是心室内辅助泵,用于急性病人的抢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Lokesh,Gurung,陈如坤[7](2005)在《人造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造瓣膜功能障碍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按瓣膜种类可分为机械瓣功能障碍和生物瓣功能障碍,按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功能障碍眼1演。现按瓣膜种类对其常见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如下。1生物瓣(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05年02期)

徐志云[8](2003)在《人造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Hufnage最早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1952年首次应用甲基丙烯球人造瓣膜缝置于降主动脉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虽然失败,但是人类第一次大胆地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尝试。1960年9月21日Starr首次应用笼球型瓣膜替换二尖瓣获得成功,揭开了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新纪元,同年(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12期)

陈如坤,吴明,杨明亮[9](2003)在《国产新型人造心脏瓣膜——全热解碳双叶瓣的研制和植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制新型人造心脏瓣膜。方法 :在沉积炉流化床中试制无基体全热解碳材料并检测其品质。设计双叶式人造心脏瓣膜结构图形。将材料加工成元件并组装成瓣膜。对材料和瓣膜作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测试。作二尖瓣置换术动物实验 ,分别用双导管法和超声法在静息状态和多巴酚丁胺负荷模拟运动状况下测定瓣膜血流动力学性能。作人造瓣膜替换术 ,术后患者接受华法令低强度抗凝。用双导管法和超声法测定瓣膜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术后全部患者作长期随访检查和记录。结果 :研制材料符合无基体全热解碳品质。双叶瓣设计获国家专利。瓣膜孔口直径大于其他常用双叶瓣和单叶瓣。流体动力学测试与CarboMedics双叶瓣、国产C L单叶瓣相比 ,研制瓣跨瓣压差最低 ,有效瓣口面积最大。瓣膜疲劳试验在不小于 10kPa压力下 ,经过 380× 10 6次的循环 ,开启关闭正常 ,无飞片、碎裂、分层、剥离。关闭分数和泄漏分数均在 10 %以内。细胞毒性、致敏、全身毒性、血液相容性、皮内植入反应试验等生物学试验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动物试验羊长期存活 ,其中临床及尸检均表明未发生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 ,两只羊在术后 30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人造瓣返流量小 ,测定M 2 1的跨瓣压差低 ,为 0 .91± 0 .0 5kPa。临床 6 2例换瓣包括MVR39例 ,(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10](2002)在《法成功进行不开胸人造心脏瓣膜移植》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鲁昂大学医疗中心日前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不开胸、不全麻的人造心脏瓣膜移植手术。该医疗中心称,这种手术为紧急救治许多不适宜开胸手术的体弱心脏病患者开辟了新途径。这项移植治疗是鲁昂大学医疗中心心脏科主任阿兰·克里比耶教授领导的治疗小组于4月16日进行的(本文来源于《全球科技经济了望》期刊2002年05期)

人造心脏瓣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预防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不论是置换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需要终生抗凝,生物瓣一般抗凝6个月左右[1]。据报道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疗的健康指导,病人可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造心脏瓣膜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雪娟,林秀金.人造心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2].郝占平,丁敏.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J].全科护理.2009

[3].侯明君,沈秀群,邱文娟,张伟英.63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

[4].钱坤喜,王颢,王芳群,茹伟民,曾培.21毫米人造心脏瓣膜泵的设计及研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

[5].仲京,解士胜,万士杰,王维新,张红超.国产GK-2型人造心脏瓣膜20年临床应用的随访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5

[6].钱坤喜,曾培,茹伟民,袁海宇.人造心脏泵及心脏瓣膜泵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5

[7].Lokesh,Gurung,陈如坤.人造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05

[8].徐志云.人造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

[9].陈如坤,吴明,杨明亮.国产新型人造心脏瓣膜——全热解碳双叶瓣的研制和植入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3

[10]..法成功进行不开胸人造心脏瓣膜移植[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2

论文知识图

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人造心脏瓣膜热解炭(石墨)-图1 PG感应沉积炉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人造心脏瓣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业运行产业用纺织品业(1)行业运行产业用纺织品业(2)

标签:;  ;  ;  ;  ;  ;  ;  

人造心脏瓣膜论文_陈雪娟,林秀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